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输送辊道的辊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7146发布日期:2022-02-09 11:5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输送辊道的辊弯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弯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输送辊道的辊弯机。


背景技术:

2.辊弯机是一种金属型材冷弯设备,是铝合金型材常用的弯曲机械设备,如角钢、槽钢、工字钢、金属方管、金属圆管及各类金属异形型材,可加工的形状有圆形、弧形、椭圆、抛物线形等等,可分为立式和卧式,操作简便,成本费用较低,适用于中小型材的冷弯成型,辊弯机按三点决定一圆的道理,对材料进行连续弯曲。目前,现有的辊弯机大多结构复杂,操作麻烦,在对型材进行弯曲操作时,待折弯的型材容易发生位移的情况,从而降低了辊弯的质量,现有的大多依靠人工对折弯的型材进行扶持,这样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而且安全性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输送辊道的辊弯机,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型材发生位移的情况、辊弯质量更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输送辊道的辊弯机,包括底座、弯管装置和限位装置;
5.所述底座上侧的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侧分别焊接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侧面套接有承托辊,前端所述第一支座的前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主动轴的前端穿过第一支座的前侧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底座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竖板;
6.所述弯管装置包括液压缸、升降板、第二紧固螺栓、第二固定板、第二支座、第一从动轴和压辊,所述底座的上侧中部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上侧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可拆卸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侧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支座,前后两端所述第二支座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侧面分别套接有压辊,所述承托辊位于两个压辊之间的正上方;
7.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固定杆、第三支座、第二从动轴和限位辊,所述竖板彼此靠近一侧的上端分别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彼此靠近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支座,前后两端所述第三支座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侧面分别套接有限位辊,将待折弯的型材放置在承托辊和压辊之间,伺服电机通过主动轴带动承托辊转动,从而带动待折弯的型材左右往复移动,同时液压缸通过升降板带动第二固定板、第一从动轴和压辊缓慢向上移动,通过压辊缓慢向上移动,对待折弯的型材进行折弯,同时,电动推杆伸长,并通过固定杆、第三支座和第二从动轴带动限位辊向靠近承托辊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辊对辊压时的
型材进行限位,提高了辊弯质量,防止发生位移的情况,无需人工对折弯的型材进行扶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成本、安全性高。
8.进一步的,所述承托辊、压辊和限位辊的侧面分别等距开设有不少于三个辊压槽,且承托辊、压辊和限位辊侧面的辊压槽分别位于同一竖直面上,通过在承托辊、压辊和限位辊开设的不少于三个辊压槽,能够一次对多个型材进行折弯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辊压槽,能够有效防止待折弯的型材发生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对型材折弯时的稳定性。
9.进一步的,前端所述竖杆的左侧设有刻度尺,通过设置刻度尺,方便对升降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方便控制待折弯型材的弯曲量,提高了对型材折弯的精确度。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底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活动套管,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与活动套管配合滑动连接的导向柱,通过设置活动套管和导向柱,防止升降板升降的过程中发生位移,从而提高了升降板升降时的稳定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具有输送辊道的辊弯机,具有以下好处:
12.1、将待折弯的型材放置在承托辊和压辊之间,伺服电机通过主动轴带动承托辊转动,从而带动待折弯的型材左右往复移动,同时液压缸通过升降板带动第二固定板、第一从动轴和压辊缓慢向上移动,通过压辊缓慢向上移动,对待折弯的型材进行折弯,同时,电动推杆伸长,并通过固定杆、第三支座和第二从动轴带动限位辊向靠近承托辊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辊对辊压时的型材进行限位,提高了辊弯质量,防止发生位移的情况,无需人工对折弯的型材进行扶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成本、安全性高。
13.2、通过在承托辊、压辊和限位辊开设的不少于三个辊压槽,能够一次对多个型材进行折弯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辊压槽,能够有效防止待折弯的型材发生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对型材折弯时的稳定性。
14.3、通过设置刻度尺,方便对升降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方便控制待折弯型材的弯曲量,提高了对型材折弯的精确度,通过设置活动套管和导向柱,防止升降板升降的过程中发生位移,从而提高了升降板升降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2竖杆、3第一紧固螺栓、4第一固定板、5弯管装置、51液压缸、52升降板、53第二紧固螺栓、54第二固定板、55第二支座、56第一从动轴、57压辊、6限位装置、61电动推杆、62固定杆、63第三支座、64第二从动轴、65限位辊、7第一支座、8主动轴、9承托辊、10伺服电机、11导向柱、12活动套管、13刻度尺、14竖板、15辊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
20.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输送辊道的辊弯机,包括底座1、弯管装置5和限位装置6;
21.底座1上侧的前后两端中部分别设有竖杆2,竖杆2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紧固螺栓3可拆卸安装有第一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4的上侧分别焊接有第一支座7,第一支座7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轴8,主动轴8的侧面套接有承托辊9,前端第一支座7的前侧设有伺服电机10,主动轴8的前端穿过第一支座7的前侧与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底座1上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竖板14;
22.弯管装置5包括液压缸51、升降板52、第二紧固螺栓53、第二固定板54、第二支座55、第一从动轴56和压辊57,底座1的上侧中部设有液压缸51,液压缸51的伸缩端固定有升降板52,升降板52的上侧通过第二紧固螺栓53可拆卸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固定板54,第二固定板54上侧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支座55,前后两端第二支座55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轴56,第一从动轴56的侧面分别套接有压辊57,承托辊9位于两个压辊57之间的正上方,前端竖杆2的左侧设有刻度尺13,通过设置刻度尺13,方便对升降板52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方便控制待折弯型材的弯曲量,提高了对型材折弯的精确度,升降板52底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活动套管12,底座1的上侧设有两个左右对称且与活动套管12配合滑动连接的导向柱11,通过设置活动套管12和导向柱11,防止升降板52升降的过程中发生位移,从而提高了升降板52升降时的稳定性;
23.限位装置6包括电动推杆61、固定杆62、第三支座63、第二从动轴64和限位辊65,竖板14彼此靠近一侧的上端分别设有两个前后对称的电动推杆61,电动推杆61的伸缩端固定有固定杆62,固定杆62彼此靠近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支座63,前后两端第三支座63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轴64,第二从动轴64的侧面分别套接有限位辊65,将待折弯的型材放置在承托辊9和压辊57之间,伺服电机10通过主动轴8带动承托辊9转动,从而带动待折弯的型材左右往复移动,同时液压缸51通过升降板52带动第二固定板54、第一从动轴56和压辊57缓慢向上移动,通过压辊57缓慢向上移动,对待折弯的型材进行折弯,同时,电动推杆61伸长,并通过固定杆62、第三支座63和第二从动轴64带动限位辊65向靠近承托辊9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辊65对辊压时的型材进行限位,提高了辊弯质量,防止发生位移的情况,无需人工对折弯的型材进行扶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成本、安全性高,承托辊9、压辊57和限位辊65的侧面分别等距开设有不少于三个辊压槽15,且承托辊9、压辊57和限位辊65侧面的辊压槽15分别位于同一竖直面上,通过在承托辊9、压辊57和限位辊65开设的不少于三个辊压槽15,能够一次对多个型材进行折弯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辊压槽15,能够有效防止待折弯的型材发生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对型材折弯时的稳定性。
24.在使用时:将待折弯的型材放置在承托辊9和压辊57之间,伺服电机10通过主动轴8带动承托辊9转动,从而带动待折弯的型材左右往复移动,同时液压缸51通过升降板52带动第二固定板54、第一从动轴56和压辊57缓慢向上移动,通过压辊57缓慢向上移动,对待折弯的型材进行折弯,同时,电动推杆61伸长,并通过固定杆62、第三支座63和第二从动轴64带动限位辊65向靠近承托辊9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辊65对辊压时的型材进行限位,提高了辊弯质量,防止发生位移的情况,无需人工对折弯的型材进行扶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成本、安全性高,通过在承托辊9、压辊57和限位辊65开设的不少于三个辊压槽15,能
够一次对多个型材进行折弯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辊压槽15,能够有效防止待折弯的型材发生移动的情况,提高了对型材折弯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刻度尺13,方便对升降板52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方便控制待折弯型材的弯曲量,提高了对型材折弯的精确度。
25.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液压缸51、电动推杆61和伺服电机10的输入端分别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外部控制开关控制液压缸51、电动推杆61和伺服电机10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