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6313发布日期:2023-12-29 20:2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具体为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1、电阻焊接生产效率高、质量好且成本低、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所适用的焊接材料也非常广泛。随着航天航空、电子、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部门的发展,电阻焊接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布号cn 115319252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阻焊接设备,包括元器件放置区域,所述元器件放置区域用于放置元器件,还包括:人工上料区域,元器件放置区域的一侧设置有人工上料区域,所述人工上料区域用于控制焊接;自动电阻焊接工作区域,具有生产效率高以及不会产生烟雾的优点,但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上料,进而还有提升空间,同时通过虎钳对工件进行固定,固定精度一般,容易影响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可以自动上料,能连续的焊接,同时双工位加工,加工效果高,并且对壳体有良好的定位效果,焊接质量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包括机架、上料机构、夹紧机构和焊接加压机构;

3、机架:其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中频变压器,机架的后侧面壁对称设有中频直流逆变控制器;

4、上料机构:分别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左右两端;

5、夹紧机构: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中部;

6、焊接加压机构:对称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中部;

7、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和按钮操作盒,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机架的后侧壁,按钮操作盒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上表面,中频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横向相邻的中频直流逆变控制器的输出端,中频直流逆变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按钮操作盒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使用时可以通过振动盘对支耳自动送料,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壳体连续的运转,能进行连续的焊接加工,并且双工位同时加工,大大提高了壳体支耳的加工效率,并且可以通过中心撑紧的方法将壳体撑紧,同时还能对壳体进行竖向的定位,进而对壳体有良好的定位效果,保证了壳体支耳的焊接效果,减轻了加工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直振、料道和气缸一,所述振动盘对称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后侧,直振分别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直振的上端均设有料道,气缸一通过支撑架分别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直振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方便支耳的自动输送。

9、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转盘、电极座一和电极一,所述转盘对称转动连接于机架的上表面,转盘上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电极座一,电极座一的上表面均设有电极一,电极一的输入端电连接竖向对应的中频变压器的输出端,方便壳体的焊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气缸二和顶杆,所述气缸二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上侧壁,气缸二的伸缩端均转动连接有顶杆,顶杆分别贯穿上方的转盘,同一个转盘上方的电极一均与中部的顶杆配合设置,方便壳体的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同步带轮一、同步带和同步带轮二,所述伺服电机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上侧壁,伺服电机的上端均设有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同步带轮一,转盘的下端均设有同步带轮二,同步带轮二分别通过同步带与横向相邻的同步带轮一传动连接,方便驱动转盘的旋转。

12、进一步的,所述焊接加压机构包括安装座、气缸三、电极座二和电极二,所述安装座对称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中部,安装座的上表面均设有气缸三,气缸三的伸缩端均设有电极座二,电极座二的前侧面均设有电极二,电极二的输入端电连接竖向对应的中频变压器的输出端,方便对支耳焊接加压。

13、进一步的,所述焊接加压机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分别设置于安装座的前端,导向杆分别与前侧的电极座二滑动连接,给电极座二提供了滑动导向。

14、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上表面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上端均设有气缸四,气缸四的伸缩端均设有压条,压条分别位于转盘的上方,提高了壳体的定位精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具有以下好处:

16、1、使用将支耳添加到振动盘的内部,将壳体放置到转盘上方的支撑壳的上表面,加工时调控,操作按钮操作盒对plc控制器进行调控,气缸二的伸缩端伸出带动顶杆向上移动,顶杆的上端为锥形与电极一向对应,进而顶杆驱使电极一涨开对壳体撑紧固定,振动盘工作对内部的支耳排序后输送给料道,直振对料道进行振动促使支耳沿料道向前移动,料道的前端设有挡块,然后气缸一的伸缩端伸出将支耳推送到转盘上方的支撑壳的上表面,使用时可以通过振动盘对支耳自动送料,减轻了加工人员的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17、2、气缸二的伸缩端伸出带动顶杆向上移动,顶杆的上端为锥形与电极一向对应,进而顶杆驱使电极一涨开对壳体撑紧固定,焊接的过程中气缸四的伸缩端带动压条下移将下方的壳体压紧到转盘上方的支撑壳的上表面,可以通过中心撑紧的方法将壳体撑紧,同时还能对壳体进行竖向的定位,进而对壳体有良好的定位效果,保证了壳体支耳的焊接效果。

18、3、伺服电机运转通过减速机带动同步带轮一旋转,同步带轮一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二带动转盘旋转,转盘通过电极座一和电极一旋转,电极一带动壳体旋转,壳体和转盘旋转一百二十度后,伺服电机停止运转,气缸一继续推料,将支耳送入到转盘上方的支撑壳的上表面,然后伺服电机继续运转,转盘旋转一百二十度后伺服电机停止运转,然后伺服电机继续旋转,可以对壳体一周的支耳进而焊接,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壳体连续的运转,能进行连续的焊接加工,并且双工位同时加工,大大提高了壳体支耳的加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料机构(5)、夹紧机构(6)和焊接加压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5)包括振动盘(501)、直振(502)、料道(503)和气缸一(504),所述振动盘(501)对称设置于机架(1)上表面的后侧,直振(502)分别设置于机架(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直振(502)的上端均设有料道(503),气缸一(504)通过支撑架分别设置于机架(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直振(502)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4)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6)包括转盘(601)、电极座一(602)和电极一(603),所述转盘(601)对称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上表面,转盘(601)上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电极座一(602),电极座一(602)的上表面均设有电极一(603),电极一(603)的输入端电连接竖向对应的中频变压器(2)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6)还包括气缸二(604)和顶杆(605),所述气缸二(604)对称设置于机架(1)的上侧壁,气缸二(604)的伸缩端均转动连接有顶杆(605),顶杆(605)分别贯穿上方的转盘(601),同一个转盘(601)上方的电极一(603)均与中部的顶杆(605)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6)还包括伺服电机(606)、减速机(607)、同步带轮一(608)、同步带(609)和同步带轮二(610),所述伺服电机(606)对称设置于机架(1)的上侧壁,伺服电机(606)的上端均设有减速机(607),减速机(607)的输出轴上均设有同步带轮一(608),转盘(601)的下端均设有同步带轮二(610),同步带轮二(610)分别通过同步带(609)与横向相邻的同步带轮一(608)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加压机构(7)包括安装座(701)、气缸三(702)、电极座二(703)和电极二(704),所述安装座(701)对称设置于机架(1)上表面的中部,安装座(701)的上表面均设有气缸三(702),气缸三(702)的伸缩端均设有电极座二(703),电极座二(703)的前侧面均设有电极二(704),电极二(704)的输入端电连接竖向对应的中频变压器(2)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加压机构(7)还包括导向杆(705),所述导向杆(705)分别设置于安装座(701)的前端,导向杆(705)分别与前侧的电极座二(703)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表面设有支撑座(9),支撑座(9)的上端均设有气缸四(10),气缸四(10)的伸缩端均设有压条(11),压条(11)分别位于转盘(601)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包括机架、上料机构、夹紧机构和焊接加压机构;机架:其内部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中频变压器,机架的后侧面壁对称设有中频直流逆变控制器;上料机构:分别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夹紧机构: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中部;焊接加压机构:对称设置于机架上表面的中部;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和按钮操作盒,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机架的后侧壁,按钮操作盒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上表面,中频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横向相邻的中频直流逆变控制器的输出端,该壳体支耳电阻焊接设备,可以自动上料,能连续的焊接,同时双工位加工,加工效果高,并且对壳体有良好的定位效果,焊接质量好。

技术研发人员:赵苗苗,廖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创研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