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筋弯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1597发布日期:2022-05-07 14:4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钢筋弯箍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钢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钢筋弯箍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建筑领域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大量使用的一种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的结构,其由钢筋和混凝土制成,在不同的混凝土结构中需要各种不同的尺寸、品种和重量的钢筋箍筋。现有的技术一般使用弯箍设备对钢筋进行校直、弯折以及切断后,钢筋则被弯折成不同的复杂形状甚至立体箍筋,其中较多的情况下钢筋被弯折成环形。
3.现有的钢筋弯箍设备有的未设置收集装置,钢筋弯折切断后直接掉至底面上;有的设置了收集槽,则钢筋弯折后则掉至槽内,槽内的钢筋相互撞击,可能对弯箍后的钢筋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设置了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为可转动且可进给的立架,立架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根向上倾斜的挂杆,切断的钢筋掉落滑至挂杆上,在各挂杆挂了足够重量后,需将挂杆上的钢筋取下,由于挂杆为向上倾斜设置,因此取下时需将钢筋位置提升至挂杆顶端,此过程操作人员需要承受钢筋的重量,因此劳动强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自动收集弯箍后的钢筋并易于取下的收集机构的钢筋弯箍设备。
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新型钢筋弯箍设备,包括本体和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可转动且可进给的支撑结构以及两个挂杆,两个所述挂杆的长度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相平行,所述挂杆包括用于悬挂弯箍后的钢筋的悬挂部、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中上部相铰接的铰接部以及具有设定重量的配重部,所述铰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悬挂部和所述配重部相连,所述悬挂部包括两种状态;
7.当所述悬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配重部的重量使所述悬挂部向上倾斜并对所述悬挂部向上倾斜的最大角度进行限定;
8.当所述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悬挂部悬挂设定重量的钢筋后呈水平或向下倾斜3-5
°
的状态;
9.还包括使两个所述悬挂部稳定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两个固定组件。
10.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悬挂部上未悬挂钢筋时,悬挂部处于第一状态,呈向上倾斜,钢筋经校直、弯折、切断后,被弯折成环形的钢筋掉落的同时,支撑结构运动至与钢筋位置相近,则钢筋顺利掉落至向上倾斜的悬挂部而挂在悬挂部上,重复上述过程,则多个钢筋则逐个悬挂至悬挂部上而被收集;在悬挂部悬挂足够重量的钢筋(重量等于或大于配重体的重量)后,在钢筋的重力作用下,悬挂部向下旋转至呈水平状态或向下倾斜3-5
°
(向下倾斜的角度小,悬挂在悬挂部上的钢筋可在与悬挂部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下位置不变),即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两个固定组件则使两个悬挂部稳定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可将钢筋从呈
水平状态或向下倾斜3-5
°
的悬挂部上轻易取下。其中,设置了两个支撑结构以及包括两种状态的悬挂部,可将钢筋从呈水平或向下倾斜3-5
°
的状态的悬挂部上轻易取下,无需像现有的收集机构对钢筋的位置进行提升,避免做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悬挂部的状态随着收集的钢筋重量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操作简便性较高;两个挂杆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呈180
°
,在取钢筋时,挂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结构运动的方向相同,因此更易取下,而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机构设有三个挂杆,在取钢筋时,挂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结构运动的方向不平行,取下操作不易进行。
11.应当理解的是,弯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弯箍设备的其它结构,如校直结构、上料结构、弯箍结构、切割结构以及实现支撑结构的转动(电机)和进给(气缸)的结构也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1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顶部相连的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铰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相铰接,所述配重部包括与所述铰接部相连的弯折杆以及与所述弯折杆远离所述铰接部的一端相连的配重块,当所述悬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弯折杆与所述支撑结构相接触,当所述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配重块的高度小于所述悬挂部的高度。
13.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由于支撑结构的阻挡,在悬挂部未悬挂钢筋时,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弯折杆最多运动与支撑结构相接触,则此时悬挂部处于第一状态,且向上倾斜至最大角度;且在悬挂部悬挂足够重量的钢筋时而向下旋转至水平状态或向下倾斜3-5
°
处于第二状态时,配重块的高度小于悬挂部的高度,即不会两个配重块均不会对处于第二状态时的悬挂部相碰触而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配重部包括弯折杆和配重块,配重块的重量可使悬挂部向上倾斜,弯折杆对悬挂部向上倾斜的最大角度进行限定,使悬挂部在处于第一状态时其向上倾斜的角度适于发挥其收集弯箍后的钢筋的作用。
1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外壁活动贴合的固定筒、设置于所述悬挂部上的直杆以及与所述铰接部侧部相连的旋转杆,所述直杆的顶部设置有横截面呈向上凸的弧形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固定筒的底部活动接触,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旋转杆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连接部的侧部设置有容纳槽,当所述旋转杆旋转至竖直状态时,所述旋转杆与容纳槽相贴合,所述固定筒在重力作用下滑并下滑至与所述旋转杆的侧部相贴合的高度。
15.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悬挂部上悬挂足够重量的钢筋时,悬挂部从向上倾斜的状态向下旋转,带动旋转杆旋转,在旋转过程中,限位杆与固定筒的底部相接触,此时由于限位杆的阻挡,则固定筒无法下滑;而在旋转至旋转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旋转杆与容纳槽相贴合,限位杆和旋转杆对固定筒均无阻挡,固定筒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滑至与旋转杆的侧部相贴合的高度,此时由于固定筒对旋转杆的位置进行限位,而旋转杆与悬挂部相连,则对悬挂部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悬挂部稳定处于第二状态。其中,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直杆以及旋转杆,还设置了限位杆、旋转杆等结构,利用旋转杆在悬挂钢筋即使用时的旋转带动限位杆和旋转杆的旋转,在旋转杆旋转至竖直状态时固定筒下滑而对悬挂部的位置进行限定,无法人为介入,实现了自动固定。
1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槽延伸至连接部的顶部,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推起块,所述推起块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推起块具有延伸至所述固定筒底端的
第一斜面,所述旋转杆的顶部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斜面活动贴合的第二斜面,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固定筒的底端远离所述推起块的一端相接触时,所述第二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底部相接触,当所述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向上推起所述悬挂部带动所述旋转杆使第二斜面向上推起第一斜面而使固定筒位置上升至底部与所述限位杆接触的状态。
17.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旋转至旋转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旋转杆与容纳槽相贴合同时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完全贴合,此时悬挂部稳定处于第二状态,可将钢筋从稳定处于第二状态的悬挂部上取下;待全部取下后,此时向上推起悬挂部带动旋转部使第二斜面向上推起第一斜面而使固定筒位置上升至底部与限位杆接触的状态,此时由于限位杆的阻挡,固定筒的位置无法下滑,之后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悬挂部向上倾斜至最大角度而处于第一状态。其中,设置了推起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在钢筋全部取下后,仅需向上推起悬挂部即可使悬挂部回复至第一状态,操作十分简便。
1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筒的底端远离所述推起块的一端呈圆角。
19.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钢筋全部取下后,向上推起悬挂部带动旋转部使第二斜面向上推起第一斜面而使固定筒位置上升,待到达第二斜面的顶部与第一斜面的底部相接触时,限位杆首先与固定筒的底端远离推起块的一端接触,固定筒的底端远离推起块的一端呈圆角,如此更易限位杆滑至与固定筒的底端相接触的状态,而顺利使悬挂部顺利回复至第一状态。
2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挂部上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与所述铰接部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21.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限位盘可对钢筋悬挂在悬挂部的位置进行限位,使钢筋悬挂在悬挂部上后,对配重块、固定组件等结构无干涉,保证上述结构顺利进行位置变化,从而保证悬挂部可顺利进行运动。
22.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弯折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配重块具有多种重量。
23.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如此可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以与不同尺寸和重量的钢筋的收集相适应,使收集机构的适用性更高。
2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弯折杆的底端具有螺纹,所述配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弯折杆底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孔,还包括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弯折杆的底端螺纹连接。
25.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如此可实现配重块和弯折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且操作简单。
2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悬挂部悬挂设定重量的钢筋后呈向下倾斜5
°
的状态。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向下倾斜5
°
为较合适的角度,此时悬挂在悬挂部上的钢筋可在与悬挂部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下不会自动从悬挂部上掉落,而在取钢筋时又进一步使取下的操作更为省力。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8.1、设置了两个支撑结构以及包括两种状态的悬挂部,可将钢筋从呈水平或向下倾斜3-5
°
的状态的悬挂部上轻易取下,无需像现有的收集机构取钢筋时需提升钢筋的位置,避免做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悬挂部的状态随着收集的钢筋重量的变化而自动
变化,操作简便性较高;两个挂杆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呈180
°
,在取钢筋时,挂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结构运动的方向相同,因此更易取下,而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机构设有三个挂杆,在取钢筋时,挂杆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结构运动的方向不平行,取下操作不易进行;
29.2、配重部包括弯折杆和配重块,配重块的重量可使悬挂部向上倾斜,弯折杆对悬挂部向上倾斜的最大角度进行限定,使悬挂部在处于第一状态时其向上倾斜的角度适于发挥其收集弯箍后的钢筋的作用;且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配重块的高度小于悬挂部的高度,即不会两个配重块均不会对处于第二状态时的悬挂部相碰触而产生不良影响;
30.3、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直杆以及旋转杆,还设置了限位杆、旋转杆等结构,利用旋转杆在悬挂钢筋即使用时的旋转带动限位杆和旋转杆的旋转,在旋转杆旋转至竖直状态时固定筒下滑而对悬挂部的位置进行限定,无法人为介入,实现了自动固定;且设置了推起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在钢筋全部取下后,仅需向上推起悬挂部即可使悬挂部回复至第一状态,操作十分简便。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发明中收集机构(悬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发明中收集机构(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发明中收集机构(悬挂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剖视图;
36.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37.图6是本发明中收集机构(悬挂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剖视图;
38.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39.图中,1、本体;2、收集机构;2a、支撑结构;2a1、支撑部;2a2、连接部;2b、挂杆;2b1、悬挂部;2b2、铰接部;2b3、配重部;2b3a、弯折杆;2b3b、配重块;3、固定组件;3a、固定筒;3b、直杆;3c、旋转杆;3c1、第二斜面;4、限位杆;5、容纳槽;6、推起块;6a、第一斜面;7、限位盘;8、螺纹孔;9、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钢筋弯箍设备,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本体1和收集机构2,所述收集机构2包括可转动且可进给的支撑结构2a以及两个挂杆2b,两个所述挂杆2b的长度方向在水平方向上相平行,所述挂杆2b包括用于悬挂弯箍后的钢筋的悬挂部2b1、与所述支撑结构2a的中上部相铰接的铰接部2b2以及具有设定重量的配重部2b3,所述铰接部2b2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悬挂部2b1和所述配重部2b3相连,所述悬挂部2b1包括两种状态;
42.当所述悬挂部2b1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配重部2b3的重量使所述悬挂部2b1向上倾斜并对所述悬挂部2b1向上倾斜的最大角度进行限定;
43.当所述悬挂部2b1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悬挂部2b1悬挂设定重量的钢筋后呈水平或向下倾斜3-5
°
的状态;
44.还包括使两个所述悬挂部2b1稳定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两个固定组件3。
45.钢筋收集过程:在悬挂部2b1上未悬挂钢筋时,悬挂部2b1处于第一状态,呈向上倾斜,钢筋经校直、弯折、切断后,被弯折成环形的钢筋掉落的同时,支撑结构2a运动至与钢筋位置相近,则钢筋顺利掉落至向上倾斜的悬挂部2b1而挂在悬挂部2b1上,重复上述过程,则多个钢筋则逐个悬挂至悬挂部2b1上而被收集;在悬挂部2b1悬挂足够重量的钢筋(重量等于或大于配重体的重量)后,在钢筋的重力作用下,悬挂部2b1向下旋转至呈水平状态或向下倾斜3-5
°
(向下倾斜的角度小,悬挂在悬挂部2b1上的钢筋可在与悬挂部2b1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下位置不变),即悬挂部2b1处于第二状态,两个固定组件3则使两个悬挂部2b1稳定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可将钢筋从呈水平状态或向下倾斜3-5
°
的悬挂部2b1上轻易取下。其中,设置了两个支撑结构2a以及包括两种状态的悬挂部2b1,可将钢筋从呈水平或向下倾斜3-5
°
的状态的悬挂部2b1上轻易取下,无需像现有的收集机构2对钢筋的位置进行提升,避免做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悬挂部2b1的状态随着收集的钢筋重量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操作简便性较高;两个挂杆2b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呈180
°
,在取钢筋时,挂杆2b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结构2a运动的方向相同,因此更易取下,而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机构2设有三个挂杆2b,在取钢筋时,挂杆2b的长度方向与支撑结构2a运动的方向不平行,取下操作不易进行。
46.应当理解的是,弯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弯箍设备的其它结构,如校直结构、上料结构、弯箍结构、切割结构以及实现支撑结构2a的转动(电机)和进给(气缸)的结构也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47.所述支撑结构2a包括支撑部2a1和与所述支撑部2a1顶部相连的两个连接部2a2,两个所述铰接部2b2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2a2相铰接,所述配重部2b3包括与所述铰接部2b2相连的弯折杆2b3a以及与所述弯折杆2b3a远离所述铰接部2b2的一端相连的配重块2b3b,当所述悬挂部2b1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弯折杆2b3a与所述支撑结构2a相接触,当所述悬挂部2b1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配重块2b3b的高度小于所述悬挂部2b1的高度,由于支撑结构2a的阻挡,在悬挂部2b1未悬挂钢筋时,在配重块2b3b的重力作用下,弯折杆2b3a最多运动与支撑结构2a相接触,则此时悬挂部2b1处于第一状态,且向上倾斜至最大角度;且在悬挂部2b1悬挂足够重量的钢筋时而向下旋转至水平状态或向下倾斜3-5
°
处于第二状态时,配重块2b3b的高度小于悬挂部2b1的高度,即不会两个配重块2b3b均不会对处于第二状态时的悬挂部2b1相碰触而产生不良影响。其中,配重部2b3包括弯折杆2b3a和配重块2b3b,配重块2b3b的重量可使悬挂部2b1向上倾斜,弯折杆2b3a对悬挂部2b1向上倾斜的最大角度进行限定,使悬挂部2b1在处于第一状态时其向上倾斜的角度适于发挥其收集弯箍后的钢筋的作用。
48.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与所述连接部2a2外壁活动贴合的固定筒3a、设置于所述悬挂部2b1上的直杆3b以及与所述铰接部2b2侧部相连的旋转杆3c,所述直杆3b的顶部设置有横
截面呈向上凸的弧形的限位杆4,所述限位杆4与所述固定筒3a的底部活动接触,所述限位杆4与所述旋转杆3c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连接部2a2的侧部设置有容纳槽5,当所述旋转杆3c旋转至竖直状态时,所述旋转杆3c与容纳槽5相贴合,所述固定筒3a在重力作用下滑并下滑至与所述旋转杆3c的侧部相贴合的高度,当悬挂部2b1上悬挂足够重量的钢筋时,悬挂部2b1从向上倾斜的状态向下旋转,带动旋转杆3c旋转,在旋转过程中,限位杆4与固定筒3a的底部相接触,此时由于限位杆4的阻挡,则固定筒3a无法下滑;而在旋转至旋转杆3c处于竖直状态时,悬挂部2b1处于第二状态,旋转杆3c与容纳槽5相贴合,限位杆4和旋转杆3c对固定筒3a均无阻挡,固定筒3a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滑至与旋转杆3c的侧部相贴合的高度,此时由于固定筒3a对旋转杆3c的位置进行限位,而旋转杆3c与悬挂部2b1相连,则对悬挂部2b1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悬挂部2b1稳定处于第二状态。其中,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筒3a、直杆3b以及旋转杆3c,还设置了限位杆4、旋转杆3c等结构,利用旋转杆3c在悬挂钢筋即使用时的旋转带动限位杆4和旋转杆3c的旋转,在旋转杆3c旋转至竖直状态时固定筒3a下滑而对悬挂部2b1的位置进行限定,无法人为介入,实现了自动固定。
49.所述容纳槽5延伸至连接部2a2的顶部,所述固定筒3a的内壁上设置有推起块6,所述推起块6位于所述容纳槽5内,所述推起块6具有延伸至所述固定筒3a底端的第一斜面6a,所述旋转杆3c的顶部包括有与所述第一斜面6a活动贴合的第二斜面3c1,当所述限位杆4与所述固定筒3a的底端远离所述推起块6的一端相接触时,所述第二斜面3c1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斜面6a的底部相接触,当所述悬挂部2b1处于第二状态时,向上推起所述悬挂部2b1带动所述旋转杆3c使第二斜面3c1向上推起第一斜面6a而使固定筒3a位置上升至底部与所述限位杆4接触的状态,在旋转至旋转杆3c处于竖直状态时,悬挂部2b1处于第二状态,旋转杆3c与容纳槽5相贴合同时第一斜面6a和第二斜面3c1完全贴合,此时悬挂部2b1稳定处于第二状态,可将钢筋从稳定处于第二状态的悬挂部2b1上取下;待全部取下后,此时向上推起悬挂部2b1带动旋转部使第二斜面3c1向上推起第一斜面6a而使固定筒3a位置上升至底部与限位杆4接触的状态,此时由于限位杆4的阻挡,固定筒3a的位置无法下滑,之后在配重块2b3b的重力作用下,悬挂部2b1向上倾斜至最大角度而处于第一状态。其中,设置了推起块6、第一斜面6a和第二斜面3c1,在钢筋全部取下后,仅需向上推起悬挂部2b1即可使悬挂部2b1回复至第一状态,操作十分简便。
50.所述固定筒3a的底端远离所述推起块6的一端呈圆角,在钢筋全部取下后,向上推起悬挂部2b1带动旋转部使第二斜面3c1向上推起第一斜面6a而使固定筒3a位置上升,待到达第二斜面3c1的顶部与第一斜面6a的底部相接触时,限位杆4首先与固定筒3a的底端远离推起块6的一端接触,固定筒3a的底端远离推起块6的一端呈圆角,如此更易限位杆4滑至与固定筒3a的底端相接触的状态,而顺利使悬挂部2b1顺利回复至第一状态。
51.所述悬挂部2b1上设置有限位盘7,所述限位盘7与所述铰接部2b2之间具有设定距离,限位盘7可对钢筋悬挂在悬挂部2b1的位置进行限位,使钢筋悬挂在悬挂部2b1上后,对配重块2b3b、固定组件3等结构无干涉,保证上述结构顺利进行位置变化,从而保证悬挂部2b1可顺利进行运动。
52.所述配重块2b3b与所述弯折杆2b3a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配重块2b3b具有多种重量,如此可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2b3b以与不同尺寸和重量的钢筋的收集相适应,使收集机构2的适用性更高。
53.所述弯折杆2b3a的底端具有螺纹,所述配重块2b3b上开设有与所述弯折杆2b3a底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孔8,还包括连接螺母9,所述连接螺母9与所述弯折杆2b3a的底端螺纹连接,如此可实现配重块2b3b和弯折杆2b3a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且操作简单。
54.当所述悬挂部2b1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悬挂部2b1悬挂设定重量的钢筋后呈向下倾斜5
°
的状态,向下倾斜5
°
为较合适的角度,此时悬挂在悬挂部2b1上的钢筋可在与悬挂部2b1之间的静摩擦力作用下不会自动从悬挂部2b1上掉落,而在取钢筋时又进一步使取下的操作更为省力。
55.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