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

文档序号:3352257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高炉上料皮带通廊的固定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吊装上料主皮带通
廊的固定支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高炉是炼铁的主要设备,现目前我国普遍采用高炉炼铁。由于高炉是采用从
顶端进料,底端出料的方式,而且通常使用的高炉高度达到几十米,因此对于高炉的上料主
皮带通廊必须安装固定支架来支撑。现目前大型高炉的上料主皮带通廊的固定支架均采用
三肢钢管支架结构,在三肢钢管的顶端通过柱头固定,其底端分别由柱靴固定,三肢钢管形
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架支撑结构,上料主皮带通廊安装在三肢钢管组成的支架上。 在安装通廊三肢钢管时,现目前的方法是采用依次吊装的方式,即分别将三肢钢
管吊装到指定的位置并倾斜成一定角度,再将柱头吊装到顶端与三肢钢管的顶端组装固
定。但是这种安装方法存在以下不足l)高空组装和校正需同时进行,需要多台吊车同时
操作,其协同统一操作的难度较大,而且组装的质量不易保证;2)安装到位后柱头部分还
有大量的焊缝高空焊接作业,工作人员需升到几十米的高空进行人工焊接,具有较大的安
全隐患;3)施工工期较长,需要吊车的台班数较多,成本投入较高。由于通廊的支架体积较
大,安装后维修或重建都非常麻烦,因此,必须在安装过程中就一步到位,这对工程的质量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高炉上料主皮带通廊的固定支架安装时需要在高空同时进行组 装和校正,而且安装到位后还需要完成大量焊缝高空焊接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 其安装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介绍一种安全可靠性高、质量容易保证、施工工期较短的通廊三 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是将所述通廊支架分解 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肢钢管、第二肢钢管和柱头,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肢钢管; 安装时先按照设计位置安装用于固定前述三肢钢管底部的第一柱靴、第二柱靴和第三柱 靴;将第一部分的第一肢钢管、第二肢钢管和柱头在地面进行组装,经检验合格后吊装,使 第一肢钢管、第二肢钢管的下端分别插入第一柱靴、第二柱靴内,然后吊装第三肢钢管,使 第三肢钢管的下端插入第三柱靴内,第三肢钢管的上圆口与柱头的钢管对接,将对应连接 部位焊接固定,形成固定的三角型支架。 进一步,为了防止吊装时管肢变形,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肢钢管和第二肢钢管的 肢端均采用双向加固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可靠性高,减少了大量的高空焊接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工作人员 长时间处于高空作业而可能造成事故的风险;
2、质量容易保证,将大部分的高空质量控制点转移为地面组装质量控制点,即将 柱头的高空组对转化为钢管对接,简化了安装接口的形式,既保证了安全,又便于操作和检 查,焊接也更加容易; 3、施工工期较短,仅用一天时间就能够完成从吊装准备到四个安装口对正焊接固 定的一系列工作,安装速度快,节约了台班时间,縮短了工期,有利于后续施工作业的尽快 开展。


图1为本发明的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_肢钢管,2-第二肢钢管,3-第三肢钢管,4-柱头,5-第一柱靴,6-第 二柱靴,7-第三柱靴。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是将所述通廊支架分解为两部 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肢钢管1、第二肢钢管2和柱头4,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肢钢管3 ; 安装时先按照设计位置安装用于固定前述三肢钢管底部的第一柱靴5、第二柱靴6和第三 柱靴7 ;将第一部分的第一肢钢管1、第二肢钢管2和柱头4在地面进行组装,经检验合格后 吊装,使第一肢钢管1、第二肢钢管2的下端分别插入第一柱靴5、第二柱靴6内,然后吊装 第三肢钢管3,使第三肢钢管3的下端插入第三柱靴7内,第三肢钢管3的上圆口与柱头4 的钢管对接,将对应连接部位焊接固定,形成固定的三角型支架。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在预定位置安装用于固定钢管底部的第一柱靴5、第二柱靴6和第三柱靴7 ;
2)将第一部分的第一肢钢管1、第二肢钢管2和柱头4在地面组装焊接;
3)将步骤2)中组装的支架吊装到对应位置,并将第一肢钢管l和第二肢钢管2的 底端分别与柱靴对准,用卡板临时固定; 4)将第二部分的第三肢钢管3的上圆口与柱头钢管对接,下圆口与对应柱靴钢管 对接,并用卡板临时固定; 5)将三肢钢管上、下两端的连接管口部分焊接固定。 在吊装前,还需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对支架基础需进行验收和复测,对土建 基础进行中间交验,检查基础的标高、轴线,地脚螺栓数量、长度和位置,为确保螺栓顶部标 高和安装位置精度,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前由土建施工单位、安装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测量检 验,合格后方可浇筑。 在吊装支架前,还应对基础标高、纵列轴线进行复测,并放线标注。将测量结果与 设计标高进行比较,计算出垫铁厚度和数量,复查构件钢管长度、柱靴长度和角度。
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2500!113高炉上料主皮带通廊三肢钢管支架全高 33. 952m,该支架三肢钢管均为cpl220x16 mm螺旋钢管,三肢钢管顶部交汇于顶板,顶部标 高为V33.502 m。支架总重为95. 43t,分三个柱靴、两段柱身吊装,其中柱靴每个重3. lt,单 管柱身重14. 36t,双管柱身包括柱头共重71. 77t。 由于第一部分的两肢钢管长度均在30m以上,且中间无任何连接加固构件,为了防止吊装时管肢变形,在钢管肢端采用热扎H型钢(HW300X300X10X15)mm双向加固结构。 吊装的具体过程先用50t履带吊分别将柱靴吊装到位。在第一部分的柱头顶部 焊接有吊耳,采用两点法吊装,吊点与钢丝绳用卸扣连接,吊装的钢丝绳选用2①=40mm共 4股,卡环采用50t。锁好后300t履带吊主吊柱头。50t履带吊、50t汽车吊(捆扎点为第 一部分的两肢钢管底端)抬脚,三车配合缓缓起吊,离地面30cm时停止上升,利用履带吊行 走和摆臂将第一部分竖直起立,主吊车完全受力后底端两配合吊车松钩。操作人员在第一 部分两肢钢管对应的柱靴旁各自站好位置,稳住底端并使两钢管口对准,用卡板临时固定; 然后50t履带吊和50t汽车吊配合起吊第二部分的第三肢钢管到对应的柱靴,也用卡板临 时固定,最后指挥吊车摆臂和落钩对正连接上部管口。 安装到位后需要对支架校正位置三肢钢管支架垂直度由分别架设在纵横方向的 两台经纬仪进行校正,其支架中心线上下对位按1/1000控制,同时在支架顶板上垂直交叉 放置两把水平尺进行辅助校正。校正无误后,焊接各安装管口。 脱钩时采用人工脱钩方式,即预先在第二部分的管肢上焊接脱钩措施用的直爬 梯,每6m —段,连接至钢管顶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 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 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 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一种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廊支架分解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肢钢管(1)、第二肢钢管(2)和柱头(4),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肢钢管(3);安装时先按照设计位置安装用于固定前述三肢钢管底部的第一柱靴(5)、第二柱靴(6)和第三柱靴(7);将第一部分的第一肢钢管(1)、第二肢钢管(2)和柱头(4)在地面进行组装,经检验合格后吊装,使第一肢钢管(1)、第二肢钢管(2)的下端分别插入第一柱靴(5)、第二柱靴(6)内,然后吊装第三肢钢管(3),使第三肢钢管(3)的下端插入第三柱靴(7)内,第三肢钢管(3)的上圆口与柱头(4)的钢管对接,将对应连接部位焊接固定,形成固定的三角型支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部分的 第一肢钢管(1)和第二肢钢管(2)的肢端均采用热扎H型钢双向加固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通廊三肢钢管支架的吊装方法,将大部分难度较大的高空组装焊接作业转移到地面进行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提高了安装质量,操作的难度大大降低,有利于减少施工周期。其方法是将通廊的固定支架包括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肢钢管、第二肢钢管和柱头,第二部分包括第三肢钢管;安装时先将第一部分的第一肢钢管、第二肢钢管和柱头在地面进行组装,然后将组装后的第一部分吊装并与第二部分的第三肢钢管连接固定,形成固定的三角型支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仅用一天时间就能够完成从吊装准备到四个安装口对正焊接固定的一系列工作,安装速度快,节约了台班时间,缩短了工期,有利于后续施工作业的开展。
文档编号C21B7/00GK101701268SQ20091019121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6日
发明者田中正, 田波, 韩迎春 申请人: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