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8462发布日期:2021-11-25 02:3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机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


背景技术:

2.机床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亦称工作母机或工具机,习惯上简称机床,一般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和木工机床等,现代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现有技术中机床用的夹具一般只能对圆柱体或矩形等规则的工件进行夹持,在对异形工件进行夹持时,稳定性十分差,不便于机床的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其包括,下夹持组件,包括侧板、安装箱、承接板、活动板、承压件以及触发件,所述安装箱固定于所述侧板侧面,所述承接板固定于所述安装箱内,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承接板下方,所述承压件固定于所述承接板上,所述触发件固定于所述活动板顶部,所述承接板底部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球体;以及上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夹持组件上方,包括连接板以及夹持件,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侧板侧面,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
4.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压件包括固定管以及夹持杆,所述固定管安装于所述承接板上,且其底端与所述连接管固定,所述夹持杆位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夹持杆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箱上方。
5.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压件还包括第一弹簧以及活塞块,所述活塞块固定于所述夹持杆底端,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固定管内且与所述活塞块固定。
6.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触发件包括触发杆以及第二弹簧,所述触发杆固定于所述活动板顶部,所述第二弹簧固定于所述活动板顶部且位于所述触发杆外侧,所述触发杆与所述第二弹簧均位于所述球体下方。
7.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压件设置有多组,且均布于所述承接板上,所述触发件、所述连接管以及所述球体的数量均与所述承压件对应。
8.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夹持组件还包括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板底部,包括转动杆、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活动板下方,其一端与所述安装箱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箱外侧,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对称固定于所述转动杆表面,所述第一顶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顶板的长度。
9.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
驱动管、限位块以及固定块,所述驱动管位于所述安装箱外侧,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驱动管内,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转动杆表面,所述驱动管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驱动管表面。
10.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第三弹簧以及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定于所述安装箱侧面,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管与所述安装箱固定。
11.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箱内底壁固定有导向杆,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滑动于所述导向槽内。
12.作为本发明所述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板、螺纹杆以及凸块,所述夹持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底端与所述夹持板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夹持板底部。
13.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下夹持组件的设置能够对异形工件起到承接和限位的作用,然后通过其与上夹持组件之间的配合,使得异形工件的夹持效果更加好,稳定性更加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整体结构图。
15.图2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下夹持组件另一个视角图。
16.图3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连接管与球体连接剖面图。
17.图4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连接管与球体连接另一个视角图。
18.图5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承压件结构图。
19.图6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活动板与触发件连接结构图。
20.图7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调节件结构图。
21.图8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调节件另一个视角图。
22.图9为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的连接板与夹持件连接结构图。
23.图中:下夹持组件100,侧板101,安装箱102,导向杆102a,承接板103,活动板104,导向槽j,承压件105,固定管105a,夹持杆105b,第一弹簧105c,活塞块105d,触发件106,触发杆106a,第二弹簧106b,连接管107,球体108,调节件109,转动杆109a,第一顶板109b,第二顶板109c,驱动管109d,限位块109e,固定块109f,第三弹簧109g,限位杆109h,限位槽m,通孔k,上夹持组件200,连接板201,夹持件202,夹持板202a,螺纹杆202b,凸块202c。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实施例1参照图1~图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五金加工机床用夹具包括下夹持组件100和上夹持组件200,通过下夹持组件100和上夹持组件200对工件进行夹持。
26.具体的,下夹持组件100,包括侧板101、安装箱102、承接板103、活动板104、承压件
105以及触发件106,安装箱102固定于侧板101侧面,承接板103固定于安装箱102内,活动板104位于承接板103下方,承压件105固定于承接板103上,触发件106固定于活动板104顶部,承接板103底部固定有连接管107,连接管107内设置有球体108。
27.参照图1和图2,侧板101与机床连接,安装箱102固定在侧板101侧面偏下的位置,其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封板;承接板103呈矩形,承接板103上开设有用来固定承压件105的安装孔,承压件105用来对异形工件进行限位和夹持;活动板104能够在安装箱102内上下移动,其顶部的触发件106用来控制承压件105对工件的承压效果;参照图3,连接管107的顶端和底端开口均小于球体108的直径,球体108在上下移动时能够将开口密封闭合,连接管107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方便气体的流通,避免球体108将连接管107底部开口关闭时,连接管107内部的空气无法流通。
28.上夹持组件200,设置于下夹持组件100上方,包括连接板201以及夹持件202,连接板201固定于侧板101侧面,夹持件202位于连接板201下方。
29.参照图1,连接板201固定在侧板101侧面偏上的位置,夹持件202位于承压件105的正上方,其与承压件105之间配合能够对异形工件进行夹持,提高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30.实施例2参照图2、图5和图6,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1.具体的,承压件105包括固定管105a以及夹持杆105b,固定管105a安装于承接板103上,且其底端与连接管107固定,夹持杆105b位于固定管105a内,夹持杆105b顶端延伸至安装箱102上方。
32.参照图2和图5,固定管105a安装在承接板103上的安装孔内,夹持杆105b的顶端呈锥形,每个夹持杆105b受力点集中在该锥点上,提高受力的稳定性,夹持杆105b顶端向上延伸,且能够在固定管105a内滑动,当其被工件挤压时,能够向下在固定管105a内滑动;固定管105a底端与连接管107连通。
33.承压件105还包括第一弹簧105c以及活塞块105d,活塞块105d固定于夹持杆105b底端,第一弹簧105c位于固定管105a内且与活塞块105d固定。
34.参照图5,活塞块105d用来提高固定管105a内部的密封效果,当球体108将连接管107顶部开口闭合时,由于固定管105a内部压强的作用,活塞块105d和夹持杆105b无法上下移动,从而将各个夹持杆105b的位置固定,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同时当再次夹持该形状的异形工件时,无需再次对各个夹持杆105b的高度进行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当球体108处在连接管107中部,其两端开口都处于开口状态时,第一弹簧105c推动活塞块105d和夹持杆105b向上移动,使得夹持杆105b的复位更加方便。
35.触发件106包括触发杆106a以及第二弹簧106b,触发杆106a固定于活动板104顶部,第二弹簧106b固定于活动板104顶部且位于触发杆106a外侧,触发杆106a与第二弹簧106b均位于球体108下方。
36.参照图2和图6,初始状态下,第二弹簧106b的张力将球体108顶起至连接管107中部,使其两个开口都处于开启的状态,此时夹持杆105b在第一弹簧105c的推动下,始终能够复位至最高的高度,方便其在夹持时进行调节;第二种状态:当活动板104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时,第二弹簧106b继续给球体108施
加更强的向上移动的力,使得球体108将连接管107的顶部开口关闭,此时夹持杆105b和活塞块105d向下移动时,固定管105a内部的气体将球体108向下顶出,气体从连接管107底端流出,当夹持杆105b停止移动时,第二弹簧106b将球体108向上顶起,将连接管107的顶部开口关闭,此时夹持杆105b无法复位,方便对其进行初步定型;第三种状态:当活动板104继续向上移动时,触发杆106a与球体108接触,通过触发杆106a对球体108进行支撑和限位,此时球体108无法向下移动,由于固定管105a内部压强的作用,夹持杆105b无法上下移动,从而完成定型,后续再次对该形状的工件进行夹持时,无需再次对各个夹持杆105b的高度进行调节,工作效率更加高。
37.承压件105设置有多组,且均布于承接板103上,触发件106、连接管107以及球体108的数量均与承压件105对应。
38.参照图2,多个夹持杆105b均匀分布在承接板103顶部,通过对多个夹持杆105b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其上方能够适应各种形状的工件,极大的提高了该夹具的适用范围。
39.实施例3参照图6~图9,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40.具体的,下夹持组件100还包括调节件109,设置于活动板104底部,包括转动杆109a、第一顶板109b和第二顶板109c,转动杆109a位于活动板104下方,其一端与安装箱102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箱102外侧,第一顶板109b与第二顶板109c对称固定于转动杆109a表面,第一顶板109b的长度小于第二顶板109c的长度。
41.参照图7,当第一顶板109b和第二顶板109c都不与活动板104接触时,夹持杆105b处在初始状态,即夹持杆105b能够上下调节,当第一顶板109b端部与活动板104接触时,夹持杆105b处在第二种状态,即夹持杆105b处在只能向下移动,无法复位,当第二顶板109c端部与活动板104接触时,夹持杆105b处在第三种状态,即夹持杆105b固定,无法上下移动;通过转动杆109a的转动即可调节第一顶板109b和第二顶板109c的位置。
42.调节件109还包括驱动管109d、限位块109e以及固定块109f,驱动管109d位于安装箱102外侧,转动杆109a的一端位于驱动管109d内,限位块109e固定于转动杆109a表面,驱动管109d内壁开设有限位槽m,限位块109e滑动于限位槽m内,固定块109f固定于驱动管109d表面。
43.参照图8,通过固定块109f和驱动管109d的转动即可带动转动杆109a转动,从而调节第一顶板109b和第二顶板109c的位置;驱动管109d能够在转动杆109a端部滑动,且通过限位块109e和限位槽m的设置,使得驱动管109d在转动时,始终能够带动转动杆109a转动。
44.调节件109还包括第三弹簧109g以及限位杆109h,限位杆109h固定于安装箱102侧面,固定块109f上开设有通孔k,限位杆109h与通孔k对应,第三弹簧109g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管109d与安装箱102固定。
45.参照图8,限位杆109h设置有三个,分别对应在夹持杆105b三种状态的位置,通过限位杆109h对驱动管109d和转动杆109a进行限位,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意外发生转动,影响该夹具的夹持效果;第三弹簧109g用来拉动驱动管109d,防止该夹具在使用过程中驱动管109d意外向外侧移动,造成限位杆109h从通孔k内部脱离。
46.安装箱102内底壁固定有导向杆102a,活动板104上开设有导向槽j,导向杆102a滑动于导向槽j内。
47.参照图6,通过导向杆102a和导向槽j对活动板104进行限位,防止活动板10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其限位效果。
48.夹持件202包括夹持板202a、螺纹杆202b以及凸块202c,夹持板202a位于连接板201下方,螺纹杆202b与连接板201螺纹连接,螺纹杆202b底端与夹持板202a顶部转动连接,凸块202c固定于夹持板202a底部。
49.参照图9,当工件固定在夹持杆105b上后,手动转动螺纹杆202b,通过螺纹杆202b带动夹持板202a向下移动,对工件进行挤压,通过夹持板202a、和夹持杆105b对工件起到夹持效果,使其安装更加稳固;凸块202c设置有多个,且均布在夹持板202a底部,通过凸块202c提高异形工件顶部的支撑点,使其在夹持的过程中更加稳固。
50.在使用时,将待加工的异形工件放置在夹持杆105b上,此时工件将部分夹持杆105b向下压动,使得多个夹持杆105b之间能够适应该工件的形状,将其包裹在各组夹持杆105b中部,然后手动转动固定块109f和驱动管109d,通过驱动管109d带动转动杆109a转动,使得第一顶板109b将活动板104向上顶起,使得夹持杆105b处在第二状态,此时手动转动螺纹杆202b,通过螺纹杆202b带动夹持板202a向下移动,对工件进行挤压,通过夹持板202a和夹持杆105b对工件起到夹持效果,使其安装更加稳固,然后继续转动驱动管109d,使得第二顶板109c将活动板104向上顶起,使得夹持杆105b处在第三状态,此时夹持杆105b的位置固定,无法上下移动,当该异形工件加工完成后,能够直接将另一个该形状的工件放置在夹持杆105b上,无需再次对夹持杆105b的位置进行调节,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51.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