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中间包稳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24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铸中间包稳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的稳流装置,属于钢铁冶金连铸领域。
在连铸过程中,钢包中的钢水不断的流入中间包内,由于钢液的动能作用,钢包水口区域的钢水流动相当不稳定,钢渣往往被卷入钢水中,造成连铸坯内部质量缺陷,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目前,在中间包的钢包浇注区域,普遍采取设置冲击板、加强板和挡墙的办法,钢水浇注在冲击板、加强板和挡墙围成的空间内,再经过挡墙溢出到中间包内,缓解钢液的冲击翻腾。挡墙的设置,对降低钢包浇注造成的钢液卷渣现象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效果不稳定的缺点,挡墙在浇注的过程中不断的受到钢液的冲刷侵蚀,挡墙会变得越来越矮,浇注一定时间后挡墙的作用便不明显了,甚至不起作用了。此外,由于冲击板直接承受钢液的冲击侵蚀,在连铸坯连拉时间长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穿包事故的发生,采用这种办法,挡墙、冲击板等使用的耐火材料消耗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钢包水口区域钢液卷渣效果明显、稳定、耐火材料消耗低的连铸中间包稳流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稳流器结构为具有空心内腔的容器状结构,稳流器内腔底部大口部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稳流器内腔的纵截面分为两段,出口部位为平直段,底面至出口部位为收缩段,底部大,越向上越小,收缩段与平直段之间采用圆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中间包稳流器采用空心内腔的容器结构,而且底部大,口部小,呈收缩形状,钢水浇注在稳流器内,沿容器壁向上由口部溢出,稳流效果好,钢水夹杂物上浮情况好,钢水质量高,通过设计合适的容器高度和容器壁厚度,可以使稳流器的使用寿命足够长,钢水始终由稳流器中溢出,能够保证稳定的稳流效果,防止卷渣稳定,此外,应用稳流器中间包的耐材消耗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
图1的A-A视图。

图1可知,中间包稳流器内腔分为两部分,出口部分为平直段1,底部到出口部分为收缩段2,越向上越小,收缩段1与出口段2连接处为圆滑过渡,以减小钢水对稳流器的冲击侵蚀,稳流器壁由下向上越来越厚,适应钢水对稳流器壁的冲击由下向上越来越大的要求,稳流器的壁厚、高度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和稳流效果设定,稳流器外部形状根据中间包的冲击区位置确定,一般制做为长方体。
图2所示,稳流器内腔横截面形状为,两端半圆形,中间为直线连接,稳流器内腔形状、位置的设计以壁厚均匀和稳流效果好为原则。
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中间包稳流器,其特征在于该稳流器结构为具有空心内腔的容器状结构,稳流器内腔底部大口部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中间包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器内腔的纵截面分为两段,出口部位为平直段(1),底面至出口部位为收缩段(2),底部大,越向上越小,收缩段(2)与平直段(1)之间采用圆滑过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铸中间包稳流器,该稳流器的结构为具有空心内腔的容器状结构,稳流器的内腔底部大,口部小。采用此种结构的连铸中间包稳流器,防止钢包水口区域钢液卷渣效果明显、稳定,中间包钢水质量高,中间包耐火材料消耗低。
文档编号B22D11/10GK2541085SQ01262010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2日
发明者陈向阳, 付博, 吴兆学, 周怀斌, 刘训斌, 张承军, 孟召来, 李传祥, 卢波, 王悦秀, 王兆成 申请人: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