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边和侧翻边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1071发布日期:2022-01-15 04:5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折边和侧翻边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边和侧翻边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参见图1附图标记3所指部件以及图6,为一种外壳工件,工件加工前为一平板状料材。
3.现有技术中,第一步需要对平板状料材进行侧部的折边加工以形成折边部,平板状料材上预留有一缺口部,折边部形成后,缺口部位于折边部上,缺口部贯通侧折边部的内侧、外侧以及上部;然后,第二步需要对缺口部边缘进行向内翻边加工以形成翻边部。
4.问题在于,第一步加工和第二步加工需要分别采用两组设备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折边和侧翻边的成型模具,其能够用于工件的折边部和翻边部的加工。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7.折边和侧翻边的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
8.所述下模装置包括下模座、设置在下模座上的下垫板、设置在下垫板上并用于放置工件的下模板、设置在下垫板上并位于下模板外侧且用于对工件进行折边的折弯块及插装于折弯块并用于对工件进行侧翻边的横向冲头;
9.所述上模装置包括上模座及设置在上模座底部并与下模板相配合的上模板;
10.所述上模板侧部设有与横向冲头相配合的翻边槽,下模装置和上模装置上设有用于带动横向冲头伸入翻边槽内以及远离翻边槽的驱动装置。
11.所述下模座和下模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下模座和折弯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1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折弯块外侧并与横向冲头相接的上斜楔、设置在下垫板上并与上斜楔配合连接且位于折弯块外侧的下斜楔及设置在上模座底部并位于上模板外侧且用于下压折弯块的上压块。
13.所述折弯块上设有镶块,翻边槽设置在镶块上;
14.所述折弯块上对应镶块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侧面上设有导向斜部,导向斜部与镶块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镶块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与导向斜部传动连接;
15.所述上模座和镶块之间设有竖向弹簧,竖向弹簧的上端与上模座连接,竖向弹簧的下端与镶块连接。
16.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斜楔和折弯块之间的横向弹簧;
17.所述横向弹簧的一端与上斜楔连接,横向弹簧的另一端与折弯块连接。
18.所述上斜楔底部设有第一斜部,横向弹簧位于第一斜部的外侧;
19.所述下斜楔上部的内侧设有与第一斜部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部。
20.所述上斜楔上设有连接在第一斜部外侧并用于容纳上斜楔的缺口槽。
21.所述横向弹簧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第一斜部的前后两侧。
22.所述下模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模座底部的下支撑板及设置在下支撑板底部的下安装板。
23.所述上模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模座和上模板之间的上垫板、设置在上模座上的上支撑板及设置在上支撑板上的上安装板。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5.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工件的折边部和翻边部的加工,无需采用两组设备分别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31.图6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参见图1-6,本折边和侧翻边的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
34.所述下模装置包括下模座1、设置在下模座1上的下垫板2、设置在下垫板2上并用于放置工件3的下模板4、设置在下垫板2上并位于下模板4外侧且用于对工件3进行折边的折弯块5及插装于折弯块5并用于对工件3进行侧翻边的横向冲头6;
35.所述下模座1上设有若干组位于下模板4外侧并用于定位工件3的原始平板状料材的限位块32,折弯块5上对应横向冲头6设于横向槽,横向冲头6插装于横向槽。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板4的前、后、左、右部均设有折弯块5,限位块32分别设置在各折弯块5上,限位块32内侧面与折弯块5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隔,工件3的原始平板状料材放置在下模板4上时,限位块32抵靠设置在工件3的原始平板状料材的侧部。
37.所述上模装置包括上模座7及设置在上模座7底部并与下模板4相配合的上模板8;
38.所述上模板8侧部设有与横向冲头6相配合的翻边槽9,下模装置和上模装置上设有用于带动横向冲头6伸入翻边槽9内以及远离翻边槽9的驱动装置。
39.在本实施例中,仅位于下模板4左部的折弯块5上设有横向冲头6,对应地,翻边槽9位于上模板8的左侧部。
40.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工件3的折边部29和翻边部30的加工,无需采用两组设备分别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1.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1和下模板4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下模座1和折弯块5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1。
42.所述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处于非合模状态时,下模板4高于折弯块5,即下模板4向上凸出于折弯块5。
43.作业人员将工件3的原始平板状料材定位放置在下模板4上;
44.所述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合模时,上模板8下压在工件3和下模板4上以使下模板4向下移动至低于折弯块5,从而在工件3的原始平板状料材上形成侧部的折边部29;所述上模装置继续下行,翻边槽9与横向冲头6对齐,驱动装置带动横向冲头6伸入翻边槽9内从而在折边部29的缺口部上形成翻边部30,实现折边部29和翻边部30的加工。
45.所述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分模时,驱动装置带动横向冲头6脱离翻边槽9,上模板8与下模板4分离,工件3跟随下模板4移动至折弯块5上方。
4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折弯块5外侧并与横向冲头6相接的上斜楔12、设置在下垫板2上并与上斜楔12配合连接且位于折弯块5外侧的下斜楔13及设置在上模座7底部并位于上模板8外侧且用于下压折弯块5的上压块14。
47.所述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合模,上压块14下压在折弯块5上时,带动折弯块5、横向冲头6和上斜楔12相对于下斜楔13向下移动,上斜楔12与下斜楔13之间的配合传动使上斜楔12朝折弯块5移动,带动横向冲头6伸入翻边槽9内,即上斜楔12相当于带动横向冲头6移动的滑块。
48.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块5上设有镶块25,翻边槽9设置在镶块25上;
49.所述折弯块5上对应镶块25设有安装槽26,安装槽26的内侧面上设有导向斜部27,导向斜部27与镶块25外侧面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镶块25设置在安装槽26内且与导向斜部27传动连接,即镶块25上设有与导向斜部27连接的传动斜部。
50.所述上模座7和镶块25之间设有竖向弹簧28,竖向弹簧28的上端与上模座7连接,竖向弹簧28的下端与镶块25连接。
51.所述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分模时,上模板8向上移动并与下模板4分离,镶块25沿导向斜部27相对于上模板8向内侧以及下方移动,使镶块25的翻边槽9与翻边部30分离。
5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斜楔12和折弯块5之间的横向弹簧15;
53.所述横向弹簧15的一端与上斜楔12连接,横向弹簧15的另一端与折弯块5连接。
54.所述横向弹簧15可采用缸式氮气弹簧,上斜楔12和折弯块5之间设有位于横向弹簧15外侧的导向杆。
55.所述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分模时,第二弹簧11带动折弯块5、横向冲头6和上斜楔12向上复位,横向弹簧15带动上斜楔12向远离折弯块5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横向冲头6脱离翻边槽9。
56.进一步地,所述上斜楔12底部设有第一斜部17,横向弹簧15位于第一斜部17的外侧;
57.所述下斜楔13上部的内侧设有与第一斜部17配合连接的第二斜部18。
58.所述第一斜部17和第二斜部18的设置实现上斜楔12和下斜楔13的传动连接。
59.所述第一斜部17、第二斜部18与下斜楔13外侧面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60.进一步地,所述上斜楔12上设有连接在第一斜部17外侧并用于容纳上斜楔12的缺
口槽19。
61.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弹簧15的数量为两组且分别位于第一斜部17的前后两侧,两组横向弹簧15的设置提高上斜楔12横向移动的稳定性,导向杆的数量亦为两组且分别位于两组横向弹簧15的外侧。
62.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模座1底部的下支撑板20及设置在下支撑板20底部的下安装板21,构成下模装置。
63.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装置包括设置在上模座7和上模板8之间的上垫板22、设置在上模座7上的上支撑板23及设置在上支撑板23上的上安装板24,构成上模装置。
64.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