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铆接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03598发布日期:2023-05-31 17:5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铆接件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铆钉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铆接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1、在建筑行业中,建筑门框的组装连接需要使用金属铆接件进行固定,实现快速安装,为了提高安装精度,对铆钉的尺寸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让铆钉逐步成型以达到最小的误差,通常采用逐级冷镦的方式进行,在每次冷镦的过程中,都是对铆钉成型一部分,然后切换工位再次冷镦成型一部分,直到铆钉完全成型为止。

2、中国专利cn 104174808 a公开了一种自动冷镦铆钉机,包括机主体、曲轴、送料机构、剪料机构、墩块,由电机驱动的曲轴安装在机主体上,机主体上固定有冲块支撑座、滑轨、墩块支撑座,第一连杆一端与曲轴相连,另一端与可沿滑轨做往复运动的冲块导轨通过第一销轴相连,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曲轴和墩块相连,墩块安装在墩块支撑座里,冲块导轨里设置冲块,冲块支撑座里设置供冲块作往复运动的槽,冲块往复运动的轴线与冲块导轨往复运动的轴线相交叉,送料机构和剪料机构安装在机主体上,被加工的棒料通过送料机构伸入至剪料机构,剪料机构移动的终点对应墩块所在位置。

3、但是该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4、1、在冷镦过程中采用直接推进冷镦孔的方式进行,导致铆钉在进入冷镦孔开口处时存在偏斜现象,造成铆钉在挤进冲孔时存在较大的剪切力,给铆钉的外形带来缺陷,导致制造出的铆钉不能够更精准的将刹车鼓与刹车片进行铆接;

5、2、在每次铆钉冷镦之后,铆钉的自身直径会随着冷镦次数的增多而变大,导致上一个冷镦出料后的铆钉进入下一个冷镦工位上时,由于该方案采用的定位组件是固定式的,难以将直径逐渐增大的铆钉进行自动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建筑用铆接件生产设备,通过采用浮动的方式对铆钉进行初步定位,并配合着冷镦导向,适应不同冷镦阶段对不同铆钉直径的定位,并且能够避免铆钉进入冷镦孔时出现偏斜现象;能够将不同阶段的冷镦过程、上料过程以及最终的落料过程同步完成,工作效率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用铆接件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4、导料单元;

5、成型单元,所述成型单元设于导料单元上部;

6、推料单元,所述推料单元设于所述导料单元下部;

7、所述导料单元沿环形依次分布有进料区、第一成型区、第二成型区以及出料区;

8、所述进料区、第一成型区、第二成型区以及出料区处均设有预紧组件;

9、原料在进料区处进入预紧组件并被转动的导料单元带动并依次经第一成型区、第二成型区以及出料区处,并被上下往复运动的推料单元配合对应着的成型单元同步实现上料、初步成型、第二成型、卸料工作。

10、作为改进,所述预紧组件包括

11、第一导向机构;

12、进料腔,所述进料腔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外侧;

13、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设有若干组且在进料腔内部呈环形布置。

14、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

15、套筒;

16、顶紧件,所述顶紧件活动插接在所述套筒内部;

17、推力弹簧,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连接在所述顶紧件侧部且位于顶紧件侧部;

18、导板,所述导板固定套设在所述套筒外侧。

19、作为改进,所述顶紧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对中件呈轴状,下部呈块状;

20、所述顶紧件与铆钉接触面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倒角;

21、所述对中件上端连接有牵引块;

22、所述牵引块为圆柱状且直径大于对中件。

23、作为改进,所述成型单元包括:

24、与进料区、第一成型区、第二成型区沿竖直方向一一对应的推料机构,第一成型机构以及第二成型机构;

25、所述第一成型机构包括:

26、成型件;

27、预导机构,所述预导机构设于所述成型件侧部;

28、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于所述成型件内部。

29、作为改进,所述预导机构包括:

30、导槽;

31、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设于所述导槽顶部;

32、第三倒角,所述第三倒角设于所述导槽底部。

33、作为改进,所述推料单元包括:

34、第二驱动机构;

35、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部;

36、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37、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端。

38、作为改进,所述升降台上端依次连接有连杆、第一冷镦件、第二冷镦件以及卸料组件

39、所述连杆上端与推料机构连接;

40、所述第一冷镦件、第二冷镦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成型区、第二成型区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

41、作为改进,所述卸料组件包括:

42、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在所述升降台侧部;

43、出料桶,所述出料桶连接在所述转接件侧部;

44、松料机构,所述松料机构连接在所述出料桶上端;

45、所述松料机构的个数与第一导向机构相等且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

46、所述出料桶内部设置有落料孔;

47、所述松料机构上端设有第四倒角。

48、作为改进,所述导料单元与所述推料单元之间设有导向单元;

49、所述导向单元包括:

50、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成弧形状,其位于卸料组件的正上方设置为开口状;

51、所述导向件上端设有用于对进入预紧组件内的铆钉进行限位的预挡板,以及用于对第一冷镦件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槽,对第二冷镦件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槽。

5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53、1、本发明通过原料的侧部被夹在预紧组件内进行初步定位,确保原料在冷镦过程中初始高度始终保持一致,减小加工误差。

54、2、本发明通过第一冷镦件带动铆钉原料向上移动,同时,第一冷镦件通过轴肩处推动顶紧件向上移动,顶紧件通过套筒带动导板沿着定位槽向上移动,确保铆钉进入成型件内部过程中的轨迹不会出现偏斜。

55、3、本发明通过第一冷镦件带动铆钉与顶紧件同步向上移动,顶紧件通过对中件带动牵引块向上移动,牵引块通过第三倒角的导向作用先进入导槽内并向上移动,此过程的目的是将铆钉的上端调节至成型腔的正下方,从而避免铆钉进入冷镦孔时出现偏斜的现象,造成铆钉在冲孔时存在较大剪切力,给铆钉外形带来缺陷。

56、4、本发明通过铆钉进入成型腔内部时,多余长度的牵引块沿着第二倒角移出至导槽外部,此时,顶紧件脱离铆钉,便于第一冷镦件对铆钉进行冷镦工作。

57、5、本发明通过转接件带动出料桶向上移动,出料桶带动送料机构向上移动,送料机构通过第四倒角与第一倒角配合带动顶紧件向外扩张,此时,夹持在顶紧件内的铆钉沿着落料孔落入到收集框内,从而达到了自动卸料的效果。

58、6、本发明通过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对第一冷镦件和第二冷镦件进行导向,最后再进行卸料工作,整个过程同步进行,工作效率高。

59、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适应不同冷镦阶段对不同铆钉直径的定位,并且能够避免铆钉进入冷镦孔时出现偏斜现象;能够将不同阶段的冷镦过程、上料过程以及最终的落料过程同步完成,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建筑门窗用铆钉的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