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4368发布日期:2023-01-13 02:2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线缆通常为卷在放线辊上,容易有褶皱和弯折,在后续作业中,由于不是很直,比较松懈,会影响后续剪切、剥皮作业等的加工效率和进度,因此汽车线束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校直,以方便后续测量、剪切等工序,但是现有的线束粗细不一,在进行校直作业中,校直机构无法满足多尺寸的线束加工作用,进而影响校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
4.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从左至右间隔设有放线辊、校直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机架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机架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机架上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机架且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调节校直轮,所述机架底壁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设有若干第二调节校直轮。
5.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校直轮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套筒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另一端与第一校直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校直轮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一端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滑杆另一端与第二校直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底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7.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与所述第二导向辊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导向辊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两侧的上端均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导向辊可沿着所述安装架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导向辊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辊中间设置的第一转动轴一端通过轴承座与第一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套设于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竖直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移动块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移动块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且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移动组件连接。
9.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一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二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二移动块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移动块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辊中间设置的第二转动轴一端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架且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
11.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线束从放线辊放出,启动气缸调节第一连接板的高度从而第一调节校直轮的高度,使需要校直的线束沿着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和第二调节校直轮之间导出进行校直作业,可以满足多尺寸的线束加工需求,校直后的线束沿着牵引机构牵引出供后续作业,提高了校直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校直作业中,第一滑杆可以通过挤压第一弹簧从而对第一校直轮的高度进行微调,第二滑杆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从而对第二校直轮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更好的对线束进行校直作业。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工作台;2、放线辊;3、校直机构;301、机架;302、进料口;303、出料口;304、气缸;305、第一连接板;306、第一调节校直轮;3061、第一套筒;3062、第一滑杆;3063、第一弹簧;3064、第一校直轮;307、第二连接板;308、第二调节校直轮;3081、第二套筒;3082、第二滑杆;3083、第二弹簧;3084、第二校直轮;4、牵引机构;401、第一导向辊;402、第二导向辊;403、安装架;404、第一移动块;405、第一连接杆;406、第一驱动电机;407、第三连接板;408、第二移动块;409、第二移动块;410、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1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参阅附图1-2所示,一种汽车线束的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从左至右间隔设有放线辊2、校直机构3和牵引机构4,校直机构3包括机架301,机架301设置于工作台1上,机架301左侧设有进料口302,机架301右侧设有出料口303,机架301上方设有气缸304,气缸304的输出端贯穿机架301且与第一连接板305连接,第一连接板305底部设有若干第一调节校直轮306,机架301底壁设有第二连接板307,第二连接板307上方设有若干第二调节校直轮308。
21.线束从放线辊2放出,启动气缸304调节第一连接板305的高度从而第一调节校直轮306的高度,使需要校直的线束沿着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和第二调节校直轮308之间导出进行校直作业,校直后的线束沿着牵引机构4牵引出供后续作业。
22.优选的,所述机架301前方开口,方便首次人工将线束从放线辊2沿着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和第二调节校直轮308牵出。
23.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包括第一套筒3061,第一套筒3061
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3062,第一滑杆3062一端通过第一弹簧3063与第一套筒3061内侧壁连接,第一滑杆3062另一端与第一校直轮3064转动连接,第一套筒3061顶部与第一连接板305连接。在校直作业中,第一滑杆3062可以通过挤压第一弹簧3063从而对第一校直轮3064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更好的对线束进行校直作业。
24.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调节校直轮308包括第二套筒3081,第二套筒308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3082,第二滑杆3082一端通过第二弹簧3083与第二套筒3081内侧壁连接,第二滑杆3082另一端与第二校直轮3084转动连接,第二套筒3081底部与第二连接板307连接。在校直作业中,第二滑杆3082可以通过挤压第二弹簧3083从而对第二校直轮3084的高度进行微调,便于更好的对线束进行校直作业。
25.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牵引机构4包括第一导向辊401和第二导向辊402,第一导向辊401与第二导向辊402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导向辊401和第二导向辊402设置于安装架403上,安装架403两侧上端均开设有通槽,第一导向辊401可沿着安装架403上下移动,第二导向辊402与安装架403转动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导向辊401的高度,满足对不同尺寸线束的牵引作用,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26.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导向辊401一端通过轴承座与第一移动块404连接,第一移动块404滑动套设于第一连接杆405上,第一连接杆405竖直设置于安装架403上,第一连接杆405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孔,第一移动块404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移动块404通过螺栓与第一连接杆405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另一端另一端贯穿安装架403且与第一驱动电机406的输出端同轴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06固定连接于第三连接板407上,第三连接板407与移动组件连接。即第一移动块404和第一连接杆405之间设有贯穿二者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安装有螺母,拧紧所述螺母即可将二者连接固定,松开螺栓,在第一连接杆405上移动第一移动块404至合适位置后进行固定。
27.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架403一侧的第二连接杆408,第三连接板407与第二移动块409连接,第二移动块409滑动套设于第二连接杆408上,第二移动块409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连接杆408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孔,第二移动块409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杆408固定连接。即第二移动块409和第二连接杆408之间设有贯穿二者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安装有螺母,拧紧所述螺母即可将二者连接固定,松开螺栓,在第二连接杆408上移动第二移动块409至合适位置后进行固定。
28.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导向辊402中间设置的第二转动轴一端通过轴承座与安装架40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另一端另一端贯穿安装架403且与第二驱动电机410的输出端同轴连接。当第一导向辊401高度调节完毕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06和第二驱动电机410,第一驱动电机406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导向辊401转动,第二驱动电机410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导向辊402转动,从而将校直之后的线束进行牵引作业。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线束从放线辊2放出,启动气缸304调节第一调节校直轮306的高度,使需要校直的线束沿着第一调节校直轮306和第二调节校直轮308之间导出进行校直作业,校直后的线束沿着牵引机构4牵引出供后续作业。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