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产品自动滚压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8373发布日期:2022-04-30 20:3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滚压机床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薄壳产品自动滚压机床。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薄壳产品加工机床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将薄壳产品放置到抵压机构上,然后通过移动机床滑轨使得刀具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加工薄壳产品;完成加工后,再由人工手动将物料取出,生产效率低;并且,现有的薄壳产品加工机床因为抵压机构的抵压力不够或者由于薄壳产品未安装在轴心处,定位偏移导致加工后的薄壳产品精度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自动滚压机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壳产品自动滚压机床,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滚压机床不能完成自动化处理以及由于定位偏移导致加工后的薄壳产品精度不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5.一种薄壳产品自动滚压机床,包括有机架、控制器、送料装置、加工装置、滚压装置和退料装置;该控制器设置于机架上,该送料装置设置于机架上,该送料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该加工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的一侧,加工装置包括有活动座、主轴、刀柄和第一驱动组件,该活动座可靠近或远离送料装置来回活动地设置;该主轴设置于活动座上并连接控制器;该刀柄设置于主轴的输出端并有主轴带动转动;该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并带动活动座来回活动,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控制器;该滚压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送料装置的另一侧,滚压装置与加工装置彼此相对,滚压装置连接控制器;该退料装置设置于活动座上并位于刀柄的侧旁,退料装置与控制器连接。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具有工作台,该工作台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容置槽,所述送料装置位于容置槽中;该控制器位于工作台的侧缘,该加工装置和滚压装置均设置于工作台上。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有固定座、升降座、平移座、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该固定座与工作台固定;该升降座可上下升降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上;该平移座可水平来回移动地设置于升降座上,平移座的表面上设置有薄壳产品固定位,该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固定座上并带动升降座上下升降,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升降座上并带动平移座水平来回活动。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薄壳产品固定位于平移座的表面下凹形成,薄壳产品固定位的底面开设有真空吸孔,并且平移座的侧面设置有真空阀,真空阀连通真空吸孔,薄壳产品固定位的侧旁设置有检测开关。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导轨,该导轨横向延伸,该活动座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导轨上;该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丝杆、螺母和电机,该丝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工
作台上,该螺母固定于活动座的底部并与丝杆螺合连接,该电机固定于工作台上并带动丝杆来回转动。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滚压装置包括有基座、卡盘、齿盘、第二驱动组件以及顶压组件;该基座固定在工作台上;该卡盘设置于基座的侧面上,卡盘的前侧面中心开设有通槽,卡盘的前侧面凹设有多个周圆均匀排布的滑槽,每一滑槽均连通通槽,每一滑槽中均滑动安装有滑座,每一滑座朝向通槽的侧面上固定有金刚笔;该齿盘可转动安装在基座上并位于卡盘内,齿盘的前侧面周缘凹设有多个导引槽,每一滑座的底面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嵌于导引槽中滑动,齿盘来回转动带动多个滑座彼此向通槽中心靠近或远离;该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基座上并带动齿盘来回转动,第二驱动组件与控制器连接;该顶压组件设置于基座上,该顶压组件与通槽同轴设置并与控制器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有减速机、电机和齿轮,该减速机和电机均固定于基座上,电机带动减速机运转,该齿轮安装在减速机的输出端并与齿盘啮合。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压组件包括有顶杆、保护套和气缸,该顶杆可前后来回活动设置于通槽中,该保护套固定于顶杆的前端,该气缸固定于基座上并带动顶杆前后来回活动。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卡盘上均开设有三个滑槽。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退料装置包括有退料板、退料套和第三驱动机构,该退料板上开设有通孔,该退料板沿刀柄的轴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上,该退料套固定于退料板的前侧并与通孔正对连通,退料套套设于刀柄外并与刀柄同轴设置,该第三驱动机构固定于活动座上并带动退料板来回活动。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6.通过配合设置送料装置、加工装置、滚压装置以及退料装置,可对薄壳产品进行自动上料、滚压定位、加工和推料,无需人工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加工过程中,薄壳产品可以得到很好的滚压定位,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组装立体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送料装置组装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加工装置组装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加工装置另一方向组装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滚压装置组装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滚压装置另一方向组装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退料装置组装图。
26.附图标识说明:
27.10、机架
ꢀꢀꢀꢀꢀꢀꢀꢀꢀꢀꢀꢀꢀꢀꢀꢀꢀꢀꢀꢀꢀꢀꢀꢀꢀꢀꢀ
11、工作台
28.12、容置槽
ꢀꢀꢀꢀꢀꢀꢀꢀꢀꢀꢀꢀꢀꢀꢀꢀꢀꢀꢀꢀꢀꢀꢀꢀꢀ
13、导轨
29.20、控制器
ꢀꢀꢀꢀꢀꢀꢀꢀꢀꢀꢀꢀꢀꢀꢀꢀꢀꢀꢀꢀꢀꢀꢀꢀꢀ
30、送料装置
30.31、固定座
ꢀꢀꢀꢀꢀꢀꢀꢀꢀꢀꢀꢀꢀꢀꢀꢀꢀꢀꢀꢀꢀꢀꢀꢀꢀ
32、升降座
31.33、平移座
ꢀꢀꢀꢀꢀꢀꢀꢀꢀꢀꢀꢀꢀꢀꢀꢀꢀꢀꢀꢀꢀꢀꢀꢀꢀ
331、薄壳产品固定位
32.332、真空吸孔
ꢀꢀꢀꢀꢀꢀꢀꢀꢀꢀꢀꢀꢀꢀꢀꢀꢀꢀꢀꢀꢀꢀ
333、真空阀
33.34、第一驱动机构
ꢀꢀꢀꢀꢀꢀꢀꢀꢀꢀꢀꢀꢀꢀꢀꢀꢀꢀꢀ
35、第二驱动机构
34.36、检测开关
ꢀꢀꢀꢀꢀꢀꢀꢀꢀꢀꢀꢀꢀꢀꢀꢀꢀꢀꢀꢀꢀꢀꢀ
40、加工装置
35.41、活动座
ꢀꢀꢀꢀꢀꢀꢀꢀꢀꢀꢀꢀꢀꢀꢀꢀꢀꢀꢀꢀꢀꢀꢀꢀꢀ
42、主轴
36.43、刀柄
ꢀꢀꢀꢀꢀꢀꢀꢀꢀꢀꢀꢀꢀꢀꢀꢀꢀꢀꢀꢀꢀꢀꢀꢀꢀꢀꢀ
44、第一驱动组件
37.441、丝杆
ꢀꢀꢀꢀꢀꢀꢀꢀꢀꢀꢀꢀꢀꢀꢀꢀꢀꢀꢀꢀꢀꢀꢀꢀꢀꢀ
442、螺母
38.443、电机
ꢀꢀꢀꢀꢀꢀꢀꢀꢀꢀꢀꢀꢀꢀꢀꢀꢀꢀꢀꢀꢀꢀꢀꢀꢀꢀ
45、滑块
39.50、滚压装置
ꢀꢀꢀꢀꢀꢀꢀꢀꢀꢀꢀꢀꢀꢀꢀꢀꢀꢀꢀꢀꢀꢀꢀ
51、基座
40.52、卡盘
ꢀꢀꢀꢀꢀꢀꢀꢀꢀꢀꢀꢀꢀꢀꢀꢀꢀꢀꢀꢀꢀꢀꢀꢀꢀꢀꢀ
521、通槽
41.522、滑槽
ꢀꢀꢀꢀꢀꢀꢀꢀꢀꢀꢀꢀꢀꢀꢀꢀꢀꢀꢀꢀꢀꢀꢀꢀꢀꢀ
53、齿盘
42.531、导引槽
ꢀꢀꢀꢀꢀꢀꢀꢀꢀꢀꢀꢀꢀꢀꢀꢀꢀꢀꢀꢀꢀꢀꢀꢀ
54、第二驱动组件
43.541、减速机
ꢀꢀꢀꢀꢀꢀꢀꢀꢀꢀꢀꢀꢀꢀꢀꢀꢀꢀꢀꢀꢀꢀꢀꢀ
542、电机
44.543、齿轮
ꢀꢀꢀꢀꢀꢀꢀꢀꢀꢀꢀꢀꢀꢀꢀꢀꢀꢀꢀꢀꢀꢀꢀꢀꢀꢀ
55、顶压组件
45.551、顶杆
ꢀꢀꢀꢀꢀꢀꢀꢀꢀꢀꢀꢀꢀꢀꢀꢀꢀꢀꢀꢀꢀꢀꢀꢀꢀꢀ
552、保护套
46.553、气缸
ꢀꢀꢀꢀꢀꢀꢀꢀꢀꢀꢀꢀꢀꢀꢀꢀꢀꢀꢀꢀꢀꢀꢀꢀꢀꢀ
56、滑座
47.561、连接部
ꢀꢀꢀꢀꢀꢀꢀꢀꢀꢀꢀꢀꢀꢀꢀꢀꢀꢀꢀꢀꢀꢀꢀꢀ
57、金刚笔
48.60、退料装置
ꢀꢀꢀꢀꢀꢀꢀꢀꢀꢀꢀꢀꢀꢀꢀꢀꢀꢀꢀꢀꢀꢀꢀ
61、退料板
49.611、通孔
ꢀꢀꢀꢀꢀꢀꢀꢀꢀꢀꢀꢀꢀꢀꢀꢀꢀꢀꢀꢀꢀꢀꢀꢀꢀꢀ
62、退料套
50.63、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51.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控制器20、送料装置30、加工装置40、滚压装置50和退料装置60。
52.该机架10上具有工作台11,该工作台1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容置槽12,该工作台11上设置有导轨13,导轨13横向延伸,且导轨13为纵向间隔设置的两个。
53.该控制器20设置于机架10上,控制器20位于工作台11的侧缘。
54.该送料装置30设置于机架10上,该送料装置30与控制器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送料装置30位于容置槽12中;具体而言,该送料装置30包括有固定座31、升降座32、平移座33、第一驱动机构34和第二驱动机构35;该固定座31与工作台11固定;该升降座32可上下升降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31上;该平移座33可水平来回移动地设置于升降座32上,平移座33的表面上设置有薄壳产品固定位331,在本实施例中,该薄壳产品固定位331于平移座33的表面下凹形成,薄壳产品固定位331的底面开设有真空吸孔332,并且平移座33的侧面设置有真空阀333,真空阀333连通真空吸孔332,该真空吸孔332用于吸附薄壳产品使其固定,以及,薄壳产品固定位331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可同时对多个薄壳产品进行固定,另外,该薄壳产品固定位331的侧旁设置有检测开关36,该检测开关36用于检测薄壳产品是否到位;
该第一驱动机构34设置于固定座31上并带动升降座32上下升降,第一驱动机构34为气缸;该第二驱动机构35设置于升降座32上并带动平移座33水平来回活动,第二驱动机构35为气缸。
55.该加工装置40设置于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30的一侧,加工装置40包括有活动座41、主轴42、刀柄43和第一驱动组件44,该活动座41可靠近或远离送料装置30来回活动地设置;该主轴42设置于活动座41上并连接控制器20;该刀柄43设置于主轴42的输出端并有主轴42带动转动;该第一驱动组件44设置于机架10上并带动活动座41来回活动,第一驱动组件44连接控制器20。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座41通过滑块45滑动安装在导轨13上;该第一驱动组件44包括有丝杆441、螺母442和电机443,该丝杆441可转动地设置于工作台11上,该螺母442固定于活动座41的底部并与丝杆441螺合连接,该电机443固定于工作台11上并带动丝杆441来回转动;以及,该主轴42为并排设置的多个,对应的该刀柄43为多个,多个刀柄43分别安装在对应主轴42的输出端,该刀柄43为浮动刀柄。
56.该滚压装置50设置于机架10上并位于送料装置30的另一侧,滚压装置50与加工装置40彼此相对,滚压装置50连接控制器20。具体而言,该滚压装置50包括有基座51、卡盘52、齿盘53、第二驱动组件54以及顶压组件55;该基座51固定在工作台11上;该卡盘52设置于基座51的侧面上,卡盘52的前侧面中心开设有通槽521,卡盘52的前侧面凹设有多个周圆均匀排布的滑槽522,每一滑槽522均连通通槽521,每一滑槽522中均滑动安装有滑座56,每一滑座56朝向通槽521的侧面上固定有金刚笔57,在本实施例中,该卡盘52为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卡盘52上均开设有三个滑槽522;该齿盘53可转动安装在基座51上并位于卡盘52内,齿盘53的前侧面周缘凹设有多个导引槽531,每一滑座56的底面具有连接部561,该连接部561嵌于导引槽531中滑动;齿盘53来回转动带动多个滑座56彼此向通槽521中心靠近或远离,齿盘53为多个,其分别位于对应的卡盘52中;该第二驱动组件54设置于基座51上并带动齿盘53来回转动,第二驱动组件54与控制器20连接,第二驱动组件54包括有减速机541、电机542和齿轮543,该减速机541和电机542均固定于基座51上,电机542带动减速机541运转,该齿轮543安装在减速机541的输出端并与齿盘53啮合,该第二驱动组件54为多个,其分别带动对应的齿盘53来回转动;该顶压组件55设置于基座51上,该顶压组件55与通槽521同轴设置并与控制器20连接,顶压组件55包括有顶杆551、保护套552和气缸553,该顶杆551可前后来回活动设置于通槽521中,该保护套552固定于顶杆551的前端,该气缸553固定于基座51上并带动顶杆551前后来回活动;以及,该顶压组件55为多个,其分别与对应的通槽521同轴设置并与控制器20连接。
57.该退料装置60设置于活动座41上并位于刀柄43的侧旁,退料装置60与控制器20连接。具体而言,该退料装置60包括有退料板61、退料套62和第三驱动机构63,该退料板61上开设有通孔611,该退料板61沿刀柄43的轴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41上,该退料套62固定于退料板61的前侧并与通孔611正对连通,退料套62套设于刀柄43外并与刀柄43同轴设置,该第三驱动机构63固定于活动座41上并带动退料板61来回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通孔611为并排间隔设置的多个,针对每一通孔611均设置有一前述退料套62,该第三驱动机构63为两个,第三驱动机构63为气缸。
58.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59.首先,通过振动盘让薄壳产品有序地放在薄壳产品固定位331,利用真空阀333连
通真空吸孔332吸附薄壳产品使其固定;然后,控制器20控制送料装置30开始工作,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4带动升降座32上升,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5带动平移座33前移把薄壳产品送到固定位置;接着,控制器20控制滚压装置50开始工作,第二驱动组件54开始工作,电机542带动减速机541,减速机541同时带动齿轮543,齿轮543带动齿盘53旋转;齿盘53旋转的同时带动卡盘52上的滑座56向通槽521中心靠近,令金刚笔57抵压住薄壳产品的外表面,顶压组件55通过第二驱动组件54推动顶压住薄壳产品的后端面;此时,第一驱动组件44带动主轴42缓慢后移,送料装置30归位,振动盘开始工作继续上料,等待下一次加工的开始;最后,控制器20控制加工装置40开始工作,第一驱动组件44带动活动座41前移,刀柄43移至薄壳产品内壁,主轴42旋转令刀柄43加工薄壳产品内壁;加工完成后,第一驱动组件44退至一定位置,控制器20控制退料装置60开始工作,第三驱动机构63把薄壳产品送到送料装置30的薄壳产品固定位331,送料装置30平移一定距离再次上料,如此往复加工达到循环。
60.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配合设置送料装置、加工装置、滚压装置以及退料装置,可对薄壳产品进行自动上料、滚压定位、加工和推料,无需人工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加工过程中,薄壳产品可以得到很好的滚压定位,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6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