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多用锻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2850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多用锻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液压多用锻钎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多用锻钎机,属通用机械范畴。
锻钎机主要用途是锻造矿山开采用的风镐和凿岩机用的特殊形状的钎杆。我国矿山用锻钎机五十年代引进苏式产品,为气压式,要消耗大量的压缩空气,机械效率极低。七十、八十年代进步到采用液压式锻钎机,如河北承德的yDZ-1型,湖北蒲坼的pyz型。这类液压锻钎机与气压式相比较,其优点是效率大大提高,工作平稳,工件成型好,机型体积也小了。但其结构也很不合理1、液压操作、控制系统复杂,采用控制、调节、逆止、换向等单个阀体,还配以电磁阀、行程开关、脚踏开关等,操作时手脚并用,操纵复杂,稍不留意就产生误动作而报废工件。2、采用的是外接式油路,显得体积庞大,开机时振动噪声大,管路交错,油路阻力大,因而功率消耗也大。3、压气装置安装在机体外面,也使整机噪声增大。4、并且外接式油路和压气装置也容易冲撞而损坏。5、整机体积大,重量重,如承德yDZ-1型达1.5吨,因而耗材多,成本增高。6、由于设计、配置不合理,只考虑了加工单一的钎杆,一机单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液压多用锻钎机它用控阀调节装置和一个操作手柄来进行液压控制,使整个机器的液压、操作程序化和顺序化,在液压油路上增加一限压阀和截止阀,操纵截止阀的启闭能实现一机多用;同时对它的油路进行简化,将压气装置安放到机体内部,缩少整机尺寸和减轻锻钎机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思的它由机架、电气系统、压气装置、压紧装置、挤压装置、模具、油压系统等7个部分组成。
机架由型钢或铸钢制成长方体框架形,工作台固定在机架的上方,工作台下面有一台板,台板与工作台之间的空间用来安装电机、油泵、气泵、储气仓、油、气管路等,同时其周围用薄板罩起来。在台板下端与机架底座之间装有一压力油箱。
电气系统由电动机、电控箱及其联结线所组成。
压气装置由气泵、储气仓、风嘴和风枪组成,储气仓上并装有一安全阀。
压紧装置垂直固定在工作台上,它由两根立柱、上支架、可动砧座组成;上支架中央有压紧油缸,压紧活塞和压紧活塞杆;挤压装置横卧在工作台上,它由挤压油缸、挤压活塞、挤压活塞杆组成。
模具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挤压模具,另一部分为压紧模具。
油压系统由压力油箱、油管、控阀调节装置及其操作手柄、限压阀、手动截止阀等组成。控阀调节装置由溢流阀、安全阀、手动换向阀、二组顺序阀及与之并联的二组单向阀等组合而成。用油管将这些阀串、并联起来。所有油管装入机架的中部框内,两根立柱钻中心孔,上支架上所钻的孔,亦作为油管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机多用,既可一次成型凿岩机和风镐的钎杆,又能作锻压机用,锻各种规格的标准件或铆钢管径边,本机具有一集成性高的控阀调节系统,利用机体本身作为主油路,因而油路阻力小,重量轻、体积小、功率消耗由原来的18千瓦降为7.5千瓦,操作简便,只操作一手柄,就可控制全机的运转。是矿山开采、坑道、施工、机械加工等单位必要的技术装备。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向局部剖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局部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油压系统原理图。
参照附
图1和2,本实用新型由机架〔1〕、电气系统〔2〕、压气装置〔3〕、压紧装置〔4〕、挤压装置〔5〕、模具〔6〕、油压系统〔7〕等7个部分组成。
机架〔1〕由型钢焊接而成的长方形框架体,最上面是工作台〔16〕,中间有一隔板为台板〔9〕,最下面是底板〔58〕。工作台〔16〕上面有垂直固定的压紧装置〔4〕和横卧的挤压装置〔5〕(见附图2)。工作台与台板〔9〕之间的空腔内装有压气装置〔3〕,台板〔9〕与底板〔58〕之间装有压力油箱〔35〕。
电气系统〔2〕由电动机〔13〕、电控箱〔12〕和联结线〔11〕组成,采用一般按钮起动开关、接触器控制电机启动和停止。
压气装置〔3〕由气泵〔14〕、储气仓〔38〕、安全阀〔37〕、风枪〔36〕、风嘴〔15〕组成。风枪〔36〕用软管接出,悬挂在机架〔1〕外框架上,压气装置〔3〕全部安装在机架〔1〕的台板〔9〕和工作台〔16〕之间的空腔内。
压紧装置〔4〕垂直固定在机架〔1〕的工作台〔16〕上,它由两根立柱〔17〕、〔19〕、上支架〔20〕、可动砧座〔18〕组成,固定在〔17〕顶端的上支架〔20〕上有一压紧油缸〔22〕、压紧活塞〔23〕及压紧活塞杆〔24〕。可动砧座〔18〕两端的轴孔套装在立柱〔17〕、〔19〕上,其中央与压紧活塞杆〔24〕连接,随活塞杆〔24〕而沿立柱〔17〕、〔19〕上下移动。
挤压装置〔5〕横卧在工作台〔16〕平面上,(见附图2〕其安装中心线与压紧装置〔4〕中心线垂直相交,靠平键和紧固件固定在工作台〔16〕上,它由挤压油缸〔39〕、挤压活塞〔40〕和挤压活塞杆〔41〕组成,油缸受压后,通过挤压活塞杆〔41〕带动挤压模具〔42〕前后移动。
模具〔6〕分挤压模具〔42〕和压紧模具〔59〕。压紧模具〔59〕分为上下前后四个部分,为前上压模〔46〕、后上压模〔45〕、前下压模〔47〕、后下压模〔44〕,它们是这样安装的所有前后上压模〔45〕、〔46〕安装在可动砧座〔18〕上,前后下压模〔44〕、〔47〕安装在机架〔1〕的工作台〔16〕上,前压模与后压模之间隔一定的间隙,后压模在力的作用下可向前压模方向移动靠拢。
挤压模具固定在挤压活塞杆〔41〕的一端,其前端内表面形状与工件倒角一致,加工钎杆的挤压模具〔42〕其前端中间还有一扩孔针〔43〕,作为加工钎杆时保持并扩大钎杆头部中心孔之用。
油压系统〔7〕是本机的核心部分,它由压力油箱〔35〕、油泵〔10〕、控阀调节装置〔32〕及与之相联的操作手柄〔28〕、限压阀〔30〕、手动截止阀〔31〕等组成。控阀调节装置〔32〕安装在本锻钎机机架〔1〕的右边,由附图3可知,它由手动换向阀〔51〕、溢流阀〔49〕、安全阀〔50〕、二组顺序阀〔54〕、〔56〕及与之并联的二个单向阀〔55〕、〔57〕组合而成,用油管〔8〕、〔21〕、〔25〕、〔26〕、〔27〕、〔33〕、〔34〕将这些阀门联结起来,并根据工作要求调节好各阀门的启闭压力值,只要操作手动换向阀〔51〕,本系统就按预定的程序和顺序工作。本油压系统的油管〔26〕、〔27〕、〔32〕装在机架〔1〕的中部框内,在立柱〔17〕、〔19〕上钻中心孔,在支架〔20〕上钻孔,这些孔就利用作为本机的油管〔21〕、〔25〕,这是本机的一个大特点。在操纵本机时,当手动截止阀〔31〕开启时,压紧装置〔4〕与挤压装置〔5〕按程序同时工作,这时适于加工钎杆及其他工件坯料和铆边,当手动截止阀〔31〕关闭时,只能压紧装置〔4〕单独工作,这时可作锻压机用锻打工件。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压系统原理图。前面已介绍,不赘述。图中所示的油管〔21〕、〔25〕系为在两根立柱〔17〕、〔19〕中的钻孔及在上支架〔20〕的钻孔。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在加工凿岩机钎杆时,其动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先将钎杆〔48〕按要求切齐,将其端部加热到一定温度,其加热长度180毫米,启动电机〔13〕,使油泵〔10〕、压气装置〔3〕工作,把加热后的钎杆〔48〕平放在压紧模具〔59〕中,钎杆〔48〕端面与前上下压模〔46〕、〔47〕平齐,往后拉操作手柄〔28〕至工作位置Ⅱ,这时压紧装置〔6〕下行压紧钎杆〔48〕。经控阀调节装置〔32〕调节控制,使挤压装置〔5〕工作,完成钎杆〔48〕的扩孔、倒角、筑台等工序。然后将操作手柄〔28〕往前推到位置Ⅲ,压紧装置〔6〕上行,挤压装置〔5〕后移至原位。关闭手动截止阀〔31〕,断开了挤压装置〔5〕前移压力通路,取出钎杆〔48〕,这时趁热再把钎杆〔48〕尾部置于压模〔59〕内,来回推拉操作手柄由Ⅱ到Ⅲ位置,使压紧装置〔4〕上下移动,修正钎杆,完成成型加工。
进行这一步操作时,其油压系统工作情况如下当操作手柄〔28〕往后拉至工作位置Ⅱ时,压力油经油管〔21〕进入压紧油缸〔22〕,使压紧活塞〔23〕带动压紧活塞杆〔24〕及可动砧座〔18〕,前后上压模〔45〕、〔46〕等下行,压紧钎杆〔48〕,并通过限压阀〔30〕保持油压,使钎杆〔48〕不至松动。与此同时,经控阀调节装置〔32〕调节,压力油经油管〔26〕进入挤压油缸〔39〕,使挤压活塞〔40〕带动活塞杆〔41〕及装在其上的挤压模具〔42〕,并通过扩孔针〔43〕等与压紧模具〔59〕配合,完成钎杆〔48〕尾端的扩孔、倒角、筑台锥工序。
把操作手柄〔28〕推至位置Ⅲ,压力油经控阀调节装置〔32〕调节,经油管〔26〕进入挤压油缸〔39〕,挤压活塞〔40〕受力后带动挤压活塞杆〔41〕及装在其上的挤压模具〔42〕后移,退回原位后,经控阀装置〔32〕调节,压力油经油管〔25〕使压紧装置〔4〕上行,退回原位,即可取出钎杆〔48〕。
再关闭手动截止阀〔31〕,停止向挤压油缸〔39〕前移供压,确保锻压程序,消除误动作。然后来回板动操作手柄〔28〕(Ⅰ→←Ⅲ)使压紧装置〔4〕上下行走,将放在固定压模〔59〕内的钎杆〔48〕的钎尾锻压修正。
钎杆锻压修正后,将操作手柄〔28〕推至零部〔Ⅱ位〕把钎杆〔48〕中心孔对准风嘴〔15〕并揿下开关,风嘴〔15〕与压气装置〔3〕接通,压气从钎杆〔48〕的中心孔冲出,验证钎杆〔48〕中心孔有无堵塞,是否符合要求。
按上述方法循环,完成一批量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加工凿岩机钎杆钎头、风镐钎头、钎尾、铆φ50mm以下钢管径边和作压力机使用锻压零件坯料时,可根据加工件形状更换相应模具〔6〕,用挤压或锻压,均用上述方法可分别使用挤压装置〔5〕或压紧装置〔4〕,也可同时使用两种装置配合完成加工任务。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程序动作原理如下采用集中控制,利用调节各个阀门的压力差来完成各道工序。启动电机〔13〕、油泵〔10〕供油,已知控阀装置〔32〕内有溢流阀〔49〕为工作压力阀和安全压力阀〔50〕及手动换向阀〔51〕。
控制工作程序的有两组顺序阀组〔54〕、〔56〕,一组用来控制工作时的程序动作,一组用来控制退回工作时的程序动作。压力表〔29〕用来指示、择定压力,当油压稳定后即关闭旋塞〔52〕,以免损坏压力表〔29〕。为了适应锻打和多用,在挤压油油路上装有一组手动截止阀〔31〕,作关闭挤压油路用,以便于压紧装置〔4〕上下行走进行锻打。为了保证退回工作时,压紧装置能压紧钎杆〔48〕,必须保证压紧油缸〔22〕内有一定压力,为此设计了一组限压阀〔30〕,安装在压紧油缸〔22〕、油管〔21〕上,用来控制突然换向时单向带入的余油,至使压紧装置〔4〕上行,松动被压紧的工件。
加工钎尾时的筑台堆、扩孔、倒角工作程序手动换向阀〔51〕的操作手柄〔28〕向后拉至工作位置Ⅰ,接通油路〔21〕,顶开单向阀〔53〕,压力油进入压紧油缸〔22〕,推动压紧装置〔4〕下行,压紧工件。当油压达2~3.5MPa时,顺序阀〔56〕打开,压力油进入挤压油缸〔41〕,当油压达7.8MPa时,工作溢流阀〔49〕溢流,这时程序完毕,操作手柄〔28〕应退回工作位置推至Ⅲ。这时的回油程序如下压紧活塞〔23〕下行,压力油通过单向阀〔55〕、手动换向阀〔51〕,然后流入油箱〔35〕。
当挤压油缸〔39〕的活塞〔40〕前移时,压力油通过油管〔27〕、手动换向阀〔51〕流回油箱〔35〕。
退回工作程序操作手柄〔28〕往前推至退回工作位置Ⅲ,压力油通过油管〔26〕进入挤压油缸〔41〕。因单向阀〔55〕在关闭前有少量压力油进入压紧油缸〔22〕下端,单向阀〔55〕受压完全关闭后,压力油即终止进入压紧油缸〔22〕,因受限压阀〔30〕制约,压紧油缸〔22〕仍保持一定压力,压紧工件。挤压活塞〔40〕后移,当油压升至5.8~7MPa时,挤压模具〔42〕已全部退出工件后,此时,顺序阀〔54〕被冲开,限压阀〔30〕随压紧活塞〔23〕上行而被打开。当油压达7.8MPa时,溢流阀〔49〕溢流,此时将手动换向阀退回到零位Ⅱ,压力油经手动换向阀〔51〕流回油箱〔35〕,油压为零。
退回工作程序时的回油挤压活塞〔40〕后移,单向阀〔57〕被冲开,压力油经截止阀〔31〕进入手动换向阀〔51〕流入油箱〔35〕。
当挤压油缸〔39〕的活塞〔40〕后端压力油回流完毕后,挤压活塞〔40〕前端油压达5.8~7MPa时,压紧活塞〔23〕上端回油,打开限压阀〔30〕,进入换向阀〔57〕流入油箱〔35〕。当油压上升到7.8MPa时压紧油缸〔22〕回油完毕。
单独用于锻打时的工作程序关闭手动截止阀〔31〕,这时切断了挤压油缸〔39〕前移时的供油。手动换向阀〔51〕的手柄〔28〕拉至工作位置(Ⅰ),接通油路〔21〕单向阀〔53〕被打开,压力油进入压紧油缸〔22〕,推动压紧装置〔4〕下行。当压力达7.8MPa时,第一次锻压完毕,此时应把手动换向阀〔51〕的操作手柄〔28〕向前推至工作位置(Ⅲ),接通油路〔25〕,油压达5.8~7MPa时,顺序阀〔54〕开启,压力油进入压紧油缸〔22〕的下端,压紧装置〔4〕上行。来回搬动手柄〔28〕,可作往复锻压。
这时的回油过程如下压紧活塞〔22〕下行,压力油打开单向阀〔55〕,经油管〔25〕、手动换向阀〔51〕流回油箱〔35〕。压紧活塞〔22〕上行时,压力油打开限压阀〔30〕,通过手动换向阀〔51〕流回油箱〔35〕。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多用锻钎机,它由机架[1]、电气系统[2]、压气装置[3]、压紧装置[4]、挤压装置[5]、模具[6]、油压系统[7]组成,其特征在于其油压系统[7]由压力油箱[35]、油泵[10]、控阀调节装置[32]及与之相联的操纵手柄[28]、限压阀[30]、手动截止阀[31]组成,控阀调节装置[32]安装在本锻钎机机架[1]的右边,它由手动换向阀[51],溢流阀[49]、安全阀[50]、二组顺序阀[54]、[56]及与之并联的二个单向阀[55]、[57]组合而成,用油管[8]、[21]、[25]、[26]、[27]、[33]、[34]将这些阀联结起来,根据要求调节好各阀门的启闭压力值,操作手动换向阀[51],油压系统就具有预定的程序和顺序,油压系统[7]的油管[26]、[27]、[32]装在机架[1]的中部框内,在立柱[17]、[19]上钻中心孔,在支架[20]上钻孔,这些孔就是本机的油管[21]、[25],压气装置[3]全部安装在机架[1]的台板[9]和工作台[16]之间的空框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液压多用锻钎机,它有一由型钢焊接而成的长方形框体机架,机架上方是工作台,台上有垂直固定的压紧装置和横卧的挤压装置,机架的框体由台板和底板分为两格,其内分别装有压力油箱和压气装置,此外还有配套的电气系统及模具,它配备有巧妙的油压系统,其液压动作程序化和顺序化,具有锻钎机和锻压机两种功能,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是煤矿、冶金、铁路、军工等生产单位必备的机械。
文档编号B21J9/12GK2122017SQ9121228
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2日
发明者黄力人, 刘庆逊, 李平, 胡宗清, 彭如意, 李时清, 傅军甫 申请人:湖南省辰溪煤矿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