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02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转炉烟尘和火焰从上部氧枪口外溢的氮气或蒸汽两用封堵环。
背景技术
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系统设有氧枪水套,氧枪从氧枪水套中间插入炉内。在炼钢生产过程中,转炉炉内的烟尘和火焰会通过氧枪水套口窜出。为了防止烟尘和火焰从氧枪水套口窜出,国内外炼钢厂均采用氮气作为气源,将氮气气源管连接到氮气环管上,氮气环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氮气通过出气孔喷射而出,对氧枪水套口进行封堵。然而,一旦制氮设备检修就会导致氮气供应不足,由于氮气压力低,氮气环管无法封堵住氧枪口,致使烟气和火苗从氧枪水套口喷出,烧损氧气带、水带,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被迫抬枪,造成转炉无法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后道工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可使用氮气,又可使用蒸汽作为封堵气源的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其目的之一是利用炼钢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既可节省能源,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目的之二是减少氮气使用量,尤其是避免氮气供应不足时造成的封堵压力小,氧枪被动抬枪导致转炉无法生产的问题,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其特征在于,由法兰、上封堵圈、下封堵圈、进气管及螺栓组成;在上封堵圈和下封堵圈连接面对应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圈半圆形沟槽,下封堵圈焊接在法兰上,上封堵圈通过螺栓连接在下封堵圈上,使上、下封堵圈的半圆形沟槽形成一气道,气道上连接有进气管,气道内侧斜向留有一圈排气环缝。在上封堵圈与下封堵圈连接面上分别对应设有一圈限位凸台和限位槽。且在上封堵圈限位凸台与下封堵圈限位槽之间设有石棉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封堵环既可使用氮气、又可使用蒸汽作为封堵气源,实现了气、汽两用。2、以蒸汽作为封堵气源,可充分利用炼钢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既可节省能源,相对减少蒸汽排放量,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3、可减少氮气使用量,尤其是避免氮气供应不足时造成的封堵压力小,氧枪被动抬枪导致转炉无法生产的问题,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4、由于采用环缝式排气通道,使排出的气(汽)体更加均匀密布,从而可确保封堵效果,避免任何烟气和火焰外溢。

[0013]图1是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半剖面图。图2是A-A截面图。图中:固定螺栓1、法兰2、连接螺栓3、上封堵圈4、下封堵圈5、进气管6、气体通道
7、排气环缝8、氧枪孔9、石棉绳10、限位凸台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系由固定螺栓1、法兰2、连接螺栓3、上封堵圈4、下封堵圈5、进气管6所组成。气体封堵环整体呈圆环形,中心设有氧枪孔9,用作插入氧枪。下封堵圈5焊接在法兰2上,上封堵圈4通过固定螺栓I连接在下封堵圈5的上面,法兰2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在氧枪水套上。在上封堵圈4和下封堵圈5的连接面对应位置上分别加工有一圈半圆形的沟槽,上封堵圈4与下封堵圈5连接后,上下两个半圆形沟槽形成气体通道7,气体通道7上对称连接有2个进气管6,在气体通道7的内侧斜向留有一圈宽度为1.8_的排气环缝8,排气环缝8的开缝方向朝向氧枪孔9。同时,为避免上封堵圈4与下封堵圈5之间出现错位,因此在上封堵圈4的连接面上设有一圈限位凸台11,在下封堵圈5的连接面上对应设有一圈限位槽。同时,在上封堵圈4的限位凸台11与下封堵圈5的限位槽之间还设有石棉绳10,以防止气体通道7内的气(汽)体外漏。
权利要求1.一种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其特征在于,由法兰、上封堵圈、下封堵圈、进气管及螺栓组成;在上封堵圈和下封堵圈连接面对应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圈半圆形沟槽,下封堵圈焊接在法兰上,上封堵圈通过螺栓连接在下封堵圈上,使上、下封堵圈的半圆形沟槽形成一气道,气道上连接有进气管,气道内侧斜向留有一圈排气环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其特征在于,在上封堵圈与下封堵圈连接面上分别对应设有一圈限位凸台和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其特征在于,在上封堵圈限位凸台与下封堵圈限位槽之间设有石棉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氧枪口气、汽两用封堵环,在上封堵圈和下封堵圈连接面对应设有一圈半圆形沟槽,上封堵圈通过螺栓连接在下封堵圈上,两个半圆形沟槽形成一气道,气道上连接有进气管,气道内侧斜向留有一圈排气环缝。本实用新型采用环缝式排气通道,使排出的气(汽)体更加均匀密布,从而可确保封堵效果,避免任何烟气和火焰外溢;可使用氮气或蒸汽作为封堵气源,实现了气、汽两用;既节省能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氮气使用量,尤其是避免氮气供应不足时造成的封堵压力小,氧枪被动抬枪导致转炉无法生产的问题,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
文档编号C21C5/46GK202954060SQ20122065205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黄奎东, 王伟明, 于忠良, 赵祖双, 王秋时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