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往复式自动复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3456发布日期:2023-06-15 12:4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往复式自动复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工合金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工位往复式自动复压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接触材料触点是断路器、开关电源、继电器等的重要零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所述电器的质量及使用寿命。电接触材料触点除材质不同和材料配方差异,其本身的物理制造性能同样决定产品的质量,为提高电接触材料产品质量性能,复压是一种必要手段,现有复压机大部分为人工复压模式和自动复压模式,人工复压模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判别物料外观的质量问题,不能保证批量质量标准,且人工操作时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注意力不集中,模具的液压系统对操作者的肢体造成机械伤害,而现有的自动复压模式无法做到快速切换生产,且对操作人员岗位技能(设备调机)有较高要求,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培养,而通过人工抽检物料成品质量,往往发现质量问题时,已经造成批量不良品了。

2、案例一(人工复压模式):

3、传统的材料复压加工主要通过手工进行,将加工物料通过手工投入到模具中,再将模具送入液压机构内,然后通过手工按压模具实施加工,在复压生产过程中无法判断物料外观是满足生产质量要求,此种操作方式的加工效率低,批量进行复压加工则需要大量的人力,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造成生产过程中麻痹大意导致物料错压或压反现象,且在复压生产过程中无法判断物料外观是满足生产质量要求导致原物料的浪费,不能保证批量质量标准,且人工操作时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注意力不集中,模具的液压系统对操作者的肢体造成机械伤害。

4、案例二(半自动复压模式):

5、现有的材料自动复压加工主要通过震动盘机械结构进行一侧供料生产,由振动盘代替手工将加工物料通过振动盘轨道投入到模具中,再将模具送入液压机构内,然后通过液压机构内感应器触发信号给液压系统指令模具实施加工,再由一侧的收料机械结构将产品收集,节拍速度慢,在自动复压生产过程中振动盘要求物料类型单一,不同类型的加工物料需要更换对应的振动盘,相比人工复压模式,无法做到快速切换生产,且更换振动盘后需要大量时间调整物料进料轨道(物料容易卡料),因此操作者需要较强岗位技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培养,在自动复压生产过程中无法判断物料外观是否满足生产质量要求,通过人工抽检物料成品质量往往发现质量问题时,已经造成批量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工位往复式自动复压装置,可用于电接触材料的自动复压成型,替代人工复压模式和传统自动复压模式。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双工位往复式自动复压装置,包括机架结构和置于机架结构上的液压机构、机械动作结构、视觉识别机构、模具、电气控制机构,所述机架结构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作业平台;所述机械动作结构包括第一进料机构、第二进料机构、设置于第一进料机构和第二进料机构之间的横向移动机构、纵向往复机构、与第一进料机构和第二进料机构配合的吸料机构、位于横向移动机构上的冲头夹手机构、与模具配合的成品物料推送机构;所述视觉识别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进料机构、第二进料机构上的第一视觉摄像头、第二视觉摄像头;该视觉检测设备为现有技术,例如ccd视觉检测设备;所述模具设置于纵向往复机构上,所述电气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屏幕及常规的电器元件,所述控制屏幕用以控制设备各电气元件及操作设备动作。

3、该装置利用视觉识别判定加工物料外观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通过视觉系统一料一检杜绝批量质量问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客观一致性;安全性能高,对比传统自动复压模式具有更高自动化程度,且采用双工位往复式结构的节拍效率更高,选择使用柔性振动盘,可解决自动复压模式加工物料换型时更换震动盘的问题,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更低,

4、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站、液压框架、液压主缸、液压侧缸,所述液压站与所述液压主缸和液压侧缸通过油压管道分别连接,所述液压主缸呈竖直设置于所述液压框架内的上端部,所述液压侧缸呈横向设置于所述液压框架内部一侧,且所述液压主缸设置于所述液压侧缸的上方位置。

5、所述进料机构包括柔性振动盘、吹气口、进料轨道,所述进料轨道与振动盘连接,所述吹气口设置在所述振动盘上。

6、具体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分设于液压机构两侧的第一振动盘和第二振动盘、第一吹气口和第二吹气口、第一进料轨道和第二进料轨道、第一振动器和第二振动器,所述第一进料轨道与所述第一振动盘连接,所述第一进料轨道设有调整机构用于调整轨道大小,所述第一振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盘的下方,所述第一吹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振动盘上,并根据视觉系统判定吹走外观不符合的物料,所述第二进料轨道与所述第二振动盘连接,所述第二进料轨道设有调整机构用于调整轨道大小,所述第二振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振动盘的下方,所述第二吹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振动盘上,并根据视觉系统判定吹走外观不符合的物料。

7、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横向轨道和第二横向轨道,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与所述第二横向轨道分别设置在液压框架两侧;所述第一横向轨道与第二横向轨道上均可滑动设置有吸料机构和冲头夹手机构。

8、所述纵向往复机构包括第一纵向推动气缸、第二纵向推动气缸、纵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设置在所述作业平台上,且所述第一纵向推动气缸和第二纵向推动气缸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纵向轨道上。

9、所述吸料机构包括吸料嘴和用于控制吸料嘴移动的吸料嘴移动气缸。

10、所述模具包括上冲头、下冲头、凹模、出料口,所述模具的底板上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下方位置设置有顶针结构,且所述顶针结构可上下位移并穿过所述孔洞。具体为:所述模具包括第一上冲头和第二上冲头、第一下冲头和第二下冲头、第一模具凹模和第二模具凹模、第一模具外框架和第二模具外框架、第一模具底板和第二模具底板,第一模具出料口和第二模具出料口;

11、所述第一模具底板中间开有孔洞用于第一顶针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模具外框架设置所述第一模具底板上方,所述第一模具凹模设置所述第一模具外框架内部,所述第一模具出料口设置所述第一模具外框架上平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物料推杆水平相对,所述第一下冲头设置所述第一模具凹模内部下方,所述第一下冲头其特征还在于与所述第一模具底板中间孔洞上方,在复压动作时所述第一上冲头呈竖直设置位于液压主缸下方和所述第一下冲头上方,所述第一上冲头其特征还在于工作端和所述液压主缸与所述第一下冲头分离,所述第一上冲头可独立活动,所述第一模具凹模、所述第一上冲头和所述第一下冲头可根据不同类型物料类型进行独立拆分更换;第二模具的组成和结构设置与第一模具相似。

12、所述冲头夹手机构包括上冲头夹手、用于控制上冲头夹手夹紧与松开的夹紧气缸、用于控制上冲头夹手移动的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与夹紧气缸连接并可滑动设置。具体为:包括第一上冲头夹手和第二上冲头夹手、第一上冲头夹手夹紧气缸和第二上冲头夹手夹紧气缸、第一上冲头夹手上下移动气缸和第二上冲头夹手上下移动气缸,所述第一上冲头夹手夹紧气缸与所述第一上冲头夹手连接并控制夹紧与松开,所述第二上冲头夹手夹紧气缸与所述第二上冲头夹手连接并控制夹紧与松开,所述第一上冲头夹手上下移动气缸与所述第一上冲头夹手夹紧气缸连接并上下滑动设置,所述第二上冲头夹手上下移动气缸与所述第二上冲头夹手夹紧气缸连接并上下滑动设置。

13、所述成品物料推送机构包括第一物料推杆轨道和第二物料推杆轨道、第一物料推杆和第二物料推杆、第一物料推杆轨道滑块和第二物料推杆轨道滑块、第一物料推送气缸和第二物料推送气缸,所述第一物料推杆轨道滑块与所述第一物料推杆轨道连接滑动设置,所述第二物料推杆轨道滑块与所述第二物料推杆轨道连接滑动设置;所述第一物料推杆轨道滑块与所述第一物料推送气缸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推杆轨道滑块与所述第二物料推送气缸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推送气缸与所述第一物料推杆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推送气缸与所述第二物料推杆连接。

14、所述视觉识别机构包括第一视觉摄像头和第二视觉摄像头,还包括第一摄像头固定架和第二摄像头固定架,所述第一视觉摄像头与所述第一摄像头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二视觉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作用于识别物料外观,所述第一摄像头固定架作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视觉摄像头位置,所述第二摄像头固定架作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视觉摄像头位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该装置利用视觉识别判定加工物料外观质量对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效率高、安全性好,克服了现有人工复压模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困难;利用视觉识别判定加工物料外观质量,采用双工位往复式结构加工,对比传统的自动复压模式具有更高自动化程度、节拍效率更高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更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