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48858发布日期:2024-05-13 11:48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汽车车身零件的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中,目前国内外部分车型顶盖尾部a为了满足与尾门开合的包络要求,产品设计尾部需要有侧凹b的特征来满足尾门包络线避让,所以常规顶盖模具需要有一序尾部侧整形的工艺内容,如图1所示。在模具结构上,传统做法是使用对置斜楔机构来实现产品设计要求,如图2所示,插刀随上模3下行驱动一级驱动块31,再通过楔形导板32驱动活动凸模33使其达到工作状态,随着上模3继续下行,斜楔34开始工作,侧压料芯35先压住活动凸模33,接着斜楔34继续下行驱动侧整形刀块36与活动凸模33共同作用,到达下死点,最终完成侧整形的作业。

2、这种传统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活动凸模33在回退的状态下,整个顶盖的尾部都是悬空状态,零件放置到凸模的型面之后,没有办法进行稳定定位,会出现前后串动的现象,严重影响零件批量生产过程中尺寸的稳定性。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可以在侧整形过程中对顶盖尾部进行稳定支撑,提高零件批量生产过程中尺寸的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

4、所述上模座底部设有侧整形斜楔,所述侧整形斜楔端部设有侧整形刀块;

5、所述下模座顶部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凸模,活动凸模和第二固定凸模;所述第一固定凸模用于支撑汽车顶盖后部,所述活动凸模能在所述下模座上滑动并向所述侧整形刀块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固定凸模用于支撑汽车顶盖尾部外侧边缘;所述下模座顶部还设有两个第三固定凸模,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凸模两端,用于支撑汽车顶盖尾部两端边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侧整形斜楔端部还设有侧压料芯,所述侧压料芯位于所述侧整形刀块下方,且所述侧压料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凸模的顶部相对应。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上模座底部设有正压料芯,所述正压料芯位于所述侧整形斜楔侧方,且所述正压料芯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凸模的顶部相对应。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凸模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固定凸模之间,一者设有第一导向板,另一者设有与该第一导向板对应的第二导向板。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活动凸模呈长方体形。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下模座顶部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活动凸模底部的楔形驱动导板连接;所述上模座设有与所述驱动块对应的插刀。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侧整形斜楔底部具有导向斜面,所述下模座顶部设有与所述导向斜面对应的斜楔驱动导板。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侧整形斜楔顶部与所述上模座之间滑动连接,使所述侧整形斜楔能在水平方向上滑动。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凸模和所述第三固定凸模与所述下模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将原有的活动凸模拆分,增加了批量生产时机械手放零件到模腔时候的精度,提高了零件尺寸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零件的报废率;

16、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零件定位精准,批量生产节拍可以稳定提升一个档次,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17、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将原有的活动凸模拆分且拆分后的各部分可以调节,增加了线上生产临时调整质量状态的可行性以及方法多样性;

18、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机构,其受力平衡,提升了模具的稳定性,标准件磨损率降低,维修频次降低,节约了维修成本,模具生产寿命也得到了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整形斜楔(11)端部还设有侧压料芯(13),所述侧压料芯(13)位于所述侧整形刀块(12)下方,且所述侧压料芯(1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凸模(22)的顶部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底部设有正压料芯(14),所述正压料芯(14)位于所述侧整形斜楔(11)侧方,且所述正压料芯(14)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固定凸模(21)的顶部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模(24)的端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固定凸模(23)之间,一者设有第一导向板(25),另一者设有与该第一导向板(25)对应的第二导向板(2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模(24)呈长方体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顶部设有驱动块(27),所述驱动块(27)与所述活动凸模(24)底部的楔形驱动导板(241)连接;所述上模座(1)设有与所述驱动块(27)对应的插刀(1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整形斜楔(11)底部具有导向斜面,所述下模座(2)顶部设有与所述导向斜面对应的斜楔驱动导板(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整形斜楔(11)顶部与所述上模座(1)之间滑动连接,使所述侧整形斜楔(11)能在水平方向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凸模(22)和所述第三固定凸模(23)与所述下模座(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侧整形结构,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底部设有侧整形斜楔,所述侧整形斜楔端部设有侧整形刀块;所述下模座顶部依次设有第一固定凸模,活动凸模和第二固定凸模;所述第一固定凸模用于支撑汽车顶盖后部,所述活动凸模能在所述下模座上滑动并向所述侧整形刀块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固定凸模用于支撑汽车顶盖尾部外侧边缘;所述下模座顶部还设有两个第三固定凸模,分别位于所述活动凸模两端,用于支撑汽车顶盖尾部两端边缘。本技术可以在侧整形过程中对顶盖尾部进行稳定支撑,提高零件批量生产过程中尺寸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世耀,陈功宝,乔晓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1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