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顶装置及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2712发布日期:2023-12-21 08:3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侧顶装置及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数控加工,尤其涉及一种侧顶装置及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1、民用飞机零件具有大型性,复杂性,薄壁性的特点。特别是机身,机翼大梁的制造,尤其考验一个航空器制造企业的零件加工水平。其中基准加工稳定待加工件状态极为重要。

2、当前加工中采用光平面,使待加工件状态达到基准重合。为了保证加工稳定。在目前的光平面操作中,有采取开压板槽压紧待加工件光面和直接将压板压在待加工平面上进行光面。这就导致待加工件受到一个垂直于台面的力,使待加工件发生了形变,在光面完成后,形变恢复,产生回弹,导致待加工件光面状态失效。基准重合失效。

3、因此,亟需一种侧顶装置及数控机床,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侧顶装置及数控机床,能够仅对待加工件的侧壁进行夹持,避免待加工平面的发生形变。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侧顶装置,包括:

4、底板,上述底板用于支撑待加工件;

5、第一顶块,上述第一顶块与上述底板滑动连接,上述第一顶块能够抵接或远离上述待加工件的侧壁,且上述第一顶块成对的设置在上述待加工件的相对两侧,上述第一顶块开设有滑槽,上述滑槽长度方向的出口端正对上述待加工件的侧壁;

6、第二顶块,上述第二顶块与上述滑槽滑动连接,且上述第二顶块能够抵接或远离上述待加工件的侧壁,上述第二顶块设置有锥形孔;

7、调节螺栓,上述调节螺栓与上述第一顶块螺纹连接,上述调节螺栓的一端设置有与上述锥形孔形状适配的插接部,上述插接部能够与上述锥形孔插接,随着上述插接部自上述锥形孔的大径端向小径端移动,上述第二顶块能够向上述待加工件所在侧移动,以抵接上述待加工件的侧壁。

8、作为上述侧顶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滑槽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上述滑槽的最大宽度,且上述第二顶块的最大宽度大于上述开口端的宽度。

9、作为上述侧顶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顶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滑槽,上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滑槽,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扣合,上述第一滑槽和上述第二滑槽形成上述滑槽。

10、作为上述侧顶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沿上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上述滑槽和上述第二顶块其中一个开设有导向槽,另一个设置有导向凸起,上述导向凸起与上述导向槽沿上述滑槽的槽深方向插接,且上述导向凸起与上述导向槽沿上述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

11、作为上述侧顶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顶块和上述底板通过上述紧固件固定,上述第一顶块开设有条形孔,上述紧固件包括抵接部和插接部,上述插接部穿过上述条形孔与上述底板螺纹连接,上述抵接部抵在上述第一顶块背对上述底板一侧。

12、作为上述侧顶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抵接部与上述第一顶块之间夹设有垫片。

13、作为上述侧顶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顶块和/或上述第二顶块正对上述待加工件的端面设置有橡胶垫。

14、作为上述侧顶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上述第二紧固件包括抵接部和插接部,上述插接部穿过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螺纹连接,上述抵接部抵接于上述第一壳体背对上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15、还提供了数控机床,包括支撑平台和上述的侧顶装置,上述底板与上述支撑平台固定。

16、作为上述数控机床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压板,上述底板夹设于上述压板与上述支撑平台之间。

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侧顶装置,包括底板、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和调节螺栓。其中,底板用于支撑待加工件;第一顶块与底板滑动连接,第一顶块能够抵接或远离待加工件的侧壁,且第一顶块成对的设置在待加工件的相对两侧,第一顶块开设有滑槽,滑槽长度方向的出口端正对待加工件的侧壁;第二顶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且第二顶块能够抵接或远离待加工件的侧壁,第二顶块设置有锥形孔;调节螺栓与第一顶块螺纹连接,调节螺栓的一端设置有与锥形孔形状适配的插接部,插接部能够与锥形孔插接,随着插接部自锥形孔的大径端向小径端移动,第二顶块能够向待加工件所在侧移动,以抵接待加工件的侧壁。

19、如此设计,侧顶装置可产生平行于台面的力。使待加工件处于自由放置状态而达到固定效果。能够避免加工平面发生形变。解决了加工件因变形而导致加工失效继而零件报废问题。

20、进一步的,在第一顶块的初步抵接后,使用调节螺栓控制第二顶块进行再次抵接,使得抵接关系更加可靠,且由于第二顶块与待加工件侧壁的接触面积小于第一顶块与待加工件与侧壁的接触面积,在待加工件的侧壁凹凸不平时,第二抵接块能够更加容易在待加工件的侧壁找到抵接位置并进行抵接,且由调节螺栓的插接部与第二顶块的锥形孔插接配合,当完成第二顶块的抵接调试后,插接部与锥形孔保持插接关系,能够锁定第二顶块的抵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第二顶块在滑槽中的摆动,使得抵接关系更加可靠稳定。



技术特征:

1.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1)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31)的最大宽度,且所述第二顶块(40)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端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块(30)包括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3),所述第一壳体(32)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壳体(33)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壳体(32)与所述第二壳体(33)扣合,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形成所述滑槽(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滑槽(31)的长度方向,所述滑槽(31)和所述第二顶块(40)其中一个开设有导向槽(311),另一个设置有导向凸起(42),所述导向凸起(42)与所述导向槽(311)沿所述滑槽(31)的槽深方向插接,且所述导向凸起(42)与所述导向槽(311)沿所述滑槽(3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块(30)和所述底板(10)通过第一紧固件(34)固定,所述第一顶块(30)开设有条形孔(35),所述第一紧固件(34)包括抵接部和插接部(51),所述插接部(51)穿过所述条形孔(35)与所述底板(10)螺纹连接,所述抵接部抵在所述第一顶块(30)背对所述底板(10)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顶块(30)之间夹设有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块(30)和/或所述第二顶块(40)正对所述待加工件(20)的端面设置有橡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2)和所述第二壳体(33)通过第二紧固件(36)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36)包括抵接部和插接部(51),所述插接部(51)穿过所述第一壳体(32)与所述第二壳体(33)螺纹连接,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2)背对所述第二壳体(33)的一侧。

9.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60)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侧顶装置,所述底板(10)与所述支撑平台(60)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60)上设置有压板(61),所述底板(10)夹设于所述压板(61)与所述支撑平台(60)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数控加工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侧顶装置及数控机床,侧顶装置包括底板、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和调节螺栓。其中,第一顶块与底板滑动连接,且第一顶块成对的设置在待加工件的相对两侧,第一顶块开设有滑槽,滑槽长度方向的出口端正对待加工件的侧壁;第二顶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且第二顶块能够抵接或远离待加工件的侧壁,第二顶块设置有锥形孔;调节螺栓与第一顶块螺纹连接,调节螺栓的一端设置有与锥形孔形状适配的插接部,插接部能够与锥形孔插接,随着插接部自锥形孔的大径端向小径端移动,第二顶块能够向待加工件所在侧移动,以抵接待加工件的侧壁。铣光平面时,能够仅对待加工件的侧壁进行夹持,避免待加工平面发生形变。

技术研发人员:方丽萍,张太,史宏斌,任弘毅,陈洁,高加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