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工艺及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1029发布日期:2022-06-08 08:0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工艺及数控车床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螺纹锁付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工艺及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2.螺纹锁付件,即为常见的螺栓、螺钉等,其包括止挡段和连接段,连接段上具有螺纹,起主要的连接结构,止挡段的外径大于连接段的外径,起主要的限位作用,当螺栓锁付件与其它工件连接时,连接段通过螺纹孔与工件固定,止挡段抵住工件外表面以避免螺纹锁付件过渡连接。目前,螺纹紧固件的原材料一般是金属条,利用冷镦机将金属条冷镦分段形成若干金属杆,且利用冷镦机能够在金属杆的端部冷镦形成止挡段和连接段,最后利用搓牙机在连接段的表面上搓出螺纹即可。
3.相关技术中,还有部分用于特殊场地的螺纹锁付件,参照附图1,这部分螺纹锁付件一般具有一段止挡段和两段连接段,因此又称为双螺纹锁付件,具体的,两段连接段分别位于止挡段的两端上,并且,连接段可以由若干各直径不同的阶梯部组成(附图1中具体公开了其中一个连接段具有3个阶梯部,各个阶梯部的外径不同设置,且另外一个连接段具有1个阶梯部时的结构示意图),该螺纹锁付件使用时,两个螺栓段均可以用于锁付工件,从而使得该螺纹锁付件可以同时锁付两个工件,并且,具有3个阶梯部的连接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选一个阶梯其中,双螺纹锁付件因为两端均具有连接段,因此无法利用冷镦机成型出主体,目前一般是先切割成型出金属杆,然后将金属杆安装在数控车床车削,最后利用搓牙机搓出螺纹,其中,数控车床车削双螺纹锁付件的主体时,一次只能够对其中一段连接段进行车削,因此需要人工二次拆装金属杆以调整金属杆的切割位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技术人发现,数控车床的车削效率有限,本技术人经过实测,利用数控车床车削形成双螺纹锁付件时,日生产量大概在600-650件,生产效率严重不足,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工艺及数控车床,其具有提高双螺纹锁付件生产效率的效果。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根据生产要求选取指定材料及直径的金属条作为原料;s2、将原料放置在冷镦机上,利用冷镦机将金属条分段冷镦形成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栓体段和车削段;s3、将主体转移至数控车床上;
s4、利用数控车床对主体的车削段远离第一栓体段的一端进行车削加工,使得车削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止挡段和第二栓体段;s5、将主体转移至搓牙机上,利用搓牙机分别对第一栓体段和第二栓体段的指定部位进行搓牙加工;其中,所述第一栓体段和第二栓体分别作为止挡段两端的连接段使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步骤s2冷镦成型出第一栓体段和车削段,然后在利用步骤s3、s4对车削段完成车削,以将车削段车削成型出止挡段和第二栓体段,此时,第一栓体段和第二栓体段能够分别作为止挡段两端的连接段使用。本技术将第一栓体段和第二栓体段分别通过冷镦机和数控车床加工成型,冷镦机的加工效率较快,但冷镦机只能够对主体的其中一端进行冷镦加工,因此,将主体的另外一端转移至数控车床进行加工,数控车床加工效率偏低,但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主体的任意一端进行加工,两者的优点互相结合,有效提高双螺纹锁付件的加工效率。
9.可选的,所述第一栓体段和第二栓体段至少具有一个阶梯部,所述第一栓体段的阶梯部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栓体段的阶梯部数量。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栓体段的阶梯部数量大于或第二栓体段的阶梯部数量,因为冷镦机的冷镦成型效率较高,因此阶梯部数量较多的第一栓体段利用冷镦成型的方式加工,然后因为数控车床的车削成型效率较低,因此阶梯部数量较少的第二栓体段利用车削成型的方式加工,综合确保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效率。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数控车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数控车床,所述数控车床上采用三爪自动卡盘夹紧主体,所述三爪自动卡盘的三个夹爪配合形成的内切圆最大直径始终大于第一栓体段的最大外径且小于止挡段的外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三爪自动卡盘三个夹爪的位置,使得三爪自动卡盘的三个夹爪配合形成的内切圆的最大直径始终大于第一栓体段的最大外径且小于止挡段的外径,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将主体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上时,车削段靠近第一栓体段的一端面能够被三爪自动卡盘抵住定位,实现主体在数控车床上的快速安装,进一步确保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效率。
13.可选的,所述三爪自动卡盘内安装有连接管,所述三爪自动卡盘的侧壁上还安装有进气端与连接管连通的微型泵,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第一栓体段远离车削段的一端的直径,当主体放置在三爪自动卡盘上时,所述第一栓体段远离车削段的部分插设于连接管远离微型泵的一端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微型泵能够对连接管进行抽真空,从而使得连接管内产生负压,连接管内部产生负压时能够驱使第一栓体段插设于连接管内的部分朝向靠近连接管的方向移动,直至主体的车削段的端面与三爪自动卡盘的各个夹爪抵紧,达到自动精准定位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三爪自动卡盘内还安装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其中一端与微型泵相通,所述吸气管的另外一端插设于连接管内,所述主体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之前,需要先将第一栓体段远离车削段的一端沾上润滑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气管能够起到连通连接管和微型泵的效果,避免,吸气管能够在连接管的内部形成一阶梯面,该阶梯面能够起到拦截润滑油的效果,使得微型泵对连接管进行抽真空时,不易将润滑油直接抽进微型泵内。
17.可选的,所述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安装于三爪自动卡盘内,所述连接管远离吸气管的一端面上具有内六角槽,所述内六角槽与连接管的内部相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能够实现连接管与三爪自动卡盘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尺寸的主体更换不同大小的连接管,利用内六角槽便于工作人员利用内六角螺丝到将连接管旋出。
19.可选的,所述三爪自动卡盘上还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微型泵电连接,所述三爪自动卡盘上还安装有将蓄电池和微型泵罩设于内的第一保护罩。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蓄电池能够对微型泵就近长期供电,使得微型泵无需利用电源线外接电源,避免数控车床的主轴带动三爪自动卡盘高速转动时,将微型泵的电源线绕卷,利用保护罩能够起到保护微型泵的效果,避免微型泵和蓄电池直接沾染上粉尘或冷却液之类的杂质。
21.可选的,所述数控车床上设置有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输出端和接收端,所述输出端安装在数控车床的机身上并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所述接收端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上并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电磁感应电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无线充电器能够自动的对蓄电池供电,使得蓄电池内的电量用完后,无需人工拆卸充电,进一步增加便捷性。
23.可选的,还包括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数控车床的机身上,所述检测传感器与微型泵通过信号控制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工作人员是否靠近三爪自动卡盘。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检测传感器检测工作人员是否有靠近三爪自动卡盘的行为,但检测到工作人员靠近三爪自动卡盘时,可以判断为工作人员拆卸更换主体,使得检测传感器再次检测到工作人员远离三爪自动卡盘时,可以控制微信泵自动工作,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疏忽而忘记启动微型泵的情况发生。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结合冷镦机和数控车床两者的加工要点,使得能够大幅度提高双向螺栓锁付件的生产效率;2.冷镦机和数控车床分别为生产低精度螺纹锁付件和高精度螺纹锁付件的两种常见设备,螺栓锁付件生产商基本都有配置,因此不需要重新采购,使得不会另外增加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是相关技术中双螺纹锁付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生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螺纹锁付件的加工变化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控车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安装位置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27.图中,1、止挡段;2、连接段;21、阶梯部;3、第一栓体段;4、车削段;41、第二栓体段;5、数控车床;6、三爪自动卡盘;61、夹爪;7、微型泵;71、吸气管;72、连接管;721、内六角槽;8、蓄电池;9、无线充电器;91、输出端;92、接收端;10、第一保护罩;101、第二保护罩;11、检测传感器;12、定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2-附图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生产工艺,参照图2和图3,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选材,根据生产要求选取指定材料及直径的金属条作为原料;s2、将原料放置在冷镦机上,利用冷镦机将金属条分段冷镦形成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栓体段3和车削段4;s3、将主体转移至数控车床5上;s4、利用数控车床5对主体的车削段4远离第一栓体段3的一端进行车削加工,使得车削段4的两端分别形成止挡段1和第二栓体段41;s5、将主体转移至搓牙机上,利用搓牙机分别对第一栓体段3和第二栓体段41的指定部位进行搓牙加工;其中,第一栓体段3和第二栓体分别作为止挡段1两端的连接段2使用。并且,第一栓体段3和第二栓体段41至少具有一个阶梯部21,第一栓体段3的阶梯部21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栓体段41的阶梯部21数量。
30.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螺纹锁付件的数控车床,参照图4和图5,该数控车床5上用于夹紧主体的结构设置为三爪自动卡盘6,三爪自动卡盘6主要包括卡盘本体、夹爪61和驱动结构,卡盘本体安装于在数控车床5上,夹爪61设置有3个,且3个夹爪61环绕着卡盘本体的轴线三等分排布设置,三个夹爪61与卡盘本体轴线之间的间距相同设置,且三个夹爪61均可沿着卡盘本体的径线方向移动,驱动结构安装于卡盘本体并与数控车床5控制连接,驱动结构受数控车床5控制以用于驱动各个夹爪61同步朝向靠近或远离卡盘本体轴线的方向转动。
31.在进行步骤s3前,调整三爪自动卡盘6的三个夹爪61配合形成的内切圆最大直径,使得三个夹爪61配合形成的内切圆最大直径始终大于第一栓体段3的最大外径且小于止挡段1的外径。三个夹爪61的内切圆最大直径大于第一栓体段3的最大外径且小于止挡段1的外径。
32.其中,以上所述三爪自动卡盘6优选适用于车床主轴的气动三爪自动卡盘。
33.参照图6和图7,在卡盘本体上还设置有定位组件12,定位组件12包括吸气管71、连接管72和微型泵7,微型泵7安装于卡盘本体的外壁上,微型泵7的进气口与吸气管71其中一端相通,连接管7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卡盘本体内,当连接管72固定安装在卡盘本体内时,连接管72与吸气管71配合的一端套设在吸气管71远离微型泵7的一端上,且连接管72远离吸气管71的一端面上具有内六角槽721,内六角槽721与吸气管71的内部相通,通过
内六角槽721,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内六角螺丝刀将连接管72取出;其中,连接管72远离吸气管71的一端的内径略大于第一栓体段3远离止挡段1的一端的外径,当主体安装在数控车床5的三爪自动卡盘6上时,第一栓体段3远离止挡段1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管72内。
34.当进行步骤s2时,首先由人工将主体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6上,然后启动微型泵7,微型泵7工作时会对吸气管71进行抽气,使得连接管72内能够产生负压,使得主体插设于连接管72内的部分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能够朝向靠近三爪自动卡盘6的方向移动,直至车削段4靠近第一栓体段3的一侧面与三爪自动卡盘6的各个夹爪61抵紧。当主体的车削段4与三爪自动卡盘6的各个夹爪61抵紧时,数控车床5控制三爪自动卡盘6夹紧第一栓体段3。
35.参照图6和图7,定位组件包括还包括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6的侧壁上的蓄电池8,蓄电池8与微型泵7电连接,在数控车床5内安装有用于对蓄电池8充电的无线充电器9,无线充电器9包括输出端91和接收端92,输出端91设置为初级线圈,接收端92设置为次级线圈,接收端92与外界电源电连接,且次级线圈与初级线圈接近时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电连接;其中,输出端91安装在数控车床5的机体上,且无线充电器9的输出端91位于三爪自动卡盘6的正上方,无线充电器9的输出端91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6的侧壁上并与蓄电池8电连接。
36.参照图8,在三爪自动卡盘6的外壁上还安装有第一保护罩10,第一保护罩10其中一端开口设置,且第一保护罩10开口设置的一端通过螺栓锁付的方式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6上,第一保护罩10将微型泵7和无线充电器9的接收端92罩设于内,利用第一保护罩10能够起到保护微型泵7和无线充电器9的接收端92的效果,避免微型泵7和无线充电器9的接收端92的效果。
37.在数控车床5的机身上设置有第二保护罩101,第二保护罩101的下端开口设置,无线充电器9的输出端91安装于第二保护罩101的下端开口内。
38.进行步骤s3之前,需要先将第一栓体段3远离车削段4的一端粘上润滑油,当将主体安装在三爪自动卡盘6上时,第一栓体段3沾有润滑油的部分插设于连接管72内,此时,润滑油不仅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填充密封效果,使得微型泵7对连接管72抽真空时,连接管72的抽真空效果更佳。
39.参照图4,数控车床5的机身上还安装有检测传感器11,数控车床5的机身具有一加工仓,加工仓其中一侧开口设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加工仓的开口处取出加工完成的双螺纹锁付件或安装冷镦成型后的主体,检测传感器11位于三爪自动卡盘6靠近加工仓开口的一侧上;其中,检测传感器11与微型泵7通过信号控制连接,检测传感器11用于检测工作人员是否靠近三爪自动卡盘6。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利用数控车床5对冷镦成型后的主体进行冷镦加工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主体放置在数控车床5的三爪自动卡盘6上,然后退出数控车床5的加工仓外,当检测传感器11检测到工作人员远离三爪自动卡盘6时(即工作人员退出数控车床5的加工仓外),检测传感器11控制微型泵7对连接管72进行抽真空,使得主体能够移动至指定位置以便于三爪自动卡盘6精准夹紧指定位置。
41.当蓄电池8电量不足时,由人工转动三爪自动卡盘6,使得安装于三爪自动卡盘6上的无线充电器9的接收端92靠近安装于数控车床5机身上的无线充电器9的输出端91,然后,
利用外界电源对无线充电器9的输出端91供电,通过无线充电器9的输出端91与接收端92之间的电磁感应达到对蓄电池8充电的效果。
4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