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8166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属于轮管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
现有的轮管机其三个辊轮排列成金字塔形的上,左右位置,都是单独驱动,辊压时管的内环外环园周角速度差异大,使用速度也有差异,但辊轮为恒速不能随意调正,以致上方辊轮不能配合内环圆周及复负荷变动率,而发生间动性或顿挫现象,不能制成曲变圆滑的金属园环体,易使链槽破损,而且万向接头承受较大转矩,电机因超负荷而生故障。
另外,三只辊轮上的模具均将被加工物一半表面积包覆,而另一半部有充分空间可以变形,当被加工物的管壁厚度,均匀性,材质,异型料的正确性,有缝管的焊接性能均各不同,而同一厂家生产的被加工物,其扩管率公差,水平、垂直方向正确性,管材表面相糙度的均匀性,外经公差也非全同,因而会产生歪偏变形或挫曲,尤其是薄管件歪斜最严重,需要操作人员在一侧注意,加以扶正,对于薄件的辊轧,小件的弯曲实难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同侧驱动简易轮管机,它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用一变速电机同时驱动第一、第二对辊轮组的下方辊轮使管件的内外环角速度设有差异,上下方辊轮可以全面包覆被加工物加工部位的外表面,可避免发生变形或挫曲,改用垂直作业方式、占用空间小,扩大了加工物的尺寸范围,另外使辊轮轴两端支承于头尾机座之间,重而厚的管件使辊轮不会发生应变,保证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轮管机由主机座1进料机构2,导杆装置3等组成,主机座1包括头座11和尾座12,其间架设6个辊轮161-166和相应的辊轮轴15,各辊轮161-166以下对称方式配对成三组辊压模具组,其中下方辊轮162、164,利用辊轮轴15两端分别架设于头座11,尾座12的两个固定块14D、14E之间,定位及校准辊压模具组中的上方辊轮161、163由辊轮轴15两端分别架设于头座11,尾座12的滑块14A、14B之间;成型辊压模具组中的上下方辊轮165、166由其辊轮轴15架设于连体滑块14C之间;该滑块14C具有螺杆升降装置13C,
进料机构工具有一可沿副机座(21)作线性运动的推进器20,其上半部有一推进平台22,本体内部有螺母220,纵长螺杆23装于副机座21上,与螺母2A相配合,电机28与齿轮26、27相配合,在副机座21尾端设置一导杆装置3,该装置有一油压缸32,其纵长导杆31一端固定于油压缸32的活塞杆33上,另一端穿平台20的通孔24后,延伸进入被加工物4内部。辊轮轴15有链槽1502和平键1501,与主动辊轮164相接,轴上有套筒轴承15A、15B枢装于固定块14D上下轴孔144内,辊轮轴15延伸于固定块15D外,而与传动机构17的第一传动轴170相接,该轴170由轴承座181支承,由联轴器82与变速电机19的电机轴191连接,传动轴170由链条机构171驱动第二传动轴172,该轴支持第二辊轮162。螺杆升降装置13B下端130为园形突缘盘,由帽盖131内凹穴131容纳,用螺钉133通过四角隔的通孔132锁固于滑块,14B顶面,辊轮轴15后端有一凹槽1503,其位置相当于固定块14D紧邻后面处,固定块14D以蝶形螺丝72B将固定装置7B锁固于固定块140背面,该固定装置7B有大于半园的凹孔712B,用蝶形螺丝72B锁固于长形孔711B上方,使凹孔712B卡止于环形凹沟1503内。辊轮轴15可采用2半园弧形扣环71、72该扣环以饺链711、721配合,螺杆74锁固于滑块背面,扣环71、72内周面有凸环肋710、720可扣合于辊轮轴15的环形凹沟1503内。辊轮轴51可用插卡7A插入固定块14D前端或后端的长形孔71A内,使插卡7A底部凹部弧形部70A插合于环形凹槽1503内。辊轮161-166可装在尾座12外侧,其进料机构2和导杆装置3也相应地向外挪移。在副机座21上设有输送带80,有多组L型支架81、82对称设于副机座21两侧,输送轮83枢装于L型支架81、82之间。


图1简易轮管机立体图(第一实施例)图2轮管机纵向剖视图图3辊轮的立体分解图图3A升降螺杆的放大剖视图图3B辊轮定位装置放大图图3C定位装置保持定位使用状态的正视图图3D定位装置脱离定位,非使用状态时正视图图4轮管机组合的部份剖视图图5定位装置立体图(第二实施例)图6定位装置立体图(第三实施例)图7辊轮的剖视图(第二实施例)图8轮管机立体图(第二实施例)图9图8的正视图
图10轮管机纵向剖视图(第三实施例)
图11轮管机纵向剖视图(第三、第四实施例)兹结合附图对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的结构详细叙述由
图1和图2,轮管机包括主机座1,进料机构2和导杆装置3,主机座1上架设6个辊轮161、162、163、164、165、166以及相应的辊轮轴15,各辊轮161-166上下互相对称配对成三组辊压模具组,各组辊压模具组中的上方辊轮均可与其下方辊轮相互配合,而且与被加工物4的外周表面置密接触,并予以全面包覆(参见图4),各辊轮161-166与其辊轮轴15可以相互分离以便配合被工加物4的尺寸,而且各辊轮轴15均可由主机座1上的滑块14A-14C或固定块14D-14E上抽出,以便更换适用的辊轮161-166;以被加工物4馈进路径来说,第一对辊压模具组161、162是一定位辊压模具组,使被加工物4保持为一稳定的馈进路径;第2对辊压模具组163、164具有使被加工物保持定位及校准的功能,也是一校准辊压模具组;第三对辊压模具组165和166具有将被加工物4辊弯成型的功能,所以是一个成型辊压模具组定位和校准辊压模具组中的下方辊轮162,164利用辊轮轴15两端,被分别架设于头座11尾座12的两个固定块14D、14E之间,可以保持于固定位置上,且不能调正其垂直位置,但两下方辊轮162、164可以由变速电机1经由传动机构17所驱动而作同向等速的转动,成为带动被加工物4稳定馈进的主动辊轮。
定位和校准辊压模具组中的上方辊轮161、163利用辊轮轴15两端,分别架设于头座11,尾座12的两个滑块14A、14B之间,利用机座上的螺杆升降装置13A、13B可调正滑块14A、14B的垂直位置(也可利用自动螺杆升降装置或非螺杆升降装置来实现),也就是调正上方辊轮161,163高度,使它与下方辊轮162、164之间距正好与被加工物4的外径配合,而能相对夹紧被加工物4。
上下方辊轮165、166利用其辊轮轴15,架设于连体滑块14C之间,该连体滑块14C可由螺杆升降装置13C使辊轮165、166同步升降,调正其高度,当高度愈高时,被加工物被辊弯的曲率也愈大,反之高度愈低,曲率也愈小;而且上下方辊轮165、165可以呈倾斜状态设置,也就是分别位于与该被辊弯中呈园弧状的被加工物4的切线方向垂直的位置上。其中辊轮161、163以及165、166均为不具有动力的从动辊轮。
由图3、4,辊轮轴15有链槽1502和平键1501与主动辊轮164相接,轴上有套筒轴承15A、15B枢装于固定块14D的上下轴孔144内,该辊轮轴15与延伸干固定块14D外,而与传动机构17中的第一传轴轴170相互联接,该传动轴170由轴承座181支承,并由联轴器182与变速电机19的电机轴191连接,传动轴170由链条传动机构171驱动第二传动轴172同步转动,该第二传动轴172用来支持第二辊轮162相互联接。当变速电机19启动旋转时,经由第一第2传动轴170、172带动,分别支持2只主动辊轮162、164的辊轮轴15同步转动。
由图3A、4,螺杆升降装置13B的下端130为园形突缘盘,是由帽盖131的内凹穴135所容纳,使帽盖131用螺钉133通过四角隅的通孔132锁固于滑块14B顶面,使螺杆升降装置13B旋转时,可在凹穴135内转动,而达到调正滑块14B以及设于其间的从动辊轮模具163的垂直位置,其余螺杆升降装置的原理相同,不复述。
由图3B、3C、3D,各辊轮轴15与固定块滑块14A-14E相枢接的结构也可以是松配合的抽出式结合方式。
进料机构2在进行辊弯作业时,可同步推动被加工物4,使它保持一个更为稳定的馈进速度及路径。该机构有一可沿副机座21作线性往复运动的推进器20,其上半部是一可供置放,推进被加工物4的推进平台22,而本体内部有螺母220,纵长导螺杆23轴装于副机座21上,并与螺母220啮合;电机28和减速齿轮组26、27组成一驱动源。当电机28启动旋转时,通过齿轮26、27和导螺杆23,使推进器20直线运动,推动被加工物4向辊压模具组161-166馈进。进料机构2与主动辊轮162、164共同驱动被加工物4馈进,也可以分别驱动被加工物4馈进。
在副机座21尾端又设置一导杆装置3,可使成型异形被加工管件品质提升,该装置3有一油压缸32,纵长导杆31一端固定于油压缸32的活塞杆33上,另一端穿过平台20的通孔24后延伸进入被加工物4内部,以使调正被加工物4的馈进方向,伸入的长度可由活塞杆23推动而进行调正,原则上导杆31是在上辊轮161与下辊轮162之间较为适宜。
辊轮轴15后端一沟,其位置相当于固定块14D的紧邻后面处,固定块14D后面以蝶形螺丝72B将辊轮轴15固定装置7B锁固于固定块14D背面,该固定装置7B有一大于半园的凹孔712B,其板面用2个蝶形螺丝72B,锁固在长形孔711B的上方(图3B、C)使凹孔712B卡止于辊轮轴15的环形凹沟1503内。当欲松脱定位抽出辊轮轴15时,只要先松开蝶形螺丝72B,将固定装置7B往上推移,使螺丝72B抵住长形孔711B底部(图3D),于是凹孔712B脱离环形凹沟1503的卡制,就可抽出辊轮轴15。
由图5,辊轮轴15抽出式定位装置,可以采用2个半园弧形扣环71、72扣环以铰链711、721配合螺杆74锁固在滑块背面,使两扣环71、72的内周面的凸环肋710、720正好可以扣合在辊轮轴15的环形凹沟1503内,再用螺丝73或其他扣件,扣住扣环71、72的自由端712、722,因此欲抽出辊轮轴时只要松开螺杆73就可把扣环71、72打开,以便抽出辊轮轴15。由图6,辊轮轴15的抽出式定位装置也可采用插卡7A方式,该插卡7A直接插合于固定块14D前端或后端的长形孔71A内,使插卡7A底部的凹弧形部70A可插合在辊轮轴15的环形凹槽1503内,可以控制辊轮轴15的位移;抽出插卡7A,就可以抽出辊轮轴15。
由图7,辊轮161-166也可以装在尾座12的外侧,同时其进料机构2和导杆装置3也相应地往外挪移(图中未表示),其优点在于进料,取料均较方便,但只适用于薄管或较薄异型材料等经载金属加工物的辊弯加工作业,使辊轮及辊轮轴不致发生严重应变。
由图8、9,第二实施例中取消3
图1-7中的进料机构2,导杆装置3,只由2个主动辊轮162、164带动被加工物4馈进、进行辊弯加工;又在副机座21上另外装设输送带80而取消推进平台22;该输送带80有多个组L型支架81、82对称设于副机座21两侧,自由转动的输送轮83枢装于L型支架81、82之间;被加工物4可以放置于输送轮83上方进行输送,该输送带80也得为一各模组化的输送辊轮组。
另外在辊轮165、166前方安装一组高周波线圈及其冷却水喷咀60,高周波线圈60的中心设置于成型辊压模具组的上辊轮165和下辊轮166之间,使被加工物4经高周波线圈60预先加热后,再由辊轮165和166可以辊弯,再往上缓慢成型成为一环状产品。

图10,第三实施例是同侧驱动筒式轮管机,它取消了
图1-图7中的第一对辊压模具组161、162适用于经载金属加工物的辊弯加工,具有良好功效。

图11,第4实施例取消
图10中的上方辊轮165,仍保留其下方辊轮166,对于较厚的金属管不易辊弯,常产生歪偏,变形,挫曲现象的被加工物极为适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具有下列优点。
1、辊弯作业时,只使用第一、第二对辊压模具组中保持于定位的下方辊轮162、164作为驱动被加工物馈进的主动辊轮,其余辊轮161、163、165、16均为从动辊轮,且辊轮162、164保持同步等速转动,使被加工物,特别是金属薄异型料,圆管扁管方管辊弯时其内环,外环的角速度不需控制可以保持恒定,所以被加工物不会有挫曲的毛病发生。
2、主动辊轮102、164均保持定位,固定不动,只要使用链条或齿轮,就可同步转动,不必采用下向接头等构件,使结构简化,成本降低,维修制造均简化。
3、被加工物进入主机座内的加工部位及其前后相关部位的长度范围内均由辊压模具组予以包覆下进行加工所以被加工物不会发生偏斜挫曲(即成品欠缺水平性)4、采用垂直作业方式,机组占用空间较小,使被加工物的园径尺寸范围扩大,操作简易。
5、加工速度快,耗材少,被加工物尺寸精确,品质均匀可大量生产。
6、辊轮轴两端支承于头座,尾座之间,可以承受较大的应力,在加工重而厚的管件时辊轮不会发生应变,可保证成品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其特征在于轮管机由主机座(1)进料机构(2),导杆装置(3)等组成,主机座(1)包括头座(11)和尾座(12),其间架设(6)个辊轮(161-166)和相应的辊轮轴(15),各辊轮(161-166)以下对称方式配对成三组辊压模具组,其中下方辊轮(162)、(164),利用辊轮轴(15)两端分别架设于头座(11),尾座(12)的两个固定块(14D)、(14E)之间,定位及校准辊压模具组中的上方辊轮(161)、(163)由辊轮轴(15)两端分别架设于头座(11),尾座(12)的滑块(14A)、(14B)之间;成型辊压模具组中的上下方辊轮(165)、(166)由其辊轮轴(15)架设于连体滑块(14C)之间;该滑块(14C)具有螺杆升降装置(13C),进料机构工具有一可沿副机座(21)作线性运动的推进器(20),其上半部有一推进平台(22),本体内部有螺母(220),纵长螺杆(23)装于副机座(21)上,与螺母(2A)相配合,电机(28)与齿轮(26)、(27)相配合,在副机座(21)尾端设置一导杆装置(3),该装置有一油压缸(32),其纵长导杆(31)一端固定于油压缸(32)的活塞杆(33)上,另一端穿平台(20)的通孔(24)后,延伸进入被加工物(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管机,其特征在于辊轮轴(15)有链槽(1502)和平键(1501),与主动辊轮(164)相接,轴上有套筒轴承(15A)、(15B)枢装于固定块(14D)上下轴孔(144)内,辊轮轴(15)延伸于固定块(15D)外,而与传动机构(17)的第一传动轴(170)相接,该轴(170)由轴承座(181)支承,由联轴器(182)与变速电机(19)的电机轴(191)连接,传动轴(170)由链条机构(171)驱动第二传动轴(172),该轴支持第二辊轮(1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管机,其特征在于螺杆升降装置(13B)下端(130)为园形突缘盘,由帽盖(131)内凹穴(131)容纳,用螺钉(133)通过四角隔的通孔(132)锁固于滑块,(14B)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管机,其特征在于辊轮轴(15)后端有一凹槽(1503),其位置相当于固定块(14D)紧邻后面处,固定块(14D)以蝶形螺丝(72B)将固定装置(7B)锁固于固定块(140)背面,该固定装置(7B)有大于半园的凹孔(712B),用蝶形螺丝(72B)锁固于长形孔(711B)上方,使凹孔(712B)卡止于环形凹沟(150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管机,其特征在于辊轮轴(15)可采用半园弧形扣环(71)、(72)该扣环以饺链(711)、(72)配合,螺杆(74)锁固于滑块背面,扣环(71)、(72)内周面有凸环肋(710)、(720)可扣合于辊轮轴(15)的环形凹沟(150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管机,其特征在于辊轮轴(51)可用插卡(7A)插入固定块(14D)前端或后端的长形孔(71A)内,使插卡(7A)底部凹部弧形部(70A)插合于环形凹槽(150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管机,其特征在于辊轮(161)-(166)可装在尾座(12)外侧,其进料机构(2)和导杆装置(3)也相应地向外挪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管机,其特征在于在副机座(21)上设有输送带(80),有多组L型支架(81)、(82)对称设于副机座(21)两侧,输送轮(83)枢装于L型支架(81)、(82)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同侧驱动式简易轮管机,主机座的头座尾座之间架设辊轮,和相应的辊轮轴,组成三组辊压模具组其上、下方辊轮与被加工物外周表面紧密包覆,各定位辊压模具组的下方辊轮保持于固定位置,由变速电机,传动机物带动,各定位模具组的上方辊轮, 由升降装置调整其垂直位置,另有进料机构和导杆装置,本轮管机使被加工物的内环,外环角速度恒定不变,可避免发生挫曲毛病,操作简易,显著提高成品精度、质量,且占有空间较小,可降低其成本。
文档编号B21D9/00GK2265260SQ9521631
公开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17日
发明者吴泗沧 申请人:陈渊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