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砂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33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喷砂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喷砂房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钢表面处理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砂房。
技术背景[0002]喷砂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磨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等)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而喷砂房则是用于执行上述喷砂操作的空间。现有的喷砂房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对于大型工件一般都在开放式喷砂房内对产品进行喷砂。目前的开放式喷砂房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喷砂加工方式往往伴随大量砂尘产生,现有的开放式喷砂房的开放式结构极易造成其砂尘外散,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其次,由于磨料喷射并散落于地上后仍是需要人工进行收集以便重复利用的,一方面,由于磨料在高速喷射下四处散落, 喷砂房内又往往存如喷砂罐等大量工作装置,磨料实际收集难度大且效率低,另一方面,开放式喷砂房在人工收集过程中,大量粉尘和用后磨料一起被收集起来,当将其回收入喷砂罐内并再次利用时,其内部掺杂的粉尘必然极大的影响其实际处理质量,并同时粉尘的二次发散也必然进一步的恶化其工作环境,也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进一步的影响。目前,某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利用全机械化的封闭式喷砂房实现上述喷砂工艺,然而其价格高昂,同时其维护等相关后期成本投入也极大。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喷砂房,可有效降低用后磨料的收集难度,进而提高其生产效率。[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喷砂房,包括房体,所述房体划分为上下两层,包括用于执行喷砂操作的工作区以及位于其下方的用于收集工作区用后磨料的回收区,所述工作区与回收区间设置有便于用后磨料下落的漏料单元。[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喷砂房隔离为上下两层并在其间夹设漏料层,从而使用后磨料在失去喷射动能后自然通过漏料单元落入回收区,由于工作装置均布置于工作区,回收区无装置阻碍,磨料收集变得简便快捷,极大的降低了其实际收集难度, 从而有利于提升其生产节奏,提高其实际生产效率。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07]图2为图1的剖视图;[0008]图3为图1的俯视图;3[0009]图4-5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升机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一种喷砂房,包括房体10,所述房体10划分为上下两层,包括用于执行喷砂操作的工作区11以及位于其下方的用于收集工作区11用后磨料的回收区12,所述工作区11与回收区12间设置有便于用后磨料下落的漏料单元13,如图1-2所示的即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生产中并排设置两组后的结构示意图。[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避免喷砂时产生的砂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所述喷砂房还包括通风除尘装置20,所述通风除尘装置20包括风道以及设置于风道内的用作动力的风机,所述通风除尘装置20连通回收区12与位于房体 10外部的抑尘设备;所述漏料单元13为格栅地板,如图1-3所示。在实际操作中,工作装置均放置于隔栅地板上,人员也相应站立其上操作,磨料在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后失去动能下落并经过隔栅下漏到回收区12中,其撞击时产生的碎裂粉尘则在下落过程中呈悬浮状并最终由通风除尘装置20吸取并抽出,而质地较重的磨料则直接落至回收区12的底板上。考虑到实际环境清洁需求以及企业成本需要,抑尘设备可为水池等,以依靠水的吸附特性吸附抽出粉尘,以进一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0012]为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所述回收区12内设置回收小车121,所述回收小车121外形呈漏斗状且其漏斗状底部设置有活动阀,所述喷砂房包括固接于工作区 11外部基面上的用于提升回收小车121的提升装置30,所述提升装置30有两个动作状态, 其中之一为通过设置于工作区11外部基面上的活动门40探入回收区12内并牵引固接回收小车121,另一动作状态为提升回收小车121并将其牵引至位于工作区11外部基面上的储砂罐正上方位置以便于其磨料落料。具体结构如图4-5所示,其流程为当喷砂操作完毕后,人员进入回收区12内,将散落于地面上的磨料集中于回收小车121内,当然,由于回收区12内无其他工作设备阻碍,因此可以实现快速清扫,此时将回收小车12推送至工作区11 外部基面上的活动门40下方,再将活动门40打开,将提升装置30的吊钩勾住回收小车121 并提升并牵引,当将其牵引移动至工作区11外部基面上的储砂罐正上方位置时,打开回收小车121底部的活动阀,即可实现磨料重复回收;由于上述通风除尘装置20已经实现磨料的粉尘处理,回收后的磨料即可马上开始使用,工作效率高。[0013]在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回收系统可设置为多种,如直接将回收区12整体外形设置为漏斗状,并在其漏斗口处设置本回收小车121,同时回收小车121底部设置其导向路径延伸至活动门40下方的电动导轨,即可实现在工作中磨料自动进入回收小车121,当需要回收磨料时,电动导轨带动回收小车121移动至活动门40下方,即可重复上述提升装置30相关操作实现其快速磨料回收。[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房体10整体呈上小下大的阶梯状,所述通风除尘装置20的风道出口端、活动门40、提升装置30以及储砂罐均位于房体10台肩部设置。从图1-3的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体为由房体10、通风除尘装置20、提升装置30以及活动门40构成,通风除尘装置20、提升装置30以及活动门40分布于房体10四周,将储砂罐设置于工作区11外部基面上则是为了便于更方便回收磨料,同时其配套的喷射枪一样可以实现工作区11内的正常工作。[001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区11内磨料更容易进入回收区12,同时尽可能的优化工作区11内的工作环境,所述工作区11顶部均布有一个以上的抑流风机。这样,工作区11 上部风机向下鼓风,而通风除尘装置20的风机在回收区12内向外抽风,即可自然的形成风力循环。同时,为提高房体10的使用寿命,降低其工作噪音,所述房体10内壁覆盖耐磨橡胶板。[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区11相对的两侧壁上开通有便于物料进出的进、出料口, 如图1-5所示。设置如图1-5所示的敞开式进、出料口的直接目的是因为实际工作中,单个工件喷射时间较短,不可能设置封闭门并对其进行频繁开启,因此设置其进、出料口以有助于实现喷砂时的快速工件置换,提高其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喷砂房,包括房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0)划分为上下两层,包括用于执行喷砂操作的工作区(11)以及位于其下方的用于收集工作区(11)用后磨料的回收区 (12),所述工作区(11)与回收区(12)间设置有便于用后磨料下落的漏料单元(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砂房还包括通风除尘装置(20), 所述通风除尘装置00)包括风道以及设置于风道内的用作动力的风机,所述通风除尘装置00)连通回收区(1 与位于房体(10)外部的抑尘设备,所述漏料单元(1 为格栅地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区(12)内设置回收小车 (121),所述回收小车(121)外形呈漏斗状且其漏斗状底部设置有活动阀,所述喷砂房包括固接于工作区(11)外部基面上的用于提升回收小车(121)的提升装置(30),所述提升装置 (30)有两个动作状态,其中之一为通过设置于工作区(11)外部基面上的活动门GO)探入回收区(12)内并牵引固接回收小车(121),另一动作状态为提升回收小车(121)并将其牵引至位于工作区(11)外部基面上的储砂罐正上方位置以便于其磨料落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0)整体呈上小下大的阶梯状,所述通风除尘装置O0)的风道出口端、活动门(40)、提升装置(30)以及储砂罐均位于房体(10)台肩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区(11)顶部均布有一个以上的抑流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0)内壁覆盖耐磨橡胶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区(11)相对的两侧壁上开通有便于物料进出的进、出料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钢表面处理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砂房。本实用新型包括房体,所述房体划分为上下两层,包括用于执行喷砂操作的工作区以及位于其下方的用于收集工作区用后磨料的回收区,所述工作区与回收区间设置有便于用后磨料下落的漏料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喷砂房隔离为上下两层并在其间夹设漏料层,从而使用后磨料在失去喷射动能后自然通过漏料单元落入回收区,由于工作装置均布置于工作区,回收区无装置阻碍,磨料收集变得简便快捷,极大的降低了其实际收集难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其生产节奏,提高其实际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4C9/00GK202240941SQ2011203498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于德松, 安辉, 张训祥, 杨俊成 申请人:安徽金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