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调直轮及钢筋调直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94078发布日期:2024-03-13 20:42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调直轮及钢筋调直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调直轮及钢筋调直框。


背景技术:

1、钢筋在调直过程中,由于受到调直轮强大的挤压力,钢筋表面的细屑很容易脱落并附着于调直轮的表面。由于现有技术中调直轮与支架之间的间隙较小,从而使细屑易堆积堵塞调直轮与支架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大调直轮的旋转阻力,并且细屑易进入调直轮内的轴承里,使轴承堵塞卡死,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如果简单的调整调直轮与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增加间隙,则需要增大支架的尺寸和体积,并且调直轮的调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筋调直轮用于解决上述调直轮排屑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钢筋调直轮,设置于钢筋调直框内,随所述钢筋调直框旋转以对钢筋进行调直,所述钢筋调直轮包括:固定座、轮体和支架;

3、所述支架为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的中部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轮体通过转轴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4、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包括位于中部用于与钢筋接触的调直区,以及位于两侧用于排出钢筋脱落的细屑的排屑区,所述调直区为中部内凹的圆弧曲面,所述排屑区由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倒角切削形成,两个所述排屑区的宽度之合不小于所述外周面宽度的1/8。

5、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排屑区的倒角角度范围为30度至60度。

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轮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不小于3mm。

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调直区与所述排屑区之间设置有平滑连接所述调直区与所述排屑区的衔接区。

8、在一些技术方案中,两个所述衔接区的宽度之合不小于所述外周面宽度的1/10。

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与所述轮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轴承旋转连接;两个所述轴承沿所述转轴间隔设置。

10、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注入润滑脂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连通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

1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转轴与所述轮体之间的间隙。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

13、一种钢筋调直框,包括框体和两个以上的钢筋调直轮,所述钢筋调直轮为以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钢筋调直轮。

1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钢筋调直轮包括:固定座、轮体和支架;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包括位于中部用于与钢筋接触的调直区,以及位于两侧用于排出钢筋脱落的细屑的排屑区,所述调直区为中部内凹的圆弧曲面,所述排屑区由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倒角切削形成,两个所述排屑区的宽度之合不小于所述外周面宽度的1/8。从而在不改变轮体与支架整体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增大了轮体两侧与支架之间的间隙,形成排屑通道,从而使钢筋脱落的细屑可通过排屑通道快速排出,有效避免了细屑堵塞轮体与支架之间的间隙,以及避免细屑进入轮体内的轴承,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15、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筋调直轮,设置于钢筋调直框内,随所述钢筋调直框旋转以对钢筋进行调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调直轮包括:固定座、轮体和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调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区的倒角角度范围为30度至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筋调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不小于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筋调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直区与所述排屑区之间设置有平滑连接所述调直区与所述排屑区的衔接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调直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衔接区的宽度之合不小于所述外周面宽度的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调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轮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的轴承旋转连接;两个所述轴承沿所述转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调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注入润滑脂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连通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钢筋调直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转轴与所述轮体之间的间隙。

9.一种钢筋调直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和两个以上的钢筋调直轮,所述钢筋调直轮为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筋调直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调直轮及钢筋调直框,所述钢筋调直轮包括:固定座、轮体和支架;所述轮体通过转轴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包括位于中部用于与钢筋接触的调直区,以及位于两侧用于排出钢筋脱落的细屑的排屑区,所述调直区为中部内凹的圆弧曲面,所述排屑区由所述轮体的外周面倒角切削形成,两个所述排屑区的宽度之合不小于所述外周面宽度的1/8。本技术在不改变轮体与支架整体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增大了轮体两侧与支架之间的间隙,形成排屑通道,从而使钢筋脱落的细屑可通过排屑通道快速排出,有效避免了细屑堵塞轮体与支架之间的间隙,以及避免细屑进入轮体内的轴承,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莆田市天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5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