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出坯辊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出坯辊道,包括辊道底座,辊道底座的一侧均匀设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辊子,辊子的两端与辊道底座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辊道底座设置于辊道升降机构上。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出坯辊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在辊道底座下设置了辊道升降传动机构,让辊道与滑轨冷床对接,避免了铸坯与辊子长期的连续滑动摩擦,有效延长了辊道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本身的安装调试也较为方便,实际使用效率较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市场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升降出坯辊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出坯辊道。
技术背景
[0002]连铸机铸坯生产过程中,均要频繁使用铸坯出坯装置,然而,现有出坯方式中使用的出坯辊道辊子表面标高均是不变的,每次横向出坯时,高温铸坯与辊子表面滑动摩擦,连续生产过程中,辊子表面磨损严重,降低辊子使用寿命,频繁修复或者更换辊子会加大生产成本;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有的生产厂家在出坯辊道下面安装翻钢装置,把铸坯翻到高于出坯辊面的滑轨面上再向两侧横向出坯,避免了热坯与辊子的连续摩擦,但是现有翻坯装置本身机构也较复杂,也会造成在出坯辊道区域设备布置安装困难,从而造成经济成本不降反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升降出坯辊道。该装置能有效减少出坯辊道与铸坯之间长期的滑动摩擦,延长了出坯辊道的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升降出坯辊道,包括辊道底座,辊道底座的一侧均匀设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辊子,辊子的两端与辊道底座的两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底座设置于辊道升降机构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辊道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框架,升降框架的底部设有第一滑轮,第一滑轮与升降支座滑动连接,升降支座顶部设有与水平面呈夹角的支座滑道,第一滑轮与支座滑道配合滑动,辊道底座设置于升降框架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框架包括两侧的升降横梁,两侧的升降横梁之间通过升降连杆固定连接,每侧升降横梁的底部两侧设有第一滑轮,顶部两侧设有第二滑轮,辊道底座的底部设有辊道滑道,第二滑轮与辊道滑道配合滑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框架的一侧的升降连杆的中部连接有升降传动杆,升降传动杆连接有升降传动轴,升降传动轴与液压缸的输出端铰接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辊道底座的底面设有导向连接板,导向连接板与导向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定板上。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连接板有两块,分别设置于辊道底座的底面两侧。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出坯辊道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在辊道底座下设置了辊道升降传动机构,让辊道与滑轨冷床对接,避免了铸坯与辊子长期的连续滑动摩擦,有效延长了辊道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本身的安装调试也较为方便,实际使用效率较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市场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4]其中,I一辊道底座,2—传动电机,3—辊子,4一辊道升降机构,5—升降框架,6—第一滑轮,7—升降支座,8—支座滑道,9一升降横梁,10—升降连杆,11 一第二滑轮,12—辊道滑道,13—升降传动杆,14一升降传动轴,15—液压缸,16—导向连接板,17-导向杆,1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如图1?3所示的一种升降出坯辊道,包括辊道底座I,辊道底座I的一侧均匀设有传动电机2,传动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辊子3,辊子3的两端与辊道底座I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辊道底座I设置于辊道升降机构4上。辊道升降机构4带动辊道底座I下降,当出坯辊道降到与滑轨冷床平齐的位置,再由移坯机构将铸坯移到滑轨冷床(或步进冷床)上,铸坯移走后再通过辊道升降机构4带动辊道底座上升至原位置,等待下次出坯。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辊道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框架5,升降框架5的底部设有第一滑轮6,第一滑轮6与升降支座7滑动连接,升降支座7顶部设有与水平面呈夹角的支座滑道8,第一滑轮6与支座滑道8配合滑动,辊道底座I设置于升降框架5上。第一滑轮6与支座滑道8配合滑动,带动升降框架5上升或下降,再由升降框架5带动辊道底座I上升或下降,实现整体结构的升降功能。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框架5包括两侧的升降横梁9,两侧的升降横梁9之间通过升降连杆10固定连接,每侧升降横梁9的底部两侧设有第一滑轮6,顶部两侧设有第二滑轮11,辊道底座I的底部设有辊道滑道12,第二滑轮11与辊道滑道12配合滑动。第二滑轮11和辊道滑道12配合滑动,保证辊道底座I与升降框架5的滑动连接平稳可靠。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框架5的一侧的升降连杆10的中部连接有升降传动杆13,升降传动杆13连接有升降传动轴14,升降传动轴14与液压缸15的输出端铰接连接。液压缸15带动升降传动轴14,升降传动轴14带动升降传动杆13,升降传动杆13带动升降框架5滑动,实现工作过程的全自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辊道底座I的底面设有导向连接板16,导向连接板16与导向杆17的一端铰接连接,导向杆17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定板18上。且所述导向连接板16有两块,分别设置于辊道底座I的底面两侧。辊道底座I在导向杆17的带动下,平稳升降,进一步保证了升降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实用效果好。
[0021]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辊道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了辊道升降机构4,升降框架5与辊道底座I之间滑动平稳,升降框架5带动辊道底座I下降至滑轨冷床平面时,利用移坯机构将铸坯移到滑轨冷床上,避免了铸坯与辊道的长期连续摩擦,延长了辊道的使用寿命。且由于升降框架5是沿斜坡做滑动运动,实现上升或下降的功能,因此整体结构的运动较为平稳。通过导向杆17的结构调节限制辊道底座I的水平位置,进一步保证了出坯辊道升降平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实用性好。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升降出还棍道,包括棍道底座(I),棍道底座(I)的一侧均勻设有传动电机(2),传动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辊子(3),辊子(3)的两端与辊道底座(I)的两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底座(I)设置于辊道升降机构(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出坯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框架(5),升降框架(5)的底部设有第一滑轮(6),第一滑轮(6)与升降支座(7)滑动连接,升降支座(7 )顶部设有与水平面呈夹角的支座滑道(8 ),第一滑轮(6 )与支座滑道(8 )配合滑动,辊道底座(I)设置于升降框架(5)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出坯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5)包括两侧的升降横梁(9),两侧的升降横梁(9)之间通过升降连杆(10)固定连接,每侧升降横梁(9)的底部两侧设有第一滑轮(6),顶部两侧设有第二滑轮(11),辊道底座(I)的底部设有辊道滑道(12 ),第二滑轮(11)与辊道滑道(12)配合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出坯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5)的一侧的升降连杆(10 )的中部连接有升降传动杆(13 ),升降传动杆(13)连接有升降传动轴(14 ),升降传动轴(14)与液压缸(15)的输出端铰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出坯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底座(I)的底面设有导向连接板(16 ),导向连接板(16 )与导向杆(17 )的一端铰接连接,导向杆(17 )的另一端铰接于固定板(18)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出坯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连接板(16)有两块,分别设置于辊道底座(I)的底面两侧。
【文档编号】B22D11/128GK203541477SQ20132057607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杨秀勤, 张 杰 申请人:武汉旺姆连铸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