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2360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新型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螺旋式榨油机是近年来广泛发展和应用的一种榨油设备,其结构通常包括一个机体,机体上设置有一道横向主轴,主轴上套设有多个榨螺,机体上还设置有榨膛,榨螺放置在榨膛的内部,榨螺的根圆直径自榨油机的进料端至出料端逐渐变大,使得榨螺与榨膛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当料胚从榨油机的进料端进入后,榨螺上的螺旋齿可以将料胚不断向出料端的方向输送,与此同时,由于榨螺和榨膛之间的空间逐渐变小,对料胚的压力逐渐变大,不断地将料胚当中的油脂挤压出料,榨膛由多个榨圈排列组成,榨圈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排列的细缝,从而形成出油槽,被挤压出的油脂顺着出油槽流出,流入榨油机的储油装置当中。目前,为了使得料胚中的油脂被挤压的更加彻底,通常设置多级(如五级、六级等)榨螺,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料胚的残油率仍然较高,此外由于多级压榨延长了压榨流程,导致压榨效率不高、不稳定因素增多。此外,在目前的压榨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向榨油机的进料口输送料胚,效率低下,而采用机械提升料斗上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但是机械提升料斗的体积较大,上料速度也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榨油机,该榨油机结构设计合理,特别是在多级压榨过程中压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能降低油饼中的残油率、出油连续性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榨油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机体、驱动装置和料斗,安装在所述机体上的榨膛和安装在所述榨膛内的螺杆,所述螺杆包括主轴和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榨螺,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螺杆驱动连接,所述榨螺包括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渣端依次设置的一级榨螺、二级榨螺、三级榨螺、四级榨螺和五级榨螺,所述一级榨螺由一级榨螺前部、一级榨螺中部和一级榨螺后部以及拼接在一级榨螺后部上的锥形距圈组成,一级榨螺前部的的根圆直径固定不变,一级榨螺中部以及一级榨螺后部的根圆直径沿着远离进料端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一级榨螺后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大于一级榨螺中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一级榨螺前部的根圆直径保持固定不变,为了料胚提供了长度合适的预压过程,先保证料胚内的空气和水分迅速排出,避免其对接下来的主压过程带来不确定因素,一级榨螺中部的根圆直径先保持较小的增大率,适当地进一步延长预压流程,使得空气后水分被挤压得更完全,并且稍缓慢地增大料胚的出油量,向主压阶段平稳过渡,保持出油的平顺性和连续性,此时料胚的塑性变形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出油量增长率呈降低趋势,因此一级榨螺后部的根圆直径的增大率加大,可以使油脂快速地、大量的被挤压出,高效地完成一级压榨过程。
[0005]优选地,所述二级榨螺由二级榨螺前部、二级榨螺后部以及拼接在二级榨螺后部的锥形距圈组成,所述二级榨螺前部和二级榨螺后部的根圆直径沿着远离进料端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二级榨螺后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大于二级榨螺前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由于二级榨螺前部对料胚挤压产生的塑性变形已经比较大,油脂不易被挤出,因此二级榨螺后部的根圆直径的变化率较大时,一方面可以对料胚形成快速增大的挤压力,使得油脂迅速、大量地被压出,提高压榨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料胚保持连续地、不断增强的高压压力,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地防止二级榨螺前部挤出的油脂回吸,降低油饼残油率。
[0006]优选地,所述三级榨螺由三级榨螺前部、三级榨螺后部以及拼接在三级榨螺后部的锥形距圈组成,所述三级榨螺前部和三级榨螺后部的根圆直径沿着远离进料端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三级榨螺后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大于二级榨螺前部和三级榨螺前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基于相似的原理,三级榨螺上根圆直径的变化规律所起作用与二级榨螺也是类似的。
[0007]优选地,所述四级榨螺的根圆直径沿着远离进料端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四级榨螺根圆直径的变化率大于所述二级榨螺前部和三级榨螺前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在四级压榨阶段中,料胚的塑性变形已经接近极限,必须通过使整个四级榨螺的根圆直径保持高增大率才能保证挤压效果(如出油量和出油的连续性)和挤压速度。
[0008]优选地,所述五级榨螺的根圆直径沿着远离进料端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五级榨螺根圆直径的变化率大于所述二级榨螺前部和三级榨螺前部根圆直径的变化率;所述五级榨螺的长度小于一级榨螺、二级榨螺、三级榨螺、四级榨螺中任意一级榨螺的长度。五级压榨过程中,料胚的塑性变形已经非常接近极限,所含的油脂极少,通过一个长度较小且具有较高根圆直径变化率的榨螺挤压即可进一步压榨出所剩的部分油脂,如果在五级压榨中设置榨螺过长对料胚的出油率也不会有明显提高,还会增加生产时间和生产设备的长度,因此本申请中五级榨螺的设计兼顾了压榨的效率和胚料的出油率和出油品质。
[0009]优选地,新型榨油机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吸料桶和吸负压设备,所述吸料桶与吸负压设备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连接在吸料桶的顶部并穿过吸料桶顶部向下延伸,吸料桶的侧壁上开设有吸料口,吸料口的水平高度高于管道末端在吸料桶中的水平高度;所述吸料桶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并通过排料口与料斗的进料口连接。将吸料口接上软管放入料胚的储料容器中,启动吸负压设备。吸负压装置从吸料桶的顶部对吸料筒吸负压,此时由于吸料桶处于负压状态,料胚就可以从吸料软管通过吸料口被直接吸入吸料桶中,进而方便、快捷送入料斗进入压榨,吸料口设置在吸料桶内管道末端上方是防止吸入吸料桶内的料胚直接从管道末端吸入吸负压设备,导致吸负压设备损坏。
[0010]优选地,还包括可遮盖住排料口的挡板,挡板的一端铰接在吸料桶的底部。挡板上的铰接轴既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控制转动,也可以通过外加扳手搬动,控制挡板的开闭,这样就可以即时控制送料装置对料斗的送料进程,特别可以防止榨油机榨膛内积料或是亏料,提尚生广效率。
[0011]优选地,所述吸负压设备为负压桶,所述负压桶的顶部设置有尺寸契合的负压排风机,所述负压排风机扇叶朝下设置,所述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负压排风机的扇叶处,在所述负压桶上对应所述扇叶另外一端开有出风口,所述负压桶的底部开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处设置有与所述排尘口形状相匹配的旋盖。
[0012]优选地,所述榨膛包括一级榨膛、二级榨膛、三级榨膛、四级榨膛和五级榨膛,每级榨膛的长度依次与一级榨螺至五级榨螺的长度相等;一级榨膛、二级榨膛、三级榨膛、四级榨膛均包括至少三个排列在前的窄榨圈和一个排列在后的宽榨圈,所述五级榨膛为一个窄榨圈,在整个榨膛中,窄榨圈和宽榨圈拼接之处的榨膛内径大于榨膛其他部分的内径。
[0013]优选地,所述宽榨圈中部的内径固定不变,中部两侧的内径均沿着远离榨圈中部的方向逐渐变大,宽榨圈内径固定不变的部分更靠近宽榨圈远离榨油机进料端的一侧,内径在远离榨油机出渣端方向上的变化率小于在远离榨油机进料端方向上的变化率。窄榨圈对应各级榨螺靠前的部分,宽榨螺的位置对应各级榨螺锥形距圈的位置,窄榨圈和宽榨圈拼接之处位于每级压榨最后的高压阶段,为了防止料胚受到的压力过大而不易在榨膛内移动输送,适当增加了上述榨圈在进料处的内径,同时为了兼顾压榨效果,使得内径自进料端至榨圈中部逐渐减小直至回到榨圈原有直径水平并保持不变,而在榨圈中部靠近出渣端的方向,榨圈的内径再次逐渐变大,增大了榨膛空间并形成了导向面,方便料胚快速进入下一级的压榨结构当中,防止了料胚的堆积,提高了压榨生产效率。在榨圈宽度不变的条件下,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各个榨圈靠近进料端一侧榨膛空间的变化更加平缓,出油的连续性更好,而靠近出渣端的一侧变化率较大,能够更加快速地向下一级压榨结构中送料。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榨油机,充分考虑了多级压榨中每级压榨的出油特点,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出油连续性好,压榨效率高、效果好,有效降低油饼中的残油率。上料过程方便快捷,无需人力或笨重机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榨油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