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精雕机自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1065发布日期:2022-04-27 12:0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多轴精雕机自动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多轴精雕机用的自动夹具。


背景技术:

2.精雕机是数控机床的一种,可对金属或非金属板材、管材进行非接触切割打孔,加工质量好,效率高。工件在精雕加工前,需要先将毛胚工件固定于精雕机的夹具上,通过夹具对毛胚工件进行固定,防止在加工过程中,毛胚工件产生晃动和位移,影响加工精度,加工完成后,再将工件从夹具上取下。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将压杆推到工件内部,通过气缸带动压杆向下移动对工件进行压紧,向上移动松开工件,松开后还需要通过人工将压杆从工件内部取出,才能继续加工下一个产品,工作效率低下,增加人工成本。
3.申请号为cn201821661087.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头数控精雕机用一次性铜质铣削夹具,包括夹具底板,夹具底板上设有三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定位座,定位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立柱,定位立柱上螺接有定位柱,定位立柱和定位柱呈垂直正交。三根定位柱从三个方向顶紧工件,也即对工件进行夹紧,便于工件加工。但是该铣削夹具主要是通过将定位柱螺纹连接在定位立柱上,从而伸入工件内部,对工件实现夹紧固定,这样同样是需要人工操作,且需要人工对定位柱进行旋紧,操作费时费力,夹紧固定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由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晃动,定位柱容易从定位立柱上旋出导致脱落,影响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精雕机中的夹具需要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等技术问题,提供应用于精雕机内的、可自动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及松开的多轴精雕机自动夹具,减少人工的操作。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轴精雕机自动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夹具,所述定位夹具上表面开设有与工件的外表面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工件两端端部相对应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杆、用于驱动所述夹持杆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件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夹持杆在纵向移动过程中对工件端部进行压紧的压紧部件,实现夹持杆沿纵向方向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自动伸入工件的内部,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驱动件通过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输出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可供所述输出端穿过的通孔,实现驱动件的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输出端的端部设置有“u”字形的连接块,所述压紧部件包括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相铰接的摇杆,所述夹持杆设置于所述摇杆的另一端,且所述夹持杆朝向工件,所述压紧部件还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于所述驱动件上表面的连杆,所述连杆远离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摇杆远离连接块的一端活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连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摇杆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杆远离驱动件的一端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设置为圆形,所述摇杆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一相对应的连接孔二,所述连接孔二设置为弧形的长条孔,所述连接孔一与所述连接孔二内插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杆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连接孔二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孔二靠近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朝工件方向倾斜,所述夹持杆一端朝向工件,所述夹持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孔二沿纵向方向设置的一端相对,且所述夹持杆与所述连接孔二沿纵向方向设置的一端相垂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连杆设置为倒“l”字形,所述连杆纵向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端相平行,且所述连杆纵向一端的端部与所述驱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孔一开设于所述连杆横向一端的端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上述的“u”字形的连接块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铰接孔一,所述摇杆上开设有铰接孔二,所述铰接孔一与所述铰接孔二之间设置有销轴,所述摇杆与所述连接块相铰接的一端端部设置为圆弧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利用摇杆和连杆之间的活动配合,在驱动件的输出端带动连接块沿纵向方向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摇杆绕销轴转动,从而带动夹持杆自动伸入工件端部内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工件在切割、打孔等加工过程中出现晃动、移位等情况,保证加工精度;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一个驱动件即可实现夹持杆的纵向移动以及对工件的自动夹紧和松开的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更省时省力;3、相比于人工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利用驱动件的驱动,夹持效果更加稳定,不会因为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晃动导致夹持杆的脱落,保证工件的加工的进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构处于压紧状态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构处于松开状态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摇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号说明:1-底座,2-定位夹具,3-安装槽,4-夹持机构,5-夹持杆,6-驱动件,7-输出端,8-通孔,9-连接块,10-摇杆,11-连杆,12-连接孔二,13-连接杆,14-支撑块,15-凹槽,16-销轴,1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至图3所示的多轴精雕机自动夹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定位夹具2,定位夹具2上表面开设有与工件17的外表面相适配的安装槽3,将需要加工的工件17放置于安装槽3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底座1上可以设置多个依次排列的定位夹具2,实现多个工件17的同时加工,节约生产加工的时间。
25.如图1至图7所示,为了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工件17出现晃动或移动,影响工件17加工精度等问题,底座1上还设置有与工件17两端端部相对应的夹持机构4,分别对工件17的两端部进行夹持固定。夹持机构4包括夹持杆5和用于驱动夹持杆5沿纵向方向运动的驱动件6,驱动件6设置为气缸,夹持杆5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所述工件17端部相对,驱动件6通过安装板设置于底座1上,为了实现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驱动件6可以安装于底座1的下表面,驱动件6上设置有输出端7,底座1上开设有可供输出端7穿过的通孔8,驱动件6驱动输出端7带动夹持杆5沿纵向方向移动,使夹持杆5与工件17相对。
26.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为了自动实现夹持杆5对工件17端部的夹持固定作用,减少人工的操作,夹持机构4还包括用于实现夹持杆5在纵向移动过程中对工件17端部进行压紧的压紧部件,压紧部件包括摇杆10和沿纵向方向设置于驱动件6上表面的连杆11,夹持杆5设置于摇杆10上。
27.输出端7的端部设置有“u”字形的连接块9,“u”字形的连接块9内开设有凹槽15,凹槽15的两侧面分别开设有铰接孔一,摇杆10上开设有铰接孔二,铰接孔一与铰接孔二之间设置有销轴16,摇杆10的一端与连接块9之间通过销轴16实现相铰接,由于凹槽15的底部为平面,为便于摇杆10可以绕铰接点相对于连接块9进行转动,摇杆10与连接块9相铰接的一端端部设置为圆弧形,且摇杆10的端部与凹槽15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空隙,避免摇杆10在转动过程中与凹槽15的底部相接触。
28.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连杆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摇杆10的两侧,两个连杆11远离驱动件6的一端分别开设有连接孔一,摇杆10上开设有与连接孔一相对应的连接孔二12,连接孔一与连接孔二12内插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11相连接,连杆11远离驱动件6的一端与摇杆10远离连接块9的一端之间通过连接杆13实现活动连接。
29.如图4至图6所示,为了便于连杆11与摇杆10之间的连接,连杆11设置为倒“l”字形,连杆11纵向的一端与输出端7相平行,且连杆11纵向一端的端部与驱动件6之间设置有支撑块14,连杆11与支撑块14可拆卸连接,连接孔一开设于连杆11横向一端的端部,连杆11横向一端与连杆11纵向一端之间呈弧形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连接孔一设置为圆形,如图7所示,连接孔二12设置为弧形的长条孔,由于连杆11是沿纵向方向设置于驱动件上的,是固定不动的,且连杆11上的连接孔一与摇杆10上的连接孔二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活动连接,因此在驱动件6的输
出端7驱动连接块9带动摇杆10沿纵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摇杆10的水平高度不同,连接杆13会分别位于弧形的长条连接孔二12内的不同位置,使摇杆10绕铰接点转动的角度、方向受到连接杆13的限制,通过对连接孔二12的弧度和长度的控制就可以控制摇杆的转动角度。
31.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工件17都是沿水平方向放置于定位夹具2的安装槽3内的,因此,如图4至图6所示,为实现夹持杆对工件17的夹持和松开的作用,连接孔二12远离连接块9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设置,连接孔二12靠近连接块9的一端朝工件17方向倾斜,夹持杆5设置于摇杆10远离连接块9一端的侧表面,且夹持杆5一端朝向工件17,夹持杆5的另一端与连接孔二12沿纵向方向设置的一端相对,且夹持杆5与连接孔二12沿纵向方向设置的一端相垂直。
32.如图6所示,当驱动件6的输出端7驱动连接块9沿纵向方向向上运动时,由于摇杆10的上移,此时连接杆13位于连接孔二12靠近连接块9的一端,由于连接孔二12靠近连接块9的一端朝工件17方向倾斜,因此摇杆10会绕铰接点转动,带动夹持杆5朝远离工件17的一侧倾斜,倾斜的角度与连接孔二12靠近连接块9的一端朝工件17方向倾斜的角度相同;如图5所示,当驱动件6的输出端7驱动连接块9沿纵向方向向下运动时,由于摇杆10的下移,连接杆13逐渐从连接孔二12靠近连接块9的一端移动至连接孔二12远离连接块9的一端,由于连接孔二12远离连接块9的一端沿纵向方向设置,因此,此时的摇杆10绕铰接点转动至竖直方向,在摇杆10的转动过程中,夹持杆5伸入工件内部,最终呈水平方向设置于工件17一端端部的内壁上,随着驱动件6沿纵向方向向下的驱动,夹持杆5对工件17起到压紧夹持的作用。在驱动件6沿纵向方向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摇杆10绕销轴16转动,且转动的角度因连接杆13和连接孔二12之间的配合受到限制,实现夹持杆5在纵向移动过程中自动伸入工件17端部内对工件17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工件17在切割、打孔等加工过程中出现晃动、移位等情况,保证加工精度,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更省时省力。
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