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6938发布日期:2023-07-05 23:0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上料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管体上料,具体是方便将管体逐一上料的上料架。


背景技术:

1、螺旋翅片管是一种具有螺旋形翅片的高效传热元件,它的传热面积为光管的几倍至几十倍,能强化传热,降低流动阻力,减少金属消耗量,从而提高了换热设备的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制冷等领域;

2、在公开号为cn 10935187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翅片换热管挤压成型设备,从其说明书附图6中可以看出,为实现管体的逐一上料,在靠近送料模块6的连接梁52上,其左右贯穿连接梁设置有一根转轴53,转轴53上左右均布设置有多个摆动盘54,每个摆动盘54在同一角度处设置有一个相同的拨料凸起55,所述的拨料凸起55随摆动盘54一同转动,在转轴53的最右端设置有一个驱动轮56,驱动轮56的下方,在连接梁5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上料驱动电机57,所述的上料驱动电机57通过链条或者皮带和驱动轮56连接,本物料台5通过上料驱动电机57驱动摆动盘54转动,当转动一圈时摆动盘54上的拨料凸起55将金属管材拨动到送料槽61内。

3、一方面,当管体被圆形薄片141阻挡时,圆形薄片与管体为线性接触,管体易于发生晃动,可靠性较差,另一方面,当搭配着润滑剂填充装置使用时,拨杆处于圆形薄片的圆周位置不同,管体的轴线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当管体管孔轴线与润滑剂填充装置中的料槽轴线不重合时,难以保证润滑剂正常的填充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架,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料架,包括适于支撑多个管体的架体,在靠近所述架体的前缘位置可转动的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上套装有多个翘起部,还包括驱动所述轴杆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将所述管体从轴杆的一侧转移至相对的另一侧。

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翘起部包括主体呈圆盘状的圆形薄片以及沿所述圆形薄片外圆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拨杆,其中所述圆形薄片部分突出于架体的顶面。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翘起部包括主体呈圆盘状的圆形薄片,所述圆形薄片的部分突出于架体的顶面,在所述圆形薄片的外圆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有容纳口,供管体进入该容纳口内部。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链轮、套装在轴杆上的从动链轮以及设置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的链条。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将多个管体通过吊装装置并排放置在架体上,为方便逐个下料,启动第一电机通过链轮链条组件传动带动轴杆转动,从而使翘起部将管体从轴杆的一侧转移至相对的另一侧,同时圆形薄片突出的部分能够对其他的管体起到阻挡的作用,实现管体的单一上料,避免因管体重量过重导致上料困难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上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支撑多个管体的架体,在靠近所述架体的前缘位置可转动的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上套装有多个翘起部,还包括驱动所述轴杆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将所述管体从轴杆的一侧转移至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翘起部包括主体呈圆盘状的圆形薄片,所述圆形薄片的部分突出于架体的顶面,在所述圆形薄片的外圆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有容纳口,供管体进入该容纳口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链轮、套装在轴杆上的从动链轮以及设置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的链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架,涉及管体上料技术领域,该上料架,包括适于支撑多个管体的架体,在靠近所述架体的前缘位置可转动的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上套装有多个翘起部,还包括驱动所述轴杆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将所述管体从轴杆的一侧转移至相对的另一侧;将多个管体通过吊装装置并排放置在架体上,为方便逐个下料,启动第一电机通过链轮链条组件传动带动轴杆转动,从而使翘起部将管体从轴杆的一侧转移至相对的另一侧,同时圆形薄片突出的部分能够对其他的管体起到阻挡的作用,实现管体的单一上料,避免因管体重量过重导致上料困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囤,董磊,胡楠,徐静,史留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焓之悦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