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1875发布日期:2022-05-18 13:0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


背景技术:

2.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工件或盘类工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我们把工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工件。现有的采用人工进行上下料,或是采用半自动化操作进行上料或下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特别是人工上下料,工人要近距离的接触机器,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出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包括数控车床主体,所述数控车床主体右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数控车床主体内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传送带机构,所述传送带机固定安装于底板上端,所述底板下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腿,所述底板前后两端,且位于数控车床主体右侧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侧杆,且安装侧杆顶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下端面,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安装有机器人上料组件,且机器人上料组件下端贯穿于支撑板,并延伸至支撑板下方,所述机器人上料组件左端安装有机器人下料组件;
6.所述机器人上料组件包括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下端为贯通,且收纳箱下端滑动抽拉式安装有下料挡板,所述下料挡板左端活动贯穿于收纳箱,并延伸至收纳箱左侧,所述收纳箱左端,且位于下料挡板上方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于收纳箱,并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右端与收纳箱内部右端面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上螺纹套装有第二螺母块,所述第二螺母块后端固定安装有下料阻板。
7.优选的,所述机器人下料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收纳箱左端,所述安装板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侧板,两个所述安装侧板右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l型安装板以及第二l型安装板,且第一l型安装板位于第二l型安装板后侧,所述第二l型安装板右端固定安装有下料电机,所述下料电机输出轴贯穿于第二l型安装板并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筒,所述第二传动筒通过传动带与第一传动筒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筒转动安装于第一l型安装板左端,所述传动带上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下料拨杆,且下料拨杆位于安装侧
板左侧。
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l型导向杆,所述l型导向杆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母块,所述第一螺母块螺纹套装于螺杆上,且螺杆与竖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螺杆嵌入式安装于滑槽内侧,所述滑槽开设于收纳箱左端,所述螺杆上端与升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安装于收纳箱上端。
9.优选的,所述支撑腿下端固定设置有橡胶减震垫。
10.优选的,所述收纳箱前端开设有矩形放料口,且矩形放料口处铰接安装有门板。
11.优选的,所述收纳箱后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透明观察窗。
12.优选的,所述下料阻板后端与收纳箱内部后端面通过滑轨沿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收纳箱、下料挡板、下料阻板、第二螺母块、往复丝杆以及驱动电机等,可便于对工件进行自动间歇上料,避免工件上料集中,影响数控车床主体对工件的效果;通过设置有安装板、第一传动筒、第一l型安装板、下料拨杆、下料电机、第二传动筒、第二l型安装板、安装侧板以及传动带等,可便于工件进行自动间歇下料,且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螺杆、滑槽以及第二螺母块等,可便于对机器人下料组件进行自动调节,进而满足于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进行下料。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上下料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中机器人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中机器人下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18.图中标号:1数控车床主体、2进料口、4门板、5支撑板、6安装侧杆、7升降电机、8螺杆;
19.9滑槽、10第二螺母块、11l型导向杆、12机器人下料组件、13传送带机、14底板、15支撑腿;
20.3机器人上料组件、301收纳箱、302下料挡板、303下料阻板、304第二螺母块、305往复丝杆、306驱动电机;
21.12机器人下料组件、1201安装板、1202第一传动筒、1203第一l型安装板、1204下料拨杆、1205下料电机、1206第二传动筒、1207第二l型安装板、1208安装侧板、1209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3.实施例1
24.参照图1-2,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包括数控车床主体1,数控车床主体1右端开设有进料口2,数控车床主体1内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传送带机13构,传送带机13固定安装于底板14上端,底板14下端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腿15,底板14前后两端,且位于数控车床主体1右侧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侧杆6,且安装侧杆6顶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板5下端面,支撑板5上端固定安装有机器人上料组件3,且机器人上料组件3下端贯穿于支撑板5,并延伸至支撑板5下方,机器人上料组件3左端安装有机器人下料组件12;
25.机器人上料组件3包括收纳箱301,收纳箱301下端为贯通,且收纳箱301下端滑动抽拉式安装有下料挡板302,下料挡板302左端活动贯穿于收纳箱301,并延伸至收纳箱301左侧,收纳箱301左端,且位于下料挡板302上方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06,驱动电机306输出轴贯穿于收纳箱301,并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305,往复丝杆305右端与收纳箱301内部右端面转动连接,往复丝杆305上螺纹套装有第二螺母块304,第二螺母块304后端固定安装有下料阻板303;
26.支撑腿15下端固定设置有橡胶减震垫,收纳箱301前端开设有矩形放料口,且矩形放料口处铰接安装有门板4,收纳箱301后端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透明观察窗,下料阻板303后端与收纳箱301内部后端面通过滑轨沿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
27.工作原理:可打开门板4,将工件放入收纳箱301内,然后关上门板4,下料时,向左抽拉下料挡板302,使下料挡板302不再对收纳箱301底部进行阻挡,然后启动驱动电机306,进而带动往复丝杆30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母块10左右往复移动,进而带动下料阻板303左右往复移动,使下料阻板303能够间歇式对工件进行间歇式阻挡,实现工件间歇式从收纳箱301底部落入到传送带机13上,并被送入到数控车床主体1内部。
28.实施例2
29.参照图1、3、4,一种新型数控车床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还包括安装板1201,安装板1201安装于收纳箱301左端,安装板1201下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侧板1208,两个安装侧板1208右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l型安装板1203以及第二l型安装板1207,且第一l型安装板1203位于第二l型安装板1207后侧,第二l型安装板1207右端固定安装有下料电机1205,下料电机1205输出轴贯穿于第二l型安装板1207并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筒1206,第二传动筒1206通过传动带1209与第一传动筒1202相连接,第一传动筒1202转动安装于第一l型安装板1203左端,传动带1209上均匀固定安装有多个下料拨杆1204,且下料拨杆1204位于安装侧板1208左侧;
30.安装板1201上端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l型导向杆11,l型导向杆11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母块10,第一螺母块10螺纹套装于螺杆8上,且螺杆8与竖直方向平行设置,螺杆8嵌入式安装于滑槽9内侧,滑槽9开设于收纳箱301左端,螺杆8上端与升降电机7输出轴固定连接,升降电机7固定安装于收纳箱301上端。
31.工作原理:通过启动下料电机1205,进而带动第二传动筒1206转动,进而带动传动带1209转动,进而驱动下料拨杆1204移动,移动的下料拨杆1204可实现对传动带1209上的工件不断取下,实现自动下料,通过启动升降电机7,进而带动螺杆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
母块10上下移动,进而通过l型导向杆11带动机器人下料组件12上下移动,进而可对下料拨杆1204高度进行调节,进而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