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3943发布日期:2022-01-15 09:3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组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


背景技术:

2.自动化装配技术,是指以自动化机械装置代替人工劳动的一种装配技术。
3.目前在对产品组装的装配生产线中均会包括对待组装产品的输送、定位和夹紧等,而现有组装设备中的传输设备、定位设备、夹紧设备等均是直接采用压装、螺栓紧固、铆接或焊接等手段使各个设备之间相互固定,不仅使各个设备之间的装配尺寸精度较高,且使各个设备之间连接和固定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针对不同的装配对象,其对应的机械装置形态各异,且大多存在专机专用的特点,使大多装配生产线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设计、施工周期长;2、与上下游设备联机难度大;3、当需要针对特定装配生产线改造时,不仅常常因为经费、时间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需对其局部核心装配工段进行改造,且使后期又存在全线升级改造的潜在需求;4、由于装配生产线上的装置均为专机专用,使后期改造成本较高。
4.因此,现急需一种能结合柔性生产线市场需求的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使柔性生产线的安装、改造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结合了现有柔性生产线的市场需求,不仅可满足对不同柔性生产线的安装,使柔性生产线在改造时更加方便、快速,且使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之间的安装更加方便。
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包括基础平台,基础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平台单元,多个平台单元依次拼装,且基础平台上安装有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平台单元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条形槽,条形槽呈
“┻”
型,且条形槽的两端均贯穿平台单元侧面,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底部均设有与条形槽连接的连接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条形槽对应的螺孔,条形槽内设有与螺孔对应的螺母,螺孔和螺母内共同安装有固定螺栓。
9.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的底部均设有至少一个基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上的螺孔均设置在基板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螺母为t型螺母。
11.进一步的,所述螺母的最大宽度与条形槽槽底宽度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单元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13.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平台呈t型或矩形或十字型或田字型或口字型。
14.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加工系统为数控机床、焊接机构、裁切机构、组装机构中的其
中一种或多种,且物流系统为运输小车、机械手、传送带、夹持上料机构、吊装上料机构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结合了现有自动化生产线的市场需求,通过设置可拼装的基础平台,当需要对设备安装时,可直接根据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的排布快速拼装成对应形态的基础平台,从而满足不同柔性生产线的安装,不仅使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安装更加快速方便,且使柔性生产线在改造时或对柔性生产线中其中一个设备进行维护时可直接将对应的设备拆卸或更换即可,使柔性生产线的安装、改造、维护时更加方便。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条形槽,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在安装排布时可直接在条形槽内安装螺母,并将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通过螺栓与条形槽中的螺母拧紧固定即可,使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更加快速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的主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的俯视图;
20.图3是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组装形成集成底座与长跨距工件精准对接的组装系统结构图;
21.图4是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组装形成集成底座与长跨距工件精准对接的组装系统俯视图。
22.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23.1、基础平台,2、条形槽,5、基板,6、螺孔,7、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8、底座上料装置,9、组装装置,10、长跨距工件顶紧机构,11、底座夹紧机构,12、垂直度测量装置,13、垂直度检测头,14、长跨距工件前扶正机构,15、长跨距工件扶正机构;
24.1.1、平台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工作站,包括用于安装在地面上的基础平台1,基础平台1包括至少一个平台单元1.1,多个平台单元1.1共同拼装形成基础平台1;所述基础平台1上安装有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根据需求固定布置在基础平台1上,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组成一个柔性生产线。当柔性生产线需要安装时,根据柔性生产线的排布确定各个平台单元1.1的拼装方式,并确定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安装位置,根据柔性生产线的排布对各个平台单元1.1进行拼装,平台单元1.1平台的同时对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进行安装,从而形成对应的柔性生产线,从而满足不同柔性生产线的安装,不仅使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安装更加快速方便,且使柔性生产线在改造时或对柔性生产线中其中一个设备进行维护时可直接将对应的设备拆卸或更换即可,使柔性生产线的安装、改造、维护时更加方便。
27.每个所述平台单元1.1上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条形槽2,多个条形槽2均匀间隔排布,且相邻两个条形槽2之间的间距为5~25cm,相邻两个条形槽2之间的具体宽度可根据柔性生产线中设备的大小进行调整。所述条形槽2呈
“┻”
型,使条形槽2的开口宽度小于条形槽2的槽底宽度,且条形槽2的两端均贯穿平台单元1.1的侧面,使条形槽2为通槽,螺母可从条形槽2的两端进入到条形槽2内,由于条形槽2的开口宽度小于条形槽2槽底宽度,使送入到条形槽2内的螺母不能直接从条形槽2的开口处取出。
28.所述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底部均设有与条形槽(2)连接的连接结构,且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上连接结构可为多个,通过多个连接结构的配合,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的安装更加稳固。
29.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条形槽2对应的螺孔6,且条形槽2内设有与螺孔6对应的螺母,螺孔6和螺母内共同安装有固定螺栓,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在安装时,可直接采用固定螺栓与螺母锁紧即可,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的安装更加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的安装位置需求确定螺母的安装位置,使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安装的灵活性更高。
30.所述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的底部均设有至少一个基板5,基板5为条形板,基板5的宽度可大于两个条形槽2之间的间距,且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上的螺孔6均设置在基板5上,当基板5可同时与多个条形槽2对应时,每个基板5上的多个螺孔6可分别与多个条形槽2对应;同时,条形槽2内安装有螺母,螺母可在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组在需要安装时从条形槽2的一端放置在条形槽2内,而螺母与基础平台1之间不需要焊接,由于条形槽2开口宽度小于条形槽2槽底宽度,使螺母放置在条形槽2内后,螺母不可直接取出,当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组需要固定时,直接采用一个螺栓共同固定在螺孔6和螺母内即可,当螺栓锁紧时,基板5则被固定在基础平台1上,从而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组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1上。
31.所述螺母为t型螺母,t型螺母的小径段外径与条形槽2开口宽度配合,t型螺母的大径段上具有两个相对排布的切面,螺母安装在条形槽2内后,两个切面分别于条形槽2槽底的两侧配合,通过切面与条形槽2的配合,使螺母安装在条形槽2内后不可在条形槽2内进行转动,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组在通过螺栓与螺母拧紧固定时,螺栓在拧紧过程中螺母不会在条形槽2内转动,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组的固定更加方便。
32.所述螺母最大宽度大于条形槽2槽底宽度,使螺母的大径段呈矩形状,使螺母安装在条形槽2内后,通过螺母外壁与条形槽2槽壁的配合,使螺母自身的转动受到限制,有效防止固定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组时因螺栓的拧动而使螺母同步转动,使自动加工系统、物流系统、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的设备组安装更加快速方便。
33.所述平台单元1.1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当平台单元1.1为多边形时,平台单元1.1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而平台单元1.1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排布方式进行调整,使多个平台单元1.1在拼装时效果更好。
34.所述基础平台1呈t型或矩形或十字型或田字型或口字型,多个平台单元1.1拼装的基础平台1具体形状可根据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排布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当基础平台1较大时,为了方便对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在设备之间间距允许的情况下,相邻两个平台单元1.1可预留一定间隙,且为了方便对柔性生产线中各个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各个平台单元1.1在安装时,各个平台单元1.1上的条形槽2可连通或错开。
35.所述自动加工系统可为数控机床、焊接机构、裁切机构、组装机构等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且物流系统为运输小车、机械手、传送带、夹持上料机构、吊装上料机构等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36.如图3、图4所示,当用于组装形成集成底座与长跨距工件精准对接的组装系统时,自动加工系统可包括组装装置9和多组长跨距工件扶正机构15,而物流系统可包括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7、底座上料装置8,监测系统可包括垂直度测量装置12。
37.此时,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7和底座上料装置8均与组装装置9对接,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7用于将长跨距工件送入到组装装置9上,而底座上料装置8用于将与长跨距工件对接的底座送入到组装装置9上,组装装置9则用于使长跨距工件与底座精准对接并固定,而扶正装置主要用于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7将长跨距工件送入到组装装置9上与底座对接时对长跨距工件进行扶正,使长跨距工件与底座对接的精准度更高;同时,组装装置9上还安装有底座夹紧机构11和长跨距工件顶紧机构10,底座夹紧机构11用于对送入到组装装置9上的底座进行夹紧固定,长跨距工件顶紧机构10主要用于将长跨距工件送入到组装装置9上后,长跨距工件顶紧机构10将长跨距工件抵紧在顶紧机构与底座之间,使长跨距工件下端与底座精准对接,方便对长跨距工件和底座进行下一步加工。
38.而多组长跨距工件扶正机构15分别位于组装装置9的左、右、后侧,使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7将长跨距工件送入到被夹紧的底座上时,可通过多组长跨距工件扶正机构15共同对长跨距工件扶正,保证长跨距工件与底座之间的对接精度,使长跨距工件与底座在下一步加工时精度更高;垂直度测量装置12,垂直度测量装置12上设有垂直度检测头13和与组装装置9后侧长跨距工件扶正机构15对应的长跨距工件前扶正机构14,其中,垂直度检测头13为现有对工件垂直度检测的现有技术,且垂直度检测头13对对接在底座上的长跨距工件的垂直度进行检测,保证长跨距工件与底座之间的对接精度,而长跨距工件前扶正机构14主要用于配合组装装置9上的长跨距工件扶正机构15,使长跨距工件在与底座对接时,长跨距工件扶正机构15和长跨距工件前扶正机构14共同点对长跨距工件进行扶正,使长跨距工件的扶正效果更好。
39.通过将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7、底座上料装置8、组装装置9、扶正装置和垂直度测量机构共同安装在基础平台1上,形成一个对长跨距工件与集成底座进行自动精准对接的柔性工作线,在满足对长跨距工件与底座精准对接的同时,使长跨距工件与底座的精准对接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使长跨距工件与底座的精准对接效率高;同时,通过配合基础平台1,使长跨距工件上料装置7、底座上料装置8、组装装置9和扶正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