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7075发布日期:2023-12-09 17:3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壳体法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


背景技术:

1、壳体法兰是一种用于连接或固定壳体结构的元件。它通常由金属制成,壳体法兰为环形结构。壳体法兰在许多行业和应用中广泛使用,例如机械制造、化工工程、能源领域等。

2、目前有某种型号的大型壳体法兰,需要采用传统轧环工艺进行单件坯料异形轧制,制备两个异形模具:外缘异形模具和内缘异形模具。外缘异形模具适配壳体法兰的外缘形状,内缘异形模具适配壳体法兰的内缘形状,在轧环机上安装外缘异形模具轧制坯料外缘,之后在轧环机上安装内缘异形模具轧制坯料内缘,最后进行机加工整形。

3、但是在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4、1、坯料内缘和外缘成型不是同步进行,导致在轧环过程坯料受力不对称,容易出现动态失稳,引起坯料重量分布不均匀或几何形状出现偏差,导致坯料内部应力分布不平衡,组织均匀度不佳,进而引发折叠、凹槽等加工缺陷,影响坯料质量。

5、2、轧制完成之后,需要较多额外机加工过程,将坯料整形到目标尺寸,以下料重量5000kg/件为例,成品重量2768kg/件,材料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优点在于提高壳体法兰的材料利用率和质量。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下料;

5、步骤s2、加热:板坯加热并保温;

6、步骤s3、镦拔:坯料进行初次拔长,初次拔长的锻造比最低为3.6,之后进行初次镦粗,初次镦粗的锻造比最低为1.6,然后坯料进行二次拔长,二次拔长的锻造比最低为1.6,之后坯料倒八方,坯料二次镦粗,二次镦粗的锻造比最低为1.8,最后坯料外缘滚圆;

7、步骤s4、冲孔:

8、步骤s5、旋压:以壁厚中心为基准,先压外缘的一侧(l1),后压内缘一侧(l2),(l1)和(l2)下压量相同,之后坯料翻面进行同样旋压动作;

9、步骤s6、回炉加热:坯料入炉加热并保温;

10、步骤s7、轧环:使用异形主辊及异形芯辊进行轧环,轧制初始阶段为坯料整圆阶段a,之后提速进行成形阶段b,待锻件形状完全成形,锻件进入直接长大阶段,减小芯辊进给速度,最后锻件进入整形阶段c;

11、轧制曲线为指数函数其中x为径向轧制量,y为轴向轧制量。

12、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将板坯加热温度为1230℃,保温时间范围3~4h。

13、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坯料的总锻造比达到8.6及以上。

14、进一步的,在步骤s5中,旋压的变形量为36%。

15、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坯料加热到1230℃,保温时间为1.5h。

16、进一步的,在步骤s7中,坯料整圆阶段,辊进给速度设置为0.8mm/s,待坯料转过3~5圈后快速增加进给速度至2mm/s。

17、进一步的,在步骤s7中,成形阶段b中,待锻件形状完全成形,降低芯辊进给速度至1mm/s,之后进入直接长大阶段。

18、进一步的,在步骤s7中,当锻件直径距离成品还差100mm时,降低芯辊进给速度至0.6mm/s,此时锻件进入整形阶段。

19、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在镦粗和拔长过程中,保证单次镦粗和拔长的锻造比,并且总锻造比达到8.6,坯料中心的缺陷会受到拉伸、压缩和变形的作用,使得缺陷区域的材料重新排列和重分布。这有助于缺陷区域与周围材料的结合,减小或消除缺陷;施加的压力有利于将缺陷区域的材料压实,减少缺陷的尺寸和程度,应变和热作用可以促使材料的再结晶。再结晶会改善材料的晶粒结构,使得缺陷区域的晶粒重新长大或重新排列,三者共同作用使材料组织更均匀,晶粒得到细化,提高锻件的力学性能。

21、2.在锻件端面的旋压,施加的压力可以局部增加材料的应变,从而提高材料的流动性,使坯料两端形成相应的鼓度,后续锻造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坯料的形状调整和变形,促进锻件的成形。

22、3.在轧环中,以低速进入整圆阶段,之后提速,只有径向轧制,无轴向轧制,由于主辊和芯辊的挤压,使得中间部分的材料向两端流动,且在靠近两端面的位置材料聚集最多;之后进入成形阶段,大的进给速度及之前旋压的两端鼓度均有利于锻件的成形,轴向的压下速度是由快变慢直至为零,其目的是当主辊及芯辊与锻件完全接触后,由于上下两端壁厚宽,在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中心无法锻透产生凹槽的现象,通过轴向轧制可消除端面凹槽。且随着轧制的进行,壁厚逐渐薄,凹槽现象也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最后进入整形阶段,与整圆阶段相似,总体实现对称轧制,提高轧制的稳定性。并且设计轧制曲线,有利于锻件的成形且保证了其尺寸及形状公差,在降低轧制难度的同时,保证锻件质量。

23、4.合理的轧制参数和设计轧制曲线,有利于锻件的成形且保证了其尺寸及形状,并控制公差,并且轧制完成之后的锻件外形也更加设计零件外形,也有利于减少用料。

24、5.下料选择板坯,并且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机加工操作将坯料加工到指定尺寸,所以减轻了下料的重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原料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旋压的变形量为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坯料加热到1230℃,保温时间为1.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坯料整圆阶段,辊进给速度设置为0.8mm/s,待坯料转过3~5圈后快速增加进给速度至2mm/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成形阶段b中,待锻件形状完全成形,降低芯辊进给速度至1mm/s,之后进入直接长大阶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当锻件直径距离成品还差100mm时,降低芯辊进给速度至0.6mm/s,此时锻件进入整形阶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壳体法兰轧制成形的工艺,涉及壳体法兰制造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下料;步骤S2、加热;步骤S3、镦拔:坯料进行初次拔长,之后进行初次镦粗,然后坯料进行二次拔长,坯料倒八方,坯料二次镦粗,坯料外缘滚圆;步骤S4、冲孔:步骤S5、旋压;步骤S6、回炉加热:坯料入炉加热并保温;步骤S7、轧环:使用异形主辊及异形芯辊进行轧环,轧制初始阶段为坯料整圆阶段a,提速进行成形阶段b,待锻件形状完全成形,锻件进入直接长大阶段,减小芯辊进给速度,锻件进入整形阶段c;轧制曲线为指数函数其中x为径向轧制量,y为轴向轧制量,本发明优点在于提高壳体法兰的材料利用率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陆秦旭,郭亮,刘攀,蒋鑫,顾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派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