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制品生产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金属材料直接与食品接触,对食品安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材料中的重金属会向所盛装的食品中迁移,当迁移量超过一定值,人体在食用吸收后,其将损害肝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内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生产厂家对所生产的制品,一般仅在出厂前进行常规的热处理、表面化学、物理处理,如钝化、抛光,而没有从金属的金相及组成材料内部组织稳定性方面进行完 全处理,重金属的迁移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不锈钢材料中的重金属元素溶入相应的组织晶体中,从而控制和减少重金属元素的游离析出,确保不锈钢制品表面光洁度高,防止产品生锈造成重金属元素析出的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原材料不锈钢的两次热处理;
(2)对不锈钢原材料或/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为20%-60%的盐酸溶液浸蚀2分钟至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10%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O.5-1. 5小时;
(3)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10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本发明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所述不锈钢为马氏体不锈钢,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调质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TC,升温至600-68(TC保温加热O. 5-2小时,升温至840-860°C保温加热O. 5-2小时,升温至920_1080°C保温O. 5-3小时,油淬获得马氏体组织,回火温度550-620°C保温O. 5-4小时,空冷;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淬火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TC,升温至60(T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20-1080°C保温O. 5-4小时,回火温度160-420 0C ;
(3)对不锈钢原材料或/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20%-60%的盐酸溶液浸蚀2分钟至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10%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O.5-1. 5小时;(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10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本发明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所述不锈钢为奥氏体不锈钢,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固溶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0°c,升温至920-1080°C,保温加热O. 5-3小时,水淬获得奥氏体组织;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0°C,升温至920-1080°C,保温
O.5-3小时;
(3)不锈钢原材料或/和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20%-60%的盐酸溶液浸蚀2分钟至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10%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O.5-1. 5小时;
(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10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本发明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所述不锈钢为马氏体不锈钢,优选工艺步骤如下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调质热处理装炉温度450°c,升温至60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V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70°C,保温2小时,油淬获得马氏体组织,回火温度588°C,保温3小时,空冷;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淬火热处理装炉温度480°C,升温至60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50°C,保温2. 5小时,回火温度240°C ;
(3)不锈钢原材料或/和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30%的盐酸溶液浸蚀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I.2小时;
(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本发明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所述不锈钢为奥氏体不锈钢,优选工艺步骤如下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固溶热处理装炉温度为450°c,升温至980°C,保温加热2. 5小时,水淬获得奥氏体组织;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热处理装炉温度为480°C,升温至970°C,保温I.5小
时;
(3)对不锈钢原材料或/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20%的盐酸溶液浸蚀40分钟;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8%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I.2小时;
(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5°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本发明生产工艺原理
I.控制不锈钢材料内部组织稳定性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增加一次热处理(固溶、调质处理),温度加热到奥氏体组织完全转变以后,让材料中的重金属元素(铬、镍、锰等)充分的溶入奥氏体晶体内,快速水冷或油冷,使得到的相应金相组织结构,材料中重金属元素分子结构保持稳定。铬、镍、锰等重金属元素才不易游离。反之,奥氏体不锈钢,不多经一次固溶处理;马氏体不锈钢,不多经一次调质处理;组织内部存在少量残余游离重金属原子。在后续的最终热处理时,很难避免游离
2.控制最终产品的外部表面残留金属利用化学方法盐酸浸蚀,清除食品接触不锈钢产品在机械加工车削、磨削、抛光后,附着在产品表面的烧伤氧化层和少量残留物;乙酸溶液钝化处理,形成一层新的耐酸性物质的钝化层,新形成的保膜进一步阻断重金属迁移物的迁移渠道。本发明生产工艺处理后的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重金属迁移量远远低于全世界最严格的重金属迁移要求量(O. lmg/kg),因此,本发明生产工艺明显具有控制或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如此。实施例I :食品接触马氏体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调质热处理装炉温度450°C,升温至60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V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70°C,保温2小时,油淬获得马氏体组织,回火温度588°C,保温3小时,空冷;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淬火热处理装炉温度480°C,升温至60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50°C,保温2. 5小时,回火温度240°C ;
(3)对食品接触马氏体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30%的盐酸溶液浸蚀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I.2小时;
(4)对食品接触马氏体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实施例2 :食品接触奥氏体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固溶热处理装炉温度为450°C,升温至980°C,保温加热
2.5小时,水淬获得奥氏体组织;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热处理装炉温度为480°C,升温至970°C,保温I.5小
时;
(3)对食品接触奥氏体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20%的盐酸溶液浸蚀40分钟;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8%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I.2小时;
(4)对食品接触奥氏体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5°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实施例3 :美标SUS420 (马氏体)材质绞肉机刀片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
(I)不锈钢原材料SUS420化学成份(%)表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两次热处理; (2)对不锈钢原材料或/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为20%-60%的盐酸溶液浸蚀2分钟至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10%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O.5-1. 5小时; (3)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10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为马氏体不锈钢,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调质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TC,升温至600-68(TC保温加热O. 5-2小时,升温至840-860°C保温加热O. 5-2小时,升温至920_1080°C保温O. 5-3小时,油淬获得马氏体组织,回火温度550-620°C保温O. 5-4小时,空冷;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淬火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TC,升温至60(T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20-1080°C保温O. 5-4小时,回火温度160-420 0C ; (3)对不锈钢原材料或/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20%-60%的盐酸溶液浸蚀2分钟至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10%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O.5-1. 5小时; (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10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为奥氏体不锈钢,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Cl)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固溶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0°C,升温至920-1080°C,保温加热O. 5-3小时,水淬获得奥氏体组织;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热处理装炉温度低于500°C,升温至920-1080°C,保温O.5-3小时; (3)对不锈钢原材料或/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20%-60%的盐酸溶液浸蚀2分钟至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10%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O.5-1. 5小时; (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10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调质热处理装炉温度450°C,升温至60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V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70°C,保温2小时,油淬获得马氏体组织,回火温度588°C,保温3小时,空冷; (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淬火热处理装炉温度480°C,升温至60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850°C保温加热I小时,升温至950°C,保温2. 5小时,回火温度240°C ;(3)对不锈钢原材料或/和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30%的盐酸溶液浸蚀I小时;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5%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I.2小时; (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0°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一次固溶热处理装炉温度为450°C,升温至980°C,保温加热2. 5小时,水淬获得奥氏体组织;(2)对原材料不锈钢的第二次热处理装炉温度为480°C,升温至970°C,保温I.5小时; (3)不锈钢原材料或/和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 ①用体积比20%的盐酸溶液浸蚀40分钟; ②放置在体积比为8%的乙酸溶液中,并加热至100°C持续保温I.2小时; (4)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用85°C的清水清洗,待其干燥后涂上食用防锈油或色拉油,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减少重金属迁移量的生产工艺,属于不锈钢制品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对原材料不锈钢的两次热处理;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化学处理;对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表面物理处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能够控制和减少重金属元素的游离析出、确保不锈钢制品表面光洁度高,防止产品生锈造成重金属元素析出的优点。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食品接触不锈钢制品的合格率,值得大力推广。
文档编号C21D1/00GK102719830SQ20121024090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颜承乾 申请人:颜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