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2026发布日期:2023-08-18 11:3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出炉辊道,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


背景技术:

1、加热炉内钢坯从加热炉输送到轧机内通过之间的辊道实现输送,而现有的出炉辊道采用两端轴承支撑式结构,其中的辊子两端带有轴承座并和辊道基础用地脚螺栓相连,属于双支撑形式。

2、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加热炉出炉口温度过高,导致双支撑轴承座靠近加热炉炉口,轴承会因为过热导致抱死状态,进而导致辊子停转造成不必要的非计划停车时间;2、现有技术中的出炉辊子轴承较小,轴承座外接润滑油路时常因为出炉口温度过高而堵塞不通,导致轴承缺油,并且现场生产环境造成更换难度较大,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3、由于流体、机械的故障率居高不下,造成很多的非计划停车时间,并且由于维修空间狭小,给维修也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增加了维修工人的劳动强度难度,制约着生产的节奏;4、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电机与传动轴之间采用鼓形齿联轴器,不便于安装,而且每次更换的时候都需要拆装十条螺栓,而且距离炉口过近,温度过高,维修工人劳动强度也随之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能够消除现有结构的设计缺陷,降低流体和机械的故障率,节省了非计划停车时间。减轻维修人员的维修强度和难度,满足现场生产节奏和恶劣生产环境的需要。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包括设置在出炉口并沿钢胚前进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辊子,每个辊子的传动侧均设置有传动轴和用于驱动传动轴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轴一端与辊子键连接,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相连接;

3、远离出炉口位置的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与传动轴形成悬臂结构,并将辊子在辊道中处于悬空状态;

4、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轴承座和设置在轴承座内用于支撑传动轴的轴承;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包括径向设置轴承座两侧在进油管、回油管和设置在轴承座与轴承接触面上的环形润滑槽,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均与所述环形润滑槽相连通,形成轴承润滑回路;

5、所述轴承座内还设置有水冷通路,所述水冷通路包括设置在轴承座端面的进水管、回水管和沿轴承外周设置在轴承座内的环形水冷腔,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均与环形水冷腔相连通,形成循环冷却回路。

6、进一步的,所述辊子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辊子内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辊子工作表面相垂直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用于传动轴贯穿的贯穿孔,连接在辊子内的所述传动轴的自由端向外延伸出加强板上的贯穿孔。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单元之间间距为500毫米。

8、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为空心轴。

9、进一步的,所述联轴器为滚子链联轴器。为便于安装按照扭矩计算,重新选型由足以承受扭矩的滚子链联轴器相连接,属于链传动,每次更换的时候只需要拆装一根链条即可,可以实现快速连接驱动电机与传动轴,提高更换速度,减少停机时间,减轻维修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维修工作量,并且增强其本身结构强度,消除原有结构的设计缺陷,使机构运行更加稳定,减少设备故障,适应现场恶劣的生产环境。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距离出炉口大于两米。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中的轴承座通过地脚螺栓紧固在安装底座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油路内采用干油润滑。

13、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技术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有双支撑轴承座的辊子改造,取消靠辊道南侧的轴承座,通过支撑单元与传动轴形成悬臂结构,并将辊子在辊道中处于悬空状态,可以使轴承座远离温度过高的出炉口,避免了轴承座外接润滑管路时常因为炉口温度过高而堵塞不通,导致轴承缺油问题,解决了轴承因靠近出炉口过热导致抱死状态的问题;

14、消除现有结构的设计缺陷,降低流体和机械的故障率,节省了非计划停车时间。减轻维修人员的维修强度和难度,满足现场生产节奏和恶劣生产环境的需要;

15、通过在轴承座内加装的水冷通路,使轴承在运行得情况下可以受到循环水的冷却,避免轴承因过热导致抱死状态,轴承座内部设置的润滑油路,能够对轴承座内轴承起到润滑作用,通过水冷通路和润滑油路保证轴承性能,可以有效的提高轴承使用寿命,并且使得轴承座内的润滑及水冷形式和机械结构得以简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出炉口并沿钢胚前进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辊子(1),每个辊子(1)的传动侧均设置有传动轴(2)和用于驱动传动轴(2)转动的驱动电机(3),所述传动轴(2)一端与辊子(1)键连接,另一端通过联轴器(4)与驱动电机(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1)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辊子(1)内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辊子(1)工作表面相垂直的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上设置有用于传动轴(2)贯穿的贯穿孔(12),连接在辊子(1)内的所述传动轴(2)的自由端向外延伸出加强板(11)上的贯穿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5)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单元(5)之间间距为5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为空心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4)为滚子链联轴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5)距离出炉口大于两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5)中的轴承座(51)通过地脚螺栓紧固在安装底座(6)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内采用干油润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炉外置辊道结构,属于出炉辊道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出炉口并沿钢胚前进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辊子,每个辊子的传动侧均设置有传动轴和驱动电机;远离出炉口位置的传动轴上设置有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轴承座和设置在轴承座内的轴承;轴承座内设置有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径向设置轴承座两侧在进油管、回油管和设置在轴承座与轴承接触面上的环形润滑槽;轴承座内还设置有水冷通路,水冷通路包括设置在轴承座端面的进水管、回水管和沿轴承外周设置在轴承座内的环形水冷腔。本技术能消除现有结构的设计缺陷,降低流体和机械的故障率,节省了非计划停车时间。减轻维修人员的维修强度和难度,满足现场生产节奏。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锐,张宝鑫,单英祥,张庆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