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板机供铅装置及其使用的铅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328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铸板机供铅装置及其使用的铅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铸板机供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板机供铅装置及其使用的铅杯。
背景技术
目前,铸板机生产厂家所设计的供铅系统如图1所示,采用的供铅方式是依靠销杆将可上下移动的提杆101与杯体107连接,通过提杆101的上下移动来带动杯体107的上下移动。杯体107上移后,杯体底口 106边沿与密封锥102的锥面紧密贴合,使杯体底口106被密封锥102封住,从而使铅液105不能流入模具中;杯体107下移后,杯体底口 106将打开,使铅液105沿着杯体底口 106流入模具。在现有的铸板机供铅装置的杯体107上,用于与提杆101连接的销杆孔103、104是个较浅的盲孔,把销杆插入销杆孔后,通过提杆101可带动杯体107上下移动,但在杯体107的频繁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销杆与杯体107的径向接触面较小,极易使接触面磨损,从而导致销杆与杯体107的销孔(103和104)之间出现较大的间隙108,如图2所示。销杆与销杆孔之间出现间隙108后,由于提杆101每次上提的距离是固定的,在提杆101上提动作时,出现了一定量的无效移动距离,此无效距离的大小等于间隙的大小。若无效距离较大,表明磨损较严重,将导致杯体107上移后,杯体底口 106与密封锥102无法紧密贴合以达到密封效果,最终导致杯体底口 106需要手动密封,而当不需往模具注入铅液105时,如果杯体底口 106没有完全密封,铅液105会继续流入模具,导致模具中注铅量增加,难以受控。
发明内容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铸板机供铅装置,包括铅杯,所述铅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开口,且上端面的开口大于下端面的开口,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一水平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相等且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二水平线上还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直径相等且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线和所述第二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垂直。优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椎体,所述椎体容纳于所述杯体内,且椎体的一端与所述杯体的下端面的开口相匹配。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铸板机供铅装置的铅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开口,且上端面的开口大于下端面的开口,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一水平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对应。优选地,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二水平线上还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线和所述第二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垂直。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大销杆与杯体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杯壁的受力面增大,提高了销杆和杯体接触面的磨损能力,延长了杯壁出现间隙的时间,从而延长杯体的使用寿命。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铸板机供铅装置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磨损后的铸板机供铅装置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铸板机供铅装置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铸板机供铅装置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3显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铸板机供铅装置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杯体305、提杆301、椎体302、第一通孔303、第二通孔304、销杆(图中未示出)。杯体305为中空腔体,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开口,且上端面的开口大于下端面的开口 ;杯体的杯壁在第一水平线上设有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相互对应,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是两个直径相等且形状相同的通孔。这里第一水平线并不特指具体的某一条水平线,其可以是杯壁处于水平状态下的任一水平线。杯体的剖面图中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位于杯壁的两侧,当然,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在杯壁上的最佳位置可以是与现有铅杯上两个盲孔相同的位置。销杆可以为两个,分别贯穿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提杆301与销杆相互契合,以使杯体305在工作时能上下移动。椎体302容纳在杯体305内,且椎体的一端与杯体的下端面的开口相匹配,杯体305上移后,杯体底口边沿与椎体302的锥面紧密贴合,使杯体底口被椎体封住,杯体305下移后,将杯体底口打开。在进行加铅前,将上述供铅装置安装到铸板机上,具体安装方法以及安装后的供铅方式可参考常用的安装方法和供铅方式,在此不作详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孔的优点在于由于铸板机在工作时是通过提杆301带动杯体305上下移动,但在杯体305的频繁移动的过程中,杯体305与销杆的径向接触面极易磨损,当使销杆与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的接触面积增大后,可使得杯体305与销杆的受力面积也增大,提高了销杆和杯体305接触面的磨损能力,延长了杯壁出现间隙的时间,从而延长杯体的使用寿命。基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铅杯,该铅杯包括应用于本实施例的铸板机供铅装置。实施例二 图4显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铸板机供铅装置剖面示意图。包括杯体305,提杆301,椎体302,第一通孔303,第二通孔304,第三通孔306,第四通孔(图中未示出),销杆(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杯体305的杯壁在第二水平线上多了设置了第三通孔306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306和第四通孔是两个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位于杯壁两侧的直径相等且形状相同的通孔。同样地,第二水平线并不特指具体的某一条水平线,其可以是杯壁处于水平状态下的任一水平线。第一水平线和第二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垂直。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及相关描述和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在重述。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当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磨损后,无需更换杯体305,只需将杯体305拆下,水平转过90度再重新安装上即可恢复使用,为此,也节省了维修时间及维修费用。当然,第一水平线和第二水平线也可以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也可不互相垂直,此时,如果选择第三通孔306和第四通孔,销杆及提杆301等零部件的位置也应相应地改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化、修改或替换,因此,本申请不应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铸板机供铅装置,包括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铅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开口,且上端面的开口大于下端面的开口,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一水平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相等且形状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二水平线上还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直径相等且形状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线和所述第二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垂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椎体,所述椎体容纳在所述杯体内,且椎体的一端与所述杯体的下端面的开口相匹配。
7.一种用于铸板机供铅装置的铅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开口,且上端面的开口大于下端面的开口,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一水平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杯壁在第二水平线上还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互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线和所述第二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板机供铅装置及其使用的铅杯,包括铅杯,铅杯包括杯体,杯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有开口,且上端面的开口大于下端面的开口,杯体的杯壁在第一水平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对应。通过增大销杆与杯体的有效接触面积,使得杯壁的受力面增大,提高了销杆和杯体接触面的磨损能力,延长了杯壁出现间隙的时间,从而延长杯体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2D25/04GK202861377SQ20122044479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董捷, 靳镶烨, 郭天舒 申请人:理士电池私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