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盘状薄壁齿轮属薄壁、薄腹板结构,在渗碳淬火过程中由于热应力,易出现变形。主要体现为轴向跳动、径向椭圆度较大。见图8,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防止齿轮出现此类变形,在齿轮渗碳淬火装炉时,在吊装底盘11上且处于最下的齿轮12的齿部端面和垫圈之间、上下齿轮12的齿部端面之间加装螺栓13采用六点对称支撑,实践证明防变形效果显著。生产实际中,涉及齿轮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齿轮在装炉时,上下齿轮的齿部端面之间的间距不相等,有时难以找到合适长度螺栓。并且螺栓在使用一次之后,就由于淬火导致螺栓弯曲、螺纹变形扭曲,螺母很难旋出,导致螺栓不可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度方向可调、不易变形的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楔块和支柱,底座为笔筒形,具有垂直腔,下部具有贯通底座垂直腔的径向通孔,楔块的顶面为楔面,楔块插入底座径向通孔中且能在径向通孔滑动,支柱为圆柱形,以垂直状插入底座的垂直腔中由楔块支承,支柱的底面是楔面,支柱底面的倾斜角和楔块顶面的倾斜角相同,楔块滑动带动支柱升降。所述楔形块的倾斜角在5.0° 8.53°之间。所述支柱的形状和底座的垂直腔的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楔形块的插入量,能连续调整支柱的行走范围,使用很方便。底座和支柱配合,可加强支柱的刚性,减小变形。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螺栓的浪费,节约资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底座视图。图5是楔块视图。图6是支拄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应用示意图。图8是现有采用螺栓支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至图6所示的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楔块2和支柱3,底座1、楔块2和支柱3全用耐热钢制作,耐热钢能反复加热、冷却,变形小,可循环使用,完全满足支撑防变形的要求。底座I的外形是圆柱体状、正方体状或者是正棱柱体状等,对底座I的外形没有严格要求,本实施例中,底座I的外形为圆柱体状。底座I具有垂直腔1-1,垂直腔1-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状或正方体,底座I的侧壁下部具有贯通底座垂直腔1-1的径向通孔1-2。楔块2的顶面为楔面,楔形块的倾斜角α在5.0° 8.53°之间,楔形块2顶面的高端为平面,以便于拆卸时方便取出楔形块。楔块2插入底座I径向通孔1-2中能在径向通孔1-2中滑动。支柱3的形状和底座的垂直腔的形状相匹配且为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为圆柱形,其底面是楔面,支柱3以垂直状插入底座I的垂直腔1-1中由楔块2支承,楔块2移动带动支柱3升降。支柱3底面的倾斜角β和楔块2顶面的倾斜角α相同,支柱3的顶面和楔块2的底面平行。底座I和支柱3配合,可加强支柱3的刚性,减小变形。由于金属表面之间静摩擦系数μ彡tan α,一般金属之间静摩擦系数为0.15 0.20。因此α <8.53°,本实施例的楔块2的倾斜角α设计为5.71°,即具有自锁功能。由于底座I为垂直腔,为支柱3升降提供保持壁,保持支柱升降方向始终垂直,并能达到预紧支撑作用。本支撑装置根据楔形块的插入量,能连续调整支柱的升降范围。图7所示的是应用图,在吊装底盘11上且处于最下的齿轮12的齿部端面和垫圈之间、上下齿轮12的 齿部端面之间加装本装置14。
权利要求1.一种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楔块(2)和支柱(3),底座(I)具有垂直腔(1-1 ),底座(I)的侧壁下部具有贯通底座垂直腔(1-1)的径向通孔(1-2),楔块(2)的顶面为楔面,楔块(2)插入底座(I)径向通孔(1-1)中且能在径向通孔(1-1)滑动,支柱(3 )以垂直状插入底座(I)的垂直腔(1-1)中由楔块(2 )支承,支柱(3 )的底面是楔面,支柱(3)底面的倾斜角(β )和楔块(2)顶面的倾斜角(α )相同,楔块(2)滑动带动支柱(3)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楔形块(2)的倾斜角(α)在5.0° 8.5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柱(3)的形状和底座(I)的垂直腔(1-1)的形状相匹配。
专利摘要一种盘类薄壁齿轮渗碳淬火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楔块和支柱,底座具有垂直腔,底座的侧壁下部具有贯通底座垂直腔的径向通孔,楔块的顶面为楔面,楔块插入底座径向通孔中且能在径向通孔中滑动,支柱以垂直状插入底座的垂直腔中由楔块支承,支柱的底面是楔面,支柱底面的倾斜角和楔块顶面的倾斜角相同,楔块滑动带动支柱升降。本实用新型根据楔形块的插入量,能连续调整支柱的行走范围,使用很方便。底座和支柱配合,可加强支柱的刚性,减小变形。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螺栓的浪费,节约资源。
文档编号C21D9/32GK203007332SQ20122065229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徐宁, 樊洋, 谭小明 申请人: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