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5092发布日期:2022-08-05 23:5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手电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


背景技术:

2.手电钻就是以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池为动力的钻孔工具,是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一种。手电钻是电动工具行业销量最大的产品,广用于建筑、装修、泛家具等等行业,用于在物件上开孔或洞穿物体,有的行业之也称为电锤。手电钻的主要构成:钻夹头、输出轴、齿轮、转子、定子、机壳、开关和电缆线。
3.目前大多数手电钻在使用时都无法进行转速调节,在钻孔时,手电钻转速一直保持不变,无法根据实际钻孔强度,对手电钻的转速进行调节,常常出现高转速钻头与物体接触后,造成钻头崩坏以及造成手电钻损坏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手电钻转速一直保持不变,无法根据实际钻孔强度,对手电钻的转速进行调节,常常出现高转速钻头与物体接触后,造成钻头崩坏以及造成手电钻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包括手电钻外壳,所述手电钻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外壳,所述蓄电池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所述手电钻外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钻头驱动夹持头;
6.所述手电钻外壳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功能箱,所述第一功能箱的表面与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箱的表面呈圆形状,所述第一功能箱的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功能管,三个所述第一功能管以第一功能箱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8.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功能管的表面。
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的表面和第一功能管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板,所述从动带轮板的表面呈圆弧形状,所述从动带轮板的表面固定开设有从动带轮槽,所述从动带轮槽的内壁呈梯形状。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功能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柱,所述第一分隔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三个所述第一分隔板以第一分隔柱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一分隔柱和第一分隔板的表面与第一功能箱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功能油腔,三个所述第一功能油腔与三个所述第一功能管相对应。
11.优选地,所述手电钻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键与键槽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表面通过轴承座与手电钻外壳的内壁固定连
接,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功能箱。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柱,所述第二分隔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板,三个所述第二分隔板以第二分隔柱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13.所述第二分隔柱和第二分隔板的表面与第二功能箱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功能油腔,三个所述第二功能油腔的内壁均固定连通有第二功能管,三个所述第二功能管的一端均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功能箱的表面。
14.优选地,所述第二功能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功能管的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的表面和第二功能管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板,三个所述主动带轮板的表面均呈圆弧形状,所述主动带轮板的表面固定开设有主动带轮槽,所述主动带轮槽的内壁呈梯形状,所述主动带轮槽和从动带轮槽的内壁均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
15.优选地,所述手电钻外壳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油箱和第二调节油箱,所述第一调节油箱和第二调节油箱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分隔柱,所述第三分隔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柱和第三分隔板的表面与第一调节油箱和第二调节油箱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油腔和第二调节油腔;
16.三个所述第一调节油腔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功能油腔相对应,三个所述第二调节油腔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二功能油腔相对应;
17.三个所述第一功能油腔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油管,所述第一连接油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三个所述第一调节油腔的内壁;
18.三个所述第二功能油腔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油管,所述第二连接油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三个所述第二调节油腔的内壁;
19.所述第一连接油管和第二连接油管的内壁均通过分隔片设置有三个连接油腔;
20.所述第一调节油腔、第二调节油腔、第一功能油腔、第二功能油腔、第一功能管、第二功能管、第一连接油管和第二连接油管的内壁均设置有液压油。
21.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油腔和第二调节油腔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活塞和第二调节活塞,所述第一调节活塞和第二调节活塞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表面与第一调节油腔和第二调节油腔的内壁滑动连接相适配,所述调节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盘;
22.两个所述第三分隔柱的表面通过轴承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螺纹杆和第二调节螺纹杆,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和第二调节螺纹杆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盘的表面螺纹连接;
23.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和第二调节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第一调节油箱和第二调节油箱的表面,所述第一调节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调节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与从动齿轮的表面啮合;
24.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手电钻外壳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与蜗轮的表面啮合,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手电钻外壳的表面,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速旋钮。
25.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26.通过设置变速机构,在使用时,变速旋钮带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带动第一调节活塞和第二调节活塞运动,调节主动带轮板和从动带轮板运动,调节直径,调节驱动轴的转速,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手电钻转速一直保持不变,无法根据实际钻孔强度,对手电钻的转速进行调节,常常出现高转速钻头与物体接触后,造成钻头崩坏以及造成手电钻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蓄电池外壳结构立体图;
29.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驱动轴结构立体图;
3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第一功能箱结构立体图;
31.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第一调节油箱结构立体图;
32.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从动带轮板结构立体图;
33.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第一功能管结构半剖图;
34.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主动带轮板结构立体图;
35.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驱动电机结构立体图;
36.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第二功能管结构半剖图;
37.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第一调节油箱结构半剖图;
38.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的第二调节油箱结构半剖图。
39.图中:1、手电钻外壳;2、蓄电池外壳;3、钻头驱动夹持头;4、驱动轴;5、第一功能箱;501、第一功能管;502、第一活塞;503、第一支撑杆;504、第一弹簧;505、从动带轮板;506、从动带轮槽;507、第一分隔柱;508、第一分隔板;509、第一功能油腔;510、驱动电机;511、主动轴;512、第二功能箱;513、第二分隔柱;514、第二分隔板;515、第二功能油腔;516、第二功能管;517、第二活塞;518、第二支撑杆;519、第二弹簧;520、主动带轮板;521、主动带轮槽;522、传动皮带;523、第一调节油箱;524、第二调节油箱;525、第三分隔柱;526、第三分隔板;527、第一调节油腔;528、第二调节油腔;529、第一连接油管;530、第二连接油管;531、第一调节活塞;532、第二调节活塞;533、调节柱;534、调节盘;535、第一调节螺纹杆;536、第二调节螺纹杆;537、从动齿轮;538、主动齿轮;539、蜗轮;540、蜗杆;541、变速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1.参照图1-12,一种无级变速充电式手电钻,包括手电钻外壳1,进一步地,手电钻外壳1具有对其内部变速驱动部件进行防护的效果;
42.为了实现对手电钻提供电能,在手电钻外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外壳2,蓄电池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
43.进一步地,充电电池具有为手电钻提供电能,并可充电持续循环使用的效果。
44.手电钻外壳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钻头驱动夹持头3;
45.进一步地,钻头驱动夹持头3用于对手电钻钻头进行驱动夹持,从而便于更换不同型号钻头的效果。
46.手电钻外壳1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驱动轴4;
47.进一步地,驱动轴4具有通过钻头驱动夹持头3带动钻头转动的效果。
48.为了实现对驱动轴4进行转动变速,在驱动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第一功能箱5,第一功能箱5的表面与驱动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
49.第一功能箱5的表面呈圆形状,第一功能箱5的表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功能管501,三个第一功能管501以第一功能箱5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50.第一功能管50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502,第一活塞5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503,第一支撑杆503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功能管501的表面。
51.第一支撑杆50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504,第一弹簧5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502的表面和第一功能管50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5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板505,从动带轮板505的表面呈圆弧形状,从动带轮板505的表面固定开设有从动带轮槽506,从动带轮槽506的内壁呈梯形状。
52.第一功能箱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柱507,第一分隔柱50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分隔板508,三个第一分隔板508以第一分隔柱507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第一分隔柱507和第一分隔板508的表面与第一功能箱5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功能油腔509,三个第一功能油腔509与三个第一功能管501相对应。
53.手电钻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10,驱动电机510的输出轴通过键与键槽固定连接有主动轴511,主动轴511的表面通过轴承座与手电钻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主动轴5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功能箱512。
54.第二功能箱5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柱513,第二分隔柱5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分隔板514,三个第二分隔板514以第二分隔柱513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
55.第二分隔柱513和第二分隔板514的表面与第二功能箱51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功能油腔515,三个第二功能油腔515的内壁均固定连通有第二功能管516,三个第二功能管516的一端均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功能箱512的表面。
56.第二功能管51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517,第二活塞5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518,第二支撑杆518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第二功能管516的表面,第二支撑杆518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519,第二弹簧519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塞517的表面和第二功能管51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5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板520,三个主动带轮板520的表面均呈圆弧形状,主动带轮板520的表面固定开设有主动带轮槽521,主动带轮槽521的内壁呈梯形状,主动带轮槽521和从动带轮槽506的内壁均传动连接有传动皮带522。
57.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主动带轮槽521和从动带轮槽506的内壁均为梯形状,从而具有便于主动带轮板520通过传动皮带522带动从动带轮板505转动的效果;同时还具有便于在变速时,确保传动皮带522的表面始终与主动带轮板520和从动带轮板505的表面贴合的效果。
58.手电钻外壳1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油箱523和第二调节油箱524,第一调节油箱523和第二调节油箱52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分隔柱525,第三分隔柱52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分隔板526,第三分隔柱525和第三分隔板526的表面与第一调节油箱523
和第二调节油箱524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油腔527和第二调节油腔528;
59.三个第一调节油腔527分别与三个第一功能油腔509相对应,三个第二调节油腔528分别与三个第二功能油腔515相对应;
60.三个第一功能油腔509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油管529,第一连接油管529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三个第一调节油腔527的内壁;
61.三个第二功能油腔515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油管530,第二连接油管530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三个第二调节油腔528的内壁;
62.第一连接油管529和第二连接油管530的内壁均通过分隔片设置有三个连接油腔;
63.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油管529和第二连接油管530均通过轴承分别与第一功能油腔509的内壁固定连通,具有在第一功能箱5和第二功能箱512转动过程中,防止第一连接油管529和第二连接油管530跟随第一功能箱5和第二功能箱512转动,造成油管扭曲,确保液压有顺利进入第一功能箱5和第二功能箱512内部的效果。
6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油管529和第二连接油管530的内部设置连接油腔,具有确保第一调节油腔527和第二调节油腔528内部的液压有均匀流入第一功能油腔509和第二功能油腔515内部,确保第一功能油腔509和第二功能油腔515内部的第一活塞502和第二活塞517液压油受力均匀的效果。
65.第一调节油腔527、第二调节油腔528、第一功能油腔509、第二功能油腔515、第一功能管501、第二功能管516、第一连接油管529和第二连接油管530的内壁均设置有液压油。
66.第一调节油腔527和第二调节油腔528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活塞531和第二调节活塞532,第一调节活塞531和第二调节活塞53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柱533,调节柱533的表面与第一调节油腔527和第二调节油腔528的内壁滑动连接相适配,调节柱53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盘534;
67.两个第三分隔柱525的表面通过轴承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螺纹杆535和第二调节螺纹杆536,第一调节螺纹杆535和第二调节螺纹杆536的表面分别与两个调节盘534的表面螺纹连接;
68.第一调节螺纹杆535和第二调节螺纹杆536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第一调节油箱523和第二调节油箱524的表面,第一调节螺纹杆535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537,第二调节螺纹杆5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38,主动齿轮538的表面与从动齿轮537的表面啮合;
69.主动齿轮53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539,手电钻外壳1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蜗杆540,蜗杆540的表面与蜗轮539的表面啮合,蜗杆540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手电钻外壳1的表面,蜗杆54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变速旋钮541。
70.通过设置变速机构,在使用时,变速旋钮541带动蜗杆540转动,带动蜗轮539转动,带动第一调节活塞531和第二调节活塞532运动,调节主动带轮板520和从动带轮板505运动,调节直径,调节驱动轴4的转速,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手电钻转速一直保持不变,无法根据实际钻孔强度,对手电钻的转速进行调节,常常出现高转速钻头与物体接触后,造成钻头崩坏以及造成手电钻损坏的问题。
71.工作原理:在对手电钻转速进行调节时,只需要通过转动变速旋钮541转动,变速旋钮541带动蜗杆540转动,蜗杆540带动蜗轮539转动,蜗轮539带动主动齿轮538转动,主动
齿轮538带动从动齿轮537转动,通过主动齿轮538和从动齿轮537同时转动,带动第一调节螺纹杆535和第二调节螺纹杆536转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带动两个调节盘534运动,调节盘534带动调节柱533和第一调节活塞531和第二调节活塞532,第一调节活塞531和第二调节活塞532同时相反运动,通过第一调节活塞531和第二调节活塞532相反运动;
72.在需要调低转速时,将第一调节油腔527内部的液压油通过第一连接油管529挤压进入三个第一功能油腔509内,并进入第一功能管501内后,挤压推动第一活塞502在第一功能管501内向外运动,第一活塞502带动第一支撑杆503和从动带轮板505以第一功能箱5的轴心为中心向外伸张运动,同时,第二调节油腔528内第二调节活塞532运动,通过第二连接油管530将第二功能油腔515内的液压有抽入第二调节油腔528内,在第二弹簧519的作用力下,第二活塞517向第二功能油腔515内运动,带动第二支撑杆518向第二功能管516内运动,带动三个主动带轮板520向第二功能箱512轴心运动,缩小直径,从而降低从动带轮板505和驱动轴4的转速;
73.同理,在需要调高转速时,第二调节油腔528内部的液压油通过第二连接油腔进入第二功能油腔515内,推动第二活塞517在第二功能管516内向外运动,带动第二支撑杆518运动,增大主动带轮板520之间的直径,并同时通过第一调节活塞531将第一功能油腔509内部的液压油通过第一连接油管529抽入第一调节油箱523内,在第一弹簧504的作用力下,第一支撑杆503向第一功能箱5轴心运动,调小从动带轮板505之间的直径,调高驱动轴4的转速。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