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58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水脱氧脱硫或脱磷及其它杂质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
孔压块,主要用于转炉或电炉出钢过程中的钢水脱氧脱硫或脱磷及其它杂质。
背景技术
在采用转炉和电炉冶炼钢水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脱氧脱硫剂或脱氧脱磷剂加入到 钢水中进行脱氧及脱去其他杂质,得到纯净的钢水。目前的加入方法是将脱氧脱硫剂或脱 氧脱磷剂加工成实心的压块,或将脱氧脱硫剂、脱氧脱磷剂加工成不同粒度的粉末混合物, 直接加入钢水中。这种加入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脱氧脱硫剂或脱氧脱磷剂包括 铝、硅、钙、钡、锰等元素,比钢水的比重轻,难以沉到钢水的深处;二是由于压块是实心的, 与钢水的接触面积较小,影响了反应速度。通过加工成不同粒度的粉末混合物直接加入,虽 增加了表面积,但是加入过程中产生烟大,影响出钢过程的控制,脱氧脱硫剂或脱氧脱磷剂 的收得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与钢水快速进行反应,又能提高脱氧脱杂剂 的收得率,还能迅速下沉入钢水中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
压块,由脱氧脱杂剂压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脱氧脱杂剂中设有纵向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纵向通孔设1-80个,其纵向通孔的轴线
与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整体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
块的纵切面为倒梯形,大头在上面,小头在下面;在脱氧脱杂剂中还埋入配重铁块,配重铁
块的重心在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中心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脱氧脱硫剂或脱氧脱磷剂实心压块相 比,由于在脱氧脱杂剂压块中设了纵向通孔,钢水可穿过纵向通孔,所以加大了与钢水的接 触面,提高了反应速度;由于在脱氧脱杂剂压块中埋入了配重铁块,所以能加快在钢水中的 下沉速度,同时,能提高脱氧脱硫剂或脱氧脱磷剂中粉末与钢水接触时间,减少加入过程中 的烟量,提高收得率;由于纵向断面采用了倒梯形,上大下小,使其在下沉过程中能保持平 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面为圆形的实施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端面为方形的实施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只有一个纵向通孔时的横向断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4制作本实用新型。该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由脱氧脱杂 剂1压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脱氧脱杂剂1中设有纵向通孔3,以加大与钢水的接触面,提高
反应速度。 所述的纵向通孔3设1-80个,其纵向通孔3的轴线与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 块整体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纵切面为倒梯形,大头在 上面,小头在下面,使其在下沉过程中能保持平衡;在脱氧脱杂剂1中还埋入配重铁块2,配 重铁块2的重心在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中心轴线上。图2给出了钢水脱氧脱杂 复合带通孔压块为倒锥台时的俯视图,上端面为圆形,配重铁块2处在中心位置,此时,在 配重铁块2的一周设等距排列的纵向通孔3 ;图3给出了上端面为方形的实施例结构俯视 示意图,配重铁块2处在中心位置,此时,在配重铁块2的一周设等距排列的纵向通孔3 ;图 4给出了只有一个纵向通孔3时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此时的纵向通孔3处在钢 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中心轴线上,配重铁块2为环形,纵向通孔3处在配重铁块2 的中心线上。
权利要求一种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由脱氧脱杂剂(1)压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脱氧脱杂剂(1)中设有纵向通孔(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通孔 (3)设l-80个,其纵向通孔(3)的轴线与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整体的中心轴线平 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水脱氧 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纵切面为倒梯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其特征在于在脱氧脱杂剂 (1)中还埋入配重铁块(2),配重铁块(2)的重心在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的中心轴 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由脱氧脱杂剂(1)压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脱氧脱杂剂(1)中设有纵向通孔(3),其纵切面为倒梯形,另外还埋入配重铁块(2)。该钢水脱氧脱杂复合带通孔压块,由于设有纵向通孔,加大了与钢水的接触面,所以提高了反应速度;由于外形采用了倒梯形,使其在下沉过程中能保持平衡;由于在脱氧脱杂剂的中心埋入了配重铁块,所以能加快在钢水中的下沉速度和脱氧脱杂剂的收得率。可广泛用于转炉和电炉冶炼钢水。
文档编号C21C7/06GK201442962SQ20092003019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景西峰, 景霜 申请人:景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