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57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TO废靶材都得利用,具体说是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
背景技术
铟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工业材料,在半导体、透明导电涂层、电子器件、荧光材料、原子能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ITO (铟锡氧化物)是铟的主要消费领域,占总消费的七成以上。在ITO粉生产靶材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切屑、废品、溅射镀膜后的废靶材是铟的最大来源。此类废靶材中主要含有铟、锡的高价氧化物和少量的低价氧化物,以及微量的杂质。目前,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方法一般采用氧化法或是直接置换法将铟、锡分离,然后回收铟等,该类方法铟的回收率较低,且锡中的铟含量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铟的回收率较高其锡中含铟量较低的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ITO废靶材粉碎成颗粒;(2)将上述颗粒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加热浸出;(3)向(2)的浸出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钠溶液,并搅拌加热;(4)将(2)的浸出渣再次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再次加热浸出,并将再次浸出液导入(3)的溶液中;(5)过滤(3)的溶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置换出海绵铟;将滤渣加入(2)的溶液中;(6)将(4)的再次浸出渣回收,焙烧形成粗锡;(7)将(5)的海绵铟碱煮形成粗铟。作为优选,所述颗粒的粒度为Icm以下。作为优选,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8mol/L — lOmol/L。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颗粒: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3:10。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2)中使用80°C —90°C的温度加热10小时一 15小时。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5—2.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使用95°C — 100°C的温度加热I小时一2小时。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利用硝酸钠将二价锡离子氧化成较为稳定的四价锡离子,使铟和锡的分离较为彻底,从而降低锡中的铟含量,提高铟的回收率;同时,利用锌置换铟,不仅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置换条件易控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选方式的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I)将ITO废靶材粉碎成颗粒;ΙΤ0废靶材一般来源于靶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切屑、废品等,其含有约74%的铟和7.8%的锡,其余为氧和微量的杂质。在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粉碎机将废靶材粉碎至Icm以下颗粒,这样大小的颗粒便于废靶材中铟快速溶解于盐酸。(2)将上述颗粒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加热浸出;盐酸溶液的浓度采用8moI/L — IOmoI/L为宜,这种浓度可使铟的浸出率大于95%,而锡的浸出率则较低,有利用分离铟和锡;其中废靶材颗粒:盐酸溶液的质量比最好为3:10,致使液固质量比不高也不低,如液固质量比过高,会增加其他杂质的浸出率,如铁等;如液固质量比过低,则不便于搅拌。在实施过程中应保持80°C —90°C的温度加热10小时一 15小时,可使废靶材充分溶解,提高浸出率。(3)向(2)的浸出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钠溶液,并搅拌加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5-2.5 ;加入硝酸钠作为氧化剂,将二价锡离子氧化成较为稳定的四价锡离子,使铟和锡较彻底地分离,从而降低锡中的铟含量,提高铟的回收率;在实施过程中,应保持95°C — 100°C的温度 加热I小时一2小时,有利于充分氧化。(4)将(2)的浸出渣再次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再次加热浸出,并将再次浸出液导入(3)的溶液中,对残余的铟锡进行氧化,进一步提高铟的回收率。(5)过滤(3)的溶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置换出海绵铟,本发明采用锌置换,相比于铝置换,其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置换条件易控制,一般应保持溶液的PH值为2— 3,锌粉的量也应适中;同时,将滤渣加入(2)的溶液中,对残余的铟锡重新进行浸出,再一次提高铟的回收率。(6)将(4)的再次浸出渣回收,可将其清洗后进行焙烧,形成粗锡,再次利用,降低本发明的成本。(7)将(5)的海绵铟进行碱煮,形成粗铟,同时对粗铟提纯,制取高纯铟。本发明在置换海绵铟之前,使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时加入适量的硝酸钠,可将二价锡离子氧化成较为稳定的四价锡离子,其反应如下:5Sn+6Na0H+4NaN03 = 5Na2Sn02+2N2 丨 +3H202Sn+3Na0H+NaN0s = 2Na2Sn03+NH3 这样使铟和锡的分离更为彻底,从而降低锡滤渣中铟的含量,提高铟的回收率;同时,本发明通过再次浸出和滤渣循环浸出回收残余铟,进一步提高铟回收率,并制得2Ν以上的粗铟;本发明还利用锌置换海绵铟,其与铝置换相比不仅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置换条件易控制。上述实施方式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ITO废靶材粉碎成颗粒; (2)将上述颗粒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加热浸出; (3)向(2)的浸出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钠溶液,并搅拌加热; (4)将(2)的浸出渣再次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再次加热浸出,并将再次浸出液导入(3)的溶液中; (5)过滤(3)的溶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置换出海绵铟;将滤渣加入(2)的溶液中; (6)将(4)的再次浸出渣回收,焙烧形成粗锡; (7)将(5)的海绵铟碱煮形成粗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的粒度为Ic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8mOl/L—10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颗粒:盐酸溶液的质量比为3: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使用80°C —90°C的温度加热10小时一 1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5—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使用95°C — 100°C的温度加热I小时一2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ITO废靶材的回收利用,具体说是从ITO废靶材中回收粗铟、锡的工艺,其包括将ITO废靶材粉碎成颗粒;将上述颗粒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加热浸出;向浸出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钠溶液;将浸出渣再次加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并将再次浸出液氧化;过滤入氢氧化钠和硝酸钠溶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置换出海绵铟;将滤渣重新浸出;将再次浸出渣回收,焙烧形成粗锡;将海绵铟碱煮形成粗铟的步骤。本发明利用硝酸钠将二价锡离子氧化成较为稳定的四价锡离子,使铟和锡的分离较为彻底,从而降低锡中的铟含量,提高铟的回收率;同时,利用锌置换铟,不仅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置换条件易控制。
文档编号C22B7/00GK103103356SQ20121044696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
发明者陈进中, 熊爱臣, 伍祥武, 吴伯增, 何焕全, 韩洪涛, 林东东, 甘振英 申请人: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