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80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焊接部的耐腐蚀性优良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003%以上且0.014%以下、N:0.005%以上且0.016%以下、C%+N%:0.023%以下、Si:0.01%以上且0.90%以下、Mn:0.01%以上且0.50%以下、P:0.020%以上且0.040%以下、S:0.008%以下、Al:0.001%以上且0.090%以下、Cr:14.5%以上且23.0%以下、Ni:0.10%以上且0.60%以下、V:0.010%以上且0.040%以下,并且满足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以满足Ti:0.15%以上且0.34%以下和Ti%+Nb%≤0.70和V%/(Ti%+0.5×Nb%):0.05~0.20的范围含有Ti或者含有Ti和Nb的情况,或者以满足Nb:0.35%以上且0.60%以下和Ti%+Nb%≤0.70和V%/(Ti%+0.5×Nb%):0.05~0.20的范围含有Nb或者含有Nb和Ti的情况,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专利说明】铁素体系不锈钢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铁素体系不锈钢、特别是焊接部的耐腐蚀性优良的铁素体系不锈钢。

【背景技术】
[0002] 不锈钢大致分为以SUS430为代表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和以SUS304为代表的奥氏体 系不锈钢。铁素体系不锈钢与奥氏体系不锈钢相比,作为昂贵的元素的Ni的添加量少,因 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此外,铁素体系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小且热导率高,因此,具有焊接 时的变形少的优点、在室外环境中的耐腐蚀性优良、不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等优良的特性。 因此,铁素体系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各种建材、汽车部件、厨房设备类、家电制品、热水器等, 其需求近年来日益增高。
[0003] 铁素体系不锈钢大多在铁素体系不锈钢之间焊接后使用或者与奥氏体系不锈钢 (例如,SUS304等)焊接后使用,在焊接部也要求与母材部同样良好的耐腐蚀性。但是,在 将C、N含量比铁素体系钢种高的SUS304等奥氏体系不锈钢与铁素体系不锈钢焊接的情况 下,有时会由于被称为敏化的现象而使焊接部的耐腐蚀性与母材相比降低。敏化是指如下 现象:由于焊接部的热历程,钢中的C、N与Cr结合而以Cr碳化物(例如,Cr23C6)或Cr氮 化物(Cr2N)的形式析出到晶界,晶界及其附近的Cr浓度与母材相比降低,从而使晶界处的 耐腐蚀性降低。另外,近年来,伴随着焊接部的结构变得复杂,在焊接时不能进行充分的气 体保护,空气中的氮侵入熔池中这种不完全的条件下的焊接增多。侵入熔池中的氮通过与 上述相同的机制助长焊接部的敏化,导致耐腐蚀性的降低。因此,对于应用于这种用途的铁 素体系不锈钢,要求即使在焊接时气体保护不充分也能够充分确保焊接部的耐腐蚀性。
[0004] 针对这样的问题,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提出了添加Ti、Nb而将 钢中的C、N以碳化物或氮化物的形式固定从而无害化的方法。但是,在气体保护不充分的 情况下,在焊接部有时会产生敏化,焊接部的耐腐蚀性不充分。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51-88413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270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焊接部的耐腐蚀性优良的铁素 体系不锈钢。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2] 关于通过添加Ti、Nb来固定C、N的机制,Ti、Nb在焊接时固溶于母材后,在冷却中 再次以Ti(C、N)或Nb(C、N)的形式析出,从而将钢中的C、N固定,根据经验已知,以Ti% / (C% +N% )或Nb%AC% +N% )计添加8以上的Ti、Nb是有效的。
[0013] 但已查明,尽管以满足Ti%AC% +N% )或Nb%AC% +N% )为8以上的范围添 加有Ti、Nb,有时也得不到充分的敏化抑制效果,发明人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获知,对 于以往的添加有Ti、Nb的铁素体系不锈钢而言,Ti(C、N)或Nb(C、N)(以下,称为Ti、Nb系 碳氮化物)的固溶温度和析出峰值温度均高,因此,在焊接后的冷却时,这些Ti、Nb系碳氮 化物不能充分析出,固溶C、N有时会残留而产生由Cr碳氮化物的析出引起的敏化。因此, 为了提高焊接部的耐腐蚀性,需要在焊接后的冷却过程中比以往更能将固溶C、N固定的方 法。
[0014] 因此,本发明人对通过降低这些Ti、Nb系碳氮化物的析出峰值温度而促进Ti、Nb 系碳氮化物在焊接后的冷却中的析出从而使C、N充分固定的方法进行了研宄。结果发现, 在Ti、Nb系碳氮化物中含有适量的V的情况下,这些析出物分别形成(Ti、V) (C、N)或(Nb、 V) (C、N)这样的复合碳氮化物,与以往的Ti、Nb系碳氮化物相比,析出温度降低,并且,这些 含有V的复合碳氮化物与以往的Ti、Nb系碳氮化物相比,能够固定更多的C、N,焊接部的耐 腐蚀性大幅提尚。
[0015] 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其主旨如下所述。
[0016] (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
[0017] 以质量%计,含有C:0. 003%以上且0. 014%以下、N:0. 005%以上且0. 016%以 下、C% +N% :0. 023% 以下、Si:0. 01% 以上且 0. 90% 以下、Mn:0. 01% 以上且 0. 50% 以 下、?:0.020%以上且 0.040%以下、5:0.008%以下、41:0.001%以上且 0.090%以下、0: 14. 5%以上且23. 0%以下、Ni:0. 10%以上且0. 60%以下、V:0. 010%以上且0. 040%以下,
[0018] 并且满足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以满足Ti:0. 15%以上且0.34%以下、Ti% +Nb% < 0. 70 和V%ATi% +0. 5XNb% ) :0. 05 ?0. 20 的范围含有Ti或者含有Ti和 恥的情况,或者以满足恥:0.35%以上且0.60%以下、11%+他%彡0.70和¥%八11% +0. 5XNb% ) :0. 05?0. 20的范围含有Nb或者含有Nb和Ti的情况,
[0019] 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20] 其中,所述C%、所述N%、所述Ti%、所述Nb%、所述V%分别表示Ti、Nb、V的含 量(质量%)。
[0021] (2)如⑴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还含有Cu:0. 01 %以 上且0.80%以下、Mo:0. 01%以上且1.65%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2] (3)如(1)或(2)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还含有选 自Zr:0. 01%以上且0. 20%以下、REM:0. 001%以上且0. 100%以下、Co:0. 01%以上且 0? 20% 以下、B:0? 0002% 以上且 0? 0009% 以下、Mg:0? 0002% 以上且 0? 0010% 以下、Ca: 0. 0005%以上且0. 002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焊接部的耐腐蚀性优良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本发明的铁素体 系不锈钢即使在碳、氮从焊接对象材料侵入这样的焊接条件下或者在氮从空气侵入这样的 焊接条件下也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而不会产生敏化。因此,能够适用于通过焊接进行结构 体的制作的用途、例如消音器等汽车排气系统材料、门窗隔扇、通风口、管道等建筑用材料、 电气设备、厨房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对规定本发明的钢的成分组成的理由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 别说明,则成分%全部是指质量%。
[0026] C:0? 003% 以上且 0? 014% 以下
[0027] 超过0. 014%而含有C时,加工性的降低和焊接部的耐腐蚀性的降低变得显著。从 耐腐蚀性和加工性的观点考虑,C量越低越优选,但为了使C量低于0. 003%,需要花费时间 进行精炼,从制造方面而言不优选。因此,C量设定为0.003%以上且0.014%以下的范围。 优选为0.004%以上且0.011 %以下的范围。
[0028] N:0? 005% 以上且 0? 016% 以下
[0029] 超过0. 016%而含有N时,加工性的降低和焊接部的耐腐蚀性的降低变得显著。从 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N的含量越低越优选,但为了使N量降低至低于0. 005%,需要延长精 炼时间,导致制造成本的升高和生产率的降低,因此不优选。因此,N量设定为0. 005%以上 且0. 016%以下的范围。优选为0. 005%以上且0. 011 %以下的范围。
[0030] C%+N% :0? 023% 以下
[0031] C和N会导致加工性的降低和焊接部的耐腐蚀性的降低。其影响具有加乘效应,C 量与N量的合计(C% +N% )超过0. 023%时,加工性的降低和焊接部的耐腐蚀性的降低变 得显著。因此,将(C%+N%)的范围设定为0.023%以下。优选低于0.020%。
[0032] Si:0? 01% 以上且 0? 90% 以下
[0033] Si具有浓缩在焊接时形成的氧化被膜中而提高焊接部的耐腐蚀性的效果,并且也 是作为炼钢工序中的脱氧元素有用的元素。这些效果在含有0.01%以上的Si时得到,Si 的含量越多,则其效果越大。但是,超过〇. 90%而含有Si时,在热轧工序中会发生轧制载荷 的增大和显著的氧化皮的生成,在退火工序中会由于钢板表层中的Si富集层的形成而发 生酸洗性的降低,从而引起表面缺陷的增加、制造成本的升高,因此不优选。因此,Si量设 定为0.01%以上且0.90%以下。优选为0.05%以上且0.6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 0.05%以上且0. 15%以下的范围。特别是在含有0.25%以上的Ti时,由Si引起的酸洗性 的降低变得显著,因此,Si的含量优选为0. 05%以上且0. 20%以下的范围。
[0034] ]^:0.01%以上且0.50%以下
[0035] Mn具有提高钢的强度的效果,并且还具有作为脱氧剂的作用。为了得到其效果, 需要含有0.01%以上。但是,Mn量超过0.50%时,会促进成为腐蚀起点的MnS的析出,耐 腐蚀性降低。因此,Mn量的范围设定为0.01 %以上且0.50%以下。优选为0.05%以上且 0.4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 10%以上且0.30%以下的范围。
[0036] P:0? 020 % 以上且 0? 040 % 以下
[0037] P是钢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的元素,但是,是对耐腐蚀性和加工性有害的元素,因此, 优选尽可能地降低其含量。特别是在超过〇. 040%时,由于固溶强化而使加工性显著降低。 但是,为了使其低于0. 020%,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精炼,从制造方面而言不优选。因此,P量 设定为〇. 020 %以上且0. 040 %以下。优选为0. 025 %以上且0. 030 %以下。
[0038] S:0.008% 以下
[0039] S与P同样,也是钢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的元素,但是,是对耐腐蚀性和加工性有害 的元素,因此,优选尽可能地降低其含量。特别是在超过0.008%时,耐腐蚀性显著降低。因 此,S量设定为0.008 %以下。优选为0.006 %以下。更优选为0.003 %以下。
[0040] A1 :0? 001%以上且0? 090%以下
[0041] A1是有效的脱氧剂。并且,A1与氮的亲和力比Cr强,因此,在氮侵入焊接部中时, 使氮以A1氮化物的形式析出而不是以Cr氮化物的形式析出,从而具有抑制敏化的效果。这 些效果通过含有0.001%以上的A1而得到。但是,超过0.090%而含有A1时,焊接时的焊 透性降低,焊接操作性降低,因此不优选。因此,A1量设定为0. 001%以上且0. 090%以下的 范围。优选为0.001%以上且0.06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01%以上且0.040% 以下的范围。
[0042]Cr:14. 5% 以上且 23.0%以下
[0043]Cr是对于确保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而言最重要的元素。其含量低于14. 5%时,在与 奥氏体系不锈钢的焊接部得不到充分的耐腐蚀性。另一方面,超过23.0%而含有时,由于 生成〇(sigma)相而使热轧板的韧性降低,难以进行热轧板的连续退火,因此,从制造方面 而言不优选。因此,Cr量设定为14. 5%以上且23. 0%以下的范围。优选为14. 5%以上且 22.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6.0%以上且21. 5%以下的范围。
[0044] Ni :0? 10% 以上且0? 60% 以下
[0045] Ni是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的元素,是在无法形成钝化被膜、产生活性溶解的腐 蚀环境中抑制腐蚀的进行的元素。另外,Ni是强的奥氏体生成元素,抑制焊接部中的铁素 体生成,具有抑制由Cr碳氮化物的析出而引起的敏化的效果。该效果通过含有0. 10%以上 的Ni而得到,Ni的含量越多,则该效果越大。但是,含量超过0.60%时,加工性降低,而且 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此外,Ni是昂贵的元素,因此,Ni的含量的增大会导致制造成本 的增大,因此不优选。因此,Ni量设定为0.10 %以上且0.60 %以下。优选为0.10 %以上且 0.5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 10%以上且0.40%以下的范围。
[0046]V:0? 010% 以上且 0? 040% 以下
[0047]V在本发明中是极其重要的元素。V与Ti、Nb形成复合碳氮化物。该复合碳氮化 物在焊接后的冷却过程中,在比以往的Ti、Nb系碳氮化物低的析出峰值温度下,含有更大 量的C、N而析出,从而抑制焊接部的敏化。该效果通过含有0.010%以上的V而得到。但 是,超过0.040%而含有时,加工性显著降低,因此不优选。因此,V量设定为0.010%以上 且0. 040%以下的范围。优选为0. 010%以上且0. 030%以下的范围。
[0048]以满足Ti :0? 15% 以上且0? 34% 以下、Ti%+Nb% 彡0? 70和V%ATi% +0. 5XNb%) :0. 05?0. 20的范围含有Ti或者含有Ti和Nb的情况,或者以满足Nb :0. 35% 以上且0? 60%以下、Ti% +Nb%彡0? 70和V% ATi% +0? 5XNb%):0? 05?0? 20的范围 含有Nb或者含有Nb和Ti的情况
[0049] Ti、Nb是优先与C、N结合而抑制因Cr碳氮化物的析出所引起的敏化而导致的耐 腐蚀性降低的元素。为了得到该效果,以Ti为0.15%以上或Nb为0.35%以上的方式含有 Ti、Nb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含有Ti:0. 20%以上或者含有他:0.40%以上的情况。进 一步优选为含有Ti:0.25%以上或者含有Nb:0.45%以上的情况。另一方面,超过0.34% 而含有Ti时,在铸造工序中生成粗大的Ti碳氮化物,从而引起表面缺陷,因此,从制造方面 而言不优选。因此,Ti量设定为0.34%以下。优选为0.30%以下。另外,Nb也是使再结晶 温度升高的元素,超过〇. 60%而含有时,再结晶所需的退火温度升高,因此,导致退火成本 的升高并且因不均匀的金属组织而使延展性降低。此外,Nb会使热轧载荷增大,因此,过量 添加时,使热轧板的制造变困难。因此,Nb量设定为0.60%以下。优选为0.55%以下。另 夕卜,含有Ti或Nb时,再结晶时的金属组织变得不均匀,使延展性降低。因此,Ti% +Nb%设 定为0.70%以下。优选为0.65以下。如上所述,Ti量、Nb量、Ti%+Nb%全部必须在上限 值以下。
[0050] 仅Ti和Nb在上述范围内时,无法完全地防止敏化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含有适量 的V并且满足V与Ti和Nb的适当比率来抑制敏化。V与Ti、Nb形成复合碳氮化物,抑制 敏化,从而提高焊接部的耐腐蚀性。该复合碳氮化物在以使V%ATi% +0.5XNb% )为 0. 05以上的方式含有Ti、Nb中的一种或两种、V时生成。在V%ATi%+0. 5XNb%)小 于0. 05时,用于形成复合碳氮化物所需的V不足,复合碳氮化物的析出量减少。因此,无法 将焊接部的固溶C、N充分固定,得不到预定的耐腐蚀性提高效果。另一方面,V%ATi% +0. 5XNb%)大于0. 20时,V相对于Ti、Nb过量,复合碳氮化物中的N浓度增高。结果,无 法将焊接部的固溶C以析出物的形式充分固定,得不到充分的敏化抑制效果。因此,将V% ATi%+0.5XNb%)设定为0.05?0.20的范围。优选为0.10?0.15的范围。另外,上 述Ti%、上述Nb%、上述V%分别表示Ti、Nb、V的含量(质量% )。
[0051] 本发明为特征在于含有上述必要成分且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铁素 体系不锈钢。进而,可以根据需要以下述范围含有选自Cu和Mo中的一种或两种、或者选自 Zr、REM、W、Co、B、Mg、C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52] 〇1:0.01%以上且0.80%以下
[0053] Cu是提高耐腐蚀性的元素,是对于提高母材和焊接部在水溶液中、附着有弱酸性 的水滴时的耐腐蚀性而言特别有效的元素。另外,Cu与Ni同样地是强的奥氏体生成元素, 抑制焊接部中的铁素体生成,具有抑制由Cr碳氮化物的析出引起的敏化的效果。这些效果 通过含有0. 01 %以上而得到,Cu含量越多,则其效果越大。但是,超过0. 80%而含有Cu时, 热加工性降低,引起表面缺陷,因此不优选。此外,使退火后的脱氧化皮变困难,因此,从制 造方面而言不优选。因此,在含有时,Cu量设定为0.01%以上且0.80%以下的范围。优选 为0. 10%以上且0. 60%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 30%以上且0. 45%以下的范围。
[0054]Mo:0? 01 % 以上且 1. 65% 以下
[0055]Mo是显著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的元素。该效果通过含有0. 01 %以上的Mo而得 到,含量越多,其效果越提高。但是,Mo含量超过1.65%时,热轧时的轧制负荷增大,制造性 降低,并且钢板强度过度升高。另外,Mo是昂贵的元素,因此,大量的添加会使制造成本增 大。因此,在含有时,Mo量设定为0.01%以上且1.65%以下。优选为0. 10%以上且1.40% 以下的范围。特别是,对于热轧板韧性降低的含Ti钢而言,会由于添加Mo而使韧性进一步 降低,难以进行热轧板退火,因此,在含有0. 15%以上的Ti时,Mo量优选设定为0.30%以 上且1.40%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
[0056] 21':0.01%以上且0.20%以下
[0057]Zr与C、N结合而具有抑制敏化的效果。该效果通过含有0. 01%以上的Zr而得 到。另一方面,超过0.20%而含有时,加工性显著降低,因此不优选。因此,在含有时,Zr量 设定为〇. 01 %以上且〇. 20%以下的范围。优选设定为0. 01 %以上且0. 10%以下的范围。
[0058] 1?]\1:0.001%以上且0.100%以下
[0059]REM具有提高耐氧化性的效果,抑制焊接部的氧化被膜(焊接回火色)形成,从而 抑制紧挨氧化被膜之下的缺Cr区域的形成。为了得到该效果,需要含有0. 001 %以上的 REM。另一方面,超过0. 100%而含有时,使冷轧退火时的酸洗性等制造性降低,因此不优选。 因此,在含有时,REM量设定为0. 001 %以上且0. 100%以下的范围。优选设定为0. 001 %以 上且0.050%以下的范围。
[0060] (:〇:0.01%以上且0.20%以下
[0061]Co是提高韧性的元素。该效果通过含有0.01%以上的Co而得到。另一方面,含 量超过0.20%时,加工性降低。因此,在含有时,Co量设定为0.01 %以上且0.20%以下的 范围。
[0062]B:0? 0002 % 以上且 0? 0009 % 以下
[0063] B是对于改善深拉成形后的耐二次加工脆性而言有效的元素。该效果通过使B的 含量为〇. 0002%以上而得到。另一方面,超过0. 0009%而含有B时,加工性和韧性降低, 因此不优选。因此,在含有时,B量设定为0.0002%以上且0.0009%以下的范围。优选为 0. 0003%以上且0. 0006%以下的范围。
[0064] Mg :0? 0002%以上且0? 0010%以下
[0065]Mg是提尚钢还的等轴晶率、对提尚加工性、初性有效的兀素。此外,对于像本发 明这样含有Ti的钢而言,Ti碳氮化物发生粗大化时,韧性会降低,但Mg还具有抑制Ti碳 氮化物的粗大化的效果。这些效果通过含有0.0002%以上的Mg而出现。另一方面,Mg量 超过0.0010%时,会使钢的表面性状变差。因此,在含有时,Mg量设定为0.0002%以上且 0. 0010%以下的范围。优选为0. 0002%以上且0. 0004%以下的范围。
[0066] Ca:0? 0005 % 以上且 0? 0020 % 以下
[0067] Ca是对于防止由于连铸时容易产生的Ti系夹杂物的结晶而引起的浇铸系统堵 塞而言有效的成分。其效果通过含有0.0005%以上的Ca而得到。但是,超过0.0020%而 含有时,会由于CaS的生成而使耐腐蚀性降低。因此,在含有时,Ca量设定为0.0005%以 上且0.0020%以下的范围。优选为0.0005%以上且0.0015%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 0. 0005%以上且0. 0010%以下的范围。
[0068]接着,对本发明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69]对于本发明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将由上述成分组成构成的钢水通过转炉、电炉、真 空熔炼炉等公知的方法进行熔炼,通过连铸法或铸锭-开坯轧制法制成钢原材(钢坯)。将 该钢坯在1100?1250°c下加热1?24小时进行热轧而制成热轧板,或者不经加热而在铸 造后直接进行热轧而制成热轧板。
[0070] 通常,对热轧板实施800?1100°C下的连续退火、600?900°C的间歇退火的热轧 板退火,但可以根据用途而省略热轧板退火。接着,对热轧板进行酸洗后,通过冷轧制成冷 轧板,然后,实施退火、酸洗而制成制品。
[0071] 从延展性、弯曲性、冲压成形性和形状矫正的观点出发,冷轧优选以50%以上的轧 制率进行。
[0072] 关于冷轧板的再结晶退火,一般而言,在JISG0203的表面精加工、No. 2B精加工 品的情况下,从得到良好的机械性质以及酸洗性方面考虑,优选在800?1KKTC下进行。另 夕卜,为了进一步追求光泽,可以进行BA退火(光亮退火)。
[0073] 另外,在冷轧后和加工后,为了进一步改善表面性状,可以实施磨削、研磨等。
[0074] 实施例
[0075]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0076] 将具有表1所示化学组成的不锈钢50kg利用小型真空熔炼炉进行熔炼。将这些 钢锭加热到1150°C后,实施热轧而制成厚度为3. 5_的热轧板。对于所得到的热轧板,以轧 制方向作为长边,裁取试验片(JISB7722V形缺口),进行夏比冲击试验。接着,将通过上 述得到的热轧板在900?1KKTC下进行10分钟退火后,酸洗,通过冷轧制成板厚为0. 8_ 的冷轧板。对于所得到的冷轧板,在大气气氛下,在850?1100°C下进行精加工退火后,用 氢氟酸与硝酸的混合酸进行酸洗。
[0077] 对于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冷轧退火酸洗板,通过目视观察对表面进行判定,进行 拉伸试验和点蚀电位测定。拉伸试验中,与轧制方向平行地裁取JIS13B号拉伸试验片, 依照JISZ2201进行拉伸试验,测定伸长率(E1)(断裂延展性)。点蚀电位测定中,裁取 20mmX20mm的试验片,利用600号的研磨纸对表面进行研磨后,以剩余10mmX10mm的测定 面的方式用密封材料覆盖,在30°C的3. 5质量%NaCl溶液中测定点蚀电位。虽然未进行试 验片的钝化处理,但除此以外的测定方法依照JISG0577(2005)。
[0078] 另外,将通过上述方法制作的各钢种的冷轧退火酸洗板与厚度为0.8mm的 SUS304(C:0. 07质量%、N:0. 05质量%,日本工业标准,JISG4305)对接,并进行TIG焊接。 焊接条件为焊接速度:600mm/分钟、焊接电压:10?12V、焊接电流:70?120A。另外,表面 侧以使15L/分钟的氩气流过的方式进行了密封,但为了形成由于不充分的气体保护而使 氮侵入熔池中的状态,背面未进行气体保护。
[0079] 接着,以使焊缝在长边中心线上通过的方式裁取60mmX90mm的试验片,利用600 号的研磨纸对表面进行研磨,将端面用防水胶带密封,通过盐水喷雾循环试验来进行耐腐 蚀性试验。盐水喷雾循环试验中,以盐水喷雾(5%NaCl、35°C、喷雾2小时)一干燥(60°C、 4小时、相对湿度40% )-润湿(50°C、2小时、相对湿度彡95% )作为一个循环,进行5个 循环。
[0080] 进行以上的评价,以下述方式对各评价结果进行判定。
[0081] 热轧板夏比试验
[0082] 将热轧板的25°C下的夏比冲击值为50J/cm2以上判定为合格,将热轧板的25°C下 的夏比冲击值低于50J/cm2判定为不合格。
[0083] 点蚀电位
[0084] 将母材的点蚀电位为120mV以上判定为合格,将母材的点蚀电位低于120mV判定 为不合格。
[0085] 盐水喷雾试验
[0086] 将生锈的面积为20%以下判定为合格,将生锈的面积超过20%判定为不合格。
[0087] 断裂延展性
[0088] 将拉伸试验中的断裂伸长率为25%以上判定为合格,将拉伸试验中的断裂伸长率 小于25%判定为不合格。
[0089] 表面判定
[0090] 对20cmX40cm的冷轧退火酸洗板的表面进行目视观察,将长度或宽度为5mm以上 的表面缺陷(线状缺陷、白色条纹等)为3个以下的情况判定为合格,将长度或宽度为5mm以上的表面缺陷(线状缺陷、白色条纹等)为4个以上的情况判定为不合格。
[0091] 将上述得到的结果示于表2中。
[0092]

【权利要求】
1. 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计,含有c :0. 003%以上且0. 014%以下、N :0. 005%以上且0. 016%以下、 (:%+^^:0.023%以下、5丨:0.01%以上且0.90%以下、]\111:0.01%以上且0.50%以下、? :0? 020% 以上且 0? 040% 以下、S :0? 008% 以下、A1 :0? 001% 以上且 0? 090% 以下、Cr :14. 5% 以上且23. 0%以下、Ni :0? 10%以上且0? 60%以下、V :0? 010%以上且0? 040%以下, 并且满足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以满足Ti :0. 15%以上且0. 34%以下、Ti% +Nb% 彡0. 70和V% ATi%+0. 5XNb% ) :0. 05?0. 20的范围含有Ti或者含有Ti和Nb的情况, 以及以满足Nb :0? 35% 以上且 0? 60% 以下、Ti% +Nb%彡 0? 70 和 V% ATi% +0? 5XNb% ): 0. 05?0. 20的范围含有Nb或者含有Nb和Ti的情况, 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其中,所述C %、所述N%、所述Ti %、所述Nb %、所述V %分别表示Ti、Nb、V的质量% 含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还含有Cu :0. 01% 以上且0.80%以下、Mo :0.01%以上且1.65%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
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还含 有选自Zr :0. 01%以上且0. 20%以下、REM :0. 001%以上且0. 100%以下、Co :0. 01%以上 且 0? 20% 以下、B :0? 0002% 以上且 0? 0009% 以下、Mg :0? 0002% 以上且 0? 0010% 以下、Ca : 0. 0005%以上且0. 0020%以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文档编号】C22C38/54GK104508168SQ20138004107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吉野正崇, 太田裕树 申请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