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导风板装置

文档序号:30205606发布日期:2022-05-31 09:1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导风板装置

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压导风板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冷风扇导风板设计方式为中间连杆连接多片导风叶,为了防止导风叶使用过程中断裂、脱落,对连杆、档风板进行加厚设计,同时对连接卡槽进行紧配合设计,造成导风叶与连杆难装配,需要人工借助胶锤才能敲入。因人工敲的力度不统一,出现部份导风叶未卡到位、连杆卡槽敲破等现象。当连杆有一个卡槽破裂,其它导风叶因无法拆出,造成整个组件报废。导风叶需每件预装于连杆上,再用胶锤敲,需要重复多次作业才能完成整个组件,低产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员工因长期用手敲,劳动强度大、疲劳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压导风板装置,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铆压,受力均衡,导风叶铆压质量稳定性高,导风叶组装的合格率高,废品率低,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员工作业效率,适用于多种导风叶的铆压,适用范围广。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在还包括:下安装座及定位工位;所述下安装座安装在机体中,所述定位工位安装在下安装座上;两片及以上的导风叶及连杆;所述导风叶分别放置在定位工位上并可定位,在所述导风叶上设有卡扣位,在所述连杆设有两个及以上向下延伸的卡脚,所述卡脚可卡扣在对应的卡扣位上从而使连杆将所有导风叶连接;驱动装置及承托板;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机体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带动承托板在导风叶上方纵向移动后定位;上安装座及压板;所述上安装座安装在承托板上,所述压板安装在上安装座上,所述压板的底部与连杆的上部相适应,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压住连杆,使卡脚紧扣在对应的卡扣位中。
5.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工位包括一块及以上的定位块,在所述定位块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槽,所述导风叶设在对应的定位槽中并可定位。
6.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机体中设有三个及以上的下u型卡,所述下安装座插装在下u型卡中并定位。
7.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三个及以上的上u型卡,所述上安装座插装在上u型卡中并定位。
8.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条及以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安装在机体上并可纵向移动,所述导向柱的端部与上承托板连接。
9.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是气缸,所述驱动端是气缸驱动杆,所述气缸安装在机体上,所述气缸驱动杆穿过机体与承托板连接并带动承托板在导风叶上方纵向移动后定位。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铆压,受力均衡,导风叶铆压质量稳定性高,导风叶组装的合格率高,废品率低,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员工作业效率,适用于多种导风叶的铆压,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图2是图1的正视图;图3是本发明仰视位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局部a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去除导风叶及连杆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铆压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13.在本发明描述中,术语“端部”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放置”及“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5.如图1至图5所示,其是一种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包括机体1,还包括:下安装座2及定位工位3;所述下安装座2安装在机体1中,所述定位工位3安装在下安装座2上;六片导风叶4及连杆5;所述导风叶4分别放置在定位工位3上并可定位,在所述导风叶4上设有卡扣位41,在所述连杆5设有六个向下延伸的卡脚51,所述卡脚51可卡扣在对应的卡扣位41上从而使连杆5将所有导风叶4连接;驱动装置7及承托板8所述驱动装置7安装在机体1上,所述驱动装置7的驱动端71带动承托板8在导风叶4上方纵向移动后定位;上安装座9及压板6;所述上安装座9安装在承托板8上,所述压板6安装在上安装座9上,所述压板6的底部与连杆5的上部相适应,所述驱动装置7带动压板6向下移动压住连杆5,使卡脚51紧扣在对应的卡扣位41中。
16.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铆压,连杆5受力均衡,多片导风叶4铆压质量稳定性高,导风叶组装的合格率高,废品率低,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员工作业效率;且所述压板6及定位工位3可以根据不同的导风叶4进行切换,适用不同的导风叶4铆压,适用范围广。
17.所述导风叶4可以是两片、三片、四片、五片、六片或若干片,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所述卡脚51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若干个,所述卡脚51的数量与导风叶4数量相对应,使得每一片导风叶4通过连杆5连接。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工位3包括三块定位块31,在所述定位块31上设有六条定位槽32,所述导风叶4设在对应的定位槽32中并可定位。
19.所述定位块31可以是一块、两块、三块、四块或若干块,根据实际导风叶4的大小而定,所述定位槽32的数量与导风叶4的数量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机体1中设有四个的下u型卡11,所述下安装座2插装在下u型卡11中并定位。方便下安装座2安装及拆卸。所述下u型卡11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若干个,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
20.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承托板8上设有三个及以上的上u型卡81,所述上安装座9插装在上u型卡81中并定位。方便上安装座9安装及拆卸。所述上u型卡81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若干个,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
2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条及以上的导向柱10,所述导向柱10安装在机体1上并可纵向移动,所述导向柱10的端部与上承托板8连接。所述导向柱10更好的保障承托板8在导风叶4上方纵向移动后定位。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7是气缸,所述驱动端71是气缸驱动杆,所述气缸安装在机体1上,所述气缸驱动杆穿过机体与承托板8连接并带动承托板8在导风叶4上方纵向移动后定位。
23.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在还包括:下安装座(2)及定位工位(3);所述下安装座(2)安装在机体(1)中,所述定位工位(3)安装在下安装座(2)上;两片及以上的导风叶(4)及连杆(5);所述导风叶(4)分别放置在定位工位(3)上并可定位,在所述导风叶(4)上设有卡扣位(41),在所述连杆(5)设有两个及以上向下延伸的卡脚(51),所述卡脚(51)可卡扣在对应的卡扣位(41)上从而使连杆(5)将所有导风叶(4)连接;驱动装置(7)及承托板(8);所述驱动装置(7)安装在机体(1)上,所述驱动装置(7)的驱动端(71)带动承托板(8)在导风叶(4)上方纵向移动后定位;上安装座(9)及压板(6);所述上安装座(9)安装在承托板(8)上,所述压板(6)安装在上安装座(9)上,所述压板(6)的底部与连杆(5)的上部相适应,所述驱动装置(7)带动压板(6)向下移动压住连杆(5),使卡脚(51)紧扣在对应的卡扣位(4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位(3)包括一块及以上的定位块(31),在所述定位块(31)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槽(32),所述导风叶(4)设在对应的定位槽(32)中并可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体(1)中设有三个及以上的下u型卡(11),所述下安装座(2)插装在下u型卡(11)中并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托板(8)上设有三个及以上的上u型卡(81),所述上安装座(9)插装在上u型卡(81)中并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条及以上的导向柱(10),所述导向柱(10)安装在机体(1)上并可纵向移动,所述导向柱(10)的端部与上承托板(8)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是气缸,所述驱动端(71)是气缸驱动杆,所述气缸安装在机体(1)上,所述气缸驱动杆穿过机体与承托板(8)连接并带动承托板(8)在导风叶(4)上方纵向移动后定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及一种自动压导风板装置,包括机体,其特点是还包括下安装座、定位工位、导风叶、连杆、驱动装置、承托板、上安装座及压板;下安装座安装在机体中,定位工位安装在下安装座上;导风叶分别放置在定位工位上,在导风叶上设有卡扣位,在连杆设有卡脚;驱动装置安装在机体上,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带动承托板在导风叶上方纵向移动;上安装座安装在承托板上,压板安装在上安装座上,驱动装置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压住连杆。优点是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铆压,受力均衡,导风叶铆压质量稳定性高,导风叶组装的合格率高,废品率低,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员工作业效率,适用于多种导风叶的铆压,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 曹若云 李继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5/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