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壳上下卷圆一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2.由于金属外壳相比于塑料外壳具有更好的防撞和易清洁效果,因此,现有厨房电器设备的外壳大多是金属制成,例如电磁炉的外壳。
3.在加工这类金属外壳时,需要对金属外壳进行上下卷圆,以便金属外壳能更好的安装在厨房电器设备上。传统的工艺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将整个金属外壳加工出来,但这种传统加工方法的加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加工尺寸不稳定,成型效果差,急需对此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壳上下卷圆一次成型模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外壳上下卷圆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下凹模,所述下凹模上端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放置有待加工外壳,所述待加工外壳的下端插入在环形槽内,所述下凹模上方安装有收拢组件,所述收拢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下凹模上端面的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所述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位于待加工外壳的侧壁外周,所述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可滑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待加工外壳的外侧壁,所述下凹模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上凹模,所述上凹模内开设有与环形槽上下对应的斜槽,所述斜槽可随着上凹模的上下移动抵接或远离待加工外壳的上端,所述上凹模下方安装有可水平滑动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向外滑动抵接在待加工外壳的内侧壁并继续向外滑动挤压待加工外壳。
7.所述上凹模内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内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交错且均布在固定板外周,所述固定板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拉杆,所述拉杆向下移动推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外滑动。
8.所述固定板下端面的四角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底脚,相邻所述底脚之间形成可供第一滑块内外滑动的滑道。
9.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动安装在垫块,所述拉杆的四个侧面设有由上而下且向内倾斜的拉杆斜面,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内侧面设有与拉杆斜面一一对应的滑块斜面一,所述第一滑块在拉杆的推动下向外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块向外滑动。
10.所述上凹模的四角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斜锲,所述斜锲的内侧面均开设有由上而下且向外倾斜的斜锲斜面,所述第一外滑块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斜锲斜面相对应的外滑块斜面
一,所述第二外滑块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斜锲斜面相对应的外滑块斜面二,所述上凹模向下移动带动斜锲斜面向下抵接外滑块斜面一和外滑块斜面二,并推动所述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向内侧滑动。
11.所述收拢组件包括两根滑杆,所述滑杆先后贯穿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可沿滑杆长度方向滑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滑杆的两端安装有安装块。
12.所述第一外滑块内侧壁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外滑块内侧壁开设有向外延伸且与第一通道相对应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滑杆的外周。
13.所述第一外滑块内侧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外滑块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可随第一外滑块和第二外滑块相互靠近嵌入在凹槽内。
14.所述下凹模固定安装在下模板。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相对设置的环形槽与斜槽相互配合,将待加工外壳的上下端固定,实现了对待加工外壳的定位,再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外滑动并向外挤压待加工外壳的侧壁,使待加工外壳的侧壁能向外扩张发生形变,进而上下端固定的待加工外壳能在其向外扩张的侧壁的作用下,使待加工外壳的上下端部分能向内进行弯折,实现待加工外壳的上下卷圆,且上下卷圆成型的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上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与垫块的配合俯视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杆、固定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仰视配合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23.图8为图7中b-b向的剖视示意图;
24.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
25.图10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26.图11为图7中e-e向的剖视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外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加工外壳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29.图14为图13中f处的放大图;
30.图15为待加工外壳和成型外壳的剖视示意图。
31.图中:上凹模1、斜锲11、斜锲斜面111、盖板12、斜槽13、拉杆2、拉杆斜面21、固定板3、底脚31、滑道32、第一滑块4、滑块斜面一41、滑块斜面二42、安装腔43、第二滑块5、滑块斜面三51、收拢组件6、第一外滑块61、外滑块斜面一611、凹槽612、第一通道613、第二外滑块62、外滑块斜面二621、凸块622、第二通道623、滑杆63、安装块64、弹簧65、垫块7、弹簧组件71、底座72、滑块弹簧73、推块74、下凹模8、环形槽81、下模板9、待加工外壳10、成型外壳20、
上弯折部201、下弯折部202。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如图1~图15所示,一种外壳上下卷圆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下凹模8,所述下凹模8固定安装在下模板9,所述下凹模8上端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环形槽81,所述环形槽81放置有待加工外壳10,所述待加工外壳10呈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材质为金属。
35.如图2所示,所述待加工外壳10的下端轮廓与环形槽81的轮廓相匹配,所述待加工外壳10的下端插入在环形槽81内,既可以使待加工外壳10的放置更加稳定,又对待加工外壳10的下端进行了定位,便于后续加工。
36.所述下凹模8上方安装有收拢组件6,所述收拢组件6包括滑动安装在下凹模8上端面的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所述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位于待加工外壳10的侧壁外周,所述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可滑动相互靠近或远离待加工外壳10的外侧壁。
37.具体为,所述下凹模8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上凹模1,所述上凹模1的四角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斜锲11,所述斜锲11的内侧面均开设有由上而下且向外倾斜的斜锲斜面111,所述第一外滑块61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斜锲斜面111相对应的外滑块斜面一611,所述第二外滑块62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斜锲斜面111相对应的外滑块斜面二621,所述上凹模1向下移动带动斜锲斜面111向下抵接外滑块斜面一611和外滑块斜面二621,并推动所述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向内侧滑动,实现了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同步相互靠近待加工外壳10的外侧壁动作。
38.所述收拢组件6包括两根滑杆63,所述滑杆63先后贯穿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的两侧,所述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可沿滑杆63长度方向滑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滑杆63的两端安装有安装块64。
39.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外滑块61内侧壁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通道613,所述第二外滑块62内侧壁开设有向外延伸且与第一通道613相对应的第二通道623,所述第一通道613和第二通道623内安装有弹簧65,所述弹簧65套设在滑杆63的外周。通过所述弹簧65设置,对相互抵接在一起的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提供了一个相互分离的推力。
40.所述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通过斜锲11的驱动相互靠近并抵接在一起,进而通过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相互配合对待加工外壳10加工成型进行限位,待加工结束后,所述斜锲11向上移动远离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进而通过弹簧65的推力将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进行自动相互分离并远离待加工外壳10的侧壁,避免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对下一次的加工动作造成干扰。
41.当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相互靠近并相互抵接在一起时,可以起到对待加工外壳10外侧壁的形变进行限位,即对待加工外壳10的侧壁向外形变的尺寸进行限制,使
得加工出来的成型外壳20一致性更好,成型效果更加稳定。
42.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外滑块61内侧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612,所述第二外滑块62的内侧面开设有与凹槽612相对应的凸块622,所述凸块622可随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相互靠近嵌入在凹槽612内。通过凹槽612与凸块622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的相互抵接配合更加稳定。
43.所述上凹模1内开设有与环形槽81上下对应的斜槽13,所述斜槽13可随着上凹模1的上下移动抵接或远离待加工外壳10的上端,当所述斜槽13随着上凹模1向下移动时,所述待加工外壳10的上端便插入在斜槽13内,进而通过环形槽81与斜槽13相互配合,将待加工外壳10的上下端固定,实现了对待加工外壳10的定位。
44.如图2~图6所示,所述上凹模1下方安装有可水平滑动的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可向外滑动抵接在待加工外壳10的内侧壁并继续向外滑动挤压待加工外壳10。
45.具体为,所述上凹模1内安装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内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交错且均布在固定板3外周,所述固定板3下端面的四角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底脚31,相邻所述底脚31之间形成可供第一滑块4内外滑动的滑道32。通过滑道32对第一滑块4的滑动起到导向。
46.所述固定板3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拉杆2,所述拉杆2下端连接有推杆(在图中并未画出),所述推杆可以为气动推杆或液压推杆,进而通过推杆驱动拉杆2的上下移动,所述拉杆2向下移动推动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向外滑动。
47.具体为,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滑动安装在垫块7,所述固定板3的下端面与垫块7的上端面相固定,实现固定板3与垫块7的同步上下移动,所述拉杆2的四个侧面设有由上而下且向内倾斜的拉杆斜面21,每个所述第一滑块4内侧面设有与拉杆斜面21一一对应的滑块斜面一41,通过所述拉杆斜面21抵接着滑块斜面一41并向下移动,进而推动第一滑块4向外滑动。
48.如图2~图6所示,所述第一滑块4的两侧设有向外侧面倾斜延伸并相互靠近的滑块斜面二42,所述第二滑块5设有与滑块斜面二42相匹配的滑块斜面三51,所述第一滑块4可通过滑块斜面二42抵接着滑块斜面三51向外滑动,进而推动第二滑块5向外滑动,即所述第一滑块4在拉杆2的推动下向外滑动并带动第二滑块5向外滑动。
49.如图5、图8和图13所示,所述垫块7的上端面安装有若干弹簧组件71,所述第一滑块4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腔43,所述安装腔43内安装有弹簧组件71,所述弹簧组件71包括底座72、滑块弹簧73和推块74,所述底座72固定安装在垫块7上端面,所述滑块弹簧73两端分别连接在底座72、推块74,所述推块74抵接着安装腔43的内侧面,所述弹簧组件71可通过推块74在滑块弹簧73的弹力作用下推动第一滑块4向内滑动进行复位。
50.所述第二滑块5与弹簧组件71的配合方式和第一滑块4与弹簧组件71的配合方式相似,在此不作过多描述。
51.通过上凹模1向下移动带动斜槽13向下移动,进而斜槽13能抵接在待加工外壳10上端,并与环形槽81相配合对待加工外壳10上下端进行固定,实现对待加工外壳10进行定位,再通过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向外滑动并向外挤压待加工外壳10的内侧壁,具体为,抵接在待加工外壳10的内侧壁的中间段,使得待加工外壳10的内侧壁能向外扩张发生形变,
直至待加工外壳10的外侧壁抵接在相互抵接在一起的第一外滑块61和第二外滑块62的内侧壁,进而对待加工外壳10的侧壁形变进行限位。
52.如图13~图15所示,待加工外壳10还包括下端连接在侧壁的上弯折部201和上端连接在侧壁的下弯折部202,所述上弯折部201、侧壁和下弯折部202上下一体成型,上下端固定的待加工外壳10在其向外扩张的侧壁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即上弯折部201的下端和下弯折部202的上端随着侧壁的向外扩张而向外移动,使加工后的外壳即成型外壳20呈上下端向内弯折状,实现待加工外壳10的同步上下卷圆制得成型外壳20。上述设计能对待加工外壳10的上下端进行同步加工,不但提高了加工卷圆的效率,且上下卷圆成型的一致性好,成型效果稳定。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