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平锯制造圆板锯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7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平锯制造圆板锯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台主要用于制造木质园板,也可兼用于制造别种板质园板的锯床,它制造园板时的特点是锯齿尖端向着板面的锯围绕着板面上一定点旋转,锯齿在板面上平锯出一道园形沟。锯齿不断受到压力,园形沟就不断陷入板身直到穿过板身,使板分离出一块园板来。
本发明锯床的工效特别高,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锯总是向着前进方向运动,没有那种上下往返运动的锯板方法一定使往返运动体受自身产生的反向阻力作用,因而可以使锯在高速旋转下工作。第二是锯在高速旋转下,只需锯齿穿过板身,园板便锯成了。使锯的转速是每秒一转,而锯齿穿过板身的速度是每秒1mm时,锯成一块直径是1200mm而厚度是25mm的园桌面,只需25秒钟。但是,用上下往返锯板方法,锯就要用很长时间去锯那条长度等于板厚150倍的园板园周锯口。除了特例,园板周长对板厚的倍数变化往往不太大;当倍数有较大地变化时,可改变转速使工效不变。
本发明锯床是可以用根长度等于园板周长的锯弯曲成园的圈形锯来使用;但是,旋转锯有着可以在高速旋转下锯料的条件,所以,只要安装有若干的少齿锯,旋转起来,便相当于等周长的园圈锯。使用的少齿锯,可以就只有三个或两个齿的,也可以就只有一个齿的。制造非木质园板时,锯齿可以用合金钢、条形砂轮等制成,甚至可以用激光充当。
本发明锯床由于不沿用历来的直上直下或斜上斜下锯板方法,采用向来几乎不用的水平锯板法;并且,创造锯条旋转法,改进历来常用的多齿锯成为少齿锯,因而工效特别高。在大量生产园板的场合,这个优点就更加显明突出本发明锯床结构简单,用材一般,制造容易。现在对照附图简要地说明它的构造。
图一是整体示意图。〔1〕是电动机主动轮。〔4〕是从动轮。〔12〕是主体机件。〔25〕和〔27〕是固定木板的机件。〔19〕是锯齿。〔48〕表示园形沟。
图二是主体机件示意图。主动轮〔1〕由传动带〔2〕通过随轮〔3〕带动从动轮〔4〕转动。〔4〕的长键〔5〕放在轴〔6〕的槽〔7〕里驱动轴〔6〕转动。〔6〕的突缘〔8〕放在轴承〔9〕上。〔9〕放在园筒〔10〕的内突缘〔11〕上。〔10〕可在园筒〔12〕内部上下滑动。〔10〕的外皮上刻有齿沟〔13〕与齿轮〔14〕的齿切合。转动操纵杆〔15〕使传动杆〔16〕转动齿轮〔14〕。〔10〕就在〔12〕内滑动。〔10〕向下滑动时,〔6〕随着降落,与〔6〕结合的杆〔17〕和〔18〕便旋转着下降,锯齿〔19〕即落到板面上平锯出园形沟。〔20〕是〔12〕的内突缘。
图三是使木板固定不动的机构示意图。把受力杆〔23〕从原位〔24〕推进弯杆〔26〕里,转动罗旋杆〔27〕顶起〔23〕,利用支点〔28〕使传力杆〔25〕把弯杆〔21〕底面上的三角钉〔22〕压进要加工的木板,使木板固定不动。园板锯成后,〔23〕归回原位〔24〕。按下〔23〕进入卡环〔29〕,〔21〕便上举回归原位。〔22〕夹着的木片废屑被〔30〕除去。锯木板前,〔30〕先〔21〕向板面落下,〔21〕回归原位后,把〔31〕按进〔32〕,〔30〕即回归原位。
图四是支架示意图。支柱〔33〕固定。支臂可以在〔33〕上移动。吊环〔35〕安装电动机。吊环〔36〕安装随轮〔3〕。制造小园板时,把杆〔18〕缩短。〔34〕向〔33〕移动,移动完毕后转紧罗杆〔43〕。需要时把〔21〕换一根曲度大的。调整〔36〕与〔35〕、〔37〕的角度,可使传动带张紧。木垫条〔39〕可防锯齿穿过板身后碰损在台面铁架上。要锯的木板以板条纵向顺图面左右方向排列,转动罗杆〔42〕使档板〔40〕和〔41〕夹紧板条,再以〔22〕固定板条。制造小园板时,左端缩短少量活动台面,〔40〕内侧加档板。对于非木质板,台面左端再安装一条档板和用若干斜面木块在纵向上与档板〔38〕把非木质板夹紧。
权利要求
1.一台主要用于制造木质园板,也可兼用于制造别种板质园板的锯床,它制造园板时的特点是锯齿尖端向着板面的锯围绕着板面上一定点旋转时,锯齿就在板面上平锯出一道园形沟,锯齿不断受到压力,园形沟就不断陷入板身直到穿过板身,使板分离出一块园形板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可以用一根长度等于园板周长的多齿锯弯曲成一个园圈形的锯来使用,也可以使用少齿锯。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少齿锯可以是三个齿或两个齿的,也可以就只是一个齿的,甚至可以用激光充当。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一台主要用于制造木质圆板,也可用于制造别种板质圆板的锯床。锯床不是沿用历来制造木质圆板时常用的锯条直上直下或斜上斜下的锯板方法设计出来的,而是新创一种旋转平锯方法,就是锯齿尖端向着板面,围绕着板面上一定点旋转地平锯板身。此时,给锯加一定压力使锯齿从板面穿过板的另一面,圆板就锯成了。由于锯总是向着前进方向运动,所以,锯可以在高速旋转下锯板。
文档编号B23D45/00GK86103946SQ86103946
公开日1987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13日
发明者陈英忠 申请人:陈英忠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