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0789发布日期:2024-02-02 20:5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数控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1、冲压是驱动装置带动冲压头对板材等构件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的一个过程。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为了有效的增加了冲压的效率,市场上一些冲压设备就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冲压设备就是冲压机,主要分为电机驱动和液压驱动两种。

2、现有的冲压加工一般为单工序加工,即需先将板材在下料冲压模上进行冲压下料,通过人工的方式再将下料形成的平板料放置在成型模具上进行冲压成型,自动化程度低,且冲压时均需人工参与进行上料或下料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所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数控冲压模具,包括下料上模部、成型上模部、下模部、换料部和下料部,所述下料上模部包括下料凸模,所述成型上模部包括成型凸模,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料凹腔和成型凹腔,所述下料凸模和所述下料凹腔对应设置通过合模实现对料带的下料操作,所述成型凸模和所述成型凹腔对应设置通过合模对下料形成的板料进行成型操作,所述换料部将下料形成的板料由所述下料凹腔上方移动至所述成型凹腔上方,所述下料部将成型后的工件移出,所述下模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料带通过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水平移动,所述第一导向部对应所述下料凸模设置,所述下料上模部和所述成型上模部均设置在压力机上。

2、较佳的,所述换料部包括推板和推料气缸,所述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料气缸的伸缩杆上,所述推料气缸对所述推杆的推动方向与料带的传输方向垂直。

3、较佳的,所述下模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所述下料凹腔和所述成型凹腔之间,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两导向板,两所述导向板对称设置,且两所述导向板之间的距离尺寸沿所述下料凹腔向所述成型凹腔的方向逐渐变小。

4、较佳的,所述下料上模部还包括下料压模、下料上模座、支撑架、下料螺栓和下料弹簧,所述下料凸模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上模座的底部,且两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料凸模的两侧,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下料螺栓与所述下料压模连接,所述下料弹簧套设在所述下料螺栓上,且所述下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下料压模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所述下料压模中心设置有下料压孔,所述下料凸模设置在所述下料压孔内。

5、较佳的,所述下料凹腔内设置有下料顶块,所述下料凹腔下方设置有下料限位孔,所述下料限位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弹件设置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同时小于所述第一弹件设置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一限位段的直径,所述下料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一顶料螺栓,所述第一顶料螺栓的螺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段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端卡接,所述第一顶料螺栓的端部与所述下料顶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弹件设置段内设置有第一顶料弹簧,所述第一顶料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料螺栓上,且所述第一顶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料顶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上端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

6、较佳的,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支撑板和弹性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模部弹性连接,料带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两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料凹腔的两侧,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宽度与料带的宽度一致。

7、较佳的,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限位块和支撑弹簧,所述下模部上设置有支撑槽和支撑孔,所述支撑槽设置在所述下模部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孔设置在所述支撑槽的底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孔内,所述支撑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弹件设置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同时小于所述第二弹件设置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限位段的直径,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限位块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段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下端卡接,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弹件设置段内,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

8、较佳的,所述下模部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设置为固定在所述下模部上表面的平板件,所述第三导向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成型凹腔的正上方,且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对应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

9、较佳的,所述成型上模部包括成型压模、成型上模座、成型螺栓和成型弹簧,所述成型凸模固定设置在所述成型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成型上模座上设置有成型连接孔,所述成型螺栓设置在所述成型连接孔内,所述成型螺栓下端与所述成型压模连接,所述成型弹簧套设在所述成型螺栓上,且所述成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成型上模座和所述成型压模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所述成型压模中心设置有成型压孔,所述成型凸模设置在所述成型压孔内。

10、较佳的,所述成型凹腔内设置有成型顶块,所述成型凹腔下方设置有成型限位孔,所述成型限位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弹件设置段、第三连接段和第三限位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直径同时小于所述第三弹件设置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限位段的直径,所述成型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二顶料螺栓,所述第二顶料螺栓的螺头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段内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端卡接,所述第二顶料螺栓的端部与所述成型顶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弹件设置段内设置有第二顶料弹簧,所述第二顶料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顶料螺栓上,且所述第二顶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成型顶块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上端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

11、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整合在一体的下料模具和成型模具,将下料和成型的凹模均集中在同一下模块上,并通过所述换料部的设置实现板料下料到成型间的快速切换,避免了人工移料的操作,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上模部、成型上模部、下模部、换料部和下料部,所述下料上模部包括下料凸模,所述成型上模部包括成型凸模,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料凹腔和成型凹腔,所述下料凸模和所述下料凹腔对应设置通过合模实现对料带的下料操作,所述成型凸模和所述成型凹腔对应设置通过合模对下料形成的板料进行成型操作,所述换料部将下料形成的板料由所述下料凹腔上方移动至所述成型凹腔上方,所述下料部将成型后的工件移出,所述下模部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料带通过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水平移动,所述第一导向部对应所述下料凸模设置,所述下料上模部和所述成型上模部均设置在压力机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料部包括推板和推料气缸,所述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料气缸的伸缩杆上,所述推料气缸对所述推杆的推动方向与料带的传输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所述下料凹腔和所述成型凹腔之间,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两导向板,两所述导向板对称设置,且两所述导向板之间的距离尺寸沿所述下料凹腔向所述成型凹腔的方向逐渐变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上模部还包括下料压模、下料上模座、支撑架、下料螺栓和下料弹簧,所述下料凸模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上模座的底部,且两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料凸模的两侧,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下料螺栓与所述下料压模连接,所述下料弹簧套设在所述下料螺栓上,且所述下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下料压模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所述下料压模中心设置有下料压孔,所述下料凸模设置在所述下料压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凹腔内设置有下料顶块,所述下料凹腔下方设置有下料限位孔,所述下料限位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弹件设置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同时小于所述第一弹件设置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一限位段的直径,所述下料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一顶料螺栓,所述第一顶料螺栓的螺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段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下端卡接,所述第一顶料螺栓的端部与所述下料顶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弹件设置段内设置有第一顶料弹簧,所述第一顶料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料螺栓上,且所述第一顶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料顶块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上端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支撑板和弹性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与所述下模部弹性连接,料带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两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料凹腔的两侧,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宽度与料带的宽度一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限位块和支撑弹簧,所述下模部上设置有支撑槽和支撑孔,所述支撑槽设置在所述下模部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孔设置在所述支撑槽的底部,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支撑孔内,所述支撑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弹件设置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同时小于所述第二弹件设置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限位段的直径,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限位块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段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下端卡接,所述支撑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弹件设置段内,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且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上端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部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设置为固定在所述下模部上表面的平板件,所述第三导向部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成型凹腔的正上方,且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对应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上模部包括成型压模、成型上模座、成型螺栓和成型弹簧,所述成型凸模固定设置在所述成型上模座的底部,所述成型上模座上设置有成型连接孔,所述成型螺栓设置在所述成型连接孔内,所述成型螺栓下端与所述成型压模连接,所述成型弹簧套设在所述成型螺栓上,且所述成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成型上模座和所述成型压模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所述成型压模中心设置有成型压孔,所述成型凸模设置在所述成型压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控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凹腔内设置有成型顶块,所述成型凹腔下方设置有成型限位孔,所述成型限位孔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弹件设置段、第三连接段和第三限位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直径同时小于所述第三弹件设置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限位段的直径,所述成型限位孔内设置有第二顶料螺栓,所述第二顶料螺栓的螺头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段内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下端卡接,所述第二顶料螺栓的端部与所述成型顶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弹件设置段内设置有第二顶料弹簧,所述第二顶料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顶料螺栓上,且所述第二顶料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成型顶块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上端接触连接并提供弹性斥力。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控冲压模具,包括下料上模部、成型上模部、下模部、换料部和下料部,下料上模部包括下料凸模,成型上模部包括成型凸模,下模部包括下料凹腔和成型凹腔,下料凸模和下料凹腔对应设置通过合模实现对料带的下料操作,成型凸模和成型凹腔对应设置通过合模对下料形成的板料进行成型操作,换料部将下料形成的板料由下料凹腔上方移动至成型凹腔上方,下料部将成型后的工件移出;本发明通过设置整合在一体的下料模具和成型模具,将下料和成型的凹模均集中在同一下模块上,并通过换料部的设置实现板料下料到成型间的快速切换,避免了人工移料的操作,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招,王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雷默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