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6401发布日期:2022-02-12 12:5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模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极片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模切装置。


背景技术:

2.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模切工序切割成型极片上的极耳,现有的模切工序是由送料系统跟放卷系统控制整个极片的进料,模切机构位于放卷机构与送料系统之间,放卷机构向模切机构中释放极片,送料系统牵引模切机构切割的极片输出。
3.现有的送料系统由托辊、与托辊配合夹紧极片的压辊和驱动托辊转动的驱动器组成,托辊牵引极片移动,压辊随着极片移动而转动。由于极片送料是高速、间歇性的给进,放卷机上卷料惯性大,在极片进行模切时,会造成极片在进料过程中抖动剧烈,从而影响模切机构裁切的质量,甚至会造成极片表面刮伤、极片断裂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极片模切时极片易抖动,影响模切机构裁切质量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切装置,包括:
6.第一牵引机构,用于牵引极片移动;
7.模切机构,用于切割极片;
8.第二牵引机构,用于牵引经模切机构切割后的极片朝向远离第一牵引机构的方向移动;
9.第一牵引机构、模切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沿极片传输路径依次设置。
10.通过采用第一牵引机构能够控制极片进入模切机构的速度和极片给进长度,控制极片稳定的传输至模切机构,采用第二牵引机构能够控制模切机构切割后极片的速度和极片的给进长度,控制模切机构切割后的极片稳定的输出,从而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给进,控制极片进出模切机构的启停,准确控制第一牵引机构与第二牵引机构之间极片的长度,使得极片在模切机构处保持稳定和平整,提高极片在模切机构处给进位移的控制精度,提高模切机构处极片水平移动位置的精度,使得切割的极耳位置更加精确。而且,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能够使得极片张紧拉平,消除模切装置上下游极片惯性对模切机构中极片的影响,避免极片因为模切装置上下游设备惯性,在模切机构处剧烈上下抖动,有利于保持极片切割时高度位置的稳定。这样使得极片在切割时,极片的给进长度和高度位置得以精确控制,并使得极片张紧拉平,有利于保障模切质量。
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牵引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辊转动的第一驱动器、用于与第一驱动辊配合夹持极片的第二驱动辊、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辊转动的第二驱动器和第一机架,第一驱动辊和第二驱动辊转动安装于第一机架上,第一驱动辊与第一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第二驱动辊与第二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安装于第一机架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消除极片的抖动。
1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机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辊一端靠近第一驱动辊的第一加载器和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辊另一端靠近第一驱动辊的第二加载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第二驱动辊的加载。
1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载器和第二加载器为气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控制极片受压力的稳定。
1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机架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二驱动辊转动安装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第一加载器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支座相连,第二加载器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支座相连,第二驱动器安装于第一支座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第二驱动辊的稳定性。
1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辊的中部设有包胶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减轻第二驱动辊的惯性。
2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辊为光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障极片的平整。
2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牵引机构的结构与第一牵引机构的结构相同。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模切机构中极片与下游极片的惯性隔断。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切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第一牵引机构与模切机构之间的纠偏机构。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极片跑偏。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切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第一牵引机构与模切机构之间的张紧机构。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障极片张紧拉平。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张紧机构与模切机构之间还安装有用于滚动支撑极片的过辊。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障极片进入模切机构的高度稳定。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中第一牵引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34.图3为图2中第一牵引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1中第一牵引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6.图5为图1中张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8.10-极片;
39.20-第一牵引机构;21-第一驱动辊;22-第一驱动器;23-第二驱动辊;230-包胶层;24-第二驱动器;25-第一机架;251-第一导轨;252-第二导轨;26-第一加载器;27-第二加载
器;28-第一支座;281-第一滑块;29-第二支座;291-第二滑块;
40.30-纠偏机构;
41.40-张紧机构;41-张紧辊;42-摆动架;421-支撑轴;422-支板;43-张紧驱动器;44-基架;
42.50-过辊;
43.60-模切机构;
44.70-第二牵引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8.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切装置进行说明。模切装置包括第一牵引机构20、模切机构60和第二牵引机构70,第一牵引机构20用于牵引极片10移动,以将极片10输入模切机构60,模切机构60用于切割极片10,以在形成极耳,第二牵引机构70用于牵引经模切机构60切割后的极片10,以使其朝向远离第一牵引机构的20方向移动,以将极片10从模切机构60输出,第一牵引机构20、模切机构60和第二牵引机构70沿极片10的传输路径依次设置。其中,极片10为带料。
49.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第一牵引机构20能够控制极片10进入模切机构60的速度和极片10的给进长度,控制极片10稳定的传输至模切机构60,采用第二牵引机构70能够控制模切机构60切割后极片10的速度和极片10的给进长度,控制模切机构60切割后的极片10稳定的输出,从而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牵引机构20和第二牵引机构70给进,控制极片10进出模切机构60的启停,准确控制第一牵引机构20与第二牵引机构70之间极片10的长度,使得极片10在模切机构60处保持稳定和平整,提高极片10在模切机构60处给进位移的控制精度,提高模切机构60处极片10水平移动位置的精度,使得切割的极耳位置更加精确。而且,第一牵引机构20和第二牵引机构70能够使得极片10张紧拉平,消除模切装置上下游极片10惯性对模切机构60中极片10的影响,避免极片10因为模切装置上下游设备惯性,在模切机构60处剧烈上下抖动,有利于保持极片10切割时高度位置的稳定。这样使得极片10在切割时,极片10的给进长度和高度得以精确控制,并使得极片10张紧拉平,有利于保障模切质量。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牵引机构20包括第一驱动辊21、第二驱动辊23、第一驱动器22、第二驱动器24和第一机架25,第一驱动辊21转动安装于第一机架25上,第一驱动器22安装于第一机架25上,第一驱动器2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
驱动辊21相连,第一驱动器22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辊21转动;第二驱动辊23转动安装于第一机架25上,第二驱动辊23用于与第一驱动辊21配合夹持极片10,第二驱动器24安装于第一机架25上,第二驱动器24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驱动辊23相连,第二驱动器24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辊23转动。这样通过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配合,能够将极片10夹持住,使得极片10在第一牵引机构20前后的张力隔断,阻断极片10沿厚度方向的抖动,消除极片10在第一牵引机构20上游的惯性。进一步地,可以利用第二驱动器24辅助第一驱动器22牵引极片10移动,控制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的转速保持同步,防止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与极片10表面打滑,提高极片10传输距离的控制精度,并防止启停时极片10擦伤。当然,第一牵引机构20也可以是包括第一机架、第一驱动辊、第一从动辊和第一驱动器,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驱动辊转动牵引极片10移动。
5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牵引机构20包括第一驱动辊和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辊抵持着极片10,使得极片10在第一驱动辊上呈一定包角,通过极片10在第一驱动辊上形成的包角,来消除极片10的抖动,减小极片10的滑动。当然,第一驱动辊可以采用真空辊,利用真空吸附极片10,防止极片10打滑。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机架25上安装有第一加载器26和第二加载器27,第一加载器26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辊23的一端靠近第一驱动辊21,第二加载器27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辊23的另一端靠近第一驱动辊21。在第一加载器26和第二加载器27驱动第二驱动辊23加载时,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将极片10夹持紧,增大极片10传输过程中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对极片10的摩擦力,避免极片10与第一驱动辊21或第二驱动辊23打滑。进一步地,采用第一加载器26和第二加载器27,能够方便调节极片10两侧受到的压力,使得极片10沿宽度方向的受力均衡,避免极片10局部受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压力过小而滑动。当然,也可采用一个加载器驱动第二驱动辊23靠近第一驱动辊21,实现对极片10的加压夹紧。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加载器26为气缸,第二加载器27为气缸,这样可以利用气缸的气压控制第二驱动辊23对极片10两侧的压力,可以通过调节气缸进气压力来调节第二驱动辊23对极片10的压力,避免极片10被压伤,并有利于保持第二驱动辊23加载的压力稳定,以便于提高极片10移动时牵引力的稳定性。而且,气缸中气体的可压缩性,使得气缸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能够减弱第二驱动辊23的振动,有利于提高极片10经过第一牵引机构20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削弱极片10的抖动。当然,第一加载器26和第二加载器27也可以是采用滚珠丝杠机构或齿轮齿条直线驱动机构,以实现对第二驱动辊23的加载。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机架25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支座28和第二支座29,第二驱动辊23转动安装于第一支座28和第二支座29之间,第一加载器26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支座28相连,第二加载器27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支座29相连。通过采用第一支座28和第二支座29与第一机架25滑动连接,便于第二驱动辊23的安装,且有利于增强第二驱动辊23的稳定性。
55.可选地,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机架2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导轨251,第一机架25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导轨252,第二导轨252与第一导轨251并列设置,第一支座28上安装有第一滑块281,第一滑块281与第一导轨251滑动连接,第二支座29上安装有第二滑块291,第二
滑块291与第二导轨252滑动连接。这样可以控制第一支座28和第二支座29呈直线移动,保障第二驱动辊23的稳定,防止第二驱动辊23摆动。
56.可选地,第一驱动器22为伺服电机,第二驱动器24为伺服电机,通过采用伺服电机便于控制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的转速,能够在第一驱动辊21转速变化时通过第二驱动器24快速调节第二驱动辊23的转速,防止第一驱动辊21和第二驱动辊23与极片10表面发生打滑现象,保障极片10两面速度的一致,防止极片10抖动。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4,第二驱动辊23的中部设有包胶层230,包胶层230用于压紧极片10沿极片10的宽度方向(即,第一驱动辊21的轴线方向)的中部,采用包胶层230,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二驱动辊23辊芯部分的直径,减轻第二驱动辊23的重量,减小第二驱动辊23的惯性,以便于在第一驱动辊21速度改变时第二驱动器24能够快速调整第二驱动辊23的速度,保障第二驱动辊23与第一驱动辊21速度的匹配;另一方面,能够增大第二驱动辊23与极片10表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其中,包胶层230的长度小于极片10的宽度,包胶层230的长度沿第二驱动辊23的轴线方向,这样能够防止在第二驱动辊23与极片10之间发生打滑现象时极片10表面大面积擦伤。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4,第一驱动辊21为光辊,这样能够保障极片10的平整。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二牵引机构70包括第三驱动辊、第四驱动辊、第三驱动器、第四驱动器和第二机架,第三驱动辊转动安装于第二机架上,第三驱动器安装于第二机架上,第三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驱动辊相连,第三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三驱动辊转动;第四驱动辊转动安装于第二机架上,第四驱动辊用于与第三驱动辊配合夹持极片10,第四驱动器安装于第二机架上,第四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第四驱动辊相连,第四驱动器用于驱动第四驱动辊转动。这样通过第三驱动辊和第四驱动辊配合,能够将极片10夹持住,使得极片10在第二牵引机构70前后的张力隔断,阻断极片10沿厚度方向的抖动,消除极片10在第二牵引机构70下游的惯性。进一步地,可以利用第四驱动器辅助第三驱动器牵引极片10移动,控制第三驱动辊和第四驱动辊的转速保持同步,防止第三驱动辊和第四驱动辊与极片10表面打滑,提高极片10传输距离的控制精度,并防止启停时极片10擦伤。当然,第二牵引机构70也可以是包括第二机架、第三驱动辊、第二从动辊和第三驱动器,通过第三驱动器驱动第三驱动辊转动牵引极片10移动。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4,第二牵引机构70的结构与第一牵引机构20的结构相同。这样能够使得第二牵引机构70前后极片10的张力阻断,阻断极片10沿厚度方向的抖动,消除极片10在第一牵引机构20上游的惯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牵引机构70的结构也可以是与第一牵引机构20相似的结构。
6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牵引机构70包括第三驱动辊和第三驱动器,通过极片10在第三驱动辊上形成的包角,来消除极片10的抖动。当然,第三驱动辊可以采用真空辊,利用真空吸附极片10,防止极片10打滑。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5,模切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40,张紧机构40安装于第一牵引机构20与模切机构60之间。通过张紧机构40能够弥补第一牵引机构20的速度与第二牵引机构70的速度的差异,保障极片10在模切机构60处被张紧拉平,进一步改善极片10在模切机构60处的抖动。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5,张紧机构40包括张紧辊41、摆动架42、基架44和张紧驱动器43,摆动架42转动安装在基架44上,张紧辊41转动安装于摆动架42上,张紧辊41用于抵推极片10张紧,张紧驱动器43安装于基架44上,张紧驱动器43的动力输出端与摆动架42连接,张紧驱动器43用于驱动摆动架42摆动,以使张紧辊41抵推极片10张紧。这样通过采用张紧驱动器43能够控制摆动架42摆动的扭矩,使得张紧辊41能够随着极片10张力的波动而摆动,以消除张力波动,使极片10在模切机构60处保持平整。
64.可选地,请参阅图1及图5,摆动架42包括支撑轴421和两个支板422,支撑轴421转动安装于基架44上,支撑轴421与张紧驱动器43相连,两个支板422分别安装于支撑轴421的两端,张紧辊41转动安装于两个支板422之间。张紧辊4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张紧辊41分别位于支板422的两端,支板422的中部与支撑轴421相连,这样便于保障摆动架42两侧重量的平衡,以便于保持张紧驱动器43扭矩输出的稳定。
6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张紧机构40与模切机构60之间安装有过辊50,过辊50用于滚动支撑极片10,以控制极片10进入模切机构60的高度,在极片10进入模切机构60前,过辊50抵持在极片10下表面,过辊50与第二牵引机构70控制了极片10的高度,使得极片10在模切时的高度能够保持稳定。进一步地,这样能够避免在张力调节过程中极片10进入模切机构60的高度发生变化。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模切装置还包括纠偏机构30,纠偏机构30安装于第一牵引机构20与模切机构60之间。通过纠偏机构30能够调整极片10边缘的位置,以准确控制模切位置。
67.可选地,纠偏机构30位于第一牵引机构20与张紧机构40之间,这样有利于减小张紧机构40与第二牵引机构70之间极片10的长度,减小极片10的抖动。
6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切机构60可以是刀模模切机构,也可以是激光切割机构,这里不做赘述。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牵引机构20、纠偏机构30、张紧机构40、过辊50、模切机构60和第二牵引机构70依次安装于平台上,这样能够便于控制第一牵引机构20、纠偏机构30、张紧机构40、过辊50、模切机构60和第二牵引机构70的安装位置。可选地,平台可以是大理石平台,可以有效保证设备运行精度。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