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2500发布日期:2022-09-23 19:4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


背景技术:

2.板材冲压工艺是汽车制造领域的主要加工工艺之一,85%左右的汽车底盘零部件需要采用冲压工艺来实现。综合考虑到制造成本、零件本身结构、整车装配及强度等因素,汽车底盘零部件都有其独特的冲压制造工艺。近几年来,高强度、轻量化作为主导,对汽车底盘零部件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带翻边、翻孔的较难加工的零部件,普通工艺无法实现、且模具结构繁琐,强度不良。带弯折边的零部件在折弯作业后需要对折弯面(回弹面)进行调整,并且,当回弹面的角度需要进行调整时,需要对零部件重新进行弯折处理,接着再改进模具,进行回弹面调整,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对带弯折边零部件的回弹面的调整,而且还能对弯折边的弯折角度进行调整。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该冲压件包括板体和位于该板体左右两侧的弯折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该上模的顶面设置有供上述冲压件扣设的成型台,该成型台的顶面为与上述冲压件的板体下表面相匹配的上型面,而该成型台的左右侧面分别为与冲压件的各弯折边一一对应的侧型面,上述下模的底部设置有压料块,该压料块的底面为与上述冲压件的板体上表面相匹配的下型面,且该压料块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整型刀块,各整型刀块的相对面分别为与上述冲压件的弯折边一一对应的整型刀面,工作状态下,上述压料块的下型面压紧扣设在上述成型台上的冲压件的板体,而各整型刀块则分别朝成型台的对应侧型面方向,由外至内倾斜朝上压紧冲压件的各弯折边。
5.进一步,所述下模还包括设置在上述成型台左右两侧的下驱动块,各下驱动块的内侧分别具有由上至下朝内倾斜的下驱动斜面,而上述上模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压料块左右两侧的上驱动块,各上驱动块的外侧分别具有由上至下朝内倾斜的上驱动斜面,而各上驱动块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述整型刀块,且各上驱动斜面分别与上述下驱动斜面一一对应并相匹配,工作状态下,各上驱动斜面分别与对应的下驱动斜面上下相抵,
6.并且,各所述上驱动块分别竖向延伸,且各上驱动块的上端分别左右转动连接在上述上模上,而各上驱动块的下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上述上驱动斜面,而内侧分别朝内凹陷而形成安装凹槽,各整型刀块分别嵌装在对应的安装凹槽中。这样当各上驱动斜面分别与对应的下驱动斜面上下相抵能分别驱动各上驱动块相对于上模朝内转动,进而使得各整型刀块由上至下朝内压紧冲压件的对应弯折边,各弯折边被压紧在对应的整型刀面与侧型
面之间,实现对各弯折边的回弹面调整和角度调整。
7.进一步,所述上模包括上座和设置在该上座的下方并能相对于该上座上下升降的升降台,且该上座与升降台之间始终留有上下延伸的安装间隙,上述压料块安装在该升降台的底面上,该升降台上上下贯设有与上述上驱动块一一对应的安装口,且上驱动块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安装口中,而上述上座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各上驱动块一一对应的铰接座,各上驱动块的上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铰接座上。通过升降台能使压料块上的下型面能更好地与成型台上的上型面配合压紧冲压件,同时能使各上驱动块通过铰接座与上模实现转动连接,而各安装口的设计,一方面能实现各上驱动块与上模之间的转动连接,另一方面能对各上驱动块相对于上模的转动进行一定限位。
8.进一步,各所述上驱动块分别与对应的安装口前后过盈配合而左右间隙配合,并且,初始状态下,各上驱动块分别处于竖直状态,且各上驱动块的外侧面与安装口的对应口缘相抵,而工作状态下,各上驱动块的内侧面能与安装口的对应口缘相抵。从而能使各安装口能更好地对各上驱动块进行限位,使得各上驱动块在未工作状态下能稳定地保持竖直状态,而在工作状态下能准确地转动至所需的角度。
9.进一步,各所述铰接座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该基座的前后两端的安装块,各上驱动块的上端均安装有前后延伸的转轴,且各上驱动块的上端面均为前后延伸的圆弧面,各基座的底面分别朝上凹陷而形成与对应的上驱动块的上端相匹配的圆弧状的导向凹槽,各上驱动块的上端分别嵌装在对应的导向凹槽中,而各上驱动块的转轴的前后端分别穿连在对应安装块的轴孔中。从而能使各上驱动块与上模稳固地铰接,同时通过各上驱动块的顶面与对应导向凹槽的配合作用能使各上驱动块稳定转动。
10.进一步,所述冲压件的板体上开设有通孔,上述成型台的上型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而上述压料块的下型面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定位销,工作状态下,上述通孔与第一定位孔上下正对,而上述第一定位销能穿过上述通孔而穿入上述第一定位孔中。通过第一定位销、冲压件上的通孔以及第一定位孔三者的配合作用能实现对冲压件的稳固定位。
11.进一步,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定位销,而上述下模上开设有供该第二定位销穿入的第二定位孔。通过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对上模和下模之间进行定位,进而保证回弹面调整以及角度调整的精确性。
12.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销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上述压料块的左右两侧,相应地,上述第二定位孔也为两个并与上述第二定位销一一对应。从而能更好地对上模和下模之间进行定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成型台的上型面和压料块的下型面的上下配合实现对冲压件的上下压紧,通过两侧整型刀块朝成型台的对应侧型面方向,由外至内朝上压紧冲压件的各弯折边,从而利用各整型刀块的整型刀面与对应侧型面的配合作用实现对冲压件的回弹面的整型,并且能同时对冲压件的各弯折边的弯折角度进行调整,以达到零件尺寸合格状态。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未工作状态下);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的剖视图(工作状态下);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的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2.如图1~6所示,一种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该冲压件3包括板体31和位于该板体31左右两侧的弯折边32,其中,上述板体31上开设有通孔311。进一步,该汽车冲压件侧整型结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该下模2的顶面设置有供上述冲压件3扣设的成型台21,该成型台21的顶面为与上述冲压件3的板体31下表面相匹配的上型面211,而该成型台21的左右侧面分别为与冲压件3的各弯折边32一一对应的侧型面212,上述下模2的底部设置有压料块13,该压料块13的底面为与上述冲压件3的板体31 上表面相匹配的下型面131,且该压料块13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整型刀块14,各整型刀块14的相对面分别为与上述冲压件3的弯折边32一一对应的整型刀面141,工作状态下,上述压料块13的下型面131压紧扣设在上述成型台21上的冲压件3的板体31,而各整型刀块14则分别朝成型台21的对应侧型面212方向,由外至内倾斜朝上压紧冲压件3的各弯折边32。
2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成型台21的上型面211和压料块13的下型面131的上下配合实现对冲压件3的上下压紧,通过两侧整型刀块14朝成型台21的对应侧型面212方向,由外至内朝上压紧冲压件3的各弯折边32,从而利用各整型刀块14的整型刀面141与对应侧型面212的配合作用实现对冲压件3的回弹面的整型,并且能同时对冲压件3的各弯折边的弯折角度进行调整,以达到零件尺寸合格状态。
24.进一步,上述下模2还包括设置在上述成型台21左右两侧的下驱动块22,各下驱动块22的内侧分别具有由上至下朝内倾斜的下驱动斜面221,而上述上模1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压料块13左右两侧的上驱动块15,各上驱动块15的外侧分别具有由上至下朝内倾斜的上驱动斜面151,而各上驱动块15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述整型刀块14,且各上驱动斜面151分别与上述下驱动斜面221一一对应并相匹配,工作状态下,各上驱动斜面151分别与对应的下驱动斜面221上下相抵。
25.再进一步,各上述上驱动块15分别竖向延伸,且各上驱动块15的上端分别左右转动连接在上述上模1上,而各上驱动块15的下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上述上驱动斜面151,而
内侧分别朝内凹陷而形成安装凹槽152,各整型刀块14分别嵌装在对应的安装凹槽 152中。这样当各上驱动斜面151分别与对应的下驱动斜面221上下相抵时能分别驱动各上驱动块15相对于上模1朝内转动,进而使得各整型刀块14由上至下朝内压紧冲压件3的对应弯折边32,各弯折边32被压紧在对应的整型刀面141与侧型面212之间,实现对各弯折边32的回弹面调整和角度调整。
26.本实施例中,上述上模1包括上座11和设置在该上座11的下方并能相对于该上座 11上下升降的升降台12,且该上座11与升降台12之间始终留有上下延伸的安装间隙,上述压料块13安装在该升降台12的底面上,该升降台12上上下贯设有与上述上驱动块15一一对应的安装口122,且上驱动块15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安装口122中,而上述上座11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各上驱动块15一一对应的铰接座16,各上驱动块15的上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铰接座16上。通过升降台12能使压料块13上的下型面131更好地与成型台21上的上型面211配合压紧冲压件3,同时能使各上驱动块15通过铰接座16与上模1实现转动连接,而各安装口122的设计,一方面能实现各上驱动块15与上模1之间的转动连接,另一方面能对各上驱动块15相对于上模1的转动进行一定限位。优选地,各上述上驱动块15分别与对应的安装口122前后过盈配合而左右间隙配合,并且,初始状态下,各上驱动块15分别处于竖直状态,且各上驱动块15的外侧面与安装口122的对应口缘相抵,而工作状态下,各上驱动块15的内侧面能与安装口122 的对应口缘相抵,从而能使各安装口122能更好地对各上驱动块15进行限位,使得各上驱动块15在未工作状态下能稳定地保持竖直状态,而在工作状态下能准确地转动至所需的角度。本实施例中,上述下模2包括下座20,而上述成型台21和各下驱动块22 均设置在该下座20的顶面上。此外,上述升降台12的底面朝上凹陷而形成用于安装上述压料块13的安装槽121。
2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上述铰接座16均包括基座161和设置在该基座161的前后两端的安装块162,各上驱动块15的上端均安装有前后延伸的转轴17,且各上驱动块15的上端面均为前后延伸的圆弧面,各基座161的底面分别朝上凹陷而形成与对应的上驱动块15的上端相匹配的圆弧状的导向凹槽1611,各上驱动块15的上端分别嵌装在对应的导向凹槽1611中,而各上驱动块15的转轴17的前后端分别穿连在对应安装块162的轴孔中,从而能使各上驱动块15与上模1稳固地铰接,同时通过各上驱动块 15的顶面与对应导向凹槽1611的配合作用能使各上驱动块15稳定转动。
28.本实施例中,上述成型台21的上型面21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3,而上述压料块 13的下型面131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定位销19,工作状态下,上述通孔311与第一定位孔23上下正对,而上述第一定位销19能穿过上述通孔311而穿入上述第一定位孔23中。通过第一定位销19、冲压件3上的通孔311以及第一定位孔23三者的配合作用能实现对冲压件3的稳固定位。进一步,上述升降台12的底部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定位销18,而上述下模2上开设有供该第二定位销18穿入的第二定位孔24,通过第二定位销18与第二定位孔24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对上模1和下模2之间进行定位,进而保证回弹面调整以及角度调整的精确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定位销18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上述压料块13的左右两侧,相应地,上述第二定位孔24也为两个并与上述第二定位销18一一对应,从而能更好地对上模1和下模2之间进行定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