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分辨工件长短端的搓丝机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2278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分辨工件长短端的搓丝机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分辨工件长短端的搓丝机上料装置,是一种机械机构,是一种金属加工机床的上料装置,是一种用于螺纹加工机床的输料运输链的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棒形材料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端有差别但差别不大的零件,这种零件在自动传输过程中运输链不能很好的识别,但两端要进行不同的加工,如两端均有螺纹但螺纹长度不同的螺柱。由于运输链无法识别长度不同的螺纹,因此,在搓丝或滚丝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识别,这就大大降低了螺纹加工的效率。对于螺纹加工这种超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每一秒钟都是宝贵的,而人工识别一个工件往往需要0.5秒以上的时间,这对于螺纹加工实在是太多的浪费,成为螺栓生产的瓶颈。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分辨工件长短端的搓丝机上料装置。所述的机构利用工件两端的直径差距或两端长度不同,识别杆状零件两端不同的形状差距,实现了对两端形状不同杆状工件的识别。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够分辨工件长短端的搓丝机上料装置,包括:输料器,所述的输料器与分料器连接,所述的分料器出口处设置带有分辨传感器的定位器,所述的分料器与出料口和掉头仓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料器是使工件沿轴向竖直下落的输料管,所述的分料器包括:与输料管连接的竖直状的容料筒,所述的容料筒安装在由分料电机带动的摆杆上;所述的定位器的工件出口端设置定位器,所述的定位器上设有圆弧形开口,所述圆弧形开口的中间为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的左右两侧设置过料缺口,所述的左右两侧的过料缺口分别连接出料口和掉头仓,定位缺口与容料筒出口相对的一侧设置分辨传感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分辨传感器同侧或容料筒上设置有无料传感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掉头仓包括:竖直设置的工件入口,所述的工件入口相对处设置挡块,工件入口与挡块之间设置翻倒仓,所述的翻倒仓底部设置工件出口,所述的工件出口与所述的出料口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料器是使工件倾斜滑落的滑槽;所述的分料器包括:与滑槽连接的托料板,所述的托料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使工件输出的输出滑槽和与掉头仓连接的掉头滑槽,所述的托料板上方设置分料门,所述的分料门与使分料门左右移动的分料门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的定位器是设置在分料门出口处的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与分料门之间设置作为分辨传感器的直径检测传感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传感器是电磁感应元件或霍尔元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块与分料门之间还设置有无料传感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的掉头仓为弧形回掉滑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料门移动机构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带动的往复机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料门移动机构是电磁直线位移机构或直线电机。
[0014]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定位器确定杆状零件两端不同形状的位置关系,使用传感器组对直径不同的两部分的直径差进行识别,确定出是否为被加工端,再利用分料器将识别后的工件分别输出,实现了对两端形状不同的杆状工件的识别。本实用新型识别方式简单,不易出现识别错误,不易发生故障,符合螺柱这种大批大量生产形式对生产效率的要求,促进了螺柱生产的自动化,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中间部分直径较大的工件示意图;
[0017]图2中间部分直径较小的工件示意图;
[0018]图3是带有凸缘的工件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四所述上料装置的定位原理和掉头仓结构示意图,是图4中A-A向视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是图5中C-C向视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七所述上料装置和掉头仓的结构示意图,是图8中的F-F向视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所述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是图7中的E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一:
[0025]本实施例是一种能够分辨工件长短端的搓丝机上料装置。本实施例包括:输料器,所述的输料器与分料器连接,所述的分料器出口处设置带有分辨传感器的定位器,所述的分料器与出料口和掉头仓连接。
[0026]本实施例所述的杆状零件是一种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柱形工件,圆柱形的直径与两个端面之间长度的比值大于I,并且两端的形状均为圆柱形,其差别主要在于两端直径上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包括两端直径不同,两端直径不同部分的长度不同等,如图1-3所示是这类零件的几种典型例子。这类零件的特点在于两端直径差异不大,因此利用重力(如使用振动筛)等常规的运输传送方式很难将两端区别开来,这就给加工造成了困难。
[0027]另外杆形零件的长短区别也给运输链提出了要求,较短的杆形零件可以使用输料管输送,但当杆形零件的长度达到一定值后,就必须进行特殊的输料处理。因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两种适应长短两种杆状工件的辨别方式。
[0028]本实施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定位器,将工件的位置关系确定,再通过传感器检测工件端部的差距,根据传感器产生的不同信号,利用分料器将不同端的工件分别放入不同的料道,实现对工件两个不同端部的不同处理。
[0029]检测工件端部的差距包括检测工件的长度和直径。有些工件(主要是短杆工件)的中间部分直径较大,两端直径较小,如图1所示,变径的部位形成轴肩。此类工件的差别在于,两端直径较小部分的长度有差距。分辨这类工件,可以利用轴肩定位,再利用传感器组检测定位后工件直径较小部分的长度,实现直径差分辨。这类工件一般直径和长度的比例较小,业内称短杆零件。
[0030]另一类工件的端部较大,中间部位的直径较小,如图2所示,或者较大直径的端部连接一凸缘,再连接中间的直径较小的长杆,如图3所示。这两类零件的直径与长度之比一般较大,业内称长杆零件。
[0031]对于图2所示中间部分直径较小的工件,由于输送的原因,很难用轴肩的方式定位,只能用端部定位,工件定位后,利用传感器检测工件不同部位的直径,利用直径差将工件端部的形状区分开来。当然这种方式也可以用来辨别中间部位直径较大、两端直径较小的工件。
[0032]对于图3中所示的工件即可以采用轴肩定位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端部定位,检测工件直径的方式进行辨别。
[0033]根据上述原理,本实施例分别设计出两种轴肩定位和端部定位的分辨装置。轴肩定位采用一个缺口,当工件进入时,缺口可以使工件前端直径较小的部分通过,但限制后面直径较大部分通过,这样就将工件的长度部分定位,只要在直径较小的长端能够达到的位置,而这个位置是工件直径较小的短端不能达到,设置一个常规的电磁感应元件或霍尔元件作为分辨传感器,检测工件两端直径较小部分的长度,就可以分辨工件两端的差别。
[003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