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段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56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磨段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磨段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各类型的球磨机,对磨球、磨段等耐磨材料的耐磨性能、抗冲击韧性均有很高要求。目前主要用锻造和砂型铸造的工艺来制造这些耐磨材料。锻造耐磨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但耐磨性能较差,砂型铸造耐磨段其耐磨性能虽然高于锻造磨段,但仍不能满足要求,主要存在于表面的光洁度较差,特别是针对不同的生产行业,对耐磨段的规格要求也不尽相同。金属型铸造,由于具有较强烈的定向凝固作用,可以提高耐磨段的耐磨性,加之选择科学的材料配置及热处理工艺,完全可以铸造出理想的耐磨材料。但是传统的金属铸造模具,由于模腔布局、浇口设置不够合理,散热较慢,降低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耐磨材料,特别是针对耐磨段的铸造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公开了一种耐磨段铸造模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耐磨段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体(I)、下模体(2)、模腔(3)、内流道(4)、浇口(5)、浇注槽(6)、溢气孔(7)、溢流道(8)、分流道(9),模腔(3)为圆柱形腔,模腔(3)由上下两个半圆柱形腔形成,下半圆柱形腔置于下模体(I)上表面,上半圆柱形腔置于上模体(I)的下表面,上下模体(1、2)合模时,形成完整模腔(3)并横置在上下模体内,下模体(2)的两组对角中的其中一组对角上设置定位滑杆(图中未标出),上模体(I)与下模体(2)上设置的定位滑杆相对应的一组对角上设置定位孔(图中未标出),合模后上下模体(1、2)经夹件夹紧固定即可进行浇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3)有若干个,并形成对称的四个浇铸区域,分布在上下模体模腔内,前后相邻的两个模腔(3)之间经内流道相连,每行模腔最外端经溢流道(8)汇集至溢气孔(7)的下端,每行模腔的内端经内流道(4)汇集到分流道(9),所述的浇注槽(6)呈长方形,上口面积大于下口面积,设置在上模体(I)的上表面,处于上模体(I)的中间部位,并与模体内每行模腔的轴线成相互垂直,所述的浇口(5)呈倒圆锥状设置在浇注槽(6)的底部,浇口(5)下端的小口与设置在上模体
(I)底面的分流道(9)相连,分流道(9)分别向左右两端与各浇铸区域的内流道(4)相连,所述的四个浇铸区域各自独立分布,所述的内流道(4)、溢流道(8)、分流道(9)均由上下模体(1、2)合模后形成,所述的浇口(5)、溢气孔(7)均设置在上模体(I)上。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金属模体,模腔区域成田字形分布,散热均匀迅速,脱模时间短,产品光洁度高,致密性强,质量和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参见附图,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视 图2是本发明俯视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2,本发明由:上模体(I)、下模体(2)、模腔(3)、内流道(4)、浇口(5)、浇注槽(6)、溢气孔(7)、溢流道(8)、分流道(9),模腔(3)有若干个,呈田字形分不成四个浇铸区域,浇口(5)、浇注槽(6)、溢气孔(7)均设置在上模体(I)上,模腔(3)、内流道(4)、溢流道(8)、分流道(9)均由上下模体合模后形成。上模体经定位滑竿定位契合,夹件固定后即可进行浇铸。
权利要求
1.耐磨段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体(I)、下模体(2)、模腔(3)、内流道(4)、浇口(5)、浇注槽(6)、溢气孔(7)、溢流道(8)、分流道(9),模腔(3)为圆柱形腔,模腔(3)上下两个半圆柱形腔,下半圆柱形腔置于下模体(I)上表面,上半圆柱形腔置于上模体(I)的下表面,上下模体(1、2)合模时,形成完整模腔(3)并横置在上下模体内,下模体(2)的两组对角中的其中一组对角上设置定位滑杆,上模体(I)与下模体(2)上设置的定位滑杆相对应的一组对角上设置定位孔,合模后上下模体(1、2)经夹件夹紧固定即可进行浇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3)有若干个,并形成对称的四个浇铸区域,分布在上下模体模腔内,前后相邻的两个模腔(3 )之间经内流道(4)相连,每行模腔最外端经溢流道(8 )汇集至溢气孔(7 )的下端,每行模腔的内端经内流道(4)汇集到分流道(9),所述的浇注槽(6)呈长方形,上口面积大于下口面积,设置在上模体(I)的上表面,处于上模体(I)的中间部位,并与模体内每行模腔的轴线成相互垂直,所述的浇口(5)呈倒圆锥状设置在浇注槽(6)的底部,浇口(5)下端的小口与设置在上模体(I)底面的分流道(9)相连,分流道(9)分别向左右两端与各浇铸区域的内流道(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段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浇铸区域各自独立分布,所述的内流道(4)、溢流道(8)、分流道(9)均由上下模体(1、2)合模后形成,所述的浇口( 5 )、溢气孔(7 )均设置在上模体(I)上。
全文摘要
耐磨段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体、下模体、模腔、内流道、浇口、浇注槽、溢气孔、溢流道、分流道,模腔为圆柱形腔,下模体上设置定位滑杆,上模体上设置定位孔,合模后上下模体经夹件夹紧固定即可进行浇铸;其特征在于模腔有若干个,并形成对称的四个浇铸区域,前后相邻的两个模腔之间经内流道相连,每行模腔最外端经溢流道汇集至溢气孔的下端,每行模腔的内端经内流道汇集到分流道,浇注槽设置在上模体的上表面,浇口呈倒圆锥状设置在浇注槽的底部,其下端小口与分流道相连,分流道分别向左右两端与各浇铸区域的内流道相连,内流道、溢流道、分流道均由上下模体合模后形成,浇口、溢气孔均设置在上模体上。
文档编号B22C9/08GK103203429SQ20131010157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沈光辉 申请人:徐州市巨龙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