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4077发布日期:2023-03-24 22:5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


背景技术:

2.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生产设备,在模具使用时,通常将模具安装到指定的模具框架内进行固定,从而在生产的过程中,保证成型产品的精度,可以说模具框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情况。
3.由于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冲压、捶打等工序,需要将模具牢牢的固定,避免模具出现晃动和偏移,当模具出现偏移或者晃动的情况下,对原材料的锻造会出现误差,导致精度不准无法使用,而现有的模具固定框架通常是通过螺栓和挡板将模具固定或者通过螺杆和螺母将模具固定,采用螺母在螺杆上的移动将模具固定的方式,需要工人手动去作业,长期使用可能对螺杆上的螺纹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滑丝的情况,导致螺母上的夹板不能将模具紧紧固定,造成模具出现偏移,原料无法成型。
4.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结构,两个所述夹持结构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贯穿固定底板,所述转动组件位于夹持组件的中部。
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两个滑杆固定连接有横板,两个所述滑杆的侧面均滑动套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横板和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压簧。
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下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转轴贯穿固定底板,所述圆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限位块与转动板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所述气缸与第一固定管滑动套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固定轴转动套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均与固定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分别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
滑动套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结构和夹持组件以及动力组件,通过控制器启动气缸,气缸带动伸缩杆向转动组件方向移动,在伸缩杆向前伸时,带动移动板的前后移动,因为移动板开设有卡槽,所以带动固定轴沿着转轴为轴心转动,固定轴的转动带动圆盘和与圆盘相固定的转轴的转动,转动角度为90
°
,带动转动板的转动,在转动板的转动的情况下带动,转动板两端分别将横板和第二夹持板做相向运动,直到将模具夹紧,夹紧程度可以根据伸缩杆的伸缩距离去判定,在锻造完成后,通过控制器将气缸收缩,伸缩杆带着移动板向后侧运动,带动带动固定轴沿着转轴为轴心反向转动,此时压簧在转动组件复位的情况下,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复位至原位置,回到卡槽的两端,起到了应对不同模具进行夹持的目的。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均与固定底板滑动连接,第一夹持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二夹持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均开设有v型槽,可以将规格的方体形结构的对角放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中间,通过v型槽对棱角进行夹持固定,增加了对不同模具使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组件和动力组件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组件和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底板;101、滑槽;2、夹持结构;201、第一夹持板;202、第二夹持板;3、夹持组件;301、第一固定块;302、压簧;303、滑杆;304、横板;305、第二固定块;4、转动组件;401、限位块;402、转动板;403、转轴;404、圆盘;405、固定轴;5、动力组件;501、固定盒;502、气缸;503、伸缩杆;504、第一固定管;505、移动板;5051、卡槽;506、第二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底板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结构2,两个夹持结构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夹持组件3,固定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5,动力组件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组件4,转动组件4贯穿固定底板1,转动组件4位于夹持组件3的中部。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技术优化方案,夹持组件3包括多个第一固定块301,第一固定块301通过两个滑杆303固定连接有横板304,两个滑杆303的侧面均滑动套接有第二固定块305,两个第二固定块305位于横板304和两个第一固定块301之间,两个第二固定块305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块3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压簧302,通过转动组件4的转动,横板304和第一固定块301同时左右移动,第二固定块305与第一固定块301相向运动,将模具固定在第一夹持板201和第二夹持板202中部,压簧302在转动组件4复位的情况下,将第一固定块301和第二固定块305复位至原位置,回到滑槽101的两端,起到了方便同时控制第一夹持板201和第二夹持板202同时移动的目的。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技术优化方案,转动组件4包括限位块401,限位块401的下端通过转轴403固定连接有圆盘404,转轴403贯穿固定底板1,圆盘4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405,转轴40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板402,限位块401与转动板402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轴405的转动带动圆盘404和与圆盘404相固定的转轴403的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板402的转动,在转动板402的转动的情况下带动,转动板402两端分别将横板304和第二夹持板202做相向运动,对模具进行夹持,起到了方便对模具夹持的目的。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技术优化方案,动力组件5包括固定盒501,固定盒5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缸502,气缸5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03,伸缩杆503远离气缸5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505,移动板505的两端分别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管504和第二固定管506,气缸502与第一固定管504滑动套接,通过气缸502的转动带动伸缩杆503的伸缩,在伸缩杆503向前伸时,带动移动板505的前后移动,因为移动板505开设有卡槽5051,所以带动固定轴405沿着转轴403为轴心转动,起到了方便带动转动装置转动的目的。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技术优化方案,移动板505开设有卡槽5051,卡槽5051与固定轴405转动套接,通过移动板505的前后移动带动固定轴405沿着转轴403为轴心转动的目的。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技术优化方案,夹持结构2包括第一夹持板201和第二夹持板202,第一夹持板201和第二夹持板202均与固定底板1滑动连接,第一夹持板20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块301固定连接,第二夹持板202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固定块305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夹持板201和第二夹持板202在转动组件4的转动下相向运动,直到将模具夹持,起到了方便将模具夹持的目的。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更换模具的模具框架技术优化方案,固定底板1开设有
滑槽101,滑槽101分别与第一夹持板201和第二夹持板202滑动套接,起到了对第一夹持板201和第二夹持板202的滑动进行导向的目的。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者首先将模具放置在固定底板1的中部位置,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气缸502,气缸502带动伸缩杆503向转动组件4方向移动,在伸缩杆503向前伸时,带动移动板505的前后移动,因为移动板505开设有卡槽5051,所以带动固定轴405沿着转轴403为轴心转动,固定轴405的转动带动圆盘404和与圆盘404相固定的转轴403的转动,转动角度为90
°
,带动转动板402的转动,在转动板402的转动的情况下带动,转动板402两端分别将横板304和第二夹持板202做相向运动,直到将模具夹紧,夹紧程度可以根据气缸502的伸缩长度去判定,在锻造完成后,通过控制器将气缸502收缩,伸缩杆503带着移动板505向后侧运动,带动带动固定轴405沿着转轴403为轴心反向转动,此时压簧302在转动组件4复位的情况下,将第一固定块301和第二固定块305复位至原位置,回到滑槽101的两端。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