一种用于AOA室内定位基站内置信号输出口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2223发布日期:2021-12-01 03:4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aoa室内定位基站内置信号输出口焊接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aoa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aoa室内定位基站内置信号输出口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2.双代号网络aoa(activity on arrow,活动在箭矢上)是项目管理中

网络图’的两种表示方式之一,是一种用箭线表示工作,用节点表示工作相互关系的网络图方法,这种技术称为双代号网络aoa;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aoa室内定位基站生产时,需要将信号输出口焊接在基站电路板上,而信号输出口底部的四组针脚相对细长,信号输出口经过多级转移输送后会出现针脚歪斜现象,现有装置将此类信号输出口插入至电路板中时,四组针脚难以同时对齐电路板上的四个小孔,导致信号输出口焊接失败,需要人工将其取出重新安装焊接,严重降低生产效率,同时,将针脚压直后会出现回弹现象,导致插入过程中针脚撞击电路板小孔边缘,损坏电路板。
3.综上,需要研发一种用于aoa室内定位基站内置信号输出口焊接设备,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装置将此类信号输出口插入至电路板中时,四组针脚难以同时对齐电路板上的四个小孔,同时,将针脚压直后会出现回弹现象,导致插入过程中针脚撞击电路板小孔边缘,损坏电路板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aoa室内定位基站内置信号输出口焊接设备。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aoa室内定位基站内置信号输出口焊接设备,包括有第一底板、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架、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撑架、第二固定块、第三支撑架、第四支撑架、整平组件、定位组件和焊接组件;第一底板下表面前后两部均连接有一组第一支撑件;第一底板上表面右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一底板上表面左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一底板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第一底板上第二支撑架的右方安装有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架上端连接有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撑架上端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支撑架前端连接有第四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对信号输出口四组针脚压直的整平组件;第三支撑架上表面右部连接用于对信号输出口四组压直回弹后的针脚进行限位导向的定位组件;第四支撑架上端安装有用于将信号输出口的四组针脚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焊接组件;整平组件连接定位组件。
6.进一步,整平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块、第一伸缩气缸、第一联动板、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二联动板、第三限位块、第一限位杆、第四限位块、第二支撑块、第一传动杆、第一直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三支撑架上表面左部连接有第一支撑块;定位组件左上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定位组件右上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第一支撑块上部连接有第一伸
缩气缸;第一伸缩气缸前端连接有第一联动板;第一联动板前端面中部连接有四组第一限位块;第一联动板上第一限位块的左方连接有第二限位块;第一联动板上第二限位块的左方滑动连接有第四限位块;第一联动板右上部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块前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板;第二限位块左端面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联动板后端面连接有四组第三限位块;第二联动板右部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杆;第二联动板左部连接有第四限位块;第四限位块右侧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二支撑块右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下部连接有第一直齿轮;第一直齿轮的一侧啮合第一齿条,并且第一直齿轮的另一侧啮合第二齿条。
7.进一步,第一限位块中部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底部为圆弧面。
8.进一步,第三限位块可刚好插入至第一限位块的凹槽中,并且第三限位块靠近第一限位块一端设置有圆弧凹槽。
9.进一步,定位组件包括有第三支撑块、第一电机、第一导轨块、第一丝杆、第一滑块、第一联动块、第五限位块、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压块和第二联动块;第一底板上表面第三支撑架的左方连接有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上部连接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下部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三支撑块上部连接有第一导轨块;第一电机上部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第一导轨块中部转动连接第一丝杆;第一导轨块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丝杆下部传动连接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右侧连接有第一联动块;第一联动块上端连接有第五限位块;第五限位块下表面两侧均连接有一组第一电动推杆;第五限位块连接有第二联动块;两组第一电动推杆相离侧均连接有一组第一压块。
10.进一步,定位组件还包括有第四支撑块、第五支撑块、第六支撑块、第二限位杆、第七支撑块、第三限位杆、第八支撑块、第一限位滚筒、第一弹簧、第三滑块、第四限位杆、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滑块、第四弹簧、第三联动块、第六限位块、第四联动块、第七限位块、第一尼龙绳和第二尼龙绳;第三支撑架上表面前部连接有第四支撑块;第三支撑架上第四支撑块的后方连接有第五支撑块;第二联动块右端连接有第一尼龙绳;第二联动块上第一尼龙绳的左方连接有第二尼龙绳;第四支撑块下部连接有第六支撑块;第四支撑块中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第四支撑块上端连接有第七支撑块;第五支撑块中部连接有第三限位杆;第五支撑块上端连接有第八支撑块;第六支撑块后部连接有第一限位滚筒;第二限位杆后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二限位杆前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一弹簧前端连接第三滑块;第七支撑块后端连接有第四限位杆;第七支撑块上第四限位杆的外侧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三限位杆前端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限位杆后部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第三弹簧后端连接第四滑块;第八支撑块前端连接第四限位杆;第八支撑块上第四限位杆的外侧连接有第四弹簧;第四限位杆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三联动块;第四限位杆上第三联动块的前方滑动连接有第四联动块;第二弹簧后端连接第四联动块;第四弹簧前端连接第三联动块;第三联动块上连接有四组第六限位块;第四联动块上连接有四组第七限位块;四组第六限位块接触四组第七限位块;第一尼龙绳的一端连接第四联动块,并且第一尼龙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七支撑块再绕过第三滑块和第一限位滚筒连接第二联动块;第二尼龙绳的一端连接第三联动块,并且第二尼龙绳的另一端穿过第八支撑块再绕过第四滑块和第一限位滚筒连接第二联动块;第四支撑块上部和第五支撑块上部之间连接第一限位杆。
11.进一步,第三滑块左部和第四滑块左部均设置有环形凹槽。
12.进一步,第六限位块和第七限位块接触时呈现圆筒状,并且圆筒上内侧和下内侧均设置有斜面。
13.进一步,焊接组件包括有第九支撑块、第二电机、第二导轨块、第二丝杆、第二滑块、第五联动块、第一联动杆、第四限位滚筒、第一锡丝卷、第一联动架、第一加热块、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电动夹具和第一限位导管;第四支撑架上端连接有第九支撑块;第九支撑块左部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九支撑块右部连接有第二导轨块;第二电机右部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导轨块中部转动连接第二丝杆;第二导轨块左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丝杆左部传动连接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下端连接有第五联动块;第五联动块后侧下部连接有第一联动架;第五联动块右侧下部连接有第一联动杆;第一联动杆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限位滚筒;第四限位滚筒中部安装有第一锡丝卷;第一联动架下端连接有第一加热块;第一联动架右前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一联动架上第二电动推杆的前下方连接有第一限位导管;第二电动推杆下端连接有第一电动夹具;第一电动夹具连接第一锡丝卷;第一限位导管内部滑动连接第一锡丝卷。
14.进一步,还包括有第六联动块、第三导轨块、第一电动滑块和第七联动块;第五联动块右侧上部连接有第六联动块;第六联动块下表面连接有第三导轨块;第三导轨块右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滑块下端连接有第七联动块;第七联动块下部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滚筒。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信号输出口的四个针脚压直再插入至电路板中进行锡焊,避免了因针脚歪斜而导致的信号输出口无法插入至电路板上的现象,同时自动对回弹的针脚进行限位导向,避免小幅度倾斜的针脚撞击电路板小孔边缘,进而杜绝损坏电路板现象,还避免了因锡丝歪斜导致的卡丝现象。
附图说明
16.图1为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申请的前视图;图3为申请整平组件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申请整平组件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申请整平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申请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申请定位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申请定位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申请定位组件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申请定位组件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申请焊接组件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申请焊接组件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申请焊接组件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申请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以上附图中:1

第一底板,2

第一支撑件,3

第一支撑架,4

第一固定块,5

第二支撑架,6

第二固定块,7

第三支撑架,8

第四支撑架,201

第一支撑块,202

第一伸缩气缸,
203

第一联动板,204

第一限位块,205

第二限位块,206

第二联动板,207

第三限位块,208

第一限位杆,209

第四限位块,2010

第二支撑块,2011

第一传动杆,2012

第一直齿轮,2013

第一齿条,2014

第二齿条,301

第三支撑块,302

第一电机,303

第一导轨块,304

第一丝杆,305

第一滑块,306

第一联动块,307

第五限位块,308

第一电动推杆,309

第一压块,3010

第二联动块,3011

第四支撑块,3012

第五支撑块,3013

第六支撑块,3014

第二限位杆,3015

第七支撑块,3016

第三限位杆,3017

第八支撑块,3018

第一限位滚筒,3019

第一弹簧,3020

第三滑块,3021

第四限位杆,3022

第二弹簧,3023

第三弹簧,3024

第四滑块,3025

第四弹簧,3026

第三联动块,3027

第六限位块,3028

第四联动块,3029

第七限位块,3030

第一尼龙绳,3031

第二尼龙绳,401

第九支撑块,402

第二电机,403

第二导轨块,404

第二丝杆,405

第二滑块,406

第五联动块,407

第一联动杆,408

第四限位滚筒,409

第一锡丝卷,4010

第一联动架,4011

第一加热块,4012

第二电动推杆,4013

第一电动夹具,4014

第一限位导管,501

第六联动块,502

第三导轨块,503

第一电动滑块,504

第七联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19.实施例一种用于aoa室内定位基站内置信号输出口焊接设备,如图1

2所示,包括有第一底板1、第一支撑件2、第一支撑架3、第一固定块4、第二支撑架5、第二固定块6、第三支撑架7、第四支撑架8、整平组件、定位组件和焊接组件;第一底板1下表面前后两部均固接有一组第一支撑件2;第一底板1上表面右部固接有第一支撑架3;第一底板1上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架5;第一底板1上表面中部固接有第三支撑架7;第一底板1上第二支撑架5的右方安装有定位组件;第一支撑架3上端固接有第一固定块4;第二支撑架5上端固接有第二固定块6;第二支撑架5前端固接有第四支撑架8;第三支撑架7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对信号输出口四组针脚压直的整平组件;第三支撑架7上表面右部连接用于对信号输出口四组压直回弹后的针脚进行限位导向的定位组件;第四支撑架8上端安装有用于将信号输出口的四组针脚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焊接组件;整平组件连接定位组件。
20.准备工作时,通过螺栓将两组第一支撑件2固定在工作台上,通过第一底板1使本装置保持稳定,接通电源,将待焊接电路板底面朝上插入至第一支撑架3上的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支撑架5上的第二固定块6中,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6对电路板件导向定位,使其位于指定位置,然后将信号输出口针脚朝上放入至第三支撑架7上的定位组件中,定位组件将其固定限位,使信号输出口针脚位于指定位置,然后整平组件将信号输出口的四个针脚同时压直,而针脚具有一定的弹性,整平组件停止挤压针脚时,针脚仍会小幅回弹,使得四个针脚无法完全对齐电路板上的四个小孔,然后定位组件带动信号输出口向上运动,当信号输出口的针脚靠近电路板时,定位组件同时对四组针脚进行限位导向,四组针脚完全对齐电路板上的四个小孔,信号输出口继续向上运动,当四组针脚头部插入至电路板上的
四个小孔中时,定位组件停止对针脚限位,然后信号输出口继续向上运动插接在电路板上的指定位置,然后第四支撑架8上的焊接组件依次通过锡焊将四组针脚焊接在电路板上,同时避免了因锡丝歪斜导致的卡丝现象,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信号输出口的四个针脚压直再插入至电路板中进行锡焊,避免了因针脚歪斜而导致的信号输出口无法插入至电路板上的现象,同时自动对回弹的针脚进行限位导向,避免小幅度倾斜的针脚撞击电路板小孔边缘,进而杜绝损坏电路板现象,还避免了因锡丝歪斜导致的卡丝现象。
21.如图1、3

5所示,整平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块201、第一伸缩气缸202、第一联动板203、第一限位块204、第二限位块205、第二联动板206、第三限位块207、第一限位杆208、第四限位块209、第二支撑块2010、第一传动杆2011、第一直齿轮2012、第一齿条2013和第二齿条2014;第三支撑架7上表面左部固接有第一支撑块201;定位组件左上部固接有第二支撑块2010;定位组件右上部固接有第一限位杆208;第一支撑块201上部固接有第一伸缩气缸202;第一伸缩气缸202前端固接有第一联动板203;第一联动板203前端面中部固接有四组第一限位块204;第一联动板203上第一限位块204的左方固接有第二限位块205;第一联动板203上第二限位块205的左方滑动连接有第四限位块209;第一联动板203右上部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杆208;第二限位块205前端滑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板206;第二限位块205左端面固接有第二齿条2014;第二联动板206后端面固接有四组第三限位块207;第二联动板206右部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杆208;第二联动板206左部固接有第四限位块209;第四限位块209右侧固接有第一齿条2013;第二支撑块2010右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2011;第一传动杆2011下部固接有第一直齿轮2012;第一直齿轮2012的一侧啮合第一齿条2013,并且第一直齿轮2012的另一侧啮合第二齿条2014。
22.首先,将信号输出口针脚朝上放入至定位组件中,定位组件将其固定限位,使信号输出口针脚位于第一联动板203和第二联动板206之间,使信号输出口的四组针脚分别对齐四组第一限位块204,然后第一支撑块201上的第一伸缩气缸202推动第一联动板203运动,第一联动板203带动四组第一限位块204向四组针脚运动,同时第一联动板203带动第二限位块205传动第二齿条2014向前运动,第二齿条2014带动第一直齿轮2012传动第一传动杆2011转动,第一传动杆2011在第二支撑块2010上转动,然后第一直齿轮2012带动第四限位块209传动第一齿条2013向后运动,第四限位块209带动第二联动板206在第一限位杆208上向后运动,第二联动板206带动四组第三限位块207向后运动,即第三限位块207和第一限位块204进行相向运动,从而使第三限位块207将针脚挤压至第一限位块204内部,进而同时将信号输出口的四组针脚压直,然后第一伸缩气缸202带动第一联动板203运动回原位,使得四组第三限位块207和四组第一限位块204运动回原位,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同时将信号输出口的四组针脚压直。
23.第一限位块204中部设置有凹槽,并且凹槽底部为圆弧面。
24.可对信号输出口的针脚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同时可配合第三限位块207对针脚前后两侧进行限位,从而将针脚压平。
25.第三限位块207可刚好插入至第一限位块204的凹槽中,并且第三限位块207靠近第一限位块204一端设置有圆弧凹槽。
26.可配合第一限位块204将信号输出口的针脚压直。
27.如图1、6和7所示,定位组件包括有第三支撑块301、第一电机302、第一导轨块303、
第一丝杆304、第一滑块305、第一联动块306、第五限位块307、第一电动推杆308、第一压块309和第二联动块3010;第一底板1上表面第三支撑架7的左方固接有第三支撑块301;第三支撑块301上部固接第二支撑块2010;第三支撑块301下部固接有第一电机302;第三支撑块301上部固接有第一导轨块303;第一电机302上部输出端固接有第一丝杆304;第一导轨块303中部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04;第一导轨块303下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05;第一丝杆304下部传动连接第一滑块305;第一滑块305右侧固接有第一联动块306;第一联动块306上端固接有第五限位块307;第五限位块307下表面两侧均固接有一组第一电动推杆308;第五限位块307固接有第二联动块3010;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8相离侧均固接有一组第一压块309。
28.首先,将信号输出口针脚朝上放置于第五限位块307上方,并使信号输出口后端面完全贴合第五限位块307竖直面,然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08分别带动两组第一压块309运动,使两组第一压块309相向运动将信号输出口加紧并定位,当整平组件将信号输出口的四组针脚压直时,针脚仍会小幅回弹,使得四个针脚无法完全对齐电路板上的四个小孔,第三支撑块301上的第一电机302带动第一丝杆304转动,第一丝杆304带动第一滑块305在第一导轨块303中向上滑动,第一滑块305带动第一联动块306向上运动,第一联动块306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向上运动,从而使信号输出口向上运动,同时第一联动块306带动第二联动块3010向上运动,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信号输出口固定至指定位置。
29.如图1、8

10所示,定位组件还包括有第四支撑块3011、第五支撑块3012、第六支撑块3013、第二限位杆3014、第七支撑块3015、第三限位杆3016、第八支撑块3017、第一限位滚筒3018、第一弹簧3019、第三滑块3020、第四限位杆3021、第二弹簧3022、第三弹簧3023、第四滑块3024、第四弹簧3025、第三联动块3026、第六限位块3027、第四联动块3028、第七限位块3029、第一尼龙绳3030和第二尼龙绳3031;第三支撑架7上表面前部固接有第四支撑块3011;第三支撑架7上第四支撑块3011的后方固接有第五支撑块3012;第二联动块3010右端固接有第一尼龙绳3030;第二联动块3010上第一尼龙绳3030的左方固接有第二尼龙绳3031;第四支撑块3011下部固接有第六支撑块3013;第四支撑块3011中部固接有第二限位杆3014;第四支撑块3011上端固接有第七支撑块3015;第五支撑块3012中部固接有第三限位杆3016;第五支撑块3012上端固接有第八支撑块3017;第六支撑块3013后部固接有第一限位滚筒3018;第二限位杆3014后端固接有第一弹簧3019;第二限位杆3014前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3020;第一弹簧3019前端固接第三滑块3020;第七支撑块3015后端固接有第四限位杆3021;第七支撑块3015上第四限位杆3021的外侧固接有第二弹簧3022;第三限位杆3016前端固接有第三弹簧3023;第三限位杆3016后部滑动连接有第四滑块3024;第三弹簧3023后端固接第四滑块3024;第八支撑块3017前端固接第四限位杆3021;第八支撑块3017上第四限位杆3021的外侧固接有第四弹簧3025;第四限位杆3021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三联动块3026;第四限位杆3021上第三联动块3026的前方滑动连接有第四联动块3028;第二弹簧3022后端固接第四联动块3028;第四弹簧3025前端固接第三联动块3026;第三联动块3026上固接有四组第六限位块3027;第四联动块3028上固接有四组第七限位块3029;四组第六限位块3027接触四组第七限位块3029;第一尼龙绳3030的一端固接第四联动块3028,并且第一尼龙绳3030的另一端穿过第七支撑块3015再绕过第三滑块3020和第一限位滚筒3018固接第二联动块3010;第二尼龙绳3031的一端固接第三联动块3026,并且第二尼龙绳3031的另一端穿过第八支撑块3017再绕过第四滑块3024和第一限位滚筒3018固接第二联动块
3010;第四支撑块3011上部和第五支撑块3012上部之间固接第一限位杆208。
30.当定位组件带动信号输出口向上运动时,第二联动块3010拉动第一尼龙绳3030和第二尼龙绳3031运动,使第一尼龙绳3030在第六支撑块3013上的第一限位滚筒3018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第三滑块3020运动,在第四支撑块3011上的第二限位杆3014的限位作用下,第三滑块3020向后运动并对第一弹簧3019进行压缩,同时,第一尼龙绳3030带动第四滑块3024运动,使第四滑块3024在第五支撑块3012相连的第三限位杆3016上向前滑动,并对第三弹簧3023进行压缩,信号输出口继续向上运动,使得信号输出口的针脚插入至第六限位块3027和第七限位块3029形成的空腔中,第六限位块3027和第七限位块3029对针脚进行导向,使针脚对齐电路板上的小孔,当四组针脚均插入至电路板中时,第三滑块3020和第四滑块3024无法继续运动,然后第一尼龙绳3030拉动第四联动块3028在第四限位杆3021上向前滑动,第四限位杆3021对第七支撑块3015上的第二弹簧3022进行压缩,同时第二尼龙绳3031拉动第三联动块3026在第四限位杆3021上向后滑动,第四限位杆3021对第八支撑块3017上的第四弹簧3025进行压缩,即第三联动块3026和第四联动块3028进行相离运动,第三联动块3026带动四组第六限位块3027运动,第四联动块3028带动四组第七限位块3029运动,使四组第六限位块3027和四组第七限位块3029远离信号输出口上方,信号输出口继续向上插接在电路板上的指定位置,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对回弹的针脚进行限位导向,避免小幅度倾斜的针脚撞击电路板小孔边缘,进而杜绝损坏电路板现象。
31.第三滑块3020左部和第四滑块3024左部均设置有环形凹槽。
32.可分别对第一尼龙绳3030和第二尼龙绳3031进行限位,防止其脱落。
33.第六限位块3027和第七限位块3029接触时呈现圆筒状,并且圆筒上内侧和下内侧均设置有斜面。
34.可使小幅倾斜针脚撞击斜面部分后进入至空腔内部,进而对针脚进行限位导向。
35.如图1、11

13所示,焊接组件包括有第九支撑块401、第二电机402、第二导轨块403、第二丝杆404、第二滑块405、第五联动块406、第一联动杆407、第四限位滚筒408、第一锡丝卷409、第一联动架4010、第一加热块4011、第二电动推杆4012、第一电动夹具4013和第一限位导管4014;第四支撑架8上端固接有第九支撑块401;第九支撑块401左部固接有第二电机402;第九支撑块401右部固接有第二导轨块403;第二电机402右部输出端固接有第二丝杆404;第二导轨块403中部转动连接第二丝杆404;第二导轨块403左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05;第二丝杆404左部传动连接第二滑块405;第二滑块405下端固接有第五联动块406;第五联动块406后侧下部固接有第一联动架4010;第五联动块406右侧下部固接有第一联动杆407;第一联动杆407右部转动连接有第四限位滚筒408;第四限位滚筒408中部安装有第一锡丝卷409;第一联动架4010下端固接有第一加热块4011;第一联动架4010右前部固接有第二电动推杆4012;第一联动架4010上第二电动推杆4012的前下方固接有第一限位导管4014;第二电动推杆4012下端固接有第一电动夹具4013;第一电动夹具4013连接第一锡丝卷409;第一限位导管4014内部滑动连接第一锡丝卷409。
36.当定位组件将信号输出口插接在电路板上的指定位置时,信号输出口的第一根针脚位于第一加热块4011前方,第一加热块4011开始自热,然后第一电动夹具4013将第一锡丝卷409加紧,然后第一联动架4010上的第二电动推杆4012带动第一电动夹具4013斜向下运动,使第一电动夹具4013带动第一锡丝卷409头部斜向下运动,第一锡丝卷409带动第四
限位滚筒408在第一联动杆407上转动,使第一锡丝卷409头部接触第一加热块4011,此时第一锡丝卷409头部融化并流动至第一组针脚与电路板的接触位置,从而完成针脚焊接,然后第一电动夹具4013带动第一锡丝卷409头部斜向上运动一小段距离,使第一锡丝卷409头部脱离融化的锡液,然后第九支撑块401上的第二电机402带动第二丝杆404转动,第二丝杆404带动第二滑块405在第二导轨块403上向右滑动,第二滑块405带动第五联动块406向右运动,第五联动块406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第一加热块4011运动至第二组针脚后方,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对第二组针脚进行焊接操作,然后依次将另两组针脚焊接在电路板上,第一限位导管4014可使第一锡丝卷409头部处于笔直状态,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信号输出口的四个针脚焊接在电路板上。
37.如图1和14所示,还包括有第六联动块501、第三导轨块502、第一电动滑块503和第七联动块504;第五联动块406右侧上部固接有第六联动块501;第六联动块501下表面固接有第三导轨块502;第三导轨块502右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电动滑块503;第一电动滑块503下端固接有第七联动块504;第七联动块504下部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滚筒408。
38.由于第一锡丝卷409横向缠绕在第四限位滚筒408上方,当第一锡丝卷409使用掉一部分时,第一锡丝卷409伸直部底端的位置发生改变,在第一限位导管4014的限位作用下,第一锡丝卷409伸直部底端会倾斜,当倾斜程度较大时,第一限位导管4014会卡住第一锡丝卷409头部,导致第一锡丝卷409头部难以向下运动,甚至出现断丝现象,焊接过程中,第一电动滑块503在与第六联动块501相连的第三导轨块502上滑动,第一电动滑块503带动第七联动块504传动第四限位滚筒408在第一联动杆407上滑动,使第一锡丝卷409伸直部底端始终与第一限位导管4014对齐,使用时避免了因锡丝歪斜导致的卡丝现象。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