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741017阅读:来源:国知局
转。
[0122]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安装2组铆合头,以及所述转盘872设置为四方形。所述托板873、所述滑动气缸874、所述小滑轨875和所述铆合治具876位一组,所述转盘872各方设置数量为2组。
[0123]如此完成铆合流程,然后进入镭射机构90进行镭射,之后由下料机构7进行下料流程。
[0124]下料流程:放置产品的治具盒到达脱PIN辅助机构70,阻挡装置700的顶动气缸703向下拉,阻挡轮701被翘起,治具盒停止前进,定位装置730的定位头731弹起对治具盒进行对位。
[0125]搬运机构74的X轴系统75通过X轴气缸750的驱动先到达指定位置,Y轴系统76先平移到第一位置,然后抓取机构78张开气爪782和夹持片784,Z轴系统77下降,气爪782和夹持片784同时合拢,气爪782夹住DC直流接(PIN)头,夹持片784夹住产品,Z轴系统77上升,Y轴系统76和X轴系统75配合把产品送入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Z轴系统77上升时,脱PIN辅助机构70的脱PIN限位块中脱PIN单舌711和脱PIN双舌721向下固定治具盒,可以避免治具盒被带起的问题。这样进行往复循环,实现带线式充电器的自动生产测试和无损搬运。气爪782和夹持片784都安装有防滑胶786可以保护产品和DC直流接(PIN)头,同时可以防滑。
[0126]将完成的产品放入下料皮带3,进行包装。通过所述治具上下机构20把空治具送入治具返回轨道11,把空治具返回到生产线的前段,如上描述完成带线式充电器通电测试、铆合和镭雕的生产流程,解决漏测问题和不良品的分拣,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带线式充电器自动通电测试的品质更稳定。
[0127]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主权项】
1.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包括:机架、上料皮带和下料皮带,所述上料皮带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下料皮带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治具传送轨道,用于载有产品和线材的治具的传输; 治具返回轨道,用于空治具的返回传输; 治具上下机构,用于在传送轨道与返回轨道之间搬运治具; 通电测试机构,用于产品进行通电测试; 不良品抓取机构,用于搬运不良品; 不良品放置盒,用于放置不良品; 铆合机构,用于对产品进行铆合; 镭射机构,用于对产品进行镭射; 下料机构,包括搬运机构和脱PIN辅助机构,用于搬运产品下线^APIN辅助机构,用于协助下料机构抽拔插头; 所述治具传送轨道和所述治具返回轨道均横跨于所述机架,所述治具返回轨道设置于所述治具传送轨道的下方,所述治具上下机构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治具上下机构设置于所述治具传送轨道前端和所述治具返回轨道前端之间,至少一个所述治具上下机构设置于所述治具传送轨道后端和所述治具返回轨道后端之间,所述通电测试机构、所述不良品抓取机构、所述铆合机构、所述镭射机构和所述下料机构均依次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不良品放置盒设置于所述不良品抓取机构下方,且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脱PIN辅助机构设置于所述治具传送轨道后端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上下机构包括升降支撑板,所述升降支撑板设置有升降气缸和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滑轨与滑块连接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连接件设置有升钩气缸和治具托架,所述治具托架设置有治具推动气缸和治具拉动块,所述治具拉动块设置有治具阻挡块,所述升降支撑板和所述治具托架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均设置有缓冲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测试机构包括上架、下架和支撑杆,所述上架设置有DC测试模块和AC测试模块,所述下架设置有治具升降机构和治具阻挡装置,所述上架和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测试托盘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托盘机构设置有固定连接块和连接块,所述测试托盘机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连接块与所述上架连接,所述测试托盘机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测试托盘机构包括托盘手指、固定连接块、气缸、连接块、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抽分别与所述固定连接块和所述气缸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抽分别与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托盘手指连接,所述第三转抽分别与所述托盘手指和所述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所述测试托盘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测试托盘机构对称的设置在所述上架两侧; 所述治具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气缸顶杆、导杆和治具托台,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下架的下方,所述气缸顶杆的活动端与所述治具托台连接,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治具托台,所述治具托台还设置有定位销;所述治具阻挡装置包括顶动气缸、顶动块、气缸升降杆、第一固定连接块、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二固定连接块和阻挡轮,所述顶动气缸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连接块与所述下架连接,所述气缸升降杆与所述顶动块连接,所述顶动块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块通过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阻挡轮与所述顶动块通过所述第五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连接块与所述下架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机构包括铆合头、架体、控制箱和基板,所述铆合头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基板下方,并且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铆合转盘、预压托架和铆合下料手;所述预压托架设置于基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转盘包括旋转电机、转盘、托板、滑动气缸、小滑轨和铆合治具,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下方,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转盘设置有小滑轨,所述小滑轨与所述滑动气缸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气缸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所述铆合治具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下料手包括安装架、滑轨、滑块、电机、连接块、升降气缸、导杆、旋转气缸、产品气缸、治具气缸和连接片,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架体,所述滑轨和所述电机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旋转气缸固定连接,所述导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片固定于所述旋转气缸的旋转轴,所述连接片下方设置有所述产品气缸和所述治具气缸;所述产品气缸伸缩杆设置有夹持片,所述夹持片设置有防滑胶;所述治具气缸设置有卡指,所述卡指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卡指的数量设置有四个;所述旋转气缸设置有缓冲器安装座,所述缓冲器安装座设置有缓冲器,所述连接片设置有限位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搬运机构和脱PIN辅助机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X轴系统、Y轴系统、Z轴系统和抓取机构,所述X轴系统与所述Y轴系统滑动连接,所述Y轴系统与所述Z轴系统滑动连接,所述Z轴系统与所述抓取机构导杆连接,所述抓取结构包括Z轴连接块,所述Z轴连接块设置有脱PIN气缸和夹持气缸,所述脱PIN气缸连接气爪,所述夹持气缸连接夹持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系统包括支撑板,所述Y轴系统包括X轴连接块,所述Z轴系统包括Y轴连接块,所述抓取机构包括Z轴连接块,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X轴气缸和X轴直线导轨,所述X轴气缸与所述X轴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X轴直线导轨与所述X轴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X轴连接块设置有Y轴气缸和Y轴直线导轨,所述Y轴气缸与所述Y轴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Y轴直线导轨与所述Y轴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Y轴连接块还设置有Z轴气缸和Z轴导杆,所述Y轴连接块和所述Z轴导杆滑动连接,所述Z轴导杆的一端与所述Z轴连接块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PIN辅助机构包括托板,所述托板设置有治具阻挡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治具阻挡装置设置有顶动气缸,所述顶动气缸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顶动气缸的活动端设置有顶动块,所述顶动块的一端设置有阻挡轮,所述阻挡轮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活动端设置有定位头;所述托板还设置有单脱PIN限位块和双脱PIN限位块,所述单脱PIN限位块设置有脱PIN单舌,所述双脱PIN限位块设置有脱PIN双舌,所述单脱PIN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两侧,所述双脱PIN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中部;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设置有X轴限位块,每个所述X轴限位块均设置有X轴缓冲器,每个所述X轴连接块一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Y轴限位块,所述Y轴限位块设置有Y轴缓冲器;所述气爪和所述夹持片均设置有防滑胶;所述搬运机构和所述脱PIN辅助机构分别与外部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包括机架、上料皮带和下料皮带,所述上料皮带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下料皮带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后端,还包括有:治具传送轨道,治具返回轨道,治具上下机构、通电测试机构、不良品抓取机构、不良品放置盒、铆合机构、镭射机构、下料机构、脱PIN辅助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带线式充电器自动测试铆合镭雕设备,实现带线式充电器的自动化生产,使带线式充电器通电测试、铆合和镭雕一次性自动完成,解决漏测问题和不良品的分拣,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带线式充电器自动通电测试的品质更稳定。
【IPC分类】B23P23-06, G01R31-00
【公开号】CN204449907
【申请号】CN201420519177
【发明人】李垂猛, 邵继铭, 汪谢
【申请人】东莞市冠佳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0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