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2735发布日期:2023-07-20 02:5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泵轮加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工业生产中,泵轮是液力变矩器的重要结构之一,其功能是将发动机动力转变为油液动能,泵轮的加工主要采用车削的方法,传统车削方法采用中心夹具固定泵轮中心,通过旋转中心夹具并采用轴向给刀的方式对泵轮进行车削加工。

2、泵轮毛胚是由铸造或焊接制成,铸造或焊接的加工工艺会使泵轮毛胚自身的质量分布不均匀,造成泵轮毛胚的质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泵轮毛胚在进一步加工制成泵轮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车削的方式,传统车削技术在固定泵轮时采用中心夹持的方式,外壳边缘并没有其他辅助支撑装置,难以保持充足的稳定性。泵轮毛胚加工过程中需要高速转动,由于泵轮毛胚的质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泵轮毛胚在旋转过程中就会产生震动,导致影响整个加工精度。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降低零件加工转速、减小车削深度的方法来减少边缘震动,但是上述方法会使零件的加工效率变低,从而导致零件的加工时间变长,加工成本变高。这种现象尤其在零件需要在大批量生产时更为明显,因此,如何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现象,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针对上述问题,亟须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具有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的优点。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用于消除跟随主轴高速旋转的泵轮所产生的震动,技术方案如下:

3、包括旋转底座、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的离心组件,所述离心组件包括摆臂支座、飞爪;

4、所述旋转底座用于与装配有泵轮的主轴连接,所述旋转底座设置有所述摆臂支座,所述摆臂支座的游离端铰接所述飞爪的中部,所述飞爪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泵轮的轴向保持一致,所述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与所述泵轮留有间隙,所述飞爪的头部重量小于所述飞爪的尾部重量,所述飞爪的头部用于抵接所述泵轮的径向外壁;

5、所述离心组件的数量为n组,n组的所述离心组件沿所述泵轮的径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旋转底座,n≥3且为3的倍数。

6、本技术提供的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用于消除泵轮在随主轴旋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其包括旋转底座、设置于旋转底座的离心组件,离心组件包括摆臂支座、飞爪,旋转底座用于与装配有泵轮的主轴连接,实现与主轴、以及泵轮的同步旋转,旋转底座设置有摆臂支座,摆臂支座的游离端铰接飞爪的中部,实现飞爪以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为旋转中心的摆动旋转,飞爪的长度方向与泵轮的轴向保持一致,便于飞爪通过沿摆臂支座的游离端的摆动旋转实现其与泵轮的靠近或远离,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与泵轮留有间隙,则为飞爪绕摆臂支座的游离端的摆动旋转提供活动空间,方便飞爪实现其自身对泵轮的靠近或远离,飞爪的头部重量小于飞爪的尾部重量,则使飞爪与摆臂支座形成了杠杆结构,飞爪的头部用于抵接泵轮的径向外壁,在主轴、以及泵轮的旋转作用下,跟随主轴同步旋转的飞爪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于飞爪的头部重量小于飞爪的尾部重量,飞爪的尾部朝向远离泵轮的方向顶出,飞爪的头部则朝向靠近泵轮的方向抵紧泵轮的径向外壁,从而起到夹紧固定作用,离心组件的数量为n组,n组的离心组件沿泵轮的径向均匀设置于旋转底座,n≥3且为3的倍数,在上述设置数量的情况下,离心组件随着主轴的旋转具备更充分的离心力,保证飞爪对泵轮的夹紧固定效果,在旋转底座、离心组件与主轴、泵轮的同步旋转状态下,从而起到消除震动的作用,即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

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的形状与所述泵轮的径向外壁的形状相适配。

8、本技术提供的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的形状与泵轮的径向外壁的形状相适配,则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且充分接触,增强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对泵轮的径向外壁的抵接支撑效果,在随主轴同步旋转的过程中,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在与泵轮的径向外壁同步旋转的同时,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对泵轮的径向外壁提供充分的抵接支撑效果,从而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

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飞爪的头部与所述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飞爪的尾部与所述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之间的距离。

10、本技术提供的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飞爪的头部与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飞爪的尾部与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之间的距离,则相当于使杠杆式结构的支点进行前移,从而提高更长的力臂来起到更强力的支撑作用,即飞爪的尾部在上述结构状态下获得更大的离心力,飞爪的头部在上述结构状态下则获得更强的向内支撑作用力,从而对泵轮的径向外壁起到充分且稳定的抵接支撑,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

11、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飞爪的长度大于所述泵轮的轴向长度。

12、本技术提供的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飞爪的长度大于泵轮的轴向长度,保证了飞爪具有充分的摆动空间,从而对泵轮起到强力的支撑固定作用,避免因飞爪摆动空间过小而对于泵轮的支撑作用力不足,从而有效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

1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飞爪的中部朝着靠近所述泵轮的轴心方向向内凹陷。

1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飞爪的尾部设置有配重块。

1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配重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1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飞爪的头部为渗碳淬火材质。

1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旋转底座为碳纤维材质。

1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摆臂支座的游离端高度低于所述泵轮的径向中心线高度。

19、由上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消除震动的泵轮加工固定装置,用于消除泵轮在随主轴旋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其包括旋转底座、设置于旋转底座的离心组件,离心组件包括摆臂支座、飞爪,旋转底座用于与装配有泵轮的主轴连接,实现与主轴、以及泵轮的同步旋转,旋转底座设置有摆臂支座,摆臂支座的游离端铰接飞爪的中部,实现飞爪以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为旋转中心的摆动旋转,飞爪的长度方向与泵轮的轴向保持一致,便于飞爪通过沿摆臂支座的游离端的摆动旋转实现其与泵轮的靠近或远离,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与泵轮留有间隙,则为飞爪绕摆臂支座的游离端的摆动旋转提供活动空间,方便飞爪实现其自身对泵轮的靠近或远离,飞爪的头部重量小于飞爪的尾部重量,则使飞爪与摆臂支座形成了杠杆结构,飞爪的头部用于抵接泵轮的径向外壁,在主轴、以及泵轮的旋转作用下,跟随主轴同步旋转的飞爪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于飞爪的头部重量小于飞爪的尾部重量,飞爪的尾部朝向远离泵轮的方向顶出,飞爪的头部则朝向靠近泵轮的方向抵紧泵轮的径向外壁,从而起到夹紧固定作用,离心组件的数量为n组,n组的离心组件沿泵轮的径向均匀设置于旋转底座,n≥3且为3的倍数,在上述设置数量的情况下,离心组件随着主轴的旋转具备更充分的离心力,保证飞爪对泵轮的夹紧固定效果,在旋转底座、离心组件与主轴、泵轮的同步旋转状态下,从而起到消除震动的作用,即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的形状与泵轮的径向外壁的形状相适配,则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且充分接触,增强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对泵轮的径向外壁的抵接支撑效果,在随主轴同步旋转的过程中,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在与泵轮的径向外壁同步旋转的同时,飞爪的头部的抵接面对泵轮的径向外壁提供充分的抵接支撑效果,从而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飞爪的头部与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飞爪的尾部与摆臂支座的游离端之间的距离,则相当于使杠杆式结构的支点进行前移,从而提高更长的力臂来起到更强力的支撑作用,即飞爪的尾部在上述结构状态下获得更大的离心力,飞爪的头部在上述结构状态下则获得更强的向内支撑作用力,从而对泵轮的径向外壁起到充分且稳定的抵接支撑,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飞爪的长度大于泵轮的轴向长度,保证了飞爪具有充分的摆动空间,从而对泵轮起到强力的支撑固定作用,避免因飞爪摆动空间过小而对于泵轮的支撑作用力不足,从而有效消除泵轮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震动。

20、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