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81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地砖加工生产用磨边倒角机,尤其是一种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陶瓷市场中,高产品质量和高生产率一直是各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也是各生产厂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建筑陶瓷生产中,为保证成品墙地砖的统一形状和尺寸,墙地砖在烧制后通常要使用磨边倒角机进行倒角处理,使用两列磨削头同时对被加工对象的两边进行磨边倒角加工。对中装置是磨边倒角机的重要组件,其作用是在砖坯进入两列磨削头工作区域前,通过两对中组件的对中动作,使砖坯的中心线与磨边倒角机的中心线重合,保证两侧的磨削量一致。显然,对中装置的调节过程以及调节结果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有很重要的影响。
现有技术对中装置采用的结构是将气缸固定于安装盒上,直接与一齿条轴相连,该齿条轴的另一端与对中组件连接,并与齿轮啮合。另一齿条轴的一端与另一对中组件连接,另一端与齿轮啮合。齿轮与压紧轮安装于安装盒内,安装盒固定在磨边倒角机上。对中装置工作时,气缸推动齿条轴带动对中组件且通过齿轮带动另一齿条轴与另一对中组件实现对中动作。当砖坯产品更换时,为适合砖坯尺寸,需要调整两对中组件之间的距离。由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结构是对中组件通过齿条轴连接气缸,而气缸又固定在不可移动的安装盒上,所以调节对中组件前需解除两齿条轴与两对中组件的连接,无法实现自动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中组件无法自动调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实现对中组件的自动调节,提高磨边倒角机的使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包括与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轴和第二齿条轴,所述第一齿条轴和第二齿条轴分别连接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所述第一对中组件或第二对中组件还连接一气缸。所述第一对中组件或第二对中组件通过一连接轴连接所述气缸。
所述齿轮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的一侧,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齿轮固定在一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盒内还设置有压紧轮,所述第一齿条轴和第二齿条轴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和压紧轮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与第一对中组件或第二对中组件连接的气缸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横梁或第二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采用单独设置气缸、气缸与其中一个对中组件直接连接的技术方案。当更换砖坯需要调整两对中组件之间距离时,两对中组件随两横梁沿水平方向相对中心线两方向等量调整位置,两齿条轴也同步沿齿轮的切线方向随动,调整前后不需要解除两齿条轴与两对中组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中组件的自动调整过程,使磨边倒角机整机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中,安装盒可以位于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之间,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等特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盒中间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 2—连接轴; 3a—第一对中组件;3b—第二对中组件; 4a—第一齿条轴; 4b—第二齿条轴;5—齿轮; 6—压紧轮; 7—安装盒;8a—第一横梁; 8b—第二横梁; 10—磨边倒角机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包括磨边倒角机主体10、气缸1、与第一对中组件3a连接的第一齿条轴4a、与第二对中组件3b连接的第二齿条轴4b以及齿轮5,第一齿条轴4a和第二齿条轴4b均与齿轮5啮合,气缸1通过连接轴2可以与第一对中组件3a连接,也可以与第二对中组件3b连接。本实用新型对中操作时,气缸1推动第一对中组件3a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齿条轴4a移动,第一齿条轴4a通过齿轮5带动第二齿条轴4b向相反方向等量移动,实现两对中组件的对中动作。当然,气缸1也可以推动第二对中组件3b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齿条轴4b移动,第二齿条轴4b通过齿轮5带动第一齿条轴4a向相反方向等量移动,实现两对中组件的对中动作。
当更换砖坯需要调整两对中组件之间距离时,只需调整其中一个对中组件的位置,另一个对中组件则会同步得到调整。具体地说,第一对中组件3a和第二对中组件3b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8a和第二横梁8b上,当气缸1与第一对中组件3a连接时,气缸1也随之固定在第一横梁8a上;当气缸1与第二对中组件3b连接时,气缸1也随之固定在第二横梁8b上。当第一对中组件3a和第二对中组件3b随第一横梁8a、第二横梁8b沿水平方向相对中心线C两方向等量调整位置时,两齿条轴也同步沿齿轮的切线方向随动,因气缸1固定在相应的第一横梁8a或第二横梁8b上,气缸1也同时进行等量移动,始终保持与其连接的对中组件的相对位置,因此两对中组件调整前后均不需要解除齿条轴与对中组件、对中组件与气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中组件的自动调整过程,使磨边倒角机整机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齿轮5固定在安装盒7内,安装盒7内还设置有二个压紧轮6,第一齿条轴4a和第二齿条轴4b分别设置在齿轮5和压紧轮6之间,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中调整的精度和同步效果。进一步地,安装盒7固定在磨边倒角机主体10上。
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安装盒7设置在第一、第二对中组件的右侧,第一对中组件3a的左侧通过一连接轴2与气缸1连接,由气缸1驱动本实用新型进行对中操作。当然,安装盒7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第二对中组件的左侧,第二对中组件3b的右侧通过连接轴2与气缸1连接,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对中操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盒中间设置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安装盒中间设置结构。如图2所示,安装盒7设置在第一、第二对中组件之间,第一齿条轴4a和第二齿条轴4b分别从两侧深入安装盒7,啮合在齿轮5和压紧轮6之间。气缸1通过连接轴2既可以与第一对中组件3a连接,设置在第一对中组件3a的左侧,也可以与第二对中组件3b连接,设置在第二对中组件3b的右侧。该结构形式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等特点。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包括与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轴和第二齿条轴,所述第一齿条轴和第二齿条轴分别连接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或第二对中组件还连接一气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或第二对中组件通过一连接轴连接所述气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和第二对中组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固定在一安装盒内,所述安装盒内还设置有压紧轮,所述第一齿条轴和第二齿条轴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和压紧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和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连接的气缸固定在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二对中组件固定在第二横梁上。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中组件固定在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二对中组件和与所述第二对中组件连接的气缸固定在第二横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边倒角机对中装置,包括与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第二齿条轴,第一、第二齿条轴分别连接第一、第二对中组件,第一对中组件或第二对中组件还连接一气缸。齿轮可以位于第一、第二对中组件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一、第二对中组件之间。当更换砖坯需要调整两对中组件之间距离时,两对中组件随两横梁沿水平方向相对中心线两方向等量调整位置,两齿条轴也同步沿齿轮的切线方向随动,因此两对中组件调整的同时也使齿条轴得到同步调整,调整前后不需要解除两齿条轴与两对中组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中组件的自动调整过程,使磨边倒角机整机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整机的使用性能。
文档编号B24B47/00GK2863355SQ20062000104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6日
发明者王跃辉, 陈仲正 申请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