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0223发布日期:2022-12-31 14:4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


背景技术:

2.治具是根据工件在设计时就标定的外形尺寸座标点,进行设计制造的装夹工具。治具常见于电子工业等精密设备制造业,如在pcb焊接(如电子器件主板,芯片等)中广泛应用。以pcb焊接治具为例,其主要用于对电路板的定位、固定,实现方便地对电路板上元件、接线进行焊接。
3.在焊接作业线中,通常在一个焊接治具上设置多个工位,一次对多个工件进行固定,以对多个工件同时进行焊接作业或在一次焊接作业中完成多个工件的焊接。但是,现有的焊接治具中,多个工位上的固定装置通常相互独立,需要依次对各个工件分别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操作,极大地影响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对多个工件同步进行固定的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包括用于放置工件的底座、用于压紧工件的压块以及用于压紧所述压块的压条,所述底座沿长度方向间隔排设有多个工位,所述压条铰接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压块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底座铰接;
7.所述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还包括联动条,所述压块设有多个且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设,每个所述压块对应一个所述工位设置,每个所述压块均与所述联动条连接,以使多个所述压块可相对所述底座同步转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压块上均开设有平行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连接孔,所述联动条依次穿设于每个所述压块上的连接孔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条的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限位件的尺寸均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尺寸以使所述联动条限位于所述连接孔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条上设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联动条可拆卸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转轴座,另一端设有卡扣座,所述转轴座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第一转轴,所述压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铰接于所述转轴座,另一端与所述卡扣座卡扣配合。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压块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平行于所述底座上长度方向的第二转轴,所述压块通过所述第二转轴铰接于所述底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设有一个且依次穿设于每个所述安装槽内;或,每一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一所述第二转轴且多个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线为同一直线。
14.本技术的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通过将多个压块与联动条连接,对压块进行串连,在使用时仅需对任一压块进行操作,即可在联动条的带动下实现多个工件的同步固定或解除固定,极大地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锁定压条可对多个压块同步进行压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进一步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底座10;转轴座11;第一转轴111;卡扣座12;安装槽13;第二转轴131;压条20;压块30;连接孔31;安装部32;安装孔321;联动条40;限位部41;限位件42;拨动件43;电路板50。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的实现方式。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用于对工件,如电路板50进行快速定位压紧,以便后续进行电路板50上元件、拼线的焊接。该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包括底座10、压块30和压条20。其中,底座10用于放置工件,压块30用于与底座10配合对工件进行夹持,压条20用于对压块30进行压紧,通过压条20与压块30形成相交的压紧结构,进而对工件进行压紧固定。
23.具体地,底座10优选为长条形结构,底座10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工位,可用于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压紧固定。压条20铰接于底座10长度方向的一端,例如通过第一转轴111与底座10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1垂直于底座10的长度方向设置。压块30铰接于底座10的长度方向上,例如通过第二转轴131与底座10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31平行于底座10的长度方向设置。压块30设有多个且每一工位对应设有一压块30,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还包括联动条40,每个压块30均与联动条40连接,以使多个压块30可相对底座10同步转动。
24.在对工件进行压紧固定时,首先将工件分别放置于底座10上的多个工位,因联动条40对各个压块30进行串联,操作任一压块30或联动条40使得多个压块30同步相对底座10转动,压块30的压紧面与工件接触使得压块30与底座10对工件形成夹持,再操作压条20转
动,使得压条20的压紧面与各个压块30接触,通过下压压条20压紧压块30并对压条20进行锁定,进而对工件进行压紧固定。在焊接作业完成后解除固定时,转动压条20脱离压块30,再操作任一压块30或联动条40使得多个压块30同步脱离工件,即可取下工件。通过联动条40对各压块30进行串联,使得多个压块30可同步对工件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避免个别压块30操作遗漏导致工件漏固定,在流水线式的焊接过程中,极大地方便了作业人员操作,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25.所示实施例中,压条20呈长条状,底座10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一转轴座11,压条20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111铰接于转轴座11,转轴座11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得压条20的压紧面转动至正对底座10时压条20与底座10之间预留有设置压块30的空间,底座1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卡扣座12,压条20的另一端可以与卡扣座12卡扣连接,以对工件压紧状态下的压条20进行锁定。
26.底座10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槽13,安装槽13与压块30一一对应,压块30上位于压紧面的一侧凸设有安装部32,安装部32卡设于安装槽13内且通过第二转轴131与安装槽13铰接,如此,压块30的压紧面可转动至正对底座10,进而使得压块30与工件接触压紧时工件各处受力均匀,提高连接稳定性。压块30的形状不做限制,视工件结构对应设计。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转轴131为一根长轴,且依次穿设于各个安装槽13的侧壁,第二转轴131的局部在安装槽13内显露出,安装部32上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321,第二转轴131活动穿设于安装孔321内,如此,多个压块30绕同一第二转轴131转动,避免联动条40带动多个压块30同步转动时压块30因转轴错位导致转动滞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每一压块30通过一第二转轴131铰接于底座10,只需满足多个第二转轴131的轴心线为同一直线即可。
27.联动条40与压块30可拆卸连接。所示实施例中,联动条40呈长条状结构,每个压块30上均开设有平行于底座10长度方向的连接孔31,联动条40依次穿设于每个压块30上的连接孔31内。优选地,联动条40的一端设有限位部41,另一端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有一限位件42,限位部41及限位件42的尺寸均大于连接孔31的尺寸以使联动条40限位于连接孔31内,避免使用过程中联动条40发生脱离。在需要对单个工件固定或部分工位的工件固定时,可以通过拆卸限位件42,将联动条40抽出或拆卸重装对部分压块30进行串联,以满足作业人员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联动条40还可以设有多个,如每相邻的两个压块30之间设置一联动条40,同样可达到前述实施例的效果。
28.进一步地,联动条40上设有拨动件43,便于作业人员通过手动操作拨动件43从而使得联动条40带动多个压块30同步转动,拨动件43与联动条40可拆卸连接,便于联动条40的装拆。所示实施例中,拨动件43上设有通孔,联动条40活动穿过拨动件43上的通孔设置,拨动件43可以设于相邻的两压块30之间,相邻的两压块30对拨动件43进行限位,避免拨动件43脱离。
29.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联动式工件固定治具,通过将多个压块30与联动条40连接,对压块30进行串连,在使用时仅需对任一压块30进行操作,即可在联动条40的带动下实现多个工件的同步固定或解除固定,极大地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只需锁定一根压条20即可对多个压块30同步进行压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
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