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97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一种轧机,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轧制线材和棒材的诸如四辊、三辊、和二辊轧机。本发明亦涉及一种轧机的轧辊定位调节装置。
用轧机轧制棒材或线材时,通过调节轧制压下量能够轧制一定范围内规格不同的钢材,但超出该范围时,轧机就得换辊以使轧辊有尺寸合适的孔型。
在一个小批量生产不同规格的棒材或线材的钢厂里,频繁的换辊是不可避免的,而这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和时间。
例如,如

图18所示,我们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出版物》上申请专利的四辊轧机,No.275906/H7(1995),(现有技术Ⅰ)有五个箱体;即,一个中间箱101,上部和下部箱102和103,和一对左右从动轧辊支承座104和105。每个包括一对垂直轧辊1与1中的一个的两个轧辊套件R1和每个包括一对水平轧辊2与2中的一个的两个轧辊套件R2安装在五个箱体中,且能够调节每对轧辊的间距。
现有技术Ⅰ的四辊轧机换辊时,拆掉与紧固杆106螺纹啮合的油压操纵螺母107,从中间箱101上拆下箱102-105,并且从箱102-105中抽出轧辊套件R1和R2,如图18所示。然后,对于轧辊套件R1,如图19所示,拆掉齿轮联接装置111,半个偏心衬套112,衬套顶盘113,锁定螺母114,轴承115,另一半偏心衬套116,锥形轴套117和主动辊118。对于轧辊套件R2几乎一样,尽管它们的零件少一些。
上述四个轧辊套件的工作需花费两个人,8个小时,即16个工时。这样,换辊越频繁,减产越多。
另外,为了重装轧辊套件,几乎要逆向重复上述所有的步骤,这又消耗大量的工时。尤其是偏心衬套使重装和调整工作复杂化。一旦把它们从箱体中完全拆除,就得从头调节轧制压下量;即,从每个轧辊套件的调零开始。
由于同样的原因,对于三辊或两辊轧机也一样,尽管程度不同,拆卸和重装工作要花费大量的工时。
另外,在《日本实用新型出版物》上公布了的No.10423/H 8(1996),(现有技术Ⅱ),是一种在每个轧辊和轧辊箱间插入一个或几个垫片(用来调节厚度的薄片),来调节轧辊定位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先得凭个人估计来组装轧机,测量定位滑移,拆卸轧机,换垫片,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消除滑移。
此外,公布于《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上的No.16243/H4(1992),(现有技术Ⅲ),如图20所示,两个箱212安装在偏心轴206上,一个箱212在轧辊203的一边;另一个箱,在另一边。一根销子218,平行于偏心轴206,插入每个箱212中,并且每个销子218的一端顶在轧辊箱202上。一根操作轴222插入每个箱212中,使操作轴222与销子218呈直角并且操作轴222顶部的一个偏心凸起与销子218上的凹槽相啮合。通过旋转两个操作轴222,推和拉销子218,使两个箱212平行于偏心轴206移动,进而使轧辊203与轧制线对准。
对于上述现有技术Ⅱ,不得不重复拆卸,测量,然后重装数次,这样非常费力和费时。
对于上述现有技术Ⅲ,轧辊203两侧的操作轴222不仅需要同时操作,而且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即,操作一根轴去拉它的销子,同时操作另一根轴去推它的销子,这样非常麻烦。还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在销子218与轧辊箱202的任一边之间有一个很小的缝隙,立刻就会产生滑移。
而且,无须赘述,除非所有的两个辊、或三个辊、或四个辊都完全与轧制线对准了,否则轧出的棒材或线材的断面就是不规则的圆,尺寸精度也无法保证。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轧机,换辊简单、迅速,轧制压下量调节简单、易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易、精确地调节圆形孔型的多个轧辊的定位的装置。
而且,尽管我们已经申请了一种分体式轧辊箱轧机专利,其中轧辊套件安装在两个轧辊箱部件之间,但为了减少拆卸和重装轧辊套件所需要的工时,使换辊简单,并且显著提高产量,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轧辊定位调节装置,当分体式轧辊箱拆开时,它可防止轧辊错位,从而使轧辊定位调节更简单、易行、迅速。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轧辊套件的轧机,并提供了一个偏心衬套式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以调节轧辊套件的轧制压下量,还提供了一个轧辊定位调节装置,它们全都安装在轧辊箱上。轧辊箱分为可自由拆卸和组装的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第一轧辊箱部件的结合面上有半圆形的轴承座部件,而第二轧辊箱部件的结合面上也有半圆形的轴承座部件。轧辊套件的轴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之间,在偏心衬套内旋转,偏心衬套安装在由半圆形轴承座部件组成的轴承座内。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有一个整个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的驱动机构。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或几个轧辊套件是主动轧辊套件,并且主动轧辊套件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偏心衬套制作成下述形式,每个衬套由第一和第二半圆形衬套部件组成,第一半圆形衬套部件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的半圆形轴承座部件内,而第二半圆形衬套部件安装在第二轧辊箱部件的半圆形轴承座部件内。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如本发明的第三个特点所述的一个或几个主动轧辊套件的轴在轴承内转动,轴承安在同心轴套内,而同心轴套安在由第一和第二半圆形衬套部件组成的偏心衬套中。
按照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轧辊定位调节装置由调节机构和联接装置构成,联接装置联接轧辊套件的轴端与调节机构的调节杆。每个调节机构还包括(ⅰ)一个安装在轧辊箱上,具有内螺纹的外螺母,(ⅱ)一个具有内和外螺纹的中间螺母,其外螺纹与外螺母的内螺纹啮合,它可从外面转动,(ⅲ)一个具有外螺纹的调节杆,其外螺纹与中间螺母的内螺纹相啮合。由外螺母的内螺纹和中间螺母的外螺纹所构成的第一螺纹副,与由中间螺母的内螺纹和调节杆的外螺纹所构成的第二螺纹副的螺纹反向并且螺距不同。
按照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轧辊定位调节装置的每个调节机构的外螺母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轧辊定位调节装置的联接装置是分体式的,每个联接装置基本上包括第一和第二联接装置部件,并且第二联接装置部件可以自由地从第一联接装置部件上装、卸。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在于,能够容易地将轧辊套件取出,因为当第二轧辊箱部件从第一轧辊箱部件上拆下时,轧辊套件就暴露出来了,并且逆序重复同样的步骤,就能够完成重装工作;因此,拆卸和重装所需的工时减少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在于,当拆下第二轧辊箱部件后,由于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还完整地保留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并且构成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伞齿轮还安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所以轧制压下量的设定值未受影响,调零也就不必要了。仅需微调即可,因此,重装后的重新调节工作很容易就可完成。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在于,当拆下第二轧辊箱部件后,由于第一半圆形衬套部件保留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并且第二半圆形衬套部件随第二轧辊箱部件一起被拆下来,所以拆卸和以后的重装工作很容易就可完成。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在于,只要将每个轧辊套件的同心轴套装入偏心衬套即可完成安装工作。无须将轧辊套件与它们的偏心衬套对准;因此,安装工作所需的工时减少了。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转动中间螺母,调节杆可微量移动,因为第一和第二螺纹副的螺纹反向且螺距不同;因此,可容易地完成轧辊定位对准的调节工作。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在于,只要拆下第二轧辊箱部件和第二联接装置部件,即可取出轧辊套件。另外,当拆下第二轧辊箱部件后,调节机构仍完整地保留在第一轧辊箱部件内,所以,重装时只需微调即可;因此,轧辊定位的校准工作很容易即可进行。
结合附图,通过下列描述,会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图1是本发明的一台四辊式轧机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中标号3所示的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俯视图,轧辊箱中的轧辊套件R1和R2被拆掉了;图3是图1中标号4所示的第二轧辊箱部件4的仰视图;图4是图1所示轧机的侧视分解图;图5是装有轧辊套件R1和R2的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俯视图;图6是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中的轧辊套件R2的局部剖视俯视图;图7是图6中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内的轧辊套件R2的Ⅶ向视图;图8是组装和分解的主动轧辊套件R1的示意图;图9是从动轧辊套件R2组装和分解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的一台轧辊定位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中标号40所示的调节机构的放大的俯视图;图12是图10中标号60所示的联接装置的侧视图;图13是有一分体式轧辊箱的四辊轧机的分解立体图,图10中的轧辊定位调节装置安装在轧辊箱中;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俯视图,其中的轧辊套件R1和R2被拆掉了;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轧辊箱部件4的仰视图;图16是图13中所示的有一分体式轧辊箱的分解侧视图;图17是图13中所示的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俯视图,其中安装了轧辊套件R1和R2;图18是一个传统轧机的垂直局部剖视图;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轧辊套件R1和R2组装和分解的示意图;和图20是一个传统轧辊定位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应用于一台四辊轧机上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在图1-3中,标号3代表第一轧辊箱部件;标号4代表第二轧辊箱部件。这两个轧辊箱部件组成了一个分体式轧辊箱。即,当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联接在一起并用紧固螺栓6紧固后,四个轧辊套件R1和R2就装在了轧辊箱中,且它们能够自由旋转,为轧制作好准备。
更具体地讲,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具有通孔7,在其内部筋板5上还有螺纹孔8,以便紧固螺栓6将第二轧辊箱部件4固定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或者在轧辊箱部件上有通孔以插入紧固螺栓,并在紧固螺栓的两头拧上油压操纵螺母以联接轧辊箱部件。
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的内部筋板5和周边筋板9的顶面形成接合平面。每个被拆分为两个半圆形部件的用于支承四个轧辊套件R1和R2的轴承座位于内部筋板5上的合适位置。
对于通常所知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偏心衬套为整体式轴套,并且安装在轧辊箱上的孔内。但是,本发明中的轧辊套件R1的偏心衬套为分体式衬套,每个衬套沿径向被拆分为两个部件。轧辊套件R2的偏心衬套是整体轴套。
如图2所示,构成轧辊套件R1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分体式偏心衬套的第一衬套部件11,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轴承座部件内。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衬套部件12安装在第二轧辊箱部件4的轴承座部件内。
当每套的第一和第二衬套部件11和12对合后,它们就构成了一个轴套,轴套的孔是偏心的,并且其壁厚沿圆周方向逐渐变化。偏心衬套的第一衬套部件11装入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轴承座部件内,且能够在轴承座部件内旋转。第二衬套部件12也装入第二轧辊箱部件4的轴承座部件内,它能够在轴承座部件内旋转。这样,当第一衬套部件11在轴承座内旋转时,或两个轴承座部件对合时,第二衬套部件12被推着转动;因此,它们起着偏心衬套的作用。所以,当轧辊套件R1的轴在偏心衬套(由第一和第二衬套部件11、12构成)内转动并且带动偏心衬套转动时,轧辊套件R1的轴的中心沿继定轨道运动,使一对主动轧辊1和1之间的空隙增加和减少。这样,就调整了轧制压下量。
如上所述,主动轧辊1和1的轧辊套件R1的偏心衬套组成每个第一衬套部件11和第二衬套部件12,而且这两个衬套部件11和12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有一个不同点,即第一衬套部件11有一个接收转矩的伞齿轮,而第二衬套部件没有,如后所述。
如图6和7所示,每个从动轧辊2的轧辊套件R2的偏心衬套包括两个轴套22,它们安装在从动轧辊2的轴21的两侧,以使轴21在轴套22中偏心旋转。由键23防止轴21和轴套22之间的相对转动。
如图2、6和7所示,轴21一端上的轴套22装入半圆形零件24内,零件24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中,还有一个键25插入轴套22与半圆形零件24的接合部,以防止轴套22与半圆形零件24间的相对转动,并且确定了轴21、轴套22和半圆形零件24的相对位置。一个伞齿轮26安在半圆形零件24上。零件28是半圆形零件24的支座,它固定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
然后,轴套22在由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上的两个部件组成的分体式轴承座内转动,并且也被装入半圆形零件24内,零件24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中。这样,当轴套22作为轴21的一部分随之旋转时,它就起到了一个偏心衬套的作用。
图4表示了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相互分开时的情况。由一个电机31、一根传动轴32、驱动轴33、蜗轮副34等组成的主动轧辊1和1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30,整个安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尽管图4中未示出,从动轧辊2和2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也安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
如图5所示,接收转矩并转动轧辊套件R1和R2的偏心衬套的伞齿轮13和26安在第一衬套部件11和半圆形零件24上。
这样,当电机31旋转时,通过传动轴32、驱动轴33、蜗轮副34和伞齿轮13,电机31带动第一衬套部件11旋转,而衬套部件11推动第二衬套部件12在由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组成的轧辊箱中的轴承座内转动。这样,就调整了一对主动轧辊1和1的轧制压下量。同样,当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中的驱动机构通过伞齿轮26带动半圆形零件24转动时,轴套22就转动。这样,就可调整一对从动轧辊2和2的轧制压下量。
对于轧辊套件R1,如图8所示,位于主动轧辊1两侧的轴承14和15安装在每个轧辊套件R1的轴上,而且轴套16和17分别装在轴承14和15上。两个轴套的内外壁是同心圆并且壁厚均匀。
组装如图5所示的轧机时,将每个轧辊套件R1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内,轴套16和17装在第一衬套部件11内。每个轧辊套件R2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内,轴套22装在轴承座部件内。第二轧辊箱部件4扣合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第二衬套部件12安装在轴套16和17上,轴承座部件安在轴套22上,轧辊套件R1和R2装在它们的位置上。然后,用螺栓和螺母将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要取出轧辊套件,从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拆下第二轧辊箱部件4,第二衬套部件随第二轧辊箱部件4一起拆下,轧辊套件R1和R2就露出来了。当取出轧辊套件R1后,轴套16和17与第一衬套部件11分离,而第一衬套部件11留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当取出轧辊套件R2后,轴21两端的轴套22(偏心衬套)与轧辊箱部件3的轴承座部件分离。
如上所述,组成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电机31、传动轴32、驱动轴33、蜗轮副34、伞齿轮13和第一衬套部件11都安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而不是在第二轧辊箱部件4上。从而,如图4所示,即使拆下第二轧辊箱部件4后,四个轧辊套件R1和R2也不会暴露出来以至滑动,而且仍然保留在偏心衬套内的基本位置上,所以不必要调整每个轧辊套件的调零和四个点间的位置。这样,当重装轧机时,只需微调以弥补轧辊的磨损即可完成轧制压下量的调节。因此,轧制压下量的调节简单易行。
对于从动轧辊2和2的轧辊套件R2,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都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并且由键25限制装有构成驱动机构的伞齿轮26的半圆形零件24和构成偏心衬套的轴套22之间的相对转动和位置移动。所以,与轧辊套件R1一样,轧制压下量的调节简单易行。
图8表示当拆卸轧机时,取出轧辊套件R1的情况。换辊时,只要抽出锥形轴套18就可将轧辊1从轴19上拆下来。因为当换辊时轴承14和15仍然保留在轴套16和17内,所以大大地减少了困难的工作,并显著降低了拆卸和重装所需的工时。
图9表示当拆卸轧机时,取出轧辊套件R2的情况。换辊时,只要拆掉螺栓27,并将轧辊主体2A从凸台部分2B上拆下来,就能卸下轧辊2来了。这样大大地减少了困难的工作,显著降低了拆卸和重装所需的工时。
尽管上述实施例是关于四辊轧机的,但是本发明亦可应用于三辊和二辊轧机上。在这些应用中,本发明也提供了相同的优点,即显著减少拆卸和重装所需的工时,并且能够简单、易行、迅速地调节轧制压下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首先描述应用此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一台轧机。
在图13-15中,标号3代表第一轧辊箱部件;标号4代表第二轧辊箱部件。两个轧辊箱部件组成了一个分体式轧辊箱。即,当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组装在一起并用紧固螺栓6固定好后,四个轧辊套件R1和R2就装在了轧辊箱中,且它们能够自由旋转,为轧制作好准备。
更具体地讲,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具有通孔7,在其内部筋板5上还有螺纹孔8,以便紧固螺栓6将第二轧辊箱部件4固定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或者在轧辊箱部件上有通孔以便插入紧固螺栓,并在紧固螺栓的两头拧上油压操纵螺母以固定轧辊箱部件。
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的内部筋板5和周边筋板9的顶面形成接合平面。每个被拆分为两个半圆形部件的用于支承四个轧辊套件R1和R2的轴承座位于内部筋板5上的合适位置。
对于通常所知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偏心衬套为整体式轴套,并且安装在轧辊箱上的孔内。但是,本发明中的轧辊套件R1的偏心衬套为分体式衬套,每个衬套沿径向被拆分为两个部件。而轧辊套件R2的偏心衬套是整体轴套。
如图14所示,构成轧辊套件R1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分体式偏心衬套的第一衬套部件11,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轴承座部件内。另外,如图15所示,第二衬套部件安装在第二轧辊箱部件4的轴承座部件内。
当每对第一和第二衬套部件11和12对合后,它们就构成了一个轴套,轴套的孔是偏心的,并且其壁厚沿圆周方向逐渐变化。偏心衬套的第一衬套部件11装入第一轧辊箱部件3的轴承座部件内,它能够在轴承座部件内旋转。第二衬套部件12也装入第二轧辊箱部件4的轴承座部件内,它能够在轴承座部件内旋转。这样,当第一衬套部件11在轴承座内旋转时,或两个轴承座部件对合时,第二衬套部件12被推着转动;因此,它们起着偏心衬套的作用。所以,当轧辊套件R1的轴在偏心衬套(由第一和第二衬套部件11,12构成)内转动并且带动偏心衬套转动时,轧辊套件R1的轴的中心沿一轨道运动,使一对主动轧辊1和1之间的间隙增加和减少。这样,就调整了轧制压下量。
如上所述,主动轧辊1和1的轧辊套件R1的偏心衬套组成每个第一衬套部件11和第二衬套部件12,而且这两个衬套部件11和12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有一个不同点,即第一衬套部件11有一个接收转矩的伞齿轮,而第二衬套部件没有,如后所述。
每个从动轧辊2的轧辊套件R2的偏心衬套(未示出)包括两个偏心轴套,它们安装在从动轧辊2的轴的两端,而使轴在偏心轴套中偏心旋转。
如图14所示,轴一端上的偏心轴套安在一个半圆形零件24内,零件24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中,一个键25插入偏心轴套与半圆形零件24的接合处以限制偏心轴套与半圆形零件24间的相对转动,并且固定轴、偏心轴套、以及半圆形零件24之间的相对位置。一个伞齿轮26安在半圆形零件24上。
之后,每个偏心轴套在一个分体式轴承座内转动,分体式轴承座由分别形成于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内的两个部分组成。因此,当每个轴套作为轴的一部分随轴转动时,它就起到了偏心衬套的作用。
图16表示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拆开时的情况。一个由一台电机31、一个传动轴32、驱动轴33、蜗轮副34等构成的主动轧辊1和1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30,整个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从动轧辊2和2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一个驱动机构亦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尽管图16中未示出。
如图17所示,用来接收转矩并转动轧辊套件R1和R2的偏心衬套的伞齿轮13和26分别安装在第一衬套部件11和半圆形零件24上。
这样,当电机31旋转时,通过传动轴32、驱动轴33、蜗轮副34和伞齿轮13,电机31带动第一衬套部件11旋转,衬套部件11推着第二衬套部件12在由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组成的轧辊箱上的轴承座内转动。这样,就调整了一对主动轧辊1和1的轧制压下量。同样,当由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的驱动机构通过伞齿轮26带动半圆形零件24转动时,就转动了偏心轴套22。因此,就调整了一对从动轧辊2和2的轧制压下量。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轧机的特点在于,能够容易地将轧辊套件R1和R2取出,如图16所示,只要将分体式轧辊箱拆分为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3和4,并且还在于容易地在分体式轧辊箱内安装轧辊套件R1和R2,只需将它们安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内,然后将第二轧辊箱部件4安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即可;因此,可以容易地拆卸和重装轧机。
现在参照图10-12描述轧辊定位调节装置。
如图10和11所示,轧辊定位调节装置由一个调节机构40和一个联接装置60构成。
调节机构40包括一个外螺母41、一个中间螺母43,和一个调节杆51。
外螺母41具有内螺纹42,并用螺栓56固定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外螺母41被第二轧辊箱部件4上的半圆形槽罩住,但并不是安在第二轧辊箱部件4上。
中间螺母43具有外螺纹44和内螺纹45,并且它的外端46作成六边形,以在其上装扳手等类似的工具。
中间螺母43拧在外部螺母41内,内螺纹42与外螺纹44构成第一螺纹副47,中间螺母43上拧有一个锁定螺母48。
调节杆51是一根顶端有一个啮合凸缘53的杆52,啮合凸缘53和杆52是一体的,在调节杆51的前部有外螺纹54。另外,杆52被位于外部螺母41内部的滑动键57所限,不能旋转,只能沿其轴向移动。
调节杆51的外螺纹54与中间螺母43的内螺纹45啮合,其外螺纹54与内螺纹45构成第二螺纹副55。
一个锁定螺母49用于消除调节杆51的齿隙。
第一螺纹副47和第二螺纹副55的螺纹方向相反;例如,如果前者为右旋螺纹,那么后者为左旋螺纹。另外,它们的螺纹的齿距也略有不同。
这样,当用工具转动中间螺母43时,中间螺母43在外螺母41内前进,而调节杆51后退;由此所产生的调节杆51的前进值非常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完成定位微调。
如图10-12所示,每个联接装置60基本上包括两个部分,卡住调节杆51的啮合凸缘53的第一结合部分61,和卡住轧辊套件R1的轴端70的第二结合部分64。
第一结合部分61基本上包括内有一个凹槽的基部62和从调节杆51的另一端穿通的法兰63,啮合凸缘53卡在基部62的凹槽底端与法兰部件63之间。
第二结合部分64基本上包括支承轴端70下半部分的第一联接装置部件65和扣住轴端70上半部分的第二联接装置部件66。
在轧辊套件R1的轴端70的圆周方向有一个梯形槽71,而在第一和第二联接装置部件65和66内部的圆周方向有一个梯形凸起67。这样,就防止了轧辊套件R1与第二接合部件64间的轴向和径向滑动。
第二联接装置部件66用螺栓68固定在第一联接装置部件65上,第二联接装置部件66不是安在第二轧辊箱部件4上。另外,第一联接装置部件65通过一根联接杆72连接到偏心衬套的第一衬套部件11上,如前所述。
这样,当第二轧辊箱部件4从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拆下来后,联接装置60保留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因此,只需拆掉螺栓68和第二联接装置部件66,就能从第一轧辊箱部件3内取出轧辊套件R1。
另外,由于调节机构40完整地保留在第一轧辊箱部件3上,定位未受影响,所以重装时一套轧辊套件间的零位调节是不必要的。换辊时只需微调即可;因此,可以容易地调节重装后的定位。
尽管上述实施例涉及四辊轧机,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三辊和二辊轧机。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基本特点的前提下,可用其他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完全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前面描述的限制,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所以所有在意义和范围上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变化都被包含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轧机,包括一个轧辊箱;多个安装在轧辊箱上的轧辊套件;一个偏心衬套式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用来调节轧辊套件的轧制压下量,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安装在轧辊箱上;以及安装在轧辊箱上的一个轧辊定位调节装置,轧辊箱分为可自由拆卸和组装的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在第一轧辊箱部件的接合面上有半圆形轴承座部件,在第二轧辊箱部件的接合面上有半圆形轴承座部件,在偏心衬套内转动的轧辊套件的轴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之间,偏心衬套安装在由半圆形轴承座部件构成的轴承座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整个地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任何一个或几个轧辊套件是主动轧辊套件,主动轧辊套件的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的每个偏心衬套由第一和第二半圆形衬套部件组成,第一半圆形衬套部件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的半圆形轴承座部件内,第二半圆形衬套部件安装在第二轧辊箱部件的半圆形轴承座部件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几个主动轧辊套件的轴在轴承内转动,轴承安装在偏心轴套内,偏心轴套又安装在由第一和第二半圆形衬套部件组成的偏心衬套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轧辊定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又包括(ⅰ)一个安装在轧辊箱上并且具有内螺纹的外螺母,(ⅱ)一个具有内和外螺纹的中间螺母,其外螺纹与外螺母的内螺纹啮合,它可从外面转动,和(ⅲ)一个具有外螺纹的调节杆,其外螺纹与中间螺母的内螺纹啮合,外螺母的内螺纹与中间螺母的外螺纹构成的第一螺纹副和由中间螺母的内螺纹与调节杆的外螺纹构成的第二螺纹副的螺纹反向,并且螺距不同;和用来联接轧辊套件的轴端与调节机构的调节杆的联接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机,其特征在于,每个调节机构的外螺母安装在第一轧辊箱部件上;和联接装置是分体式的,每个联接装置基本上包括第一和第二联接装置部件,第二联接装置部件附着在第一联接装置部件上,并可从第一联接装置部件上自由拆卸。
全文摘要
具有多个轧辊套件的轧机,一个偏心衬套式轧制压下量调节装置,和一个轧辊定位调节装置,全都安装在轧机的轧辊箱上。轧辊箱由可拆卸和组装的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构成,其接合面上有半圆形轴承座部件。轧辊套件的轴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轧辊箱部件之间,在安装于半圆形轴承座部件组成的轴承座内的偏心衬套内转动。轧辊定位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机构和联接装置。每个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外螺母、一个中间螺母和一根调节杆。
文档编号B21B31/18GK1212910SQ9811738
公开日1999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30日
发明者越智重治, 乾章, 渡辺满, 武田了 申请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川崎制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