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2526发布日期:2022-01-19 13:2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越皮带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单向超越皮带轮,在装配球轴承时,一般采用两次压装,这种装配的原理:把皮带轮贴近电机端一侧的面套在下模模具上(靠皮带轮内孔进行定位),然后将球轴承放在上模上,当压力机下行时,上模的球轴承压入皮带轮;再将皮带轮反过来,套在另一个下模模具上(靠皮带轮另一端面的孔进行定位),再将球轴承放入上模,当压力机下行时,上模的球轴承压入皮带轮。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需要两次调换基准进行装配,压装后的芯轴端面至皮带轮(11)端面的距离散差大;2)、两次压装的定位孔不一致,增大了同轴度的风险,导致装配的产品质量一致性变差;3)、两台设备,多次搬运环节,增大了装配的难度,且制造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提供一种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所述超越皮带轮包括带轮、单向轴承、芯轴及两个端部轴承,带轮同轴设置在芯轴外,单向轴承位于带轮和芯轴之间,两个端部轴承分别位于单向轴承的两端,且均位于带轮和芯轴之间,芯轴具有中心孔,该装配机构包括机架、压装模具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上压装结构和下压装结构,上压装结构位于压装模具的上方,下压装结构位于压装模具的下方;
5.压装模具包括底座及定位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内孔,定位芯固定在底座的内孔中,内孔的内周面与定位芯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端部轴承的环形腔,定位芯的顶端向上延伸有与芯轴的中心孔相匹配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定位芯之间形成外台阶面,所述带轮的底端端部与底座的上端面接触时,芯轴的底端端部和外台阶面接触;
6.所述上压装结构包括第一上驱动装置及上压头,第一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上压头向压装模具上的超越皮带轮靠拢或远离;
7.所述下压装结构包括下驱动装置及下压头,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下压头向压装模具上的超越皮带轮靠拢或远离。
8.本方案中采用将待装配端部轴承的带轮放置在压装模具上,并使定位芯的定位凸起插入到芯轴的中心孔内,一个端部轴承从带轮的上方由第一上驱动装置驱动上压头使其压装到带轮与芯轴之间,另一个端部轴承预放在压装模具的环形腔内,而后由下驱动装置驱动下压头使其压装到带轮与芯轴之间,以此实现在两个端部轴承的装配过程中,以同一基准进行定位,避免了反复多次切换装配基准,保证了装配后端面距离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了装配效率,同时减少了一台压装设备及操作人员,缩减了生产成本。
9.进一步地,所述上压装结构还包括第二上驱动装置和用于压住带轮的压板,所述第二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压板向压装模具上的超越皮带轮靠拢或远离;在下压头向上压装位于下方的端部轴承时,第二上驱动装置提前驱动压板下移,压住压装模具上的带轮,防止下压头在压装下方的端部轴承时带轮向上窜动,确保装配精度,提高装配的合格率。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压头固定安装在基板上,第一上驱动装置和基板传动连接,基板上滑动安装有用于夹持端部轴承的夹头,所述夹头的底端端部向下凸出于上压头的底端端部,所述夹头与基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抵住基板,另一端抵住夹头;通过夹头将位于上方的端部轴承夹持住,以便于端部轴承的自动装配,当第一上驱动装置带动基板下移时,上压头、夹头及其夹持的端部轴承同步下移,直至夹头抵住芯轴的顶端端部,随着基板的继续下移,弹簧被压缩蓄能,上压头相对夹头向下移动,并推动夹头上的端部轴承下移,使端部轴承压入带轮与芯轴之间,第一上驱动装的带动基板上移时,夹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11.进一步地,所述夹头插设在上压头内,并与上压头滑动连接,所述夹头的顶端具有凸缘,所述上压头内具有内台阶面,凸缘与内台阶面接触;利用凸缘与内台阶面的配合,可将夹头轴向限位在上压头上,防止夹头从上压头上脱落。
12.进一步地,所述夹头为弹性夹头,所述端部轴承套设在弹性夹头外,所述弹性夹头沿圆周分布有多个能够径向弹性伸缩的夹爪,所述夹爪抵住端部轴承的内周面。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贯穿有至少一个压头孔,所述压头孔与环形腔连通,所述定位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头具有若干与压头孔相匹配的压头部,所述压头部与压头孔一一对应,所述压头孔供与其对应的压头部穿过;底板的设置可托住位于环形腔内的端部轴承,且便于定位芯的固定,以及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定位芯,同时便于生产、制造。
1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芯外周面的直径和端部轴承内周面的直径一致;以锁定环形腔内端部轴承的径向位置,提高装配的精度。
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固定在平台上,所述平台与机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平台安装在回转装置上,所述回转装置用于驱动平台转动。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驱动装置和下驱动装置均为液压缸或油缸。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或油缸。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在两个端部轴承的装配过程中,能够以同一基准进行定位,避免了反复多次切换装配基准,保证了装配后带轮的端面和其所在侧的端部轴承之间的距离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了皮带轮安装端部轴承时的定位装夹次数,提升了装配效率,且减少了一台压装设备及所需的操作人员,缩减了生产成。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中压装模具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压装模具中底板的俯视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压头的示意图;
26.图7是图6中c-c向剖视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仰视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超越皮带轮的示意图。
30.图中:1、超越皮带轮,11、带轮,12、单向轴承,13、芯轴,131、中心孔,14、端部轴承;
31.2、机架;
32.3、压装模具,31、底座,32、定位芯,321、定位凸起,322、外台阶面,33、环形腔,34、底板,341、压头孔;
33.4、上压装结构,41、第一上驱动装置,42、上压头,421、内台阶面,43、第二上驱动装置,44、压板,45、基板,46、夹头,461、凸缘,462、夹爪,47、弹簧;
34.5、下压装结构,51、下驱动装置,52、下压头,521、压头部;
35.6、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3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机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37.实施例1
38.如图1-10所示,一种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所述超越皮带轮1包括带轮11、单向轴承12、芯轴13及两个端部轴承14,带轮11同轴设置在芯轴13外,单向轴承12位于带轮11和芯轴13之间,两个端部轴承14分别位于单向轴承12的两端,且均位于带轮11和芯轴13之间,芯轴13具有中心孔131,该装配机构包括机架2、压装模具3及设置在机架2上的上压装结构4和下压装结构5,上压装结构4位于压装模具3的上方,下压装结构5位于压装模具3的下方;
39.压装模具3包括底座31及定位芯32,所述底座31上开设有内孔,定位芯32固定在底座31的内孔中,内孔的内周面与定位芯3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端部轴承14的环形腔33,定位芯32的顶端向上延伸有与芯轴13的中心孔131相匹配的定位凸起321,定位凸起321与定位芯32之间形成外台阶面322,所述带轮11的底端端部与底座31的上端面接触时,芯轴13的底端端部和外台阶面322接触;
40.所述上压装结构4包括第一上驱动装置41及上压头42,第一上驱动装置41用于驱动上压头42向压装模具3上的超越皮带轮1靠拢或远离;
41.所述下压装结构5包括下驱动装置51及下压头52,下驱动装置51用于驱动下压头52向压装模具3上的超越皮带轮1靠拢或远离。
42.所述上压装结构4还包括第二上驱动装置43和用于压住带轮11的压板44,所述第
二上驱动装置43用于驱动压板44向压装模具3上的超越皮带轮1靠拢或远离;在下压头52向上压装位于下方的端部轴承14时,第二上驱动装置43可驱动压板44下移,压住压装模具3上的带轮11,防止下压头52在压装下方的端部轴承14时带轮11向上窜动,确保装配精度,提高装配的合格率。
43.所述上压头42固定安装在基板45上,第一上驱动装置41和基板45传动连接,基板45上滑动安装有用于夹持端部轴承14的夹头46,所述夹头46的底端端部向下凸出于上压头42的底端端部,所述夹头46与基板45之间设有弹簧47,弹簧47的一端抵住基板45,另一端抵住夹头46;通过夹头46将位于上方的端部轴承14夹持住,以便于实现端部轴承14的自动装配,当第一上驱动装置41带动基板45下移时,上压42、夹头46及其夹持的端部轴承14同步下移,直至夹头46抵住芯轴13的顶端端部,随着基板45的继续下移,弹簧47被压缩蓄能,上压头42相对夹头46向下移动,并推动夹头46上的端部轴承14下移,使端部轴承14压入带轮11与芯轴13之间,第一上驱动装置41带动基板45上移时,夹头46在弹簧47的作用下复位。
44.所述夹头46插设在上压头42内,并与上压头42滑动连接,所述夹头46的顶端具有凸缘461,所述上压头42内具有内台阶面421,凸缘461与内台阶面421接触;利用凸缘461与内台阶面421的配合,可将夹头46轴向限位在上压头42上,防止夹头46从上压头42上脱落。
45.所述夹头46为弹性夹头,所述端部轴承14套设在弹性夹头外,所述弹性夹头沿圆周分布有多个能够径向弹性伸缩的夹爪462,所述夹爪462抵住端部轴承14的内周面。
46.所述底座31的下端固定有底板34,所述底板34上贯穿有至少一个压头孔341,所述压头孔341与环形腔33连通,所述定位芯32与底板34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头52具有若干与压头孔341相匹配的压头部521,所述压头部521与压头孔341一一对应,所述压头孔341供与其对应的压头部521穿过;底板34的设置可托住位于环形腔33内的端部轴承14,且便于定位芯32的固定,以及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定位芯32,同时便于生产、制造。
47.所述定位芯32外周面的直径和端部轴承14内周面的直径一致;以锁定环形腔33内端部轴承14的径向位置,提高装配的精度。
48.所述底座31固定在平台6上,所述平台6与机架2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平台6安装在回转装置上,所述回转装置用于驱动平台6转动;值得注意的是,平台6安装在回转装置上时,平台6上可设置多个压装模具3,以实现多工位运行,回转装置具体可包括电机及减速机,电机的输出端和减速机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与平台6固定连接。
49.所述第一上驱动装置41和下驱动装置51均为液压缸或油缸;所述第二上驱动装置43为液压缸或油缸;具体安装时,第一上驱动装置41和第二上驱动装置43相互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第一上驱动装置41固定在机架2上,第一上驱动装置41的输出端和基板45固定连接,第二上驱动装置43的输出端通过连接杆与压板44固定连接,下驱动装置51固定在机架2上,下驱动装置51的输出端和下压头52固定连接。
50.本实施例中,上压头42的轴线、夹头46的轴线、下压头52的轴线、定位芯32的轴线及定位凸起321的轴线相互重合;本实施例中的端部轴承14为球轴承。
51.本实施例中的超越皮带轮的双工位轴承装配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52.首先将一个端部轴承14放置到压装模具3的环形腔33内,该端部轴承14为位于下方的端部轴承14,而后将另一个待压装的轴承放置在夹头46上,由夹头46被向内挤压,以此夹持住端部轴承14,该轴承为位于上方的端部轴承14;
53.接着将待装配的端部轴承14的带轮11放置在压装模具3上,并使定位芯32的定位凸起321插入到芯轴13的中心孔131内,带轮11的底端端部与底座31的上端面接触,芯轴13的底端端部和外台阶面322接触,此时,定位凸起321的轴线、夹头46所夹持的端部轴承14的轴线以及环形腔33内的端部轴承14的轴线彼此重合;
54.而后第一上驱动装置41带动带动基板45下移,上压头42、夹头46及其夹持的端部轴承14同步下移,直至夹头46抵住芯轴13的顶端端部,随着基板45的继续下移,弹簧47被压缩蓄能,上压头42相对夹头46向下移动,并推动夹头46上的端部轴承14下移,使端部轴承14压装入带轮11与芯轴13之间,完成位于上方的端部轴承14的压装,此时,夹头46及上压头42停止,并保持对芯轴13及端部轴承14的压紧,即上压头42和夹头46切换为在压装位于下方的端部轴承14时对芯轴13及位于上的的端部轴承14起到压紧的作用;
55.随后,下驱动装置51带动下压头52上移动,下压头52的压头部521穿过与其对应的压头孔341进入到环形腔33,而后压头部521向上推动环形腔33内的端部轴承14,并将其压入带轮11与芯轴13之间,完成位于下方的端部轴承14的压装;
56.最后,第一上驱动装置41、第二上驱动装置43及下驱动装置51复位。
57.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